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糧食減產
穿成老婦後的古代農家養娃日常 作者:小懶懶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了七月份,已經過了立秋,稻田裏的水稻開始成熟。
稻田裏的水,是人工挖了溝渠,從河裏引水灌溉,倒是比耕地省力些。
今年的稻穀沒有去年的穀子飽滿,減產是肯定的,但是到了收獲的時候,大家還是很開心。
減產,也還有些產出,那些受災嚴重的地方,顆粒無收,連家園都被毀滅了,對比起來,他們已經很幸福,很該知足了。
不過大家的高興也沒延續幾天。
剛把稻穀收割迴去,官府就貼了字報,鼓勵大家捐錢捐糧食,幫助受災的地區渡過難關。
洪水退去,官府號召流民返鄉,重建家園。
洛雲宜也收到了舒二牛送來的租金,全部都是糧食。
兩畝稻穀今年才收了530斤稻穀,比去年減產了一百多斤。
三畝半耕地全部種了紅薯,收獲了1000斤,也減產了兩百多斤。
四六分,洛雲宜分四,得到了212斤稻穀,四百斤紅薯。
那麽多紅薯,洛雲宜根本吃不了,就用兩百斤紅薯和舒二牛換了一百斤土豆和六十斤玉米。
土豆和玉米產量本身就比紅薯低,不能按照1:1的比例兌換。
今年村裏就很少有人賣糧了。
糧食減產,上頭還要求捐糧,本來就勉強夠一家人的口糧,現在根本就不夠吃,別說往外賣糧 有些人家還得花錢買糧食吃。
洛雲宜也在買糧。
洛雲白那邊會幫她買一些,還在袁山生那邊定了一些糧食。
兩邊加起來也不過三五百斤,還是一半細糧一半粗糧的比例。
……
鎮上一戶兩進的宅院裏,胡子明趁著夜色掩護,扛迴來一袋糧食。
是的,幾經輾轉,他們還是又迴到了洛水鎮。
現在胡子明也不說買地蓋大房子的話了,在中人的介紹下買了個院子,簡單修補後就搬了進來。
他們沒有迴北邊,之前離開洛水鎮,就去了旁邊的川省,在一個村子裏買了地,房子都蓋好一半多,結果就遇上了地動。
非常不幸運的是他們蓋的房子,沒有在地動中保留下來。
那一片區域,十幾戶人家的房子,在地動中被“吃”了。
地動一來,大家就趕緊往外跑,隻來得及拿一些細軟金銀。
地動持續的過程中,有人親眼看到地上裂開一條巨大的縫隙,那些房子往縫隙裏倒,地動結束後,那條縫隙又合上了,就像是沒有出現過一樣,但是之前在那片土地上蓋的房子,全都消失了。
胡子明和洛雲寧嚇得半死,這時候哪裏還顧得上心疼買地買材料的錢,隻覺得死裏逃生,立即就收拾了行李,離開川省。
往南有洪災,北邊也受了災,他們思前想後,還是迴到洛水鎮上,這邊雖然也有些幹旱,但是幾方對比,這裏竟然是目前最適合停留的地方。
“糧食又漲價了。”胡子明放下糧食,唉聲歎氣。
現在糧店裏每人限量購買糧食,想買到更多糧食,隻能悄悄找人幫忙,糧食價格比正規糧店價格更高。
他們剛剛搬來,除了一些積蓄,手裏沒有餘糧,糧食再貴,也得買一些存著,免得哪天連飯都吃不上。
“早知道就不出去折騰那一圈了,浪費了多少銀錢啊。”洛雲寧開始心疼錢,買地,請人蓋房子,買各種建築材料,有那些錢,就算糧食價格再高,他們也能買上幾百斤。
現在全部打了水漂一樣。
“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再計較也沒有意義,等家裏收拾好,備上一些禮物,還是要跟親戚們走動起來。”胡子明也心疼那些錢,甚至心裏有些埋怨洛雲寧,若不是當初她陽奉陰違,迴來又不知輕重地得罪了大家,他們怎麽可能會選擇去川省買地建房。
兜兜轉轉最後還是不得不又轉迴來。
洛雲寧這次沒再倔著脾氣,地動時那種孤立無援的感覺,真的太差了,她實在不想再體會那種滋味。
這會兒服了軟,胡子明怎麽安排,她就怎麽做。
再次上門,胡子明和洛雲寧姿態放的很低,他們第一個登門的對象是洛雲寧的親哥哥。
關係壞了再想修補,很費勁,但是為了在這邊能生活的便利些,明知費勁,也得努力修補。
胡子明最想和洛雲峰打好關係,畢竟他是個舉人,出去辦事說話,也能有點分量。
不過他若是直接跳過洛雲寧的親哥哥,會讓人覺得他們沒有規矩,隻能耐著性子一家一家走動拜訪。
洛雲宜倒是沒太關注這些,因為她很忙。
村裏的河流還沒斷流,但是水位下降不少。
流動的水變少了,魚塘的養殖密度就顯得有些大。
要把裏麵的大魚撈出來曬成魚幹。
村裏的人也很忙,忙著耕地,忙著種地。
婦人們也不再閑聊,背著背簍挎著籃子上山,采野菜,摘野果,隻要是能吃的,他們都要帶迴家。
唯一讓人高興的事情就是官府還是蠻給力的,把流竄到此地的流民都給集中送迴去了。
沒有外鄉人餓紅了眼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大家心裏也鬆一口氣。
一直防備著他們,要付出額外的精力,大家也會覺得累。
除了積極準備食物,家裏還有一些變化。
阿山和阿水進城一趟,帶迴來兩個四五歲的男孩。
兩個孩子餓的隻剩皮包骨頭,他們的父母是流民,已經返鄉了,他們是被父母遺棄在這裏的。
為了讓這些流民返鄉,官府確定了返鄉名單,然後按照人口分發口糧和路費,才把人打發走。
拿到糧食和路費後,有些人就連夜收拾東西上路了。
被遺棄的,大多都是一些老弱婦孺,沒有勞動力,被人嫌棄累贅。
“太太,這兩個孩子根骨極佳,我想把他們培養出來,以後護衛家裏。”
他們來時就說過,不會永遠留在這裏。
即便他們對這裏已經有了歸屬感,他們也不願意永遠屈居人下。
以後肯定是要離開的,他能做的,就是在離開之前,給洛雲宜多培養一些能用的人手。
也算全了大家的情誼。
稻田裏的水,是人工挖了溝渠,從河裏引水灌溉,倒是比耕地省力些。
今年的稻穀沒有去年的穀子飽滿,減產是肯定的,但是到了收獲的時候,大家還是很開心。
減產,也還有些產出,那些受災嚴重的地方,顆粒無收,連家園都被毀滅了,對比起來,他們已經很幸福,很該知足了。
不過大家的高興也沒延續幾天。
剛把稻穀收割迴去,官府就貼了字報,鼓勵大家捐錢捐糧食,幫助受災的地區渡過難關。
洪水退去,官府號召流民返鄉,重建家園。
洛雲宜也收到了舒二牛送來的租金,全部都是糧食。
兩畝稻穀今年才收了530斤稻穀,比去年減產了一百多斤。
三畝半耕地全部種了紅薯,收獲了1000斤,也減產了兩百多斤。
四六分,洛雲宜分四,得到了212斤稻穀,四百斤紅薯。
那麽多紅薯,洛雲宜根本吃不了,就用兩百斤紅薯和舒二牛換了一百斤土豆和六十斤玉米。
土豆和玉米產量本身就比紅薯低,不能按照1:1的比例兌換。
今年村裏就很少有人賣糧了。
糧食減產,上頭還要求捐糧,本來就勉強夠一家人的口糧,現在根本就不夠吃,別說往外賣糧 有些人家還得花錢買糧食吃。
洛雲宜也在買糧。
洛雲白那邊會幫她買一些,還在袁山生那邊定了一些糧食。
兩邊加起來也不過三五百斤,還是一半細糧一半粗糧的比例。
……
鎮上一戶兩進的宅院裏,胡子明趁著夜色掩護,扛迴來一袋糧食。
是的,幾經輾轉,他們還是又迴到了洛水鎮。
現在胡子明也不說買地蓋大房子的話了,在中人的介紹下買了個院子,簡單修補後就搬了進來。
他們沒有迴北邊,之前離開洛水鎮,就去了旁邊的川省,在一個村子裏買了地,房子都蓋好一半多,結果就遇上了地動。
非常不幸運的是他們蓋的房子,沒有在地動中保留下來。
那一片區域,十幾戶人家的房子,在地動中被“吃”了。
地動一來,大家就趕緊往外跑,隻來得及拿一些細軟金銀。
地動持續的過程中,有人親眼看到地上裂開一條巨大的縫隙,那些房子往縫隙裏倒,地動結束後,那條縫隙又合上了,就像是沒有出現過一樣,但是之前在那片土地上蓋的房子,全都消失了。
胡子明和洛雲寧嚇得半死,這時候哪裏還顧得上心疼買地買材料的錢,隻覺得死裏逃生,立即就收拾了行李,離開川省。
往南有洪災,北邊也受了災,他們思前想後,還是迴到洛水鎮上,這邊雖然也有些幹旱,但是幾方對比,這裏竟然是目前最適合停留的地方。
“糧食又漲價了。”胡子明放下糧食,唉聲歎氣。
現在糧店裏每人限量購買糧食,想買到更多糧食,隻能悄悄找人幫忙,糧食價格比正規糧店價格更高。
他們剛剛搬來,除了一些積蓄,手裏沒有餘糧,糧食再貴,也得買一些存著,免得哪天連飯都吃不上。
“早知道就不出去折騰那一圈了,浪費了多少銀錢啊。”洛雲寧開始心疼錢,買地,請人蓋房子,買各種建築材料,有那些錢,就算糧食價格再高,他們也能買上幾百斤。
現在全部打了水漂一樣。
“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再計較也沒有意義,等家裏收拾好,備上一些禮物,還是要跟親戚們走動起來。”胡子明也心疼那些錢,甚至心裏有些埋怨洛雲寧,若不是當初她陽奉陰違,迴來又不知輕重地得罪了大家,他們怎麽可能會選擇去川省買地建房。
兜兜轉轉最後還是不得不又轉迴來。
洛雲寧這次沒再倔著脾氣,地動時那種孤立無援的感覺,真的太差了,她實在不想再體會那種滋味。
這會兒服了軟,胡子明怎麽安排,她就怎麽做。
再次上門,胡子明和洛雲寧姿態放的很低,他們第一個登門的對象是洛雲寧的親哥哥。
關係壞了再想修補,很費勁,但是為了在這邊能生活的便利些,明知費勁,也得努力修補。
胡子明最想和洛雲峰打好關係,畢竟他是個舉人,出去辦事說話,也能有點分量。
不過他若是直接跳過洛雲寧的親哥哥,會讓人覺得他們沒有規矩,隻能耐著性子一家一家走動拜訪。
洛雲宜倒是沒太關注這些,因為她很忙。
村裏的河流還沒斷流,但是水位下降不少。
流動的水變少了,魚塘的養殖密度就顯得有些大。
要把裏麵的大魚撈出來曬成魚幹。
村裏的人也很忙,忙著耕地,忙著種地。
婦人們也不再閑聊,背著背簍挎著籃子上山,采野菜,摘野果,隻要是能吃的,他們都要帶迴家。
唯一讓人高興的事情就是官府還是蠻給力的,把流竄到此地的流民都給集中送迴去了。
沒有外鄉人餓紅了眼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大家心裏也鬆一口氣。
一直防備著他們,要付出額外的精力,大家也會覺得累。
除了積極準備食物,家裏還有一些變化。
阿山和阿水進城一趟,帶迴來兩個四五歲的男孩。
兩個孩子餓的隻剩皮包骨頭,他們的父母是流民,已經返鄉了,他們是被父母遺棄在這裏的。
為了讓這些流民返鄉,官府確定了返鄉名單,然後按照人口分發口糧和路費,才把人打發走。
拿到糧食和路費後,有些人就連夜收拾東西上路了。
被遺棄的,大多都是一些老弱婦孺,沒有勞動力,被人嫌棄累贅。
“太太,這兩個孩子根骨極佳,我想把他們培養出來,以後護衛家裏。”
他們來時就說過,不會永遠留在這裏。
即便他們對這裏已經有了歸屬感,他們也不願意永遠屈居人下。
以後肯定是要離開的,他能做的,就是在離開之前,給洛雲宜多培養一些能用的人手。
也算全了大家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