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慧繞過二道梁,有一條小路岔過去就到家了,她還是沒有繞道,她順著二道梁走著。


    就是那一段潰壩的土溝,河壩邊被裝了土的廢編織袋子摞起來。


    那是母女倆摞起來的,一個星期就在二道梁,餓了啃一口幹饃,渴了喝一口水。


    秋翻冬灌是大壩村一項傳統耕作模式,冬灌二道梁潰壩了,沒有人跳進冰冷的水中,為你截水修渠。


    鄭雪慧望著二道梁,一種愧疚和負罪感悠然而生。


    為了她哥哥,和她的學費,媽媽東拚西借,沒有人借錢給她家。


    潰壩了也沒有人為她家截水,隻有素不相識的舅舅劉世雨。


    她所謂的報答就是獻上那層鮮紅的膜,在那個瞬間,一種羞恥感湧上來。


    鄭雪慧坐在用編織袋子,摞起來的二道梁河溝裏,她望著空無一人的河溝。


    在她家油菜花田地裏,寥廓的田地有幾隻綿羊走在田壟上吃枯萎的油菜花。


    慧兒在悲傷的哭泣,一種無助感侵襲了慧兒全身。


    她對著曠野裏綿羊哭訴:“年輕就是你的資本嗎?”


    她在引水隧洞工程上募捐一百元,也是對舅舅劉世雨的報答,卻被老師陸呦呦責難。


    “陸老師,你沒有貧窮過,無法感同身受慧兒的心情”。


    沒有錢是悲哀的事,但金錢過剩,裝在沒有節製的人兜裏,這個社會則更加悲哀。


    莫到慧兒無感激,存心還是報恩人,隻是恩情太過於沉重。


    她順著二道梁河溝往家走,抹在她家土牆上,摻上麥秸的牆皮掉下一大塊 。


    慧兒進了屋,看到廚房風箱爐子旁媽媽,用盆子扣的餳麵。


    媽媽到水管站做飯去了,所以慧兒劃了一根火柴,她把葵花杆,放進了灶膛,然後拉起風箱。


    “啪嗒、啪嗒。”


    風箱入口一張一合,她哥哥在外省上學,母女兩相依為命。


    風箱爐子煙囪還通著火炕,用土坯砌成的長方台,上麵鋪席。


    母女兩用做飯後的熱氣,給火炕增加熱氣。


    鄭雪慧洗了手,下了一碗揪麵片,吃過飯,她把碗一擱,隨手拿起一本地理書,躺在炕上。


    她翻開書,看一節內容:“內陸河斷流,對戈壁走廊綠洲的影響。”


    鄭雪慧遐想著,西河縣應該屬於戈壁走廊幹旱區。


    不,西河縣位置是雪山濕潤區。


    她腦子昏昏沉沉,睡著了。


    突然慧兒又驚醒了,她又翻開課本,心不在焉望著窗外發呆。


    慧兒強大起精神,“不,我要學習,隻有熱愛,才能專注,因為專注,所以熱愛。”


    慧兒又睡著了,她做起一個夢,秋翻冬灌開閘放水了。


    慧兒幫媽媽澆水,油菜花田壟上不起水。


    慧兒穿著雨靴,拿著鐵鍁,走在深耕的油菜花地裏,水流在慧兒腳下。


    慧兒陷在淤泥裏,我要陷進去了,一切來得太突然,水流把慧兒的身體托起來,她在閘首盈盈秋水中移動,飄到了閘首分水閘邊。


    她唿喊著:“救救我。”


    夕陽西墜,晚霞折射著烽燧台,大壩村霞光似錦,劉世雨從烽燧台走來。


    慧兒靜靜地俯視劉世雨,看他放下閘首總幹渠閘板。


    慧兒撲上去,劉世雨越過鴻溝。


    終於兩人可以平等說話了,慧兒看到盈盈秋水中的他,有一種疏離感,那是劉世雨嗎?


    你快放閘啊,慧兒身體不由自主在流動,她就要跌入穿山破壁漩渦裏。


    奔騰不息的西小河,慧兒跌入窟窿峽,峪口漩渦。


    她嗆了一口水,頭撞在石壁上。


    她就要死了,此時湍急的水流卻柔情依依,西小河靜靜地流淌著。


    岸邊開滿藍色的馬蓮花。


    慧兒的靈魂飄在空中,她的軀體,雙手捧著馬蓮花,獻給了劉世雨。


    劉世雨憤怒的把馬蓮花灑在河中,飄落在慧兒軀體邊。


    慧兒自由了,像雪山上飄著的雲。


    春天的馬蓮花在草原上湛藍,一簇簇馬蓮花把大壩村鋪成紫色的原野,綠色葉子裏鑽出紫色的花瓣。


    突然西小河消失了,慧兒像一條死魚擱置在幹涸的二道梁沙灘上,她就這樣死了嗎?


    給她一條河流吧。


    那首情詩她還記得:路漫漫,


    永恆卻和我們挨近


    一切都很明白


    愛情就一個


    她在這首情詩寫下最後一句話:“大山裏沒有愛情。”


    劉世雨是一個表麵平靜的人,內心卻流淌著一條大河。


    當她死後,你就把慧兒埋在二道梁沙灘,在慧兒的墳頭捧一束馬蓮花。


    慧兒的馬蓮花,屬於她的世界,她愛那藍色的花瓣,恰似一串串融化的雪水溪流·····


    她高喊著:“大壩村你為什麽那麽貧窮?”


    你的美麗不屬於慧兒,屬於雪山,我和哥哥在大壩村怎麽生活?”


    高亢圓潤的女聲隨風而去,聽起來有一絲悲切,家鄉雖好也留不住她,家鄉的魅力讓她怦然心動。


    她微微顫顫走到花叢中,又摘下幾朵藍幽幽的馬蓮花捧在手心。


    慧兒捧著馬蓮花,宛如一隻蝴蝶飛舞在草原上。


    草原上一片碧綠,野鴨在馬蓮泉嬉戲,流動著泉水太陽光折射下波光粼粼,手捧一束馬蓮花的慧兒。


    流動的泉水,嬉戲的野鴨,泉邊紫色的馬蓮花,在藍天映襯下構成瞬間的美。


    這隻是一個幻覺而已,大壩村容不下她的身軀,她能走多遠。


    隻是大壩村離省城太遙遠,媽媽用盡洪荒之力托起她,她也僅僅是一名大學生。


    慧兒被媽媽搖醒了,這麽大的人了還尿床了,也不害臊。


    鄭寡婦是一個明事理的人,慧兒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的恐懼。“媽,我怕上不起學”。


    今年油菜花純收入元,過幾天把欠下的三千元債還給你舅。


    “怕什麽,考不上大學迴來種地,也有十畝油菜花,種地的農民也是人,日子也得過。”


    鄭寡婦一邊安慰慧兒,一邊把炕上的被褥挪下來,故意又灑了幾杯子水,晾在院子裏。


    她在慧兒手裏塞了兩千元錢,“這是學費,迴去上學去。”


    鄭雪慧騎著自行車,行駛在縣城的路上,她又胡思亂想,不知又想起那個瘋子說的話:“我們要忠於自己的成長,忠於自己走過的路,因為它們拚湊成自己,才是獨一無二。”


    鄭雪慧被失學的恐懼籠罩在心中,就連睡覺也是在夢魘之中。


    鄭雪慧做夢,分水閘的水,並不是大壩村民臆想的那般充滿黑暗,陰冷,汙濁,醜陋的水。


    閘首分水閘的水有時也是清澈,甘甜、清爽、秀美的水。


    自然界不會有圓滿的結局,但生命卻生生不息。


    隻要西小河在流淌,大壩村就多一點生機,生命的循環再一次開始····


    石羊河已經枯竭,曾經那片神奇的土地黑山村,枯竭的青土湖已變成苦難和淚水。


    是沙塵暴生態災難的孽緣,小西河隻是石羊河的支流,曾經奔騰不息穿山破壁的西小河。


    築壩,截流,到峪口大壩村已是氣若遊絲,浮不起一條遊動的小魚。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鄭雪慧夢魘,她成了一條死魚,被擱置在幹涸的二道梁沙灘上。


    要讓西小河浪花閃爍,奔流不息托起一條遊動的小魚,是要付出代價的。


    一個什麽都不會普通女職工,能當引水隧洞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不僅僅因為是家世顯赫。


    王玉霞在勘探中,被冷龍嶺雪山困住,經過生命的鍛造。


    她不但風姿綽約,而且長袖善舞,嫻雅得體。


    因為她熱愛那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單位不養閑人的。


    她會察言觀色,這不她走到領導麵前,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像是杜鵑花瓣上的幾滴露珠,飛鳥輕輕一落,轉瞬間消失在杜鵑花叢中。


    她柔和的說:“薛市長,吃飯時間到了。”


    王玉霞去掉市長前麵的“副”字,輕輕一擺手,示意銀白色越野車開過來。


    “到大壩水管站。”


    王玉霞拉開了左側車門,總指揮薛青草上了車,她又拉開了右側車門叫了一聲“陳縣長。”,


    副縣長兼副總指揮陳冰晶,知趣的坐在副駕駛上,然後又笑吟吟的說:“南處長,夏處長上車吧。”


    王玉霞關上了車門。


    銀白色越野車是市長專車,此時調轉車頭。


    王玉霞跑到另一輛越野車拉開了副駕駛,她坐在副駕駛座位上。


    “上車啊,你們還得我請嗎?”


    水管站長劉世雨,副處長李黎平,鋼鐵工程局掘進隊長趙亮上了越野車。


    “快開,超過那輛車。”


    王玉霞催促司機小李。


    “你怎麽不坐市長專車”。 副處長李黎平一本正經的說。


    王玉霞轉過身,調侃著:“你以為你是金城市市長,到這裏視察,飯就給你做好了。”


    “今天劉站長是主角,你問問,劉站長剛到大壩水管站,連一口水都喝不上。”


    “今天劉站長是主角,我的陪著劉站長。”


    她的優雅舉止,神秘的家世背景,與當初勘探判若兩人,吸引著車上的兩個大男孩。


    劉世雨不置可否笑著,此一時、彼一時,喝不上水的往事已成過眼雲煙。


    “家常飯,幾個素菜,隻是條件有些簡陋。”


    隻要有便飯就行。


    “要不是我們肩扛勘探水準儀,哪有今天做小車的苦盡甘來。”


    “水木雪蓮引水隧洞才剛剛開始,盾構機在窟窿峽峪口,過不去還是次要的。”


    “鋼鐵工程局勘探隊,初步地震波勘探,冷龍嶺雪山是鬆軟柔性的泥土和沙層,大多數是礫石組成,專業術語是不穩定岩層組成的。”


    “是嗎?趙隊長”。 副處長李黎平為了觀點正確,把掘進隊也拉上了。


    “開鑿隧洞前景不容樂觀啊。”趙隊長也附和著,和施工甲方搞好關係,也是他的工作。


    王玉霞反駁李黎平:“ 要是在戰爭年代,你就是叛徒,賣國賊,那有施工方說工程容易施工的。”


    “冷龍嶺雪峰,看似巍峨,是礫石,被冰川造山運動,超自然力量堆積起來的,其實虛弱不堪。”


    李黎平是個技術員,在外人麵前一般不說有技術爭議的話題,尤其在王玉霞這樣蠻不講理的女孩麵前,他保持了緘默。


    “黎平,怎麽不說話了,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秋翻冬灌還有十幾天了,閘首分水閘能不拆毀啊。”


    李黎平反戈一擊:“拆毀水閘,人家劉站長不急,與你什麽關係?我們都是裹挾在河裏一朵小小的浪花,翻不起巨浪,在那裏築壩截流,不由我們。”


    “你們兩人不要吵架了,隻要早一天開挖隧洞引水過來,分水閘就拆吧。”


    “隻是石匾有點可惜,六百年來西河縣農田灌溉,都是祁連山融雪水。”


    都是“幹壩濕輪”和“活水死澆”兩種方式,西河縣缺水啊。”


    劉世雨幽幽的說:“黎平還記得嗎?”


    “記得什麽?”


    市長祁連雪帶領戈壁省水利廳考察水木雪蓮引水隧洞,路過窟窿峽峪口,被大壩村村民堵在峪口,有一個小姑娘,舉著羊皮跪在路上。


    聽說了,當初大壩水管站長郭成奎,就不是個人,此人不誅,天理難容。


    李黎平開了尊口:“郭成奎撤職了,替換上劉青天了嗎?引水工程是大勢所趨,拆毀閘首分水閘誰也無法更改。”


    李黎平不要講大道理了,前任站長郭成奎,用苗木水招引大壩村村婦,踐踏水權。


    大壩水管站公信力喪失,村民用疑惑的眼光看著劉站長,一有風吹草動,就要上訪。


    是啊,劉站長的工作,我是感同身受, 窮山惡水出刁民。


    我們工程局就經常遇到,八十歲的老太太,鑽到大型運輸車輪下。


    原因就是運輸車掛落了幾枚青柿子,十幾元的事情,訛詐上萬元。


    掘進隊長趙亮有意討好路霸龍王爺劉世雨,和合作方搞好關係,也是工作進展的一種手段。


    李黎平嗬嗬一笑說:“趙隊長話也不能這麽說,站在什麽立場說什麽話。”


    “貧窮是萬惡之源,那個老太太窮啊。上無片瓦,下無土地,為了生存,還能指望循規蹈矩?”


    現在全西河縣缺水,大壩村也缺水,多澆一分地,就能多買一袋鹽。


    大壩水管站的那點苗木水,被前站長郭成奎,用來吃,拿,卡,要,吃喝費攤丁入畝,每畝地攤派二元錢的吃喝費。


    天地昭昭,有這樣不要臉的人,再忠厚的村民,也會磨練成刁民。”


    “黎平,問你正經事,閘首分水閘填滿行不行?重型運輸車過去了,再把閘首分水閘挖出來。”


    不當爹,不知道給兩個兒子分家的難處。


    大壩村就怕放水不公平,秋翻冬灌,還要給金城市輸工業用水,四十萬市民的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全憑閘首窟窿峽峪口放水。


    就怕大壩村土地撂荒,村民互相埋怨指責。


    滔天大水,村民的一畝三分地都澆不上。


    村民又要到市上,找一個說法。


    “劉世雨百口難辯,往劉站長頭上扣屎盆子。”


    正是應驗李黎平那句:“站在什麽立場說什麽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成公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成公主並收藏雙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