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杖斃宋若安
和渣男前夫雙重生後,我當了他大嫂 作者:秋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啟帝聲如洪鍾,響徹在偌大的宮殿內,一字一句的砸下來時,就像是宣判了賀雲策的死刑一樣。
賀雲策渾渾噩噩的被人抬了出去,他聽著光啟帝的字字句句,意識混沌無比,內心更是平靜無比,身體甚至做不出任何的反應。
隻有在路過宋熹之的麵前時,他也不知道忽然是從哪裏來的力氣,猛地抬起頭,便猛地望向宋熹之的方向。
宋熹之隻是平靜的坐在席上,平靜的望著他,表情沒有任何的波瀾。
可賀雲策卻截然不同,不知為何,當他的視線與宋熹之交疊時,原本麻木的心髒,卻在一瞬間猛地空了下來。
空落落的。
他的頭又是無力的垂落了下來。
……
賀雲策被抬出去後,皇帝的聲音仍舊是在大殿裏響起:
“而安定侯管教無方,但是念及他尚且年邁,又與宋熹之功過相抵,於是便罰俸五月,停職二月,在家裏好好管教管教孩子。”
皇帝的聲音冷漠,又不帶一絲憐憫,這樣冷酷的帝王威嚴,宋若安的心髒突然狂跳了起來。
她從來生活在後宅之內,哪裏有見過這樣的世麵?
宋若安的內心恐懼無比,卻也隻能連連磕頭,對著皇帝求饒。
她每一下都磕得重極了,沒兩下就已經頭破血流,鮮血淋漓:“陛下恕罪!陛下恕罪!我不敢了,求您放過我……”
皇帝沒有理會,甚至都沒有看她一眼。
看在安定侯和賀景硯的麵子上,他才對賀雲策的行為格外容忍,甚至是處置了自己的兒子,都沒忍心從重處置賀雲策。
可宋若安就不一樣了,她買通官員,陷害宋熹之,又是損害了圓慧法師的墨寶,這一樁樁一件件,加起來可以讓她死個幾百迴了。
皇帝心裏想著,麵上也沒有猶豫:“罪婦宋若安……膽大妄為,欺上瞞下,心機之深沉,手段之惡毒,朕難以忍受,便處以杖……”
他的話還沒說完,放在膝蓋上的手,卻突然被太後抓住了。
太後眼眸慈悲的望向了皇帝,又是對著他搖了搖頭:
“皇帝,哀家壽辰,佛祖親臨,不可殺生。”
皇帝一愣,隨後道:“那就延期,秋後問……”
太後念了一句阿彌陀佛,連眉頭都皺了起來:
“罪婦宋若安,禁足於安定侯府的佛堂內,帶發修行,吃齋念佛,抄寫佛經三千卷,三年內不得出,就當做為你的罪孽贖罪了。”
太後此話一出,皇帝也說不得什麽。
說是帶發修行三年,隻怕無論是賀雲策還是安定侯都不會容得下這種翻雲覆雨的女人。
隻怕不出三年,宋若安便會莫名其妙的在小佛堂裏“病逝”,也算是保全了安定侯府的顏麵。
這也算是後宮的常用手段。
於是皇帝點了點頭,覺得還是自己的母後思慮周全:
“母後慈悲,便按照母後的意思去辦吧。”
宋若安喜出望外,盯著那張又青又腫的臉,對著太後連連磕頭:“多謝太後,多謝太後!太後就是佛菩薩,太後就是佛祖真身,臣婦願意做牛做馬還清罪孽,太後就是佛菩薩……”
皇帝不耐煩的招了招手,叫人把宋若安也抬了出去。
大殿頓時清淨了不少,隻有麗妃、景悅公主還在跪著。
景悅公主這輩子就沒有跪過這麽久的時間,此刻小臉慘白,渾身還哭得一抽一抽的。
皇帝想起寧王說過的話,微微皺了皺眉,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開口:
“麗妃和景悅都下去吧,不要耽誤了你皇祖母的壽辰。”
景悅公主還沒聽懂皇帝話裏的意思,翹著嘴巴抬起頭就打算講話,麗妃便眼疾手快的捂住了她的嘴,急急忙忙把她帶了下去。
大殿終於恢複了平靜,絲竹管弦的聲音重新響起,舞女也重新上場,在奏樂聲中翩翩起舞。
今夜這一場壽宴,麗妃和景悅公主看似平安無事,隻有譽王被變成了譽郡王,可這也象征著他徹底失去了聖心,若是沒有意外,便再也難成氣候。
而秀王和珍嬪看似什麽都沒撈著,卻得了皇帝的看重和太後的喜愛。
甚至於今日的他為太後請來佛祖真身的消息一傳出去,隻怕在民間,他也能越發的得到百姓的愛戴。
眼波流轉間,珍嬪與宋熹之遙遙相望。
最終珍嬪揚起了一個笑容,又是舉起了手中的杯盞,對宋熹之敬了一杯。
宋熹之也含笑舉了舉杯子,將酒杯靠近唇瓣,她顧念著司琴的提醒,隻是將酒杯在唇瓣前微微停頓了片刻,於是又放了下去。
一整場宴席下來,宋熹之滴酒未沾,席麵上的菜肴更是沒有動過。
曾雅嫻詭異的視線簡直是如影相隨,簡直是讓司琴難受的抓耳撓腮。
於是宴席結束之後,司琴就行色匆匆的護著宋熹之往外走,眼眸帶著警惕:
“主子您放心,公子親自帶人來接您,隻怕現在已經在宮門口候著了,不會有事的。”
宋熹之想起賀景硯,嘴角忍不住揚起了一個笑容:
“這麽晚了還來接我,不怕累呀?”
隻是還沒有等宋熹之把話說完,後頭便有公公行色匆匆的趕了過來:“誒!宋大人留步!宋大人請留步!”
宋熹之先是一頓,然後才迴過了身,她不認識眼前的這位公公:“這位公公……”
李公公的臉上出現了一抹諂媚的笑:“奴才小李子,是太後娘娘宮裏的,太後娘娘今日特別喜歡那大漆螺鈿,心中又是惦記著您送的那花瓶,於是特地叫來奴才,想要請您去宮裏一敘呢!”
宋熹之聞言,思考了片刻,有些弄不清太後的來意,卻見寧王正巧路過。
他看見宋熹之麵露難色的模樣,又是扇了扇扇子,朝著宋熹之一笑:
“你放心,這位真是母後宮裏的李公公,你今日送出的東西可真是好,本王就知道母後會念叨著你,那日鶴延山之後,她就時常念著想要見你,隻怕她深夜叫你過去,是要給你賞賜呢!”
“她人好,吃齋念佛慣了,從來都是笑吟吟的模樣,也從未對人紅過臉,比起皇兄那是和藹多了,你可別怕。”
寧王說著,又是大手一揮,便不拘小節的拽住了宋熹之的袖子:“走,本王與你一同去見母後,瞧瞧她要給你送什麽好東西。”
賀雲策渾渾噩噩的被人抬了出去,他聽著光啟帝的字字句句,意識混沌無比,內心更是平靜無比,身體甚至做不出任何的反應。
隻有在路過宋熹之的麵前時,他也不知道忽然是從哪裏來的力氣,猛地抬起頭,便猛地望向宋熹之的方向。
宋熹之隻是平靜的坐在席上,平靜的望著他,表情沒有任何的波瀾。
可賀雲策卻截然不同,不知為何,當他的視線與宋熹之交疊時,原本麻木的心髒,卻在一瞬間猛地空了下來。
空落落的。
他的頭又是無力的垂落了下來。
……
賀雲策被抬出去後,皇帝的聲音仍舊是在大殿裏響起:
“而安定侯管教無方,但是念及他尚且年邁,又與宋熹之功過相抵,於是便罰俸五月,停職二月,在家裏好好管教管教孩子。”
皇帝的聲音冷漠,又不帶一絲憐憫,這樣冷酷的帝王威嚴,宋若安的心髒突然狂跳了起來。
她從來生活在後宅之內,哪裏有見過這樣的世麵?
宋若安的內心恐懼無比,卻也隻能連連磕頭,對著皇帝求饒。
她每一下都磕得重極了,沒兩下就已經頭破血流,鮮血淋漓:“陛下恕罪!陛下恕罪!我不敢了,求您放過我……”
皇帝沒有理會,甚至都沒有看她一眼。
看在安定侯和賀景硯的麵子上,他才對賀雲策的行為格外容忍,甚至是處置了自己的兒子,都沒忍心從重處置賀雲策。
可宋若安就不一樣了,她買通官員,陷害宋熹之,又是損害了圓慧法師的墨寶,這一樁樁一件件,加起來可以讓她死個幾百迴了。
皇帝心裏想著,麵上也沒有猶豫:“罪婦宋若安……膽大妄為,欺上瞞下,心機之深沉,手段之惡毒,朕難以忍受,便處以杖……”
他的話還沒說完,放在膝蓋上的手,卻突然被太後抓住了。
太後眼眸慈悲的望向了皇帝,又是對著他搖了搖頭:
“皇帝,哀家壽辰,佛祖親臨,不可殺生。”
皇帝一愣,隨後道:“那就延期,秋後問……”
太後念了一句阿彌陀佛,連眉頭都皺了起來:
“罪婦宋若安,禁足於安定侯府的佛堂內,帶發修行,吃齋念佛,抄寫佛經三千卷,三年內不得出,就當做為你的罪孽贖罪了。”
太後此話一出,皇帝也說不得什麽。
說是帶發修行三年,隻怕無論是賀雲策還是安定侯都不會容得下這種翻雲覆雨的女人。
隻怕不出三年,宋若安便會莫名其妙的在小佛堂裏“病逝”,也算是保全了安定侯府的顏麵。
這也算是後宮的常用手段。
於是皇帝點了點頭,覺得還是自己的母後思慮周全:
“母後慈悲,便按照母後的意思去辦吧。”
宋若安喜出望外,盯著那張又青又腫的臉,對著太後連連磕頭:“多謝太後,多謝太後!太後就是佛菩薩,太後就是佛祖真身,臣婦願意做牛做馬還清罪孽,太後就是佛菩薩……”
皇帝不耐煩的招了招手,叫人把宋若安也抬了出去。
大殿頓時清淨了不少,隻有麗妃、景悅公主還在跪著。
景悅公主這輩子就沒有跪過這麽久的時間,此刻小臉慘白,渾身還哭得一抽一抽的。
皇帝想起寧王說過的話,微微皺了皺眉,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開口:
“麗妃和景悅都下去吧,不要耽誤了你皇祖母的壽辰。”
景悅公主還沒聽懂皇帝話裏的意思,翹著嘴巴抬起頭就打算講話,麗妃便眼疾手快的捂住了她的嘴,急急忙忙把她帶了下去。
大殿終於恢複了平靜,絲竹管弦的聲音重新響起,舞女也重新上場,在奏樂聲中翩翩起舞。
今夜這一場壽宴,麗妃和景悅公主看似平安無事,隻有譽王被變成了譽郡王,可這也象征著他徹底失去了聖心,若是沒有意外,便再也難成氣候。
而秀王和珍嬪看似什麽都沒撈著,卻得了皇帝的看重和太後的喜愛。
甚至於今日的他為太後請來佛祖真身的消息一傳出去,隻怕在民間,他也能越發的得到百姓的愛戴。
眼波流轉間,珍嬪與宋熹之遙遙相望。
最終珍嬪揚起了一個笑容,又是舉起了手中的杯盞,對宋熹之敬了一杯。
宋熹之也含笑舉了舉杯子,將酒杯靠近唇瓣,她顧念著司琴的提醒,隻是將酒杯在唇瓣前微微停頓了片刻,於是又放了下去。
一整場宴席下來,宋熹之滴酒未沾,席麵上的菜肴更是沒有動過。
曾雅嫻詭異的視線簡直是如影相隨,簡直是讓司琴難受的抓耳撓腮。
於是宴席結束之後,司琴就行色匆匆的護著宋熹之往外走,眼眸帶著警惕:
“主子您放心,公子親自帶人來接您,隻怕現在已經在宮門口候著了,不會有事的。”
宋熹之想起賀景硯,嘴角忍不住揚起了一個笑容:
“這麽晚了還來接我,不怕累呀?”
隻是還沒有等宋熹之把話說完,後頭便有公公行色匆匆的趕了過來:“誒!宋大人留步!宋大人請留步!”
宋熹之先是一頓,然後才迴過了身,她不認識眼前的這位公公:“這位公公……”
李公公的臉上出現了一抹諂媚的笑:“奴才小李子,是太後娘娘宮裏的,太後娘娘今日特別喜歡那大漆螺鈿,心中又是惦記著您送的那花瓶,於是特地叫來奴才,想要請您去宮裏一敘呢!”
宋熹之聞言,思考了片刻,有些弄不清太後的來意,卻見寧王正巧路過。
他看見宋熹之麵露難色的模樣,又是扇了扇扇子,朝著宋熹之一笑:
“你放心,這位真是母後宮裏的李公公,你今日送出的東西可真是好,本王就知道母後會念叨著你,那日鶴延山之後,她就時常念著想要見你,隻怕她深夜叫你過去,是要給你賞賜呢!”
“她人好,吃齋念佛慣了,從來都是笑吟吟的模樣,也從未對人紅過臉,比起皇兄那是和藹多了,你可別怕。”
寧王說著,又是大手一揮,便不拘小節的拽住了宋熹之的袖子:“走,本王與你一同去見母後,瞧瞧她要給你送什麽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