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婆開始給我一一介紹,“這是卷雲藤,中毒或者誤食其他東西,吃下去催吐效果很好,但沒有症狀誤食的話,也會有致死的可能性。”
“這個是彎刀草,根莖很粗,味道清甜,口渴的時候可以吃,用來燉湯能補氣血。”
她一樣一樣地介紹著,我就在後麵聽著拍照記錄。
這之後的路,我們都走得很慢,因為每走幾步,就能看到新奇的草藥或者植物,和張阿婆一路討論著往前走。
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幾個小時,我獲益頗多。
眼見著前路沒有盡頭,我還想繼續往前走,結果張阿婆說,“該折返了,下次再來,不然我們迴去要摸黑了。”
小白在兜裏一個吃個不停,按照它的話來說,這些地方都是它不敢接觸的深層區域,裏麵上年限的生靈很多,它這樣年限小的進來,等同於主動求死。
也正應了那句話,資源是向有實力的一方傾斜的,弱者隻能撿一些剩下的,或者人家不要的。
而行師路可以規避掉那些風險,非是這一行的人帶著,其他人或者生靈根本沒法子走上這條路。
所以這一路,隻要是味道聞著香甜的草木,小白都讓我順手摘些給它嚐嚐。
若是特別好吃的,就將名字告訴我,我下次再來多給它采一些。
等迴程,行至半途,天色已經昏暗下來。
而張阿婆跟我說,我們其實一直在森林深處的外圍打轉,所以路程才會這麽長。
“采藥這條路線,本身從一開始規劃出來就是圍繞著森林轉圈圈,一圈一圈縮小,從外圍到中部,再到最裏麵的深處。”
“為了方便將層層不同位置的草藥都囊括在裏麵,這條路線規劃的範圍就極長,往往走上十多天,都不一定能走到終點。”
“所以采藥才會專門走這條路,等你熟悉之後,什麽草藥大概在什麽地方,大概在哪一圈路線上,很輕鬆就能找到。”
我倒是沒想到走上這麽長時間奇怪的路線,竟然是一直在繞圈圈。
不過一圈一圈往森林裏麵繞的話,我腦子裏大概有個路線圖了。
別說走上十多天,我感覺一趟下來,要真的走到盡頭,花費一個月也不一定。
在衛星圖上看這一整片森林,範圍本身就是極大的。
更別說繞著森林一圈一圈往裏麵走,正常完全沒有這樣走進去的可能性。
因為很多地方都是懸崖峭壁,想要從山這頭走到山那頭,都需要繞上幾個小時的路,並且因為地形實在是多樣,溝壑遍布,再加上群山綿延和遮天蔽日的高大樹木覆蓋。
一旦人鑽進林子裏,很容易就會失去方向,而綿延千裏的群山中,一旦失去方向,就意味著麵臨死亡的威脅。
畢竟越是茂密的山林中,就會有越多的危險野獸,熊、蛇、老虎亦或是野豬……多不勝數的危險。
所以這也是這一整片森林被劃分成保護林的原因之一。
名義上是保護森林,但更多的是保護人,走尋常路線進去的人,能活著走出來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
早些年,有不少戶外探險愛好者,聞名前來進山探險。
最後的結局就是失聯,組織了不少人進去尋找,但是折騰幾天下來,什麽都沒找到。
人也沒再出現過,大家心知肚明要麽是掉進山澗裂縫裏沒了,要麽就是被野獸叼走了。
久而久之,這萬裏山林的名聲徹底傳了出去,成為了人類不能涉足的禁區。
當然,這樣的好處也就是裏麵的各類資源都被保護得極好。
就例如這條采藥的行師路,這麽多年了,也僅僅隻是消耗了外圍的一小層藥植儲備,中部外圍都茂盛得很。
大概率也是因為行師這一行的傳人越來越少,能涉足的人少了,資源自然也就豐富了。
迴去的路上,我們基本沒有停留,但就算是一直不停地往迴趕,最後迴到村子裏,也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
天剛剛黑,中午隻是路上吃了幾包帶去的餅幹,餓得很。
也因為迴來得晚了,張阿婆讓我別迴去了。今晚在這邊住下,在廚房隨便煮了一碗麵條就湊合著吃了。
吃飽喝足洗漱完,我坐在床上,將《五行是什麽》繼續拿出來看。
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將書翻開,往後的內容竟然越發地通俗易懂起來。
明明看著還是跟一開始翻開的時候一樣,但和一開始的扭曲文字圖案不一樣,現在一眼看去,我就能看明白個大概。
聯係上之前的變化,我大概明白了這本書和行師路應該是綁定的關係。
每次走一遍行師路之後,之前看不懂的內容,都會變得通俗易懂不少,就像是大腦被滋養過似的,靈光乍現。
一連看完了三頁,全是關於五行和人和自然生靈之間的聯係,雖然都是看不透摸不到的,但書裏麵確實很巧妙地將它們全聯係在一起。
在何種境地下,如何區分,如何識別,甚至是怎麽將其聯係牽扯出來,如何應對。
我一開始還不明白,這要怎麽應用出來。
猛地就想到了之前在張集村裏,張阿婆看出眼瘡之後,一眼判斷應該是懼熱,並用火,主內外一起將眼瘡逼出來的案例。
五行中的火,算是最方便掌控的。
畢竟隻要有柴火,有性味熱的食物或是藥材,都能起作用。
至於五行中的其他就需要按照書上記載的類型,用別的方法解決。
看完書我算是明白了個大概,不過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我看錢翊然就大概明白了,隻要懂個基礎,臨時會變通一下,也能將問題解決。
不過說到底,我想學的算命,他還是沒教我。
張阿婆也不會,但是張阿婆能演算出來一部分,我見識過,她的演算很厲害,找東西一找一個準。
最突出的大概是我的命格就是她演算出來的,五歲時村裏出的黃鼠狼偷“根”的事情,也是她演算出來的。
我之前也曾問過她,演算和錢翊然會的掐算的區別。
“這個是彎刀草,根莖很粗,味道清甜,口渴的時候可以吃,用來燉湯能補氣血。”
她一樣一樣地介紹著,我就在後麵聽著拍照記錄。
這之後的路,我們都走得很慢,因為每走幾步,就能看到新奇的草藥或者植物,和張阿婆一路討論著往前走。
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幾個小時,我獲益頗多。
眼見著前路沒有盡頭,我還想繼續往前走,結果張阿婆說,“該折返了,下次再來,不然我們迴去要摸黑了。”
小白在兜裏一個吃個不停,按照它的話來說,這些地方都是它不敢接觸的深層區域,裏麵上年限的生靈很多,它這樣年限小的進來,等同於主動求死。
也正應了那句話,資源是向有實力的一方傾斜的,弱者隻能撿一些剩下的,或者人家不要的。
而行師路可以規避掉那些風險,非是這一行的人帶著,其他人或者生靈根本沒法子走上這條路。
所以這一路,隻要是味道聞著香甜的草木,小白都讓我順手摘些給它嚐嚐。
若是特別好吃的,就將名字告訴我,我下次再來多給它采一些。
等迴程,行至半途,天色已經昏暗下來。
而張阿婆跟我說,我們其實一直在森林深處的外圍打轉,所以路程才會這麽長。
“采藥這條路線,本身從一開始規劃出來就是圍繞著森林轉圈圈,一圈一圈縮小,從外圍到中部,再到最裏麵的深處。”
“為了方便將層層不同位置的草藥都囊括在裏麵,這條路線規劃的範圍就極長,往往走上十多天,都不一定能走到終點。”
“所以采藥才會專門走這條路,等你熟悉之後,什麽草藥大概在什麽地方,大概在哪一圈路線上,很輕鬆就能找到。”
我倒是沒想到走上這麽長時間奇怪的路線,竟然是一直在繞圈圈。
不過一圈一圈往森林裏麵繞的話,我腦子裏大概有個路線圖了。
別說走上十多天,我感覺一趟下來,要真的走到盡頭,花費一個月也不一定。
在衛星圖上看這一整片森林,範圍本身就是極大的。
更別說繞著森林一圈一圈往裏麵走,正常完全沒有這樣走進去的可能性。
因為很多地方都是懸崖峭壁,想要從山這頭走到山那頭,都需要繞上幾個小時的路,並且因為地形實在是多樣,溝壑遍布,再加上群山綿延和遮天蔽日的高大樹木覆蓋。
一旦人鑽進林子裏,很容易就會失去方向,而綿延千裏的群山中,一旦失去方向,就意味著麵臨死亡的威脅。
畢竟越是茂密的山林中,就會有越多的危險野獸,熊、蛇、老虎亦或是野豬……多不勝數的危險。
所以這也是這一整片森林被劃分成保護林的原因之一。
名義上是保護森林,但更多的是保護人,走尋常路線進去的人,能活著走出來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
早些年,有不少戶外探險愛好者,聞名前來進山探險。
最後的結局就是失聯,組織了不少人進去尋找,但是折騰幾天下來,什麽都沒找到。
人也沒再出現過,大家心知肚明要麽是掉進山澗裂縫裏沒了,要麽就是被野獸叼走了。
久而久之,這萬裏山林的名聲徹底傳了出去,成為了人類不能涉足的禁區。
當然,這樣的好處也就是裏麵的各類資源都被保護得極好。
就例如這條采藥的行師路,這麽多年了,也僅僅隻是消耗了外圍的一小層藥植儲備,中部外圍都茂盛得很。
大概率也是因為行師這一行的傳人越來越少,能涉足的人少了,資源自然也就豐富了。
迴去的路上,我們基本沒有停留,但就算是一直不停地往迴趕,最後迴到村子裏,也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
天剛剛黑,中午隻是路上吃了幾包帶去的餅幹,餓得很。
也因為迴來得晚了,張阿婆讓我別迴去了。今晚在這邊住下,在廚房隨便煮了一碗麵條就湊合著吃了。
吃飽喝足洗漱完,我坐在床上,將《五行是什麽》繼續拿出來看。
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將書翻開,往後的內容竟然越發地通俗易懂起來。
明明看著還是跟一開始翻開的時候一樣,但和一開始的扭曲文字圖案不一樣,現在一眼看去,我就能看明白個大概。
聯係上之前的變化,我大概明白了這本書和行師路應該是綁定的關係。
每次走一遍行師路之後,之前看不懂的內容,都會變得通俗易懂不少,就像是大腦被滋養過似的,靈光乍現。
一連看完了三頁,全是關於五行和人和自然生靈之間的聯係,雖然都是看不透摸不到的,但書裏麵確實很巧妙地將它們全聯係在一起。
在何種境地下,如何區分,如何識別,甚至是怎麽將其聯係牽扯出來,如何應對。
我一開始還不明白,這要怎麽應用出來。
猛地就想到了之前在張集村裏,張阿婆看出眼瘡之後,一眼判斷應該是懼熱,並用火,主內外一起將眼瘡逼出來的案例。
五行中的火,算是最方便掌控的。
畢竟隻要有柴火,有性味熱的食物或是藥材,都能起作用。
至於五行中的其他就需要按照書上記載的類型,用別的方法解決。
看完書我算是明白了個大概,不過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我看錢翊然就大概明白了,隻要懂個基礎,臨時會變通一下,也能將問題解決。
不過說到底,我想學的算命,他還是沒教我。
張阿婆也不會,但是張阿婆能演算出來一部分,我見識過,她的演算很厲害,找東西一找一個準。
最突出的大概是我的命格就是她演算出來的,五歲時村裏出的黃鼠狼偷“根”的事情,也是她演算出來的。
我之前也曾問過她,演算和錢翊然會的掐算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