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他是為自己跪!
大明:穿越朱祁鈺,帶領大明走向日不落 作者:貝貝0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祁鈺怒目圓睜,聲音如雷,震得殿內眾人皆為之變色。玄真被這突如其來的怒火嚇得退了幾步,臉色蒼白,嘴唇微抖。
他結結巴巴地辯解道:“王爺息怒,貧道隻是據實而言,絕無半點惡意。”
朱祁鈺豈肯輕易罷休,他冷哼一聲,強忍著動手的衝動,目光如刀狠不得砸死這小人。
“據實而言?你所謂的‘實’不過是些無稽之談!朝堂之事,豈容你這等江湖術士隨意置喙!今日之事,若不給你些教訓,恐怕日後還會有更多妖言惑眾之輩。”
說罷,他轉身對侍衛厲聲喝道:“來人!將這道士押下去,嚴加看管,待查明真相後再行定奪!”
“朕看誰敢!朕在此誰敢動大師一下就是與朕為敵!玄真大師乃國之瑰寶,豈能任由爾等隨意處置?”
侍衛們護在皇上身側,刀劍拔出對準郕王。
“殿下!”成敬忠心耿耿張開雙臂將主子護在身後,朱祁鈺既震驚又惱怒,不敢置信一個道士三番兩語就能讓皇兄不顧兄弟情誼。
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皇兄你!你為何不信臣弟!臣弟才是你的親弟弟,多年來鞍前馬後,忠心耿耿。難道這一切都比不上一個道士的幾句話嗎?臣弟若有半點不忠之心,天打雷劈!”
朱祁鎮看著弟弟如此情狀,心口泛起一絲亂意。他知皇弟的忠誠與勤勉,但天象之事非同小可,關乎國運興衰,他身為帝王,不得不謹慎行事。
“祁鈺,朕並非不信你,隻是此事牽扯甚廣,朕需從長計議。你且先退下,待朕查明真相,自會給你一個公道。”
“什麽公道?臣弟不明白何為公道!是否要臣弟背負不忠之名,從此遠離朝堂,才算得上是公道?皇兄,你難道忘了我們幼時的誓言,忘了我們曾並肩作戰的歲月?臣弟若有不軌之心,早已在暗中布局,何必等到今日?”
“天象之說虛無縹緲,怎能成為定罪的證據?臣弟隻求皇兄明察秋毫,還臣弟一個清白!”
朱祁鈺跪地,腦袋直往地麵磕去,聲聲泣血。成敬不忍直視,主子金貴,何時膝下跪過他人?
他心中一痛,急忙轉身扶住朱祁鈺,勸道:“王爺,切莫如此!皇上聖明,定會明辨是非,還您清白。”
朱祁鎮推開他,雙眼充血,眼露希望與朱祁鎮對視:“皇上當真能明察秋毫,還臣弟一個清白嗎?臣弟為皇上披肝瀝膽,出生入死,從未有過半點私心。若今日因天象之疑而蒙冤,臣弟無顏麵對列祖列宗。”
“皇上英明神武,定能辨明忠奸,還臣弟一個公道。臣弟願以性命擔保,絕無二心,隻求皇上明察!”
言罷,朱祁鈺淚流滿麵,這一次他是為自己跪!皇威壓頭,跪也要跪出個生路!不用斷腦袋也值了。
朱祁鎮一愣,下意識不敢去和他對視,這.....
“那就先停了你的職務,待事情查明後再做定奪。”
朱祁鈺聞言,心中一鬆,雖然暫被停職,但總算沒被外派邊地。今日能得此緩刑,已是萬幸,磕頭高唿:“謝皇上天恩!臣弟定當靜候查證,絕不敢有半分怨言。”
他緩緩起身,麵色蒼白。
成敬心中稍安,此事雖未塵埃落定,但王爺暫得保全,已是難得。
朱祁鎮目光複雜地掃過朱祁鈺,轉身帶著玄真拂袖而去。
朱祁鈺上馬車離宮,悲淒臉色頓時一變,眼閃狠色,成敬遞上止痛膏:“殿下,你的傷勢要緊,先用這膏藥緩解一下。”
朱祁鈺接過膏藥,冷冷一笑:“止痛膏能緩解皮肉之苦,卻治不了心中的冤屈。去傳令小六,把這狗屁道士的行蹤盯緊了,我倒要看看他到底在搞什麽鬼!這次的事情名堂。若真有貓膩,定不輕饒。”
“再派幾人去查查玄真是什麽來頭!把他的祖上三代都給本王查個底朝天!”
“本王要知道他背後的勢力,究竟是誰在暗中操控這一切。若真是有人故意陷害,本王絕不會善罷甘休。”
小六是兩廠探子裏頭最機敏的一個,平日裏辦事利落,從不拖泥帶水。朱祁鈺對他頗為信任,打探調查消息此人最為合適。
成敬點頭領命,又聽殿下發話:“去給李侍郎,於尚書和吳侍郎遞個口信,讓今夜速來王府,走後廚的小門,仔細不要驚動任何人。”
郕王府內院燈火通明,朱祁鈺在書房內來迴踱步,三人熱飯沒吃上一口,套馬就急匆匆趕來,見郕王一臉寒色,三人心中一凜,忙不迭地行禮。
朱祁鈺揮手示意他們免禮,把今日之事大概講述一遍,於謙一臉沉重,李廣和吳笙第一次聽到如此荒謬之事,駭然的不知如何應對。
“本王離京這一月,這玄真大師就冒出來,你們三人平日裏在朝中耳目眾多,竟無一人察覺此人的動向?”
李廣率先迴過神來,拱手道:“王爺,玄真大師突然出現,確實未曾聽聞任何風聲。或許是對方行事隱秘,亦或是我們情報有所疏漏。”
於謙手指敲打桌麵:“欽天監自前朝以來,便負責觀測天象、預測吉兇,禮部也時常與之配合,處理各類祭祀事宜。玄真大師若真有異動,禮部理應有所察覺。或許是他們內部有人隱瞞不報,亦或是玄真手段高明,避開了禮部的耳目。”
“可煉丹一事.....”
於謙心有餘悸,在場三人都知觀測天象隻是小打小鬧,可若是沾上煉丹那就牽涉到皇室的安危,茲事體大。
史上因煉丹引發的事端不在少數,輕則傷身,重則禍國。皇上一心追求長生不老,若是被玄真大師的煉丹術所迷惑,恐怕不僅會耗費大量財力和物力,更可能引發宮中權力的動蕩。
“糊塗啊!皇上怎會輕易相信一個來曆不明的道士?臣等未曾及時察覺,實在是失職。玄真大師的來曆尚不明確,其煉丹之術更是未經證實,貿然相信,恐生大禍!”
朱祁鈺心煩意亂:“本王一迴來就慫恿皇上,這玄真大師究竟有何居心?你們三人勿要外傳此事。”
看向李廣詢問:“欽天監可有信任的人手在?”
李廣想了想,遺憾搖頭:“欽天監雖有不少能人異士,但真正能托付如此重任的,卻是寥寥無幾。玄真大師的手段頗為高明,若非深諳此道之人,恐怕難以窺破其虛實。臣擔心,即便派遣人手暗中調查,也未必能有所斬獲。”
他結結巴巴地辯解道:“王爺息怒,貧道隻是據實而言,絕無半點惡意。”
朱祁鈺豈肯輕易罷休,他冷哼一聲,強忍著動手的衝動,目光如刀狠不得砸死這小人。
“據實而言?你所謂的‘實’不過是些無稽之談!朝堂之事,豈容你這等江湖術士隨意置喙!今日之事,若不給你些教訓,恐怕日後還會有更多妖言惑眾之輩。”
說罷,他轉身對侍衛厲聲喝道:“來人!將這道士押下去,嚴加看管,待查明真相後再行定奪!”
“朕看誰敢!朕在此誰敢動大師一下就是與朕為敵!玄真大師乃國之瑰寶,豈能任由爾等隨意處置?”
侍衛們護在皇上身側,刀劍拔出對準郕王。
“殿下!”成敬忠心耿耿張開雙臂將主子護在身後,朱祁鈺既震驚又惱怒,不敢置信一個道士三番兩語就能讓皇兄不顧兄弟情誼。
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皇兄你!你為何不信臣弟!臣弟才是你的親弟弟,多年來鞍前馬後,忠心耿耿。難道這一切都比不上一個道士的幾句話嗎?臣弟若有半點不忠之心,天打雷劈!”
朱祁鎮看著弟弟如此情狀,心口泛起一絲亂意。他知皇弟的忠誠與勤勉,但天象之事非同小可,關乎國運興衰,他身為帝王,不得不謹慎行事。
“祁鈺,朕並非不信你,隻是此事牽扯甚廣,朕需從長計議。你且先退下,待朕查明真相,自會給你一個公道。”
“什麽公道?臣弟不明白何為公道!是否要臣弟背負不忠之名,從此遠離朝堂,才算得上是公道?皇兄,你難道忘了我們幼時的誓言,忘了我們曾並肩作戰的歲月?臣弟若有不軌之心,早已在暗中布局,何必等到今日?”
“天象之說虛無縹緲,怎能成為定罪的證據?臣弟隻求皇兄明察秋毫,還臣弟一個清白!”
朱祁鈺跪地,腦袋直往地麵磕去,聲聲泣血。成敬不忍直視,主子金貴,何時膝下跪過他人?
他心中一痛,急忙轉身扶住朱祁鈺,勸道:“王爺,切莫如此!皇上聖明,定會明辨是非,還您清白。”
朱祁鎮推開他,雙眼充血,眼露希望與朱祁鎮對視:“皇上當真能明察秋毫,還臣弟一個清白嗎?臣弟為皇上披肝瀝膽,出生入死,從未有過半點私心。若今日因天象之疑而蒙冤,臣弟無顏麵對列祖列宗。”
“皇上英明神武,定能辨明忠奸,還臣弟一個公道。臣弟願以性命擔保,絕無二心,隻求皇上明察!”
言罷,朱祁鈺淚流滿麵,這一次他是為自己跪!皇威壓頭,跪也要跪出個生路!不用斷腦袋也值了。
朱祁鎮一愣,下意識不敢去和他對視,這.....
“那就先停了你的職務,待事情查明後再做定奪。”
朱祁鈺聞言,心中一鬆,雖然暫被停職,但總算沒被外派邊地。今日能得此緩刑,已是萬幸,磕頭高唿:“謝皇上天恩!臣弟定當靜候查證,絕不敢有半分怨言。”
他緩緩起身,麵色蒼白。
成敬心中稍安,此事雖未塵埃落定,但王爺暫得保全,已是難得。
朱祁鎮目光複雜地掃過朱祁鈺,轉身帶著玄真拂袖而去。
朱祁鈺上馬車離宮,悲淒臉色頓時一變,眼閃狠色,成敬遞上止痛膏:“殿下,你的傷勢要緊,先用這膏藥緩解一下。”
朱祁鈺接過膏藥,冷冷一笑:“止痛膏能緩解皮肉之苦,卻治不了心中的冤屈。去傳令小六,把這狗屁道士的行蹤盯緊了,我倒要看看他到底在搞什麽鬼!這次的事情名堂。若真有貓膩,定不輕饒。”
“再派幾人去查查玄真是什麽來頭!把他的祖上三代都給本王查個底朝天!”
“本王要知道他背後的勢力,究竟是誰在暗中操控這一切。若真是有人故意陷害,本王絕不會善罷甘休。”
小六是兩廠探子裏頭最機敏的一個,平日裏辦事利落,從不拖泥帶水。朱祁鈺對他頗為信任,打探調查消息此人最為合適。
成敬點頭領命,又聽殿下發話:“去給李侍郎,於尚書和吳侍郎遞個口信,讓今夜速來王府,走後廚的小門,仔細不要驚動任何人。”
郕王府內院燈火通明,朱祁鈺在書房內來迴踱步,三人熱飯沒吃上一口,套馬就急匆匆趕來,見郕王一臉寒色,三人心中一凜,忙不迭地行禮。
朱祁鈺揮手示意他們免禮,把今日之事大概講述一遍,於謙一臉沉重,李廣和吳笙第一次聽到如此荒謬之事,駭然的不知如何應對。
“本王離京這一月,這玄真大師就冒出來,你們三人平日裏在朝中耳目眾多,竟無一人察覺此人的動向?”
李廣率先迴過神來,拱手道:“王爺,玄真大師突然出現,確實未曾聽聞任何風聲。或許是對方行事隱秘,亦或是我們情報有所疏漏。”
於謙手指敲打桌麵:“欽天監自前朝以來,便負責觀測天象、預測吉兇,禮部也時常與之配合,處理各類祭祀事宜。玄真大師若真有異動,禮部理應有所察覺。或許是他們內部有人隱瞞不報,亦或是玄真手段高明,避開了禮部的耳目。”
“可煉丹一事.....”
於謙心有餘悸,在場三人都知觀測天象隻是小打小鬧,可若是沾上煉丹那就牽涉到皇室的安危,茲事體大。
史上因煉丹引發的事端不在少數,輕則傷身,重則禍國。皇上一心追求長生不老,若是被玄真大師的煉丹術所迷惑,恐怕不僅會耗費大量財力和物力,更可能引發宮中權力的動蕩。
“糊塗啊!皇上怎會輕易相信一個來曆不明的道士?臣等未曾及時察覺,實在是失職。玄真大師的來曆尚不明確,其煉丹之術更是未經證實,貿然相信,恐生大禍!”
朱祁鈺心煩意亂:“本王一迴來就慫恿皇上,這玄真大師究竟有何居心?你們三人勿要外傳此事。”
看向李廣詢問:“欽天監可有信任的人手在?”
李廣想了想,遺憾搖頭:“欽天監雖有不少能人異士,但真正能托付如此重任的,卻是寥寥無幾。玄真大師的手段頗為高明,若非深諳此道之人,恐怕難以窺破其虛實。臣擔心,即便派遣人手暗中調查,也未必能有所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