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求爺爺告奶奶
大明:穿越朱祁鈺,帶領大明走向日不落 作者:貝貝0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循急得嘴上長泡,臉色蒼白如紙。他來迴踱步,心中焦躁不安,仿佛熱鍋上的螞蟻。李廣也是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不然......就這麽下去吧,查也隻是順藤摸瓜查到血閣樓,怎麽也查不到我們頭上。再說,血閣樓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自有一套應對之策。咱們隻需靜觀其變,暗中做好應對準備。若是真有風吹草動,咱們再相機行事,也未嚐不是一條一個辦法。”
陳循想到這,又把李廣罵得狗血淋頭,心中愈發煩躁。李廣雖有不甘,但也隻能低頭受訓,畢竟眼下局勢不明,任何爭執都無濟於事。
“你最近先避避風頭,千萬不要輕舉妄動,若是再對郕王下手,你就等著被株連九族吧!”
李廣連連點頭:“明日我就告假,先找個地方躲起來,等風聲過了再說。”
陳循不耐煩地擺手:“滾吧你個蠢貨!我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才遇到你這麽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你看看你幹的這些好事,哪一件不是給我添亂?現在好了,事情鬧到這個地步。”
過了兩日,六部尚書遞上來的績效考核都送到了朱祁鈺手中,照著大明律,六部官位人數總有定額,但近年來因種種原因,官員冗餘現象愈發嚴重,遞上來的文書有半人高。
朱祁鎮下了早朝,好奇之下翻開那份厚厚的績效考核文書,不過一秒又閉上了雙眼,慎重地拍了拍朱祁鈺的肩頭,一副過來人的口吻道:“皇弟啊。”
“這朝堂之事,複雜多變,非一日之功可解。你初登大寶,難免會遇到諸多棘手之事,但切不可急躁。這份績效考核,看似繁瑣,實則關乎朝局穩定。你需細細審閱,找出其中的症結所在,方能對症下藥。”
“若是你覺得不妥當,那就.....唉,你自己領悟吧。”
朱祁鎮語重心長地說完,轉身走向禦案,拿起一份奏折繼續批閱。
朱祁鈺聽得莫名其妙,吩咐內侍把文書都抱到文淵閣,坐下先喝了口茶,隨手翻開擺在最上頭的禮部績效考核文書。
禮部尚書胡濙名聲素來清廉,朝中上下皆知其為人正直,不徇私情。
此次績效考核中,卻有不少官員聯名上書彈劾他,稱其在禮部任內多有失職之舉,甚至暗指其與某些不法商賈勾結,中飽私囊。
下一頁是禦史台的調查報告,詳細列舉了胡濙在任期間的幾項重大失誤,以及他與幾家商號的往來記錄。報告末尾附有數位禦史的聯名簽字,態度堅決,證據確鑿。
朱祁鈺一口氣險些提不上來,先暫且放在一邊,繼續往下翻禮部其他官員。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胡濙的績效已是良好之評,餘下的官員不是好吃懶做,便是屍位素餐之輩。細細翻閱,竟有不少人借著禮部之名,行中飽私囊之事。
更有甚者,竟將禮部公務視作兒戲,敷衍塞責,毫無作為。
朱祁鈺越看越怒,兩眼一黑,這禮部若再不整治,隻怕風氣愈發敗壞,朝廷威嚴何在?決定待會兒召見胡濙,親自問個明白。
轉頭翻開兵部,於謙的奏章映入眼簾,字裏行間透著一股剛正不阿之氣,兵部各官員的表現皆被一一詳述,成績斐然,且無一絲徇私舞弊之嫌。
於謙的奏章中,特別提到了幾位表現突出的將領,他們在邊防事務上恪盡職守,屢立戰功,應得賞賜。
朱祁鈺看到此處,心中稍感欣慰,兵部能有如此清正之風,實乃朝廷之幸,其餘的吏部、戶部、工部等部門卻顯得黯然失色。
吏部官員多沉迷於權謀爭鬥,戶部則有不少人暗中勾結商人,工部更是因工程貪腐問題頻發,導致民生工程進展緩慢,百姓怨聲載道。
先挑出了百餘位表現不佳的官員,遞給兩廠逐一審查其履曆和行為,發現其中不乏貪贓枉法、玩忽職守之輩。
六部百官這幾日吃不好睡不香,進寺燒香拜佛求爺爺告奶奶勿要被郕王盯上。
郕王的鐵腕手段早已傳遍朝野,無人不知其整頓吏治的決心。每日裏,官員們戰戰兢兢,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查處的對象。
不少平日裏行事不端的官員,紛紛收斂行為,甚至主動上交不法所得,以求自保。
一時間,京城風氣為之一變,偏有清風拂麵之感。
朝堂之上,議事之時,官員們言辭謹慎,不敢再有絲毫懈怠。那些囂張跋扈的權貴,如今也變得謙遜有禮,生怕一不小心觸怒了郕王的雷霆之怒。
就連互相勾結、暗通款曲的官員們,也紛紛收斂了手腳,不敢再有任何越軌之舉。
朱祁鈺冷眼旁觀,治標不治本,他偏要把這些貪腐之徒一網打盡,方能徹底根除朝堂積弊。
他命人將這些官員的劣跡整理成冊,遞到朱祁鎮的禦案。
龍顏大怒,在早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厲聲斥責貪腐之徒,言辭犀利,毫不留情。
“朕是沒想到,朝堂之上竟有如此多的蛀蟲,貪腐之風竟已如此嚴重。”
“大明自立國以來,法度森嚴,豈容爾等貪贓枉法,敗壞朝綱!”
眾官員低頭不語,心中忐忑不安。
朱祁鈺掃視全場,冷聲道:“今日之事,非同小可,務必徹查到底,絕不姑息!”隨即,他下令將涉案官員一一拿下,交由大理寺嚴審。
“冤枉啊!微臣是清白的,絕無貪腐之行!”那官員跪地哭訴,額頭上已是冷汗涔涔。他顫抖著手指向一旁的同僚,企圖將罪名推卸他人。
“這都是他們脅迫我做的,我實屬無奈啊!”
被反咬一口的官員心中慌亂至極,忍不住失了儀態:“陛下明察,臣確實未曾參與貪腐之事,皆是受他人蒙蔽,一時糊塗!”
朝堂之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被拖出去的官員們麵如土色,雙腿戰栗,在地牢裏哭天喊地。
各家帶著祖上的牌位和家譜,紛紛趕到宮門外,跪地陳情,希望能為自家子弟洗脫罪名。
宮門外哭聲震天,百姓圍觀議論紛紛,朝堂之上的風波迅速蔓延至整個京城。
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二人立於殿前,“皇弟啊,這是不是有點太過激了?他們畢竟都是朝中重臣,朕怕宮外頭都要亂了。”
“不然......就這麽下去吧,查也隻是順藤摸瓜查到血閣樓,怎麽也查不到我們頭上。再說,血閣樓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自有一套應對之策。咱們隻需靜觀其變,暗中做好應對準備。若是真有風吹草動,咱們再相機行事,也未嚐不是一條一個辦法。”
陳循想到這,又把李廣罵得狗血淋頭,心中愈發煩躁。李廣雖有不甘,但也隻能低頭受訓,畢竟眼下局勢不明,任何爭執都無濟於事。
“你最近先避避風頭,千萬不要輕舉妄動,若是再對郕王下手,你就等著被株連九族吧!”
李廣連連點頭:“明日我就告假,先找個地方躲起來,等風聲過了再說。”
陳循不耐煩地擺手:“滾吧你個蠢貨!我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才遇到你這麽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你看看你幹的這些好事,哪一件不是給我添亂?現在好了,事情鬧到這個地步。”
過了兩日,六部尚書遞上來的績效考核都送到了朱祁鈺手中,照著大明律,六部官位人數總有定額,但近年來因種種原因,官員冗餘現象愈發嚴重,遞上來的文書有半人高。
朱祁鎮下了早朝,好奇之下翻開那份厚厚的績效考核文書,不過一秒又閉上了雙眼,慎重地拍了拍朱祁鈺的肩頭,一副過來人的口吻道:“皇弟啊。”
“這朝堂之事,複雜多變,非一日之功可解。你初登大寶,難免會遇到諸多棘手之事,但切不可急躁。這份績效考核,看似繁瑣,實則關乎朝局穩定。你需細細審閱,找出其中的症結所在,方能對症下藥。”
“若是你覺得不妥當,那就.....唉,你自己領悟吧。”
朱祁鎮語重心長地說完,轉身走向禦案,拿起一份奏折繼續批閱。
朱祁鈺聽得莫名其妙,吩咐內侍把文書都抱到文淵閣,坐下先喝了口茶,隨手翻開擺在最上頭的禮部績效考核文書。
禮部尚書胡濙名聲素來清廉,朝中上下皆知其為人正直,不徇私情。
此次績效考核中,卻有不少官員聯名上書彈劾他,稱其在禮部任內多有失職之舉,甚至暗指其與某些不法商賈勾結,中飽私囊。
下一頁是禦史台的調查報告,詳細列舉了胡濙在任期間的幾項重大失誤,以及他與幾家商號的往來記錄。報告末尾附有數位禦史的聯名簽字,態度堅決,證據確鑿。
朱祁鈺一口氣險些提不上來,先暫且放在一邊,繼續往下翻禮部其他官員。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胡濙的績效已是良好之評,餘下的官員不是好吃懶做,便是屍位素餐之輩。細細翻閱,竟有不少人借著禮部之名,行中飽私囊之事。
更有甚者,竟將禮部公務視作兒戲,敷衍塞責,毫無作為。
朱祁鈺越看越怒,兩眼一黑,這禮部若再不整治,隻怕風氣愈發敗壞,朝廷威嚴何在?決定待會兒召見胡濙,親自問個明白。
轉頭翻開兵部,於謙的奏章映入眼簾,字裏行間透著一股剛正不阿之氣,兵部各官員的表現皆被一一詳述,成績斐然,且無一絲徇私舞弊之嫌。
於謙的奏章中,特別提到了幾位表現突出的將領,他們在邊防事務上恪盡職守,屢立戰功,應得賞賜。
朱祁鈺看到此處,心中稍感欣慰,兵部能有如此清正之風,實乃朝廷之幸,其餘的吏部、戶部、工部等部門卻顯得黯然失色。
吏部官員多沉迷於權謀爭鬥,戶部則有不少人暗中勾結商人,工部更是因工程貪腐問題頻發,導致民生工程進展緩慢,百姓怨聲載道。
先挑出了百餘位表現不佳的官員,遞給兩廠逐一審查其履曆和行為,發現其中不乏貪贓枉法、玩忽職守之輩。
六部百官這幾日吃不好睡不香,進寺燒香拜佛求爺爺告奶奶勿要被郕王盯上。
郕王的鐵腕手段早已傳遍朝野,無人不知其整頓吏治的決心。每日裏,官員們戰戰兢兢,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查處的對象。
不少平日裏行事不端的官員,紛紛收斂行為,甚至主動上交不法所得,以求自保。
一時間,京城風氣為之一變,偏有清風拂麵之感。
朝堂之上,議事之時,官員們言辭謹慎,不敢再有絲毫懈怠。那些囂張跋扈的權貴,如今也變得謙遜有禮,生怕一不小心觸怒了郕王的雷霆之怒。
就連互相勾結、暗通款曲的官員們,也紛紛收斂了手腳,不敢再有任何越軌之舉。
朱祁鈺冷眼旁觀,治標不治本,他偏要把這些貪腐之徒一網打盡,方能徹底根除朝堂積弊。
他命人將這些官員的劣跡整理成冊,遞到朱祁鎮的禦案。
龍顏大怒,在早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厲聲斥責貪腐之徒,言辭犀利,毫不留情。
“朕是沒想到,朝堂之上竟有如此多的蛀蟲,貪腐之風竟已如此嚴重。”
“大明自立國以來,法度森嚴,豈容爾等貪贓枉法,敗壞朝綱!”
眾官員低頭不語,心中忐忑不安。
朱祁鈺掃視全場,冷聲道:“今日之事,非同小可,務必徹查到底,絕不姑息!”隨即,他下令將涉案官員一一拿下,交由大理寺嚴審。
“冤枉啊!微臣是清白的,絕無貪腐之行!”那官員跪地哭訴,額頭上已是冷汗涔涔。他顫抖著手指向一旁的同僚,企圖將罪名推卸他人。
“這都是他們脅迫我做的,我實屬無奈啊!”
被反咬一口的官員心中慌亂至極,忍不住失了儀態:“陛下明察,臣確實未曾參與貪腐之事,皆是受他人蒙蔽,一時糊塗!”
朝堂之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被拖出去的官員們麵如土色,雙腿戰栗,在地牢裏哭天喊地。
各家帶著祖上的牌位和家譜,紛紛趕到宮門外,跪地陳情,希望能為自家子弟洗脫罪名。
宮門外哭聲震天,百姓圍觀議論紛紛,朝堂之上的風波迅速蔓延至整個京城。
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二人立於殿前,“皇弟啊,這是不是有點太過激了?他們畢竟都是朝中重臣,朕怕宮外頭都要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