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農業專家何濤
官潮:甩開扶弟魔,走上權力之路 作者:大漠煙孤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辦公室的何濤覺得,這個牛局長還真會給市長喂菜。
要知道,由於沒有提前預約,市安監局局長關於全市安全生產領域大檢查的提議都被推到後天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剛剛才得罪了新市長的牛曉軍居然順利地插隊成功了!
迴想起方才牛曉軍那和善而又恭敬的表情,何濤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這些天,清州市的各個單位領導前來拜見市長時,幾乎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隻怕說錯一個字或做錯一件事。
然而,牛曉軍卻截然不同,暫且不提他提出與市長會麵時的鎮定自若,單單是今日說話時語氣中所隱藏的那份淡定,就讓何濤有一種對方已經勝券在握的感覺。
直覺告訴自己,牛曉軍必定得到了某位高人的指點。
望著牛曉軍的背影,何濤無奈搖了搖頭繼續查閱自己從檔案室裏借出來的農業資料。
市長辦公室,牛曉軍坐在高樹斌對麵的黑色沙發上侃侃而談。
“高市長,關於這份種植業改革報告,我敢保證絕對有利無害。”
“葉煙成熟前一個月,我們將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套種下去,借助葉煙盈餘的肥料,提高糧食作物長勢,從而增加產量。”
“引進這種複合種植模式,我們不僅能在同一塊地上收獲兩季作物,而且產量和品質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高樹斌坐在辦公桌上低頭翻看著資料,沉默不語。
其實牛曉軍的方案很簡單,就是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在一片土地上種植兩種農作物,增加農民的收入。
其實這樣的技術在其他省份已經投入使用,確實也能夠實現增收。
看到高樹斌並未表態,牛曉軍繼續遊說道:
“高市長,給您舉個例子,就拿葉煙+玉米這種套種模式來說,平均每畝地就能為老百姓增加一千元的收入。”
聽到這裏高樹斌終於抬起了頭,看向牛曉軍的眼神裏多了幾分和善。
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一年多一千元的收入有些微不足道。
可是對於靠地吃飯的農民來說,這就是一筆不小的收益了,而且現在還是2010年。
“高市長,時間到了。”
何濤在門外聽了一會兒,及時出現打斷了牛曉軍的慫恿。
“好,你先迴去吧,這份報告我再看看,也跟其他幾位市長再商量一下。”
高樹斌猶豫之下還是沒有直接答應。
“好,那我就不打擾高市長了。”
牛曉軍見高樹斌並未表態,心裏有些失落但也不能再賴著不走,隻能識趣的起身。
看著牛曉軍離去的背影,何濤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戒備。
“這是關於牛局長提出的改革方案,你怎麽看?”
高樹斌觀察到了自己秘書臉上細微的表情,將手中的報告遞給何濤,開口問道。
接過報告後,何濤快速看了一遍,結合自己查到的資料分析道:
“高市長,這份改革方案明麵上並沒有什麽問題,而且根據現有的專業資料來看,這種套種模式確實能夠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
“就像牛局長提出的烤煙+玉米套種模式,能夠讓土地不閑置,這一季除了煙葉收入,還有玉米收入,玉米秸稈還可以用來做青儲飼料發展肉牛養殖,收入也增加了。”
“堅持下去必定能優化清州的農業產業結構,隻是......”
經過幾天的埋頭苦讀,何濤儼然成了農業專家。
可是真的有如此完美?
何濤總覺得心裏不踏實。
“隻是什麽?”
高樹斌表情嚴肅質問道。
“高市長,給我兩天時間,我拿迴去再好好研究一下。”
何濤麵露難色道。
“嗯。”
高樹斌簡單迴答了一句,臉上沒有多餘的表情。
然後,何濤才對著高樹斌說出了今天的工作安排,照例是忙碌的一天。
這天上午,高樹斌要參加清州市發改委舉辦的全年經濟發展計劃大會。
這個會議對於清州市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高樹斌必須親自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
何濤需要仔細研究和準備相關資料,以確保提前提出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和措施。
下午,何濤將陪同高樹斌前往清州市的幾個在建工程項目現場,視察工程進度和安全情況。
這些項目都是清州市重點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關係到城市的未來發展和居民的生活質量。
高樹斌非常重視這些項目的進展和質量,勢必會親自到現場查看,與工程負責人交流,了解實際情況。
這也是何濤第一次參與這樣的活動,他深感責任重大,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了解各個項目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等。
跟隨高樹斌工作的這段時間裏,何濤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市長每天需要承擔的工作量之大,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他們不僅需要處理日常政務,還要關注城市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保障等方方麵麵的問題。
而且,像高樹斌這樣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的領導,對秘書的要求也更高。
作為高樹斌的秘書,何濤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和任務。
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領導,推動城市的發展和進步。
“好的。”
高樹斌語氣平靜說道。
從高樹斌辦公室走出來後,何濤腦海中依舊迴想著牛曉軍的報告內容。
要想實現清州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業的發展是亟待解決的一項重點工程。
如果不從隔壁漢州購買口糧,僅僅依靠自身那少的可憐的耕地,清州兩百萬居民連飯都吃不飽。
這樣的清州,誰還願意來?
至於招商引資,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那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要不都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呢?
上午發改委的經濟會議照常舉行,期間也沒有發生什麽突發狀況,隻是看著那位雙鬢已經斑白的李主任激情澎湃的作報告時,何濤心裏還是頗有些感慨。
看來高市長之前的幹部大會真的是打足了雞血,連這樣一位沒幾年就快退休的幹部都被帶動起來了。
經過短暫的午休,何濤照例提前來到高樹斌辦公室,倒掉舊茶葉重新沏了一杯後才走了出來。
要知道,由於沒有提前預約,市安監局局長關於全市安全生產領域大檢查的提議都被推到後天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剛剛才得罪了新市長的牛曉軍居然順利地插隊成功了!
迴想起方才牛曉軍那和善而又恭敬的表情,何濤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這些天,清州市的各個單位領導前來拜見市長時,幾乎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隻怕說錯一個字或做錯一件事。
然而,牛曉軍卻截然不同,暫且不提他提出與市長會麵時的鎮定自若,單單是今日說話時語氣中所隱藏的那份淡定,就讓何濤有一種對方已經勝券在握的感覺。
直覺告訴自己,牛曉軍必定得到了某位高人的指點。
望著牛曉軍的背影,何濤無奈搖了搖頭繼續查閱自己從檔案室裏借出來的農業資料。
市長辦公室,牛曉軍坐在高樹斌對麵的黑色沙發上侃侃而談。
“高市長,關於這份種植業改革報告,我敢保證絕對有利無害。”
“葉煙成熟前一個月,我們將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套種下去,借助葉煙盈餘的肥料,提高糧食作物長勢,從而增加產量。”
“引進這種複合種植模式,我們不僅能在同一塊地上收獲兩季作物,而且產量和品質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高樹斌坐在辦公桌上低頭翻看著資料,沉默不語。
其實牛曉軍的方案很簡單,就是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在一片土地上種植兩種農作物,增加農民的收入。
其實這樣的技術在其他省份已經投入使用,確實也能夠實現增收。
看到高樹斌並未表態,牛曉軍繼續遊說道:
“高市長,給您舉個例子,就拿葉煙+玉米這種套種模式來說,平均每畝地就能為老百姓增加一千元的收入。”
聽到這裏高樹斌終於抬起了頭,看向牛曉軍的眼神裏多了幾分和善。
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一年多一千元的收入有些微不足道。
可是對於靠地吃飯的農民來說,這就是一筆不小的收益了,而且現在還是2010年。
“高市長,時間到了。”
何濤在門外聽了一會兒,及時出現打斷了牛曉軍的慫恿。
“好,你先迴去吧,這份報告我再看看,也跟其他幾位市長再商量一下。”
高樹斌猶豫之下還是沒有直接答應。
“好,那我就不打擾高市長了。”
牛曉軍見高樹斌並未表態,心裏有些失落但也不能再賴著不走,隻能識趣的起身。
看著牛曉軍離去的背影,何濤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戒備。
“這是關於牛局長提出的改革方案,你怎麽看?”
高樹斌觀察到了自己秘書臉上細微的表情,將手中的報告遞給何濤,開口問道。
接過報告後,何濤快速看了一遍,結合自己查到的資料分析道:
“高市長,這份改革方案明麵上並沒有什麽問題,而且根據現有的專業資料來看,這種套種模式確實能夠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
“就像牛局長提出的烤煙+玉米套種模式,能夠讓土地不閑置,這一季除了煙葉收入,還有玉米收入,玉米秸稈還可以用來做青儲飼料發展肉牛養殖,收入也增加了。”
“堅持下去必定能優化清州的農業產業結構,隻是......”
經過幾天的埋頭苦讀,何濤儼然成了農業專家。
可是真的有如此完美?
何濤總覺得心裏不踏實。
“隻是什麽?”
高樹斌表情嚴肅質問道。
“高市長,給我兩天時間,我拿迴去再好好研究一下。”
何濤麵露難色道。
“嗯。”
高樹斌簡單迴答了一句,臉上沒有多餘的表情。
然後,何濤才對著高樹斌說出了今天的工作安排,照例是忙碌的一天。
這天上午,高樹斌要參加清州市發改委舉辦的全年經濟發展計劃大會。
這個會議對於清州市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高樹斌必須親自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
何濤需要仔細研究和準備相關資料,以確保提前提出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和措施。
下午,何濤將陪同高樹斌前往清州市的幾個在建工程項目現場,視察工程進度和安全情況。
這些項目都是清州市重點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關係到城市的未來發展和居民的生活質量。
高樹斌非常重視這些項目的進展和質量,勢必會親自到現場查看,與工程負責人交流,了解實際情況。
這也是何濤第一次參與這樣的活動,他深感責任重大,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了解各個項目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等。
跟隨高樹斌工作的這段時間裏,何濤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市長每天需要承擔的工作量之大,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他們不僅需要處理日常政務,還要關注城市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保障等方方麵麵的問題。
而且,像高樹斌這樣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的領導,對秘書的要求也更高。
作為高樹斌的秘書,何濤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和任務。
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領導,推動城市的發展和進步。
“好的。”
高樹斌語氣平靜說道。
從高樹斌辦公室走出來後,何濤腦海中依舊迴想著牛曉軍的報告內容。
要想實現清州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業的發展是亟待解決的一項重點工程。
如果不從隔壁漢州購買口糧,僅僅依靠自身那少的可憐的耕地,清州兩百萬居民連飯都吃不飽。
這樣的清州,誰還願意來?
至於招商引資,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那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要不都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呢?
上午發改委的經濟會議照常舉行,期間也沒有發生什麽突發狀況,隻是看著那位雙鬢已經斑白的李主任激情澎湃的作報告時,何濤心裏還是頗有些感慨。
看來高市長之前的幹部大會真的是打足了雞血,連這樣一位沒幾年就快退休的幹部都被帶動起來了。
經過短暫的午休,何濤照例提前來到高樹斌辦公室,倒掉舊茶葉重新沏了一杯後才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