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黃宗羲是誰?


    現在的大明肯定是查無此人,而且林煜也已經先提出了“黃宗羲定律”,那未來的大明估摸著也不會再有這個人了,就算有,也不太可能是那個曆史原裝的黃宗羲。


    不過,出於對其人的尊敬,林煜還是沒有把他的觀點套在自己身上。


    嗯,前麵抄太多了,這個算了。


    “先說什麽是黃宗羲定律。”


    “它的核心論點就在於封建專製國家的管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盲目追求財富的底層小吏、士紳階級,會一步一步帶著這個封建專製的王朝,自下而上的走向失控和崩潰。”


    “黃宗羲將這個過程總結為了一種特殊的曆史循環規律,即曆史上的稅製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稅製改革過後,由於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局限性,農民的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又會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程度。”


    把話說到這裏,於謙就已經差不多都懂了,他點點頭說道:“林先生,我明白了,這便是您為何在此前講課說到攤賦入畝,以及本朝的兩稅雙冊製,還說到本朝的正稅實際比之唐宋額外加派的賦稅還要更高。”


    “為何?”


    朱高熾一時有些沒聽明白,疑惑問道。


    實在是他作為一國之君,就算有林煜的講課筆記天天在送,但筆記內容都是取其精華,而不可能把每句講的話全都記下。


    於謙、朱瞻基他們倆也沒那麽好的記憶力,所以難免會把一些不太重要的內容給刪去,隻保留核心的講課內容。


    如此,朱高熾聽不懂也就不奇怪了。


    不僅朱高熾沒聽懂,其他幾位同樣也是有些發懵。


    怎麽就本朝正稅比前朝攤派還高了?


    “……”


    楊榮眼神閃爍,心裏似乎有了些許猜測,但還不敢確定。


    鄭和完全沒聽懂,也不能理解,當下開口問道:“林先生,我雖是一名粗人,但也有聽過那些大頭巾說過史書,不說其他各朝,便說蒙元就是因為橫征暴斂,才被太祖高皇帝提三尺劍,掃平驅滅。為何您會說本朝的正稅,反而高於前朝的攤派雜稅?”


    林煜聽罷,也知道有些人可能一時無法理解,這幾個學生裏除了於謙是“全日製”,其他幾位或多或少都算是“插班生”,課程進度落下了很正常。


    林煜清了清嗓子,幹脆引用了《明夷待訪錄·田製三》中的原篇:“或問井田可複,既得聞命矣。若夫定稅則如何而後可?曰:斯民之苦暴稅久矣,有積累莫返之害,有所稅非所出之害,有田土無等第之害。”


    這段話是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曆代的稅賦改革,每改革一次,稅就會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


    農民種糧食卻要等生產的產品賣了之後用貨幣交稅,中間受商人的一層剝削。


    不分土地好壞都統一征稅。


    怕這幾個學生還不能理解,林煜又接著說道:“積累莫返之害,便是黃宗羲定律的核心,也是王朝稅製改革的根本弊病。”


    “何謂積累莫返之害?”


    “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


    “這是《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記載,意思便是在說夏、商、周三朝,分別以貢、助、徹法,來對百姓實行稅賦的征收。而這三種不同類目的稅法,都被西周完全繼承,西周主行徹法,同樣也有助有貢。


    而到了春秋時期,貢、助、徹又被統一整合進了田稅,但實際上的貢稅、助稅、徹稅並未真正消失,隻是止稅田土而已。”


    才聽開頭,朱高熾仿佛已經明白了什麽。


    林煜卻沒管他們,繼續解釋道:“到了魏晉南北朝,稅法再度發生改革,出現了戶、調之名,有田者出租賦,有戶者出布帛,田之外複有戶矣。”


    朱高熾微微愣了愣,說道:“這是在說,魏晉南北朝於田賦之外,又額外征收了新的戶賦。”


    端倪初現!


    但林煜也不迴答朱高熾,隻是微笑著說道:“南北朝百年亂世終結,隋唐立國統一,唐初則立租、庸、調之法,有田則有租,有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租出穀,庸出絹,調出繒纊布麻,戶之外複有丁矣。”


    “……”


    林煜說:“到了這裏,實際已經有人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楊炎改革了原本的租庸調製度,將其變為兩稅,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隻是,這次的改革看似是把租、庸、調去掉了,但實際上卻是把庸、調的稅賦並入了租賦裏麵……”


    “確實如此。”鄭和也似乎迴過味來,下意識點點頭。


    林煜又說:“後來延續到了宋朝開國,北宋朝廷並沒有嚐試把庸、調的稅賦從租賦裏麵減去,反而重新開始征收唐初的丁身錢米。”


    “繞了一圈下來,唐宋的稅製改革結果便是:兩稅,租也,丁身,庸、調也,豈知其為重出之賦乎?使庸、調之名不去,何至是耶!故楊炎之利於一時者少,而害於後世者大矣。”


    林煜當下做出總結道:“上麵說的這些稅製改革規律,實際也可以套用到我們剛才說的宋朝小故事裏,反賊大當家占了縣城以後,為了安撫百姓、撫慰民心,那麽所做的第一件事必然就是將原來的‘剿賊餉’以及一係列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全部歸並統一征收,以圖減少加派之弊!”


    楊榮點頭:“這是自然。”


    問為什麽不直接把“剿賊餉”和苛捐雜稅全部減掉?


    很簡單,因為稅收名目雖然又多又雜,但實際征稅操作裏都是統一去征稅的,而不是說今天我來征“剿賊餉”,明天來征“遼餉”,後天征印花稅什麽的……


    所謂的加征攤派,本身隻是在原有的稅目上,多立一個名目來多收一筆錢,而不是說真的把稅收分開來征。


    故而,中國古代的賦役製度,總是將舊的苛捐雜稅歸並統一,以圖減少加派之弊。


    但是改稅後,隨著王朝統治階級的需求變化,又會生出新的加派名目,每次賦役改革,就會成為加征加派事實上的承認,簡化征收,成為此後加征的起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