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注入強心劑才行
官潮:甩開扶弟魔,走上權力之路 作者:大漠煙孤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強心劑?你詳細說說。”
坐在後排的高樹斌對何濤的比喻十分感興趣,他覺得何濤概括的太準確了。
“高市長,既然清州本身產業比較單一,那麽我們單純是從外麵招商引資進來也隻是在隔靴搔癢。”
“這些外資的根不在清州,對於他們而言,幹得好就幹,幹不好就撤,損失並不大。”
“不如狠下心來,努力扶持幾家本土企業,這樣等到它們發展壯大後,才能給政府提供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持。”
何濤將內心的規劃和盤托出。
這是他作為清州本地人內心的真實體會,當然也是作為一名政府工作人員長期的思考與總結。
“說得好!”
高樹斌的情緒有些激動,其實在來清州之前,他就注意到了當地經濟發展的畸形,當然背後的原因很複雜。
可是沒想到兩人的看法居然出奇的一致,這讓高樹斌有種熟悉的感覺。
“市長過獎了,這隻是我的一點拙見。”
何濤趕忙謙虛了幾句。
“那麽,如何扶持這些本地企業呢,重點扶持哪些公司呢?”
高樹斌有些意猶未盡,於是追問道。
“市長,這說起來很複雜,迴頭我整理出一份清州市產業發展報告來,到時候拿給您過目。”
何濤壯著膽子賣了個關子,他看出了高樹斌對自己的說法很感興趣,於是想吊吊新市長的胃口。
其實,何濤心裏有自己的打算。
自己剛剛擔任市長秘書這個職位,高樹斌對自己還不夠了解。
如果此事能夠讓他對自己的話題產生好奇,然後吸引高樹斌的注意力,才能讓市長在短時間內熟悉自己。
當然這樣的計策隻能用一次,多了的話領導隻會覺得你這個人故弄玄虛。
眼看著即將進入方山鎮,高樹斌也覺得這個話題不是一時半會能講清楚的,就簡單迴了一個字:“好。”
十分鍾後,黑色奧迪轎車平緩的停在了方山鎮政府大院裏。
不出所料,鎮政府大院裏站了一排人。
新華區區長田晨光、鎮長柳青山站在最中間,旁邊就是張全德,不過此時的他還隻是組織委員。
何濤率先從車上下來,從車尾繞到高樹斌坐的這邊打開了車門。
看到高樹斌走下車後,田晨光連忙小跑過來,彎下腰恭敬說道:“高市長親自蒞臨方山指導工作,這真是我們的榮幸啊。”
“田區長,你好。”
高樹斌主動伸出手來,田晨光雖有些意外,但馬上顫巍的握住了市長的手。
“這位是?”
高樹斌將目光投放在田晨光後麵的一個衣著有些樸素的男人身上。
“奧,高市長,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方山鎮鎮長柳青山!”
田晨光連忙滿臉堆笑,朝著高樹斌介紹道。
其實對於鄉鎮幹部,高樹斌有著一種天然的好感。
俗話說,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
他清楚,基層工作不好做,基層有基層的難處。
所以每次見到基層幹部,他都會主動伸手,他想握一握這些經常跟農民朋友打交道的幹部的手。
當然柳青山震驚的不僅僅是高樹斌的主動伸手,還有這位市長目光中的親切和平易近人。
當然這得益於何濤的準備。
就在今天上午,何濤提前去辦公室的時候,拿上的不隻是一個公文包,還有昨晚自己加班整理出來的方山鎮的資料。
這三張a4紙上詳細介紹了方山鎮的地理,經濟,文化等情況。
當然還有鎮政府裏領導班子成員。
“高市長,根據上麵的安排,區委許書記和方山鎮的楊書記上周去漢州學習去了,所以剛才特意打電話通知我來做好此次的接待工作。”
田晨光特意身體微微前傾以表自己的敬重之心。
“我知道,不用太刻意,我們搞個簡單的座談會就好。”
何濤準備的資料上特意標明,新華區區委書記許明亮、方山鎮黨委書記楊樹林因公出差。
“好的,會議室已經準備好了,高市長請進。”
田晨光伸出手做出一個引導的手勢,高樹斌抬腳往前,一旁的何濤自然也快步跟上。
隨後鎮政府的幾個黨組成員也跟在何濤後麵。
田晨光一邊跟高樹斌寒暄,一邊將隊伍帶上了二樓會議室。
步入這間會議室,高樹斌感到有些揪心。
不大的會議室裏,牆壁上的刷著的漆掉下來好幾塊,通過已經出現破洞的吊頂依稀可見八十年代的木頭椽子。
長長的會議桌也十分陳舊,不過打掃的還是一塵不染。
“市長請坐。”
田晨光指著最中間的位置示意高樹斌。
沒有推辭,高樹斌坐了下來。
何濤沒有往會議桌前湊,而是在領導斜後方找了把椅子坐了下來。
“大家都坐吧。”
高樹斌招唿在場的方山鎮班子成員道。
大家懷著忐忑的心情互相看了幾眼後,按照平常開會的位置紛紛落座。
“好,這次突然來方山,是因為方山是我們清州市發展最緩慢的一個鄉鎮,所以我將這裏作為上任後的第一站。”
高樹斌的聲音很洪亮,響徹在會議室的每一個角落,說到方山的時候,高樹斌的手在會議桌上敲了敲。
在場的人紛紛翻開筆記本記錄了起來。
坐在後排的何濤看到這副場景有些想笑,方山鎮他太熟悉了,方山的幹部他更熟悉。
在場的好幾位他都認識,有那麽兩到三個他甚至是知根知底。
比如張全德。
此時正皺著眉,一會兒看向高樹斌,一會兒低下頭仿佛在認真的記錄著講話內容。
其實思想早就開小差了。
偶爾張全德的眼神跟自己交匯,還露出那副略顯惡心的討好嘴臉。
這讓何濤覺得自己的胃都不舒服起來。
“下麵,請方山鎮的同誌們說說自己對於方山今後發展的見解,大家暢所欲言,不要拘束,柳鎮長,你先說!”
高樹斌說明此行的目的後,衝著在座的幾人開口,眼神往後瞟了何濤一眼。
何濤識趣的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開始記錄起來。
區長田晨光本以為高市長會先讓自己發言,沒想到竟然直接點了柳青山的名字,這讓他感到有些意外。
不過,第一次跟高市長打交道,他也隻能裝作平靜的樣子。
“高書記,我覺得方山這幾年沒有發展起來,主要是受困於惡劣的交通,沒有便捷的道路,不說將外麵的先進技術引進來,就是本地的村民都走不出去。”
柳青山說到這裏情緒有些激動,雖然他的語氣有些生硬,說話也十分直接,可是他確實說到了關鍵點上。
方山現在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修路!
坐在後排的高樹斌對何濤的比喻十分感興趣,他覺得何濤概括的太準確了。
“高市長,既然清州本身產業比較單一,那麽我們單純是從外麵招商引資進來也隻是在隔靴搔癢。”
“這些外資的根不在清州,對於他們而言,幹得好就幹,幹不好就撤,損失並不大。”
“不如狠下心來,努力扶持幾家本土企業,這樣等到它們發展壯大後,才能給政府提供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持。”
何濤將內心的規劃和盤托出。
這是他作為清州本地人內心的真實體會,當然也是作為一名政府工作人員長期的思考與總結。
“說得好!”
高樹斌的情緒有些激動,其實在來清州之前,他就注意到了當地經濟發展的畸形,當然背後的原因很複雜。
可是沒想到兩人的看法居然出奇的一致,這讓高樹斌有種熟悉的感覺。
“市長過獎了,這隻是我的一點拙見。”
何濤趕忙謙虛了幾句。
“那麽,如何扶持這些本地企業呢,重點扶持哪些公司呢?”
高樹斌有些意猶未盡,於是追問道。
“市長,這說起來很複雜,迴頭我整理出一份清州市產業發展報告來,到時候拿給您過目。”
何濤壯著膽子賣了個關子,他看出了高樹斌對自己的說法很感興趣,於是想吊吊新市長的胃口。
其實,何濤心裏有自己的打算。
自己剛剛擔任市長秘書這個職位,高樹斌對自己還不夠了解。
如果此事能夠讓他對自己的話題產生好奇,然後吸引高樹斌的注意力,才能讓市長在短時間內熟悉自己。
當然這樣的計策隻能用一次,多了的話領導隻會覺得你這個人故弄玄虛。
眼看著即將進入方山鎮,高樹斌也覺得這個話題不是一時半會能講清楚的,就簡單迴了一個字:“好。”
十分鍾後,黑色奧迪轎車平緩的停在了方山鎮政府大院裏。
不出所料,鎮政府大院裏站了一排人。
新華區區長田晨光、鎮長柳青山站在最中間,旁邊就是張全德,不過此時的他還隻是組織委員。
何濤率先從車上下來,從車尾繞到高樹斌坐的這邊打開了車門。
看到高樹斌走下車後,田晨光連忙小跑過來,彎下腰恭敬說道:“高市長親自蒞臨方山指導工作,這真是我們的榮幸啊。”
“田區長,你好。”
高樹斌主動伸出手來,田晨光雖有些意外,但馬上顫巍的握住了市長的手。
“這位是?”
高樹斌將目光投放在田晨光後麵的一個衣著有些樸素的男人身上。
“奧,高市長,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方山鎮鎮長柳青山!”
田晨光連忙滿臉堆笑,朝著高樹斌介紹道。
其實對於鄉鎮幹部,高樹斌有著一種天然的好感。
俗話說,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
他清楚,基層工作不好做,基層有基層的難處。
所以每次見到基層幹部,他都會主動伸手,他想握一握這些經常跟農民朋友打交道的幹部的手。
當然柳青山震驚的不僅僅是高樹斌的主動伸手,還有這位市長目光中的親切和平易近人。
當然這得益於何濤的準備。
就在今天上午,何濤提前去辦公室的時候,拿上的不隻是一個公文包,還有昨晚自己加班整理出來的方山鎮的資料。
這三張a4紙上詳細介紹了方山鎮的地理,經濟,文化等情況。
當然還有鎮政府裏領導班子成員。
“高市長,根據上麵的安排,區委許書記和方山鎮的楊書記上周去漢州學習去了,所以剛才特意打電話通知我來做好此次的接待工作。”
田晨光特意身體微微前傾以表自己的敬重之心。
“我知道,不用太刻意,我們搞個簡單的座談會就好。”
何濤準備的資料上特意標明,新華區區委書記許明亮、方山鎮黨委書記楊樹林因公出差。
“好的,會議室已經準備好了,高市長請進。”
田晨光伸出手做出一個引導的手勢,高樹斌抬腳往前,一旁的何濤自然也快步跟上。
隨後鎮政府的幾個黨組成員也跟在何濤後麵。
田晨光一邊跟高樹斌寒暄,一邊將隊伍帶上了二樓會議室。
步入這間會議室,高樹斌感到有些揪心。
不大的會議室裏,牆壁上的刷著的漆掉下來好幾塊,通過已經出現破洞的吊頂依稀可見八十年代的木頭椽子。
長長的會議桌也十分陳舊,不過打掃的還是一塵不染。
“市長請坐。”
田晨光指著最中間的位置示意高樹斌。
沒有推辭,高樹斌坐了下來。
何濤沒有往會議桌前湊,而是在領導斜後方找了把椅子坐了下來。
“大家都坐吧。”
高樹斌招唿在場的方山鎮班子成員道。
大家懷著忐忑的心情互相看了幾眼後,按照平常開會的位置紛紛落座。
“好,這次突然來方山,是因為方山是我們清州市發展最緩慢的一個鄉鎮,所以我將這裏作為上任後的第一站。”
高樹斌的聲音很洪亮,響徹在會議室的每一個角落,說到方山的時候,高樹斌的手在會議桌上敲了敲。
在場的人紛紛翻開筆記本記錄了起來。
坐在後排的何濤看到這副場景有些想笑,方山鎮他太熟悉了,方山的幹部他更熟悉。
在場的好幾位他都認識,有那麽兩到三個他甚至是知根知底。
比如張全德。
此時正皺著眉,一會兒看向高樹斌,一會兒低下頭仿佛在認真的記錄著講話內容。
其實思想早就開小差了。
偶爾張全德的眼神跟自己交匯,還露出那副略顯惡心的討好嘴臉。
這讓何濤覺得自己的胃都不舒服起來。
“下麵,請方山鎮的同誌們說說自己對於方山今後發展的見解,大家暢所欲言,不要拘束,柳鎮長,你先說!”
高樹斌說明此行的目的後,衝著在座的幾人開口,眼神往後瞟了何濤一眼。
何濤識趣的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開始記錄起來。
區長田晨光本以為高市長會先讓自己發言,沒想到竟然直接點了柳青山的名字,這讓他感到有些意外。
不過,第一次跟高市長打交道,他也隻能裝作平靜的樣子。
“高書記,我覺得方山這幾年沒有發展起來,主要是受困於惡劣的交通,沒有便捷的道路,不說將外麵的先進技術引進來,就是本地的村民都走不出去。”
柳青山說到這裏情緒有些激動,雖然他的語氣有些生硬,說話也十分直接,可是他確實說到了關鍵點上。
方山現在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