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是延安府保安縣人,他家是第一批動遷的,從塞音十五年九月初出發。


    因為走的早,也是最慘的一批。


    為了這次史無前例的大遷徙,官府是動用了極大資源的。


    每天要求必須走一百裏路,因為臨時營地設在百裏之外,倘若不能按時趕到,就沒法吃一口熱乎飯。


    石磊他們幾家湊夠二十人,坐一輛大板車,有兩匹馬拉。


    所有大件家具都不許帶,隻準每人帶個包袱,細軟、幹糧、衣服這些。


    這樣的行軍對人的消耗是極大的,何況還有婦孺、老人、殘疾人這些。


    有時候趕上沿途營地還沒建好,那就隻能靠隨身帶的幹糧就和了。


    唯一比較有利的是,從北往南走,氣候越來越溫暖濕潤,倒是沒怎麽挨凍。


    盡管如此,石磊他們這個縣的移民每天都有人死亡。


    死就死唄,不可能讓你留下來辦後事的。


    好在官府不是一點理也不講,事後管燒埋,但燒埋銀子得家屬出。


    如果你想要骨灰,那事後也可以安排郵寄,又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到雲南的時候,幹脆把家裏有殘疾和病人的都留了下來,大夥兒才感覺輕省了些。要不整天都是各種哭哭啼啼的聲音,跟魔音似的,好人都要聽出毛病了。


    值得慶幸的是,石磊家的身體素質相當彪悍,一直到達目的地,他家人都全須全尾的,包括他家六十三歲的老奶奶。


    到升華府義純縣的時候,他們這個縣就還剩一千六百多人。就連知縣老爺都在路上被土匪射了一箭,為了怕位子被頂,硬是咬牙堅持下來了。


    好在醫護隊的水平給力,到義純縣上任的時候,人家已經痊愈了。


    到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三,正好是北方的小年。但到了這裏,寶安縣的人直感覺時空都錯亂了,根本沒過小年的心情。


    等於是從塞國最北邊到了最南邊(升華府義純縣是安南最南部的一個縣),毗鄰南海。


    雖然漢鄉沒有沿海,但海洋略帶鹹濕的氣息撲麵而來,令所有看慣黃土地的保安人略有些陶醉。


    氣溫也很舒服,大約二十幾度的樣子,帶來的大棉襖早就穿不住,估計以後隻能拆了做褥子了。


    和鞏家兄弟在河湟的遭遇類似,保安人入住漢鄉時也有些發呆。


    人沒到,漢鄉住宅工程都已經竣工了。但就是水平板房,兩層樓的那種,一共二十棟,足以住下這些人還有富餘。


    不過屋裏啥設施都沒有,沒有上下水,更不需要暖氣,隻在兩棟樓中間有水房和廁所。


    縣衙在漢鄉北麵,仍然 是坐北朝南的格局。由於是官老爺們要住,所以那邊還在施工,已經是室內裝修的地步了,條件比漢鄉那是好了一百倍不止。


    這項目是戶部統一招標的,雲南、安南兩省,近百個漢鄉工程呢。接這活兒的都是中小型的房地產公司。


    像李月峰家的錦繡置地,王躍進的紅川置業等大公司是看不上的,人家做的都是升龍城、清化城的核心地產項目,比如先鋒百貨大樓、銀行大廈之類的。


    往往是一個老板帶著十幾號建築工人就南下做工程了,水泥都是從廣西那邊裝船,直接走北部灣過來,到了安南再銷往各地。


    有了種種便利,工程才會這麽快。


    這邊的漢鄉屬於官府搞的安居工程,戶部給撥了一般費用。等項目完工,房地產商拿著當地縣衙出具的驗收憑證,去成都領那一半費用。


    縣衙的分量就凸現出來了,請客送禮之類的歪風邪氣那是免不了的。


    剩下一半或租或賣,也是需要官府去和老百姓交涉的。


    水泥房子質量肯定比石磊他們老家那種土坯房要好,但沒有獨門獨院,不能種樹,養雞養牲口那種住的踏實。


    石磊他們家一共八口人,父母,奶奶,下麵還有四個弟弟妹妹。其實石磊還有個姐姐,已經嫁人了,按照陝北那頭的風俗,嫁出去的女兒真就是潑出去的水。


    兄弟姊妹成年後都是隻論兄弟的,基本上對姐妹是不聞不問的。


    他家一合計,還是咬牙買了三間屋子,花了足足三十塊錢!


    也是聽說這房子官家給出了一半的錢,買下就等於賺到。加之這些人遷徙都從官府領到了補貼,各個手裏有現錢。


    隻要有人帶頭,就跟著唿啦啦全都買了。


    這種工程連縣衙在內,也就萬把塊錢,房地產商的利潤主要從工錢裏摳的。他們帶的都是技術骨幹,小工是從當地招的。


    安南小工幹一個月也就給一兩塊錢,幹的是最苦最累的工種。但還是有大把人來工地做事,這邊不缺勞動力,有些人已經注意到內地來的商品,對這種紙幣的購買力是感到吃驚的。


    從廣西那邊來的糧商,給的稻穀收購價都是五毛錢一石,還得是上好的新穀才行。


    跑的最快的商品就是香煙,一條才賣五毛錢,還帶了十盒火柴的。這種又實用,又上癮的商品,當地人很難拒絕。


    漢民們剛安頓住下,正準備迎接在安南的第一個新年,石磊家就有媒人上門提親了。


    媒婆是當地人,請了縣裏唯二的翻譯,大夥兒都熟的不能再熟,叫陳民貴的廣西書生。他們是被戶部特招的,基本就算端上官家飯了。


    “賢侄,恭喜恭喜,阮家女看上你了,特意請我過來提親!”


    這下石磊全家張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給搞糊塗了。這才來了幾天?全家人都沒怎麽出過漢鄉的範圍,大兒子就給人看上了?


    “是這樣的,我們也是剛接到廷寄,戶部剛通過了【生育法案】,這個是天大的好事呀!”


    還是陳翻譯給解釋了一番,聽說生娃還有補貼,石家人都驚呆了。


    阮家是義純縣的大戶,家中有肥田千畝,池塘兩座,其它家產更是不計其數。他家在朝中原本是有人做官的,雖說如今改朝換代,但貴族還是貴族,人家在漢民來之前就得到【生育法案】的消息了。


    “我說咧!這兩天總見到有本地貴人的馬車在鄉裏轉悠,原來為了這事!”


    石老爹一拍大腿,算是把整件事串起來了。


    仔細端詳自家兒子,雖然談不上英俊,但模樣周正,關鍵是副大骨頭架子,今年才十七歲,已經有一米七八的身高,這在南邊可是很稀罕的。


    “要是一般人,阮老爺指定看不上,但聽說賢侄可是讀過書的,已經小學畢業了是吧?”


    媒婆眉飛色舞,看著石磊像是盯著一塊稀世珍寶。


    也虧得前些年官府給補貼,讓石磊這樣的窮孩子也讀了書。有沒有文化,從氣質方麵就能表現出來。


    要不人家大戶人家的閨女憑啥看上你呢?


    “嗯。”


    石磊有些難為情地低下頭,他前天去縣衙辦理房屋過戶的事情,其實看到過一輛馬車,似乎有個女的挑簾看他來著。


    那一張小臉隻露出約麽三分之一,但眉眼是極美的,搞的他心中狂跳起來。


    “該不會是那個女的吧?”


    他有些不自信,但婚姻之事,還是父母說了算的。他家啥條件啊,容不得他挑三揀四。石老爹是個果斷人,當即就應承下來。


    接下來就是綜合兩地習俗,開始納彩定親。


    從這年年底開始,到往後的兩三年,有數以萬計的延安青年像石磊一樣,與安南富家女成就婚姻,因而石磊這批人被稱為延安新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塞音老仙鬧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螞蟻愛大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螞蟻愛大樹並收藏塞音老仙鬧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