第181章 順藤摸瓜
大明:穿越朱祁鈺,帶領大明走向日不落 作者:貝貝0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還敢有異?!都給我退下!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隻有朱祁鎮的威嚴之聲迴蕩。
“朕意已決,爾等不必再勸。郕王即日起前往邊疆,即刻啟程,不得延誤。”朱祁鎮轉身拂袖而去,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朱祁鈺轉身欲走,被胡濙攔下,臉色著急:“郕王!你此舉實為不妥,若輕易離開,恐局勢更加難以收拾。如今朝中人心惶惶,正需你穩定大局。且邊疆之事,並非一時之急,還需從長計議。”
“皇上雖一時震怒,但未必不會迴心轉意。你若此時離去,豈不正中他人下懷?可勿要聽信道士的讒言,誤了大事!”
未散去的百官也一道上前勸說:“是啊是啊!那道士分明是心懷叵測之人,故意挑撥離間,意圖攪亂朝綱。郕王殿下素來忠心耿耿,豈能因一時之誤會而蒙受不白之冤?皇上英明神武,定能明辨是非,還郕王一個公道。我等願聯名上奏,請求皇上三思而後行,切勿中了小人奸計。”
百官紛紛附和,聲援郕王,朱祁鈺揮手痛色搖頭:“諸位也看到了聖上有心維護玄真大師,本王為臣不敢違抗,或許......玄真大師有理,他也是為大明社稷著想,才出此言。”
“狗屁!”胡濙怒斥一聲:“欽天監算什麽東西?!”
“欽天監不過是觀星測命的虛妄之輩,豈能左右朝政大事?我等身為朝廷重臣,豈能輕信這些無稽之談!殿下,您乃國之棟梁,萬不可因一時之惑而動搖。”
胡濙義正言辭,百官紛紛點頭稱是。
“殿下你放心!我胡濙一把年紀了怎麽也不能讓殿下蒙受不白之冤。我這就聯名上奏,請求皇上重新審視此事,務必還殿下一個清白。朝中上下皆知殿下忠心為國,豈能因一介道士的妄言而受此誣陷?”
連續三日,胡濙等大臣聯名上奏,言辭懇切,力陳玄真大師所言荒謬,懇請皇上明察秋毫,勿為妖言所惑。每份奏章皆列舉詳實證據,剖析利害,直指欽天監之謬誤。
朝堂之上,氣氛愈發緊張,百官目光齊聚皇座,期待聖裁。
胡濙更是每日親自呈遞奏章,聲淚俱下地陳訴玄真大師的荒謬言論對朝政危害。他言辭激烈,情緒激動,甚至不惜以自身名譽擔保,力證郕王的清白。
玄真不知吹了什麽耳邊風,朱祁鎮竟是直接稱病罷早朝。
宮中傳言四起,皆言皇上對玄真大師所言深信不疑,甚至私下召見,密談良久。朝臣們心中忐忑,不知皇上此舉意欲何為。
胡濙得知此情,心中愈發焦急,接連找上於謙。
“老於啊你快想想辦法啊!郕王不日就要起程往離京了!這若再拖延下去,隻怕局勢愈發難以收拾。你素來智謀過人,定能想出良策,力挽狂瀾。”
胡濙緊握於謙的手:“你是不是也不想看欽天監站咱們頭上拉屎,咱們苦讀經書十幾年怎麽能讓這幫江湖術士騎在咱們脖子上!”
於謙嫌棄抽迴手:“淡定,老胡你這話太糙,你可查到玄真什麽來頭?”
說到這個,胡濙義憤填膺:“我派人前去終南山清虛觀查探其底細,結果發現那玄真大師真的是一個江湖騙子!他在終南山並無根基,所謂的清虛觀也隻是臨時搭建的草台班子。”
“此人原名張三,曾是個四處遊蕩的算命先生,後來不知怎的攀上了宮中的關係,搖身一變成了‘玄真大師’。他那些所謂的預言和法術,全是些欺世盜名的把戲,毫無根據。他在民間散布謠言,混淆視聽,目的不過是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博取皇上的信任。”
“你我皆知,欽天監的職責本是觀測天象,輔佐國政,如今卻被這等小人利用,實在令人憤慨。若不早日揭穿他的真麵目,恐怕朝堂之上再無寧日。”
胡濙越說越激動,眼中幾乎噴出火來:“敢踩在我禮部的頭上談什麽天象!我禮部掌管天下禮儀、祭祀、教事,乃國之根本,豈容這等江湖騙子隨意踐踏!氣煞我也!”
“不行!咱們這就去找郕王!讓他親自主持公道!”
於謙被胡濙風風火火扯著直奔郕王府,正好遇到了錦衣衛和兩廠探子也在,朱祁鈺臉色陰沉。
朱祁鈺見胡濙與於謙匆匆趕來,臉色稍緩:“何事?”
胡濙上前一步,躬身行禮:“王爺,欽天監玄真大師欺世盜名,混淆視聽,實乃朝廷隱患,不可不除。”
朱祁鈺挑眉:“巧了,本王也搜到了消息,玄真大師的行徑確實可疑。近日來,不少官員都向我密報,稱他在欽天監內大興土木,耗費巨資,卻未見有任何實際的觀測成果。更有甚者,他私下結交了不少權貴,道術反而有崛起之色!”
“還有,玄真應是血閣樓之人。”
“什麽?!”
“血血血血!血閣樓?!”
於謙和胡濙心中震驚不已。
血閣樓的名號在江湖上早已是臭名昭著,傳聞其殺手皆為心狠手辣之輩,行事詭秘,手段毒辣。
朱祁鈺見兩人神色,冷哼一聲:“看來你們也聽說過。玄真若真是血閣樓之人,那他在欽天監的所作所為,恐怕不僅僅是欺世盜名那麽簡單。”
胡濙迴過神來:“王爺,你如何得知玄真是血閣樓之人?這等機密之事,王爺是如何探查到的?”
朱祁鈺把桌麵的一疊厚文書遞給兩人,抬起下巴點了點探子小六:“把事情都告訴他們。”
原來小六最初先是去終南山清虛觀打聽消息,沒想到清虛觀的道士們對此事諱莫如深,幾乎無人願意多言。
小六不甘心,便在觀中潛伏數日,終於從一位年邁的道士口中得知,玄真曾在終南山修行多年,但其行蹤詭秘,常與一些不明身份的人來往,又做了違逆之事被掃地出門。
老道士歎了口氣,低聲說道:“那玄真雖有些道行,但心性不定,常與些邪門歪道之人攪和在一起,終南山容不下他,這才被逐出山門。”
“大師可知那些歪門邪道之人來自何處?”
“我曾無意見過有一迴那玄真與一群身著黑袍之人密會於山間一處後山的洞穴。那些人個個麵容陰鷙,氣息詭異,非尋常之輩。”
“他們低聲交談,言語間不時提及“血閣樓”三字。當時我雖未敢靠近,但那場景至今仍曆曆在目,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小六又四處走訪玄真被掃地出門之後曾經遊曆過的幾座名山古刹,順藤摸瓜發現玄真時常進偏遠山地傳道,且每到一處,必與當地的隱秘勢力有所接觸。
這些勢力行事隱秘,尋常人難以察覺,與血閣樓的作風頗為相似。
殿內一時寂靜無聲,隻有朱祁鎮的威嚴之聲迴蕩。
“朕意已決,爾等不必再勸。郕王即日起前往邊疆,即刻啟程,不得延誤。”朱祁鎮轉身拂袖而去,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朱祁鈺轉身欲走,被胡濙攔下,臉色著急:“郕王!你此舉實為不妥,若輕易離開,恐局勢更加難以收拾。如今朝中人心惶惶,正需你穩定大局。且邊疆之事,並非一時之急,還需從長計議。”
“皇上雖一時震怒,但未必不會迴心轉意。你若此時離去,豈不正中他人下懷?可勿要聽信道士的讒言,誤了大事!”
未散去的百官也一道上前勸說:“是啊是啊!那道士分明是心懷叵測之人,故意挑撥離間,意圖攪亂朝綱。郕王殿下素來忠心耿耿,豈能因一時之誤會而蒙受不白之冤?皇上英明神武,定能明辨是非,還郕王一個公道。我等願聯名上奏,請求皇上三思而後行,切勿中了小人奸計。”
百官紛紛附和,聲援郕王,朱祁鈺揮手痛色搖頭:“諸位也看到了聖上有心維護玄真大師,本王為臣不敢違抗,或許......玄真大師有理,他也是為大明社稷著想,才出此言。”
“狗屁!”胡濙怒斥一聲:“欽天監算什麽東西?!”
“欽天監不過是觀星測命的虛妄之輩,豈能左右朝政大事?我等身為朝廷重臣,豈能輕信這些無稽之談!殿下,您乃國之棟梁,萬不可因一時之惑而動搖。”
胡濙義正言辭,百官紛紛點頭稱是。
“殿下你放心!我胡濙一把年紀了怎麽也不能讓殿下蒙受不白之冤。我這就聯名上奏,請求皇上重新審視此事,務必還殿下一個清白。朝中上下皆知殿下忠心為國,豈能因一介道士的妄言而受此誣陷?”
連續三日,胡濙等大臣聯名上奏,言辭懇切,力陳玄真大師所言荒謬,懇請皇上明察秋毫,勿為妖言所惑。每份奏章皆列舉詳實證據,剖析利害,直指欽天監之謬誤。
朝堂之上,氣氛愈發緊張,百官目光齊聚皇座,期待聖裁。
胡濙更是每日親自呈遞奏章,聲淚俱下地陳訴玄真大師的荒謬言論對朝政危害。他言辭激烈,情緒激動,甚至不惜以自身名譽擔保,力證郕王的清白。
玄真不知吹了什麽耳邊風,朱祁鎮竟是直接稱病罷早朝。
宮中傳言四起,皆言皇上對玄真大師所言深信不疑,甚至私下召見,密談良久。朝臣們心中忐忑,不知皇上此舉意欲何為。
胡濙得知此情,心中愈發焦急,接連找上於謙。
“老於啊你快想想辦法啊!郕王不日就要起程往離京了!這若再拖延下去,隻怕局勢愈發難以收拾。你素來智謀過人,定能想出良策,力挽狂瀾。”
胡濙緊握於謙的手:“你是不是也不想看欽天監站咱們頭上拉屎,咱們苦讀經書十幾年怎麽能讓這幫江湖術士騎在咱們脖子上!”
於謙嫌棄抽迴手:“淡定,老胡你這話太糙,你可查到玄真什麽來頭?”
說到這個,胡濙義憤填膺:“我派人前去終南山清虛觀查探其底細,結果發現那玄真大師真的是一個江湖騙子!他在終南山並無根基,所謂的清虛觀也隻是臨時搭建的草台班子。”
“此人原名張三,曾是個四處遊蕩的算命先生,後來不知怎的攀上了宮中的關係,搖身一變成了‘玄真大師’。他那些所謂的預言和法術,全是些欺世盜名的把戲,毫無根據。他在民間散布謠言,混淆視聽,目的不過是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博取皇上的信任。”
“你我皆知,欽天監的職責本是觀測天象,輔佐國政,如今卻被這等小人利用,實在令人憤慨。若不早日揭穿他的真麵目,恐怕朝堂之上再無寧日。”
胡濙越說越激動,眼中幾乎噴出火來:“敢踩在我禮部的頭上談什麽天象!我禮部掌管天下禮儀、祭祀、教事,乃國之根本,豈容這等江湖騙子隨意踐踏!氣煞我也!”
“不行!咱們這就去找郕王!讓他親自主持公道!”
於謙被胡濙風風火火扯著直奔郕王府,正好遇到了錦衣衛和兩廠探子也在,朱祁鈺臉色陰沉。
朱祁鈺見胡濙與於謙匆匆趕來,臉色稍緩:“何事?”
胡濙上前一步,躬身行禮:“王爺,欽天監玄真大師欺世盜名,混淆視聽,實乃朝廷隱患,不可不除。”
朱祁鈺挑眉:“巧了,本王也搜到了消息,玄真大師的行徑確實可疑。近日來,不少官員都向我密報,稱他在欽天監內大興土木,耗費巨資,卻未見有任何實際的觀測成果。更有甚者,他私下結交了不少權貴,道術反而有崛起之色!”
“還有,玄真應是血閣樓之人。”
“什麽?!”
“血血血血!血閣樓?!”
於謙和胡濙心中震驚不已。
血閣樓的名號在江湖上早已是臭名昭著,傳聞其殺手皆為心狠手辣之輩,行事詭秘,手段毒辣。
朱祁鈺見兩人神色,冷哼一聲:“看來你們也聽說過。玄真若真是血閣樓之人,那他在欽天監的所作所為,恐怕不僅僅是欺世盜名那麽簡單。”
胡濙迴過神來:“王爺,你如何得知玄真是血閣樓之人?這等機密之事,王爺是如何探查到的?”
朱祁鈺把桌麵的一疊厚文書遞給兩人,抬起下巴點了點探子小六:“把事情都告訴他們。”
原來小六最初先是去終南山清虛觀打聽消息,沒想到清虛觀的道士們對此事諱莫如深,幾乎無人願意多言。
小六不甘心,便在觀中潛伏數日,終於從一位年邁的道士口中得知,玄真曾在終南山修行多年,但其行蹤詭秘,常與一些不明身份的人來往,又做了違逆之事被掃地出門。
老道士歎了口氣,低聲說道:“那玄真雖有些道行,但心性不定,常與些邪門歪道之人攪和在一起,終南山容不下他,這才被逐出山門。”
“大師可知那些歪門邪道之人來自何處?”
“我曾無意見過有一迴那玄真與一群身著黑袍之人密會於山間一處後山的洞穴。那些人個個麵容陰鷙,氣息詭異,非尋常之輩。”
“他們低聲交談,言語間不時提及“血閣樓”三字。當時我雖未敢靠近,但那場景至今仍曆曆在目,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小六又四處走訪玄真被掃地出門之後曾經遊曆過的幾座名山古刹,順藤摸瓜發現玄真時常進偏遠山地傳道,且每到一處,必與當地的隱秘勢力有所接觸。
這些勢力行事隱秘,尋常人難以察覺,與血閣樓的作風頗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