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水管站長劉世雨約法三章:“不白吃村民的羊肉,公平放水,不準向村民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農產品。”
大壩水管站每一個員工都有分工,他知道布置工作僅僅是一個開始,執行落實才是檢驗領導能力的一個標準。
水管站最折磨人心的不是工作的沉悶乏味,而是生活的無聊,無趣。
劉世雨剛走出水管站大門,此時的鄭寡婦騎著一輛永久自行車,遠遠看見劉世雨,扯著嗓門大喊:“劉站長”。
劉世雨看見自行車一個急匆匆的婦女下了車,支好自行車,幾步就跑到他麵前,然後又喊了一聲:“劉站長”。
劉世雨心裏一沉,他和鄭寡婦非親非故,她真借錢來了,幹脆就當三千元買了一注高香,替戰友金忠行善積德,燒了一注香,完成兄弟金忠沒完成的夙願,再說鄭寡婦在大壩村,屬於他管轄區域。
龍王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還怕她借錢不還。
劉世雨涉世不深,“姐,你稍等一會,劉世雨快步走到宿舍,從一個櫃子裏取出五百元錢。”
他突然想起,還有一個定期存單,是一千元安置費,還有工資結餘,加在一起三千元。”
可定期存單給了女朋友陸呦呦,當訂婚買的陪嫁。
現在鄭寡婦急需用錢,劉世雨心生一計,這白條子能不能兌成錢,白條子寫著;“救引水隧洞工程處勘探隊員,犛牛托運費,補償款3000元”。
白條是劉世雨口述,陳富海歪歪扭扭寫的,是引水工程處長南山執意讓劉世雨寫的。
“世雨,你戰友妻子韭花,救你們不容易,就當是勞務費,給韭花一點補償。”
有時錢也是增進友情的潤滑劑,可是這白條子違規,無法做賬,劉世雨調離引水隧洞工程處又太匆忙,沒有給韭花補償。
所以劉世雨想試試他的人品,劉世雨遞給鄭寡婦五百元錢,“你數數。”
劉世雨又拿著白條子(借條)遞給鄭寡婦說:“你到十公裏外的引水隧洞工程處,找到夏潤雨,把借條給她,什麽話也別說,就說你急需用錢,那張白條子過幾天大壩水管站長,劉世雨會來協調處理。”
鄭寡婦將信將疑地看著劉世雨,眼前的這個人是個騙子,可又把五百元現金毫不猶豫交給她。
不是騙子吧,一張白條子遞給鄭寡婦,她打碎牙齒往肚子裏咽,有苦說不出。
劉寡婦抱著試一試心理,騎著自行車到引水隧洞管理處,已是中午十二點。
引水隧洞工程處已升級為市級單位 ,牌子變更為引水隧洞工程指揮部。
南方已升任副指揮長,副處長夏潤雨升任處長,全麵負責引水隧洞工程勘探工作。
劉世雨好朋友,研究生李黎平從技術員提拔為副處長兼勘探隊隊長,可謂是手握大權。
又從水利係統抽調大批技術員,充實引水隧洞指揮部,現在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單位。
恰在這時正在吃飯,一個農村女人拿著一張白條子,口口聲聲要找領導,夏潤雨覺得蹊蹺,她拿過白條子,“救引水隧洞工程處勘探隊員,犛牛托運補償款3000元。”
收據是陳富海寫的,證明人劉世雨,白紙黑字。
原來當初南山處長答應,掙死的那匹棗紅馬賠償款有點少,再加上韭花救人,也得開工資,他心多補償一點,讓劉世雨再補一張增值稅發票。
劉世雨走的急,沒有及時辦理。
“你是劉世雨什麽人?”夏潤雨盯著鄭寡婦。
“我是他姐姐。”鄭寡婦聲音小的如溪水流動聲。
她不敢看夏潤雨的眼睛,夏潤雨疑竇叢生,她拿起辦公室防汛抗洪專線電話,撥通大壩水管站。
“世雨。”
“我是夏潤雨,有一個農村婦女拿著你戰友開的白條子,要兌現承諾,當初韭花救我們的補償款。”
“她是你什麽人?”
“夏處長,是我姐,當初走的匆忙白條子沒有兌現,過來讓我姐兌現,有急用,繳水費。”
“你不是弟兄二個嗎?”
“夏處長,是堂姐,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給我姐借錢,強似取經拜佛,我是龍王爺,替金忠兄弟做一件好事,陳富海不會埋怨。”
“我姐女兒繳不上學費,就輟學了,你給她錢,過幾天我去辦手續。”
“世雨,你是愛心泛濫,當心上當受騙。”
······
原來是這麽一迴事:“陳富海的錢,韭花的救人補償款,暫時讓這個女人度過難關,以後他就還給陳富海。”
夏潤雨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她沒有為難鄭寡婦,她收下了那張白條子,從財務上支取了三千元,辦好交接手續。
鄭寡婦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事情有時也是那麽容易。
鄭寡婦最幸運的是,兩個孩子是兩條小魚,有人給一捧水滋養她,孩子就越會遊動。
劉世雨不經意間隻用一捧水,潤濕了幹涸的淤泥,兩條小魚撥開淤泥又歸於大河。
有人給她一捧水,兩個孩子被解救。
然後鄭寡婦也用一捧水,在陌生的河道裏,潤濕幹涸的淤泥,救一條小魚。”
又是一個早晨,太陽從大壩村鄭寡婦家破舊的後牆邊升起,然後陽光普照大壩村。
“開閘放水了。”
隨著支書胡成的吆喝聲,村民拿著鐵鍬湧向田間地頭,鄭寡婦也拿著鐵鍬興高采烈地出了院門。
在墩台邊東崗之地她與村長胡成相遇了,“鄭寡婦你怎麽沒有看閘口去。”
原來大壩村是大水漫灌,每到澆水時節,每家每戶必須出一個人在閘首蹲點,水是稀缺的資源,每到澆水時節,男女老少一起湧向田間地頭,互相分水的幾個村,派人拚命地守著閘門。
白天平安無事,一到夜晚扒渠道缺口,偷開閘門,在灌溉期間,村幹部胡成表麵上遵守澆水規則,實際上縱容村民去偷水,各村都這樣,像防賊一樣互相提防。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恰好這天是星期天。
鄭寡婦喚醒了孩子鄭雪慧,“慧兒,起床,守閘口分水閘去。”
公差隻要是一個人就行,白天孩子站在渠首,渠首又不是一個人看,四五戶人家,都是壯勞力。
現在壯勞力都出去打工了,女人,孩子,隻要是一個人就行,平時就是用眼睛盯著閘板,不讓別的村動閘板。
鄭雪慧家庭就這樣,下午六點,鄭雪慧騎自行車到縣城上學,再找人替換。
澆灌大壩村油菜花的水,都是從冷龍嶺雪山的冰川融水。
雪山融水,綿延幾十公裏,沿著河口從岩石中急流而過,永不停息。
浩蕩的水流急促地流過狹窄的山穀,流下來的水,在三個半峽口進入了西小河水庫。
祁連山雪水塑造這片土地,灌溉關係到大壩村民的生存,灌溉也是村民紛爭的焦點。
大壩村是大水漫灌,水量必須合適,水大了渠道小,水量過不去,潰壩。
水流量小了,村民的地又澆不完,水沿著渠道進入農田。
土壤土質不同,滲透能力不同,漫灌造成有的土地,配水多。
有的土地,水澆不上的現象,就產生撂荒,顆粒無收。
這些問題是大壩水管站長劉世雨必須解決的,職責所在。
他擔負著大壩村一萬畝土地的灌溉任務和水費征收工作。
此時的大壩村閘首分水閘口熱鬧起來,大壩村二社支書張春山,混混蔣雙,三社支書胡成,牛賢智等十幾個圍在大壩村閘首分水閘口。
劉世雨也領著水管員楊文海,還有七個護渠工。
劉世雨抬碗看了看手表,時間停留在六點五十,還有十分鍾就要開閘放水。
“啪啪”鞭炮的硝煙升騰在大壩村原野,水管員楊文海跳上閘首平台,用專用升降搖把,力臂旋轉著。
閘門升降螺杆吐沫潤滑油,保養維護到位,水管員楊文海顯得非常輕鬆,兩分鍾就提升閘門。
一股清澈的水流在支渠閘首旁打著漩渦,突然噴薄而出,在大壩村二社的農渠濺起了小小的浪花。
一些村民拿著澆灌工具,迎著水浪花飛跑,歡快的渠水注入農渠。
這時農渠的水流慢下來,這時二社支書張春山也準備順著農渠走向自己的田野,被劉世雨叫住了,“張書記簽一下字。”
村支書張春山愣了一下,繼而又滿臉堆笑著說:“劉站長不用,不用,水流量足夠了”。
劉世雨說:“張書記,還是簽一下字,一個流量(一秒鍾一個立方米),你們村坡度大,水的流速慢,水大了過不去,放水時間給你延長。”
開閘放水時間七點,水量一小時3600方(一秒鍾一個立方米)。
村支書張春山還是第一次簽字,水是生命之源,是大壩村民生活的期盼,不能濫用,需要一種敬畏,傳遞給大壩村民一種信心。
渠水的波浪衝擊著那條紅色的刻度線,劉世雨重新檢視了大壩村水規製度。
繼而水管員楊文海又跳到另一個閘首平台,用升降搖把,提起大壩村三社的閘板。
村長胡成也過來簽字,水給人靈魂深處的安全和慰籍,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
村民散去了,原站長郭成奎水規製度的破壞,重建村民之間信任還是艱難的。
二社在閘首留下了一個老人,一個小孩站在閘首旁,三社是老人範子忠,學生鄭雪慧,他們互相對望著,彼此又沒事幹。
劉世雨知道驅趕這幾個老人和孩子,隻能加重他們的猜忌和懷疑,不但是大壩村,紅山鄉每個渠首都站著看水的人,互像防賊一樣提防著。
劉世雨指著屬下那幾個護渠工說:“羊肉好吃難消化,每個閘口都有老人孩子把守,他們不相信你們,那是你們的職責,被老人和孩子代替,我作為水管站長,有點臉紅。”
“他們隻相信自己,水管站信用體係的坍塌,不是一天能建立起來的。”
“這些老人和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成為聚眾鬧事的火藥桶,一個火星點燃就會爆炸。”
“水管站的大門隨時有被掀翻的可能,我被撤職,在大門掀翻之前,在上級撤我職務之前,我的日子不好過。”
“你們的日子也好不到那裏去,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就是那口鍾也會被移走的,我會開除你們,砸你們的飯碗。”
劉世雨沒有說教,幾名護渠工按照各自的分工,奔波在大壩村農渠上。
對下屬最大的愛護,就是讓下屬遵從一種規則,一種秩序。
對未來的慷慨,是把吝嗇給予現在。
劉世雨必須公平的把水,放到每家每戶,這是她的職責所在。
劉世雨掌控祁連山的雪水,水無形而有萬形,如同大草灘草原馳騁的一群駿馬,充滿農渠漏鬥形狀。
太陽賦予雪水能量,隱藏大地的巨大力量,奔向大壩村田野,帶著村民的靈魂翻卷在這片戈壁原野上,去滋潤這片土地上的油菜花。
在貧瘠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片小小的戈壁綠洲,油菜花在田地壟溝中排成行,綠油油的生長。
雪水流進?田野裏,遠遠飄著油菜花香,一片黃色的原野鋪成在戈壁大地上,村民在田野裏撥弄著水流。
灰綠色的油菜花葉片被水流染成墨綠色,充滿了季節的愛意。
村民在世上所有清苦,被澆灌油菜花的水流所包容,隻覺的歲月悠長。
大壩村土地在思念村民,那種生活簡單,但又不簡單,享受澆灌油菜花樸素寧靜的日子,已供養不起大壩村民的生活,還要外出打工。
土地讓漂泊在城市的村民,有了一片小小的戈壁綠洲,村民內心有一種踏實感。
城市對村民的不接納,不信任,但在這片土地上油菜花會侵染村民的心靈,一切幹戈都化為玉帛,隻要有土地,就會生長侵染原野的黃色油菜花,人的內心就寧靜了。
這片小小的戈壁綠洲,滋養大壩村民,也會改變村民的生活方式,滲透到村民的血液中,向村民的身體不斷索取,讓你耗盡心力。
大壩村二社鄭寡婦就是這樣,幹癟的胸部,左臉頰貼著一塊泥巴,土地給予她希望,養育兩個孩子。
土地也會紮根在她生命裏,向她索取青春的容顏,讓她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如果她不做出足夠的努力,油菜花也會枯萎,貧窮原始野性的力量會將她吞沒,所以土地給予鄭寡婦的已接近極限。
美麗的油菜花並不能承載村民的幸福生活,一頭母豬,十畝油菜花,幾十隻雞,幾株清香的沙棗樹。
鄭寡婦無暇顧及田園生活,生活的磨難又奔波在閘首渠道上。
孩子鄭雪慧一口飯也沒有吃,拿了幾個饃饃,最大的欣慰就是住宿費和夥食費湊齊了,農村的孩子沒有那麽金貴,不用送,自己就到了學校。
大壩水管站每一個員工都有分工,他知道布置工作僅僅是一個開始,執行落實才是檢驗領導能力的一個標準。
水管站最折磨人心的不是工作的沉悶乏味,而是生活的無聊,無趣。
劉世雨剛走出水管站大門,此時的鄭寡婦騎著一輛永久自行車,遠遠看見劉世雨,扯著嗓門大喊:“劉站長”。
劉世雨看見自行車一個急匆匆的婦女下了車,支好自行車,幾步就跑到他麵前,然後又喊了一聲:“劉站長”。
劉世雨心裏一沉,他和鄭寡婦非親非故,她真借錢來了,幹脆就當三千元買了一注高香,替戰友金忠行善積德,燒了一注香,完成兄弟金忠沒完成的夙願,再說鄭寡婦在大壩村,屬於他管轄區域。
龍王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還怕她借錢不還。
劉世雨涉世不深,“姐,你稍等一會,劉世雨快步走到宿舍,從一個櫃子裏取出五百元錢。”
他突然想起,還有一個定期存單,是一千元安置費,還有工資結餘,加在一起三千元。”
可定期存單給了女朋友陸呦呦,當訂婚買的陪嫁。
現在鄭寡婦急需用錢,劉世雨心生一計,這白條子能不能兌成錢,白條子寫著;“救引水隧洞工程處勘探隊員,犛牛托運費,補償款3000元”。
白條是劉世雨口述,陳富海歪歪扭扭寫的,是引水工程處長南山執意讓劉世雨寫的。
“世雨,你戰友妻子韭花,救你們不容易,就當是勞務費,給韭花一點補償。”
有時錢也是增進友情的潤滑劑,可是這白條子違規,無法做賬,劉世雨調離引水隧洞工程處又太匆忙,沒有給韭花補償。
所以劉世雨想試試他的人品,劉世雨遞給鄭寡婦五百元錢,“你數數。”
劉世雨又拿著白條子(借條)遞給鄭寡婦說:“你到十公裏外的引水隧洞工程處,找到夏潤雨,把借條給她,什麽話也別說,就說你急需用錢,那張白條子過幾天大壩水管站長,劉世雨會來協調處理。”
鄭寡婦將信將疑地看著劉世雨,眼前的這個人是個騙子,可又把五百元現金毫不猶豫交給她。
不是騙子吧,一張白條子遞給鄭寡婦,她打碎牙齒往肚子裏咽,有苦說不出。
劉寡婦抱著試一試心理,騎著自行車到引水隧洞管理處,已是中午十二點。
引水隧洞工程處已升級為市級單位 ,牌子變更為引水隧洞工程指揮部。
南方已升任副指揮長,副處長夏潤雨升任處長,全麵負責引水隧洞工程勘探工作。
劉世雨好朋友,研究生李黎平從技術員提拔為副處長兼勘探隊隊長,可謂是手握大權。
又從水利係統抽調大批技術員,充實引水隧洞指揮部,現在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單位。
恰在這時正在吃飯,一個農村女人拿著一張白條子,口口聲聲要找領導,夏潤雨覺得蹊蹺,她拿過白條子,“救引水隧洞工程處勘探隊員,犛牛托運補償款3000元。”
收據是陳富海寫的,證明人劉世雨,白紙黑字。
原來當初南山處長答應,掙死的那匹棗紅馬賠償款有點少,再加上韭花救人,也得開工資,他心多補償一點,讓劉世雨再補一張增值稅發票。
劉世雨走的急,沒有及時辦理。
“你是劉世雨什麽人?”夏潤雨盯著鄭寡婦。
“我是他姐姐。”鄭寡婦聲音小的如溪水流動聲。
她不敢看夏潤雨的眼睛,夏潤雨疑竇叢生,她拿起辦公室防汛抗洪專線電話,撥通大壩水管站。
“世雨。”
“我是夏潤雨,有一個農村婦女拿著你戰友開的白條子,要兌現承諾,當初韭花救我們的補償款。”
“她是你什麽人?”
“夏處長,是我姐,當初走的匆忙白條子沒有兌現,過來讓我姐兌現,有急用,繳水費。”
“你不是弟兄二個嗎?”
“夏處長,是堂姐,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給我姐借錢,強似取經拜佛,我是龍王爺,替金忠兄弟做一件好事,陳富海不會埋怨。”
“我姐女兒繳不上學費,就輟學了,你給她錢,過幾天我去辦手續。”
“世雨,你是愛心泛濫,當心上當受騙。”
······
原來是這麽一迴事:“陳富海的錢,韭花的救人補償款,暫時讓這個女人度過難關,以後他就還給陳富海。”
夏潤雨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她沒有為難鄭寡婦,她收下了那張白條子,從財務上支取了三千元,辦好交接手續。
鄭寡婦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事情有時也是那麽容易。
鄭寡婦最幸運的是,兩個孩子是兩條小魚,有人給一捧水滋養她,孩子就越會遊動。
劉世雨不經意間隻用一捧水,潤濕了幹涸的淤泥,兩條小魚撥開淤泥又歸於大河。
有人給她一捧水,兩個孩子被解救。
然後鄭寡婦也用一捧水,在陌生的河道裏,潤濕幹涸的淤泥,救一條小魚。”
又是一個早晨,太陽從大壩村鄭寡婦家破舊的後牆邊升起,然後陽光普照大壩村。
“開閘放水了。”
隨著支書胡成的吆喝聲,村民拿著鐵鍬湧向田間地頭,鄭寡婦也拿著鐵鍬興高采烈地出了院門。
在墩台邊東崗之地她與村長胡成相遇了,“鄭寡婦你怎麽沒有看閘口去。”
原來大壩村是大水漫灌,每到澆水時節,每家每戶必須出一個人在閘首蹲點,水是稀缺的資源,每到澆水時節,男女老少一起湧向田間地頭,互相分水的幾個村,派人拚命地守著閘門。
白天平安無事,一到夜晚扒渠道缺口,偷開閘門,在灌溉期間,村幹部胡成表麵上遵守澆水規則,實際上縱容村民去偷水,各村都這樣,像防賊一樣互相提防。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恰好這天是星期天。
鄭寡婦喚醒了孩子鄭雪慧,“慧兒,起床,守閘口分水閘去。”
公差隻要是一個人就行,白天孩子站在渠首,渠首又不是一個人看,四五戶人家,都是壯勞力。
現在壯勞力都出去打工了,女人,孩子,隻要是一個人就行,平時就是用眼睛盯著閘板,不讓別的村動閘板。
鄭雪慧家庭就這樣,下午六點,鄭雪慧騎自行車到縣城上學,再找人替換。
澆灌大壩村油菜花的水,都是從冷龍嶺雪山的冰川融水。
雪山融水,綿延幾十公裏,沿著河口從岩石中急流而過,永不停息。
浩蕩的水流急促地流過狹窄的山穀,流下來的水,在三個半峽口進入了西小河水庫。
祁連山雪水塑造這片土地,灌溉關係到大壩村民的生存,灌溉也是村民紛爭的焦點。
大壩村是大水漫灌,水量必須合適,水大了渠道小,水量過不去,潰壩。
水流量小了,村民的地又澆不完,水沿著渠道進入農田。
土壤土質不同,滲透能力不同,漫灌造成有的土地,配水多。
有的土地,水澆不上的現象,就產生撂荒,顆粒無收。
這些問題是大壩水管站長劉世雨必須解決的,職責所在。
他擔負著大壩村一萬畝土地的灌溉任務和水費征收工作。
此時的大壩村閘首分水閘口熱鬧起來,大壩村二社支書張春山,混混蔣雙,三社支書胡成,牛賢智等十幾個圍在大壩村閘首分水閘口。
劉世雨也領著水管員楊文海,還有七個護渠工。
劉世雨抬碗看了看手表,時間停留在六點五十,還有十分鍾就要開閘放水。
“啪啪”鞭炮的硝煙升騰在大壩村原野,水管員楊文海跳上閘首平台,用專用升降搖把,力臂旋轉著。
閘門升降螺杆吐沫潤滑油,保養維護到位,水管員楊文海顯得非常輕鬆,兩分鍾就提升閘門。
一股清澈的水流在支渠閘首旁打著漩渦,突然噴薄而出,在大壩村二社的農渠濺起了小小的浪花。
一些村民拿著澆灌工具,迎著水浪花飛跑,歡快的渠水注入農渠。
這時農渠的水流慢下來,這時二社支書張春山也準備順著農渠走向自己的田野,被劉世雨叫住了,“張書記簽一下字。”
村支書張春山愣了一下,繼而又滿臉堆笑著說:“劉站長不用,不用,水流量足夠了”。
劉世雨說:“張書記,還是簽一下字,一個流量(一秒鍾一個立方米),你們村坡度大,水的流速慢,水大了過不去,放水時間給你延長。”
開閘放水時間七點,水量一小時3600方(一秒鍾一個立方米)。
村支書張春山還是第一次簽字,水是生命之源,是大壩村民生活的期盼,不能濫用,需要一種敬畏,傳遞給大壩村民一種信心。
渠水的波浪衝擊著那條紅色的刻度線,劉世雨重新檢視了大壩村水規製度。
繼而水管員楊文海又跳到另一個閘首平台,用升降搖把,提起大壩村三社的閘板。
村長胡成也過來簽字,水給人靈魂深處的安全和慰籍,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
村民散去了,原站長郭成奎水規製度的破壞,重建村民之間信任還是艱難的。
二社在閘首留下了一個老人,一個小孩站在閘首旁,三社是老人範子忠,學生鄭雪慧,他們互相對望著,彼此又沒事幹。
劉世雨知道驅趕這幾個老人和孩子,隻能加重他們的猜忌和懷疑,不但是大壩村,紅山鄉每個渠首都站著看水的人,互像防賊一樣提防著。
劉世雨指著屬下那幾個護渠工說:“羊肉好吃難消化,每個閘口都有老人孩子把守,他們不相信你們,那是你們的職責,被老人和孩子代替,我作為水管站長,有點臉紅。”
“他們隻相信自己,水管站信用體係的坍塌,不是一天能建立起來的。”
“這些老人和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成為聚眾鬧事的火藥桶,一個火星點燃就會爆炸。”
“水管站的大門隨時有被掀翻的可能,我被撤職,在大門掀翻之前,在上級撤我職務之前,我的日子不好過。”
“你們的日子也好不到那裏去,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就是那口鍾也會被移走的,我會開除你們,砸你們的飯碗。”
劉世雨沒有說教,幾名護渠工按照各自的分工,奔波在大壩村農渠上。
對下屬最大的愛護,就是讓下屬遵從一種規則,一種秩序。
對未來的慷慨,是把吝嗇給予現在。
劉世雨必須公平的把水,放到每家每戶,這是她的職責所在。
劉世雨掌控祁連山的雪水,水無形而有萬形,如同大草灘草原馳騁的一群駿馬,充滿農渠漏鬥形狀。
太陽賦予雪水能量,隱藏大地的巨大力量,奔向大壩村田野,帶著村民的靈魂翻卷在這片戈壁原野上,去滋潤這片土地上的油菜花。
在貧瘠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片小小的戈壁綠洲,油菜花在田地壟溝中排成行,綠油油的生長。
雪水流進?田野裏,遠遠飄著油菜花香,一片黃色的原野鋪成在戈壁大地上,村民在田野裏撥弄著水流。
灰綠色的油菜花葉片被水流染成墨綠色,充滿了季節的愛意。
村民在世上所有清苦,被澆灌油菜花的水流所包容,隻覺的歲月悠長。
大壩村土地在思念村民,那種生活簡單,但又不簡單,享受澆灌油菜花樸素寧靜的日子,已供養不起大壩村民的生活,還要外出打工。
土地讓漂泊在城市的村民,有了一片小小的戈壁綠洲,村民內心有一種踏實感。
城市對村民的不接納,不信任,但在這片土地上油菜花會侵染村民的心靈,一切幹戈都化為玉帛,隻要有土地,就會生長侵染原野的黃色油菜花,人的內心就寧靜了。
這片小小的戈壁綠洲,滋養大壩村民,也會改變村民的生活方式,滲透到村民的血液中,向村民的身體不斷索取,讓你耗盡心力。
大壩村二社鄭寡婦就是這樣,幹癟的胸部,左臉頰貼著一塊泥巴,土地給予她希望,養育兩個孩子。
土地也會紮根在她生命裏,向她索取青春的容顏,讓她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如果她不做出足夠的努力,油菜花也會枯萎,貧窮原始野性的力量會將她吞沒,所以土地給予鄭寡婦的已接近極限。
美麗的油菜花並不能承載村民的幸福生活,一頭母豬,十畝油菜花,幾十隻雞,幾株清香的沙棗樹。
鄭寡婦無暇顧及田園生活,生活的磨難又奔波在閘首渠道上。
孩子鄭雪慧一口飯也沒有吃,拿了幾個饃饃,最大的欣慰就是住宿費和夥食費湊齊了,農村的孩子沒有那麽金貴,不用送,自己就到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