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我出人出力,必須拿大頭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首富的名頭他已經拿到了,他還想再拿一個大明功臣的名頭。
朱雄英雖然看穿了沈萬三的小心思,不過卻並未拆穿他。
人非聖賢,活一世不過是為了兩樣東西,要麽為名,要麽為利!
何必拆穿呢?
現在的這種的狀態,不也挺好的麽?
“你從那六百萬裏麵,分出二十一萬到你自己的名下,增值稅與關稅的三百萬,截留一百萬給科學部。”
“剩下的兩百萬上交給朝廷,就說是第一批的關稅跟商業稅。”
“還有剩下的,統統進入大明國企的賬戶。”朱雄英淡淡地說道。
但很快他又想到了什麽,立馬又補了一句:“截留的那一百萬,你得跟朝廷戶部的官員說清楚,就說是咱截留的。”
“另外關稅賬目都送給戶部,讓戶部過目。”
畢竟這是關稅跟增值稅,官方的手續,不能馬虎了。
“草民遵命!”
沈萬三差點就老淚縱橫了,這二十一萬,朱雄英總歸是沒有忘記!
這也說明他沈萬三沒有跟錯人!
沈萬三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迴去之後,很快便將關稅還有增值稅,兩百萬兩銀子,送到了戶部,一同送到的,還有出關賬目以及清單。
這清單,直接把戶部尚書曾泰給嚇傻了。
一個半月!
僅僅一個半月的時間!
通過跟南洋的貿易,竟然能夠賺取三百萬稅收!
這可比收大明的商業稅爽多了!
不過,被科學部截留了兩百萬,讓曾泰很是不爽。
既然是稅,那就得過戶部,你科學部截留了,算幾個意思?
而且,你收稅收的是銀子,你上交戶部給的是寶鈔,這不是逗人玩嗎?
曾泰立刻就進皇宮求見了朱元璋。
朱元璋剛剛聽到消息的時候,臉上比曾泰還要誇張。
一個半月,你收稅收了三百萬?
南洋諸國的商人,也願意給?
這是什麽離譜事件?
朱元璋安撫了曾泰幾句之後,立刻換上了一身便服,前往科學部基地。
他不僅僅要找朱雄英問清楚這是怎麽迴事,還要好好問問那一百萬兩稅銀是怎麽一迴事。
不過,當朱元璋換上了便裝來到科學部基地的時候,卻看到朱雄英圍在火爐旁邊,悠哉悠哉地喝著茶水。
朱雄英的跟前有一個杯子,他的對麵,也有一個杯子,杯子裏麵有大半杯茶水。
“雄英,那三百萬關稅跟增值稅,可是真的?”
朱元璋知道,朱雄英就是在等自己,他也不客氣,當即拿起朱雄英對麵的那一杯,一飲而盡。
“當然是真的。”
朱雄英臉上帶著微笑,淡淡地說道:“收大明商人的稅,哪有收外國人的稅好啊?重稅之下,外國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關我大明什麽事?”
“我大明國庫有錢了,不是能夠更好地發展自身實力麽?敵弱我強,也是一種拉開距離的方式,大明的帝國車輪,是絕對不會停下的。”
朱元璋聽了之後,站在原地愣神,手中的茶杯早就空了,但他卻忘了將杯子放下來。
大明帝國的車輪絕對不會停下,這句話,讓老朱十分喜歡。
說什麽大明萬年,那都是虛無縹緲的。
誰都知道大明大概率不會萬年。
華夏大地幾千年的曆史,能夠過三百年時間的,寥寥無幾,萬年那就更加扯淡了!
大明萬年這句話,遠遠不如的大明帝國的車輪,絕對不會停下來的,更加實在。
“咱倒是要問問你,南洋諸國來大明,一共花了多少銀子?”朱元璋順勢坐下來,開口問道對麵的朱雄英。
“總計六百萬兩出頭。”朱雄英抿了一口茶,淡淡迴道。
“六百萬兩,其中關稅三百萬?”朱元璋又問道。
“關稅加增值稅,一共三百萬兩。”
朱雄英迴道:“不過這關稅跟增值稅,全都是咱科學部,與大明國企的人收的。”
“人力物力,自然是要留下來一百萬兩的。”
“而且,能賣出去的東西,都是科學部的東西,你看看茶葉跟瓷器,根本就沒賣出去多少。”
瓷器這種東西,對南洋諸國來說不夠震撼,早在宋朝的時候,南洋諸國跟當時的大宋就已經有通商了。
不管是瓷器還是茶葉,他們早就見過了。
但是玻璃杯完全不一樣,玻璃杯的精湛程度,絕對遠超過瓷器。
還有風油精跟六神花露水,對於當地的百姓來說,這兩樣東西才是最好的東西!
可以說,如果沒有科學部的這幾樣東西,大明絕對收不了那麽多的關稅!
收你三分之一的關稅跟增值稅,不過分吧?
老朱被朱雄英的這一番解釋,也忍的啞口無言,好像確實是這個道理!
“這一成,能不能上交朝廷?”朱元璋試探性地問道。
“不行。”
朱雄英直截了當地搖了搖頭:“這是大明朝廷的意外之財,您可不要想全都拿下。”
“咱的大明國企,出動人力物力,最後還不如朝廷拿的多,想來手底下的人,也不會甘心繼續做下去的。”
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與外國通商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是科學部跟大明國企的人在操辦。
除去成本,再分給朝廷三百萬,那豈不是朝廷拿大頭了?
換誰誰能受得了?
反正朱雄英不幹!
朱元璋聽了之後,也是一陣尷尬。
之前被曾泰這麽一說,有點被蠱惑了,現在朱元璋也隻能硬著頭皮說道:“既然如此,那日後所收的關稅,三分之一留給你,剩下的三分之二,就上交給朝廷!如何?”
“一言為定!”
朱雄英本來就沒想全部拿完,關稅跟增值稅能夠拿三分之一,就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這麽大的蛋糕,不給老朱分一點,那是說不過去的。
本來現在大明國庫就十分虧空,再不給老朱分一些,老朱恐怕要急眼了。
“好!不愧是咱的好聖孫!”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更盛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給朝廷帶來了兩百萬的稅收,縱觀曆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皇太孫能夠做到這般。
朱雄英也當得這一聲好聖孫!
“一個多月就是兩百萬兩,那麽一年少說,也得一千七百萬兩。”
朱元璋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又自顧自地說道:“這就相當於咱大明多了另一個地方收商稅,雙倍的商業稅,這對外貿易果然是個好事!”
“加大力度,咱大明朝廷就有錢了。”
朱雄英很想罵朱元璋一句,真沒出息,這隻不過是南洋諸國的一點蠅頭小利。
如果真能把市場擴大到其他地方,尤其是歐洲,那才是真正的全球大市場!
到時候單單是關稅,就能讓大明暴富!
“爺爺不要妄自菲薄了。”
朱雄英臉上帶著我笑意,淡淡地說道:“現在隻是南詳諸國的商人,過來通商。”
“若是能將這條航海線路打通,日後大明的關稅還有增值稅,會增加幾倍乃至十倍!”
“另外,大明現在的百姓手裏頭的錢多了,大明也可以向國內征收增值稅。”
“增值稅附加在商品上,老百姓買的時候,卻並不知道這裏麵含有增值稅。”
朱元璋的眼睛瞪得十分老大,他一直都覺得自己的孫子,應該是一個,一心想著老百姓的儲君。
可誰能想到朱雄英前腳給老百姓發錢,提供工作,後腳就提增值稅。
“你認真的?”朱元璋滿臉不可思議的問道。
“爺爺不會真覺得,物價一直不變是好事吧?”
朱雄英白了朱元璋一眼,信誓旦旦地說道:“物價紋絲不動,那就說明,大明的經濟,完全沒有發展。”
朱雄英雖然看穿了沈萬三的小心思,不過卻並未拆穿他。
人非聖賢,活一世不過是為了兩樣東西,要麽為名,要麽為利!
何必拆穿呢?
現在的這種的狀態,不也挺好的麽?
“你從那六百萬裏麵,分出二十一萬到你自己的名下,增值稅與關稅的三百萬,截留一百萬給科學部。”
“剩下的兩百萬上交給朝廷,就說是第一批的關稅跟商業稅。”
“還有剩下的,統統進入大明國企的賬戶。”朱雄英淡淡地說道。
但很快他又想到了什麽,立馬又補了一句:“截留的那一百萬,你得跟朝廷戶部的官員說清楚,就說是咱截留的。”
“另外關稅賬目都送給戶部,讓戶部過目。”
畢竟這是關稅跟增值稅,官方的手續,不能馬虎了。
“草民遵命!”
沈萬三差點就老淚縱橫了,這二十一萬,朱雄英總歸是沒有忘記!
這也說明他沈萬三沒有跟錯人!
沈萬三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迴去之後,很快便將關稅還有增值稅,兩百萬兩銀子,送到了戶部,一同送到的,還有出關賬目以及清單。
這清單,直接把戶部尚書曾泰給嚇傻了。
一個半月!
僅僅一個半月的時間!
通過跟南洋的貿易,竟然能夠賺取三百萬稅收!
這可比收大明的商業稅爽多了!
不過,被科學部截留了兩百萬,讓曾泰很是不爽。
既然是稅,那就得過戶部,你科學部截留了,算幾個意思?
而且,你收稅收的是銀子,你上交戶部給的是寶鈔,這不是逗人玩嗎?
曾泰立刻就進皇宮求見了朱元璋。
朱元璋剛剛聽到消息的時候,臉上比曾泰還要誇張。
一個半月,你收稅收了三百萬?
南洋諸國的商人,也願意給?
這是什麽離譜事件?
朱元璋安撫了曾泰幾句之後,立刻換上了一身便服,前往科學部基地。
他不僅僅要找朱雄英問清楚這是怎麽迴事,還要好好問問那一百萬兩稅銀是怎麽一迴事。
不過,當朱元璋換上了便裝來到科學部基地的時候,卻看到朱雄英圍在火爐旁邊,悠哉悠哉地喝著茶水。
朱雄英的跟前有一個杯子,他的對麵,也有一個杯子,杯子裏麵有大半杯茶水。
“雄英,那三百萬關稅跟增值稅,可是真的?”
朱元璋知道,朱雄英就是在等自己,他也不客氣,當即拿起朱雄英對麵的那一杯,一飲而盡。
“當然是真的。”
朱雄英臉上帶著微笑,淡淡地說道:“收大明商人的稅,哪有收外國人的稅好啊?重稅之下,外國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關我大明什麽事?”
“我大明國庫有錢了,不是能夠更好地發展自身實力麽?敵弱我強,也是一種拉開距離的方式,大明的帝國車輪,是絕對不會停下的。”
朱元璋聽了之後,站在原地愣神,手中的茶杯早就空了,但他卻忘了將杯子放下來。
大明帝國的車輪絕對不會停下,這句話,讓老朱十分喜歡。
說什麽大明萬年,那都是虛無縹緲的。
誰都知道大明大概率不會萬年。
華夏大地幾千年的曆史,能夠過三百年時間的,寥寥無幾,萬年那就更加扯淡了!
大明萬年這句話,遠遠不如的大明帝國的車輪,絕對不會停下來的,更加實在。
“咱倒是要問問你,南洋諸國來大明,一共花了多少銀子?”朱元璋順勢坐下來,開口問道對麵的朱雄英。
“總計六百萬兩出頭。”朱雄英抿了一口茶,淡淡迴道。
“六百萬兩,其中關稅三百萬?”朱元璋又問道。
“關稅加增值稅,一共三百萬兩。”
朱雄英迴道:“不過這關稅跟增值稅,全都是咱科學部,與大明國企的人收的。”
“人力物力,自然是要留下來一百萬兩的。”
“而且,能賣出去的東西,都是科學部的東西,你看看茶葉跟瓷器,根本就沒賣出去多少。”
瓷器這種東西,對南洋諸國來說不夠震撼,早在宋朝的時候,南洋諸國跟當時的大宋就已經有通商了。
不管是瓷器還是茶葉,他們早就見過了。
但是玻璃杯完全不一樣,玻璃杯的精湛程度,絕對遠超過瓷器。
還有風油精跟六神花露水,對於當地的百姓來說,這兩樣東西才是最好的東西!
可以說,如果沒有科學部的這幾樣東西,大明絕對收不了那麽多的關稅!
收你三分之一的關稅跟增值稅,不過分吧?
老朱被朱雄英的這一番解釋,也忍的啞口無言,好像確實是這個道理!
“這一成,能不能上交朝廷?”朱元璋試探性地問道。
“不行。”
朱雄英直截了當地搖了搖頭:“這是大明朝廷的意外之財,您可不要想全都拿下。”
“咱的大明國企,出動人力物力,最後還不如朝廷拿的多,想來手底下的人,也不會甘心繼續做下去的。”
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與外國通商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是科學部跟大明國企的人在操辦。
除去成本,再分給朝廷三百萬,那豈不是朝廷拿大頭了?
換誰誰能受得了?
反正朱雄英不幹!
朱元璋聽了之後,也是一陣尷尬。
之前被曾泰這麽一說,有點被蠱惑了,現在朱元璋也隻能硬著頭皮說道:“既然如此,那日後所收的關稅,三分之一留給你,剩下的三分之二,就上交給朝廷!如何?”
“一言為定!”
朱雄英本來就沒想全部拿完,關稅跟增值稅能夠拿三分之一,就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這麽大的蛋糕,不給老朱分一點,那是說不過去的。
本來現在大明國庫就十分虧空,再不給老朱分一些,老朱恐怕要急眼了。
“好!不愧是咱的好聖孫!”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更盛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給朝廷帶來了兩百萬的稅收,縱觀曆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皇太孫能夠做到這般。
朱雄英也當得這一聲好聖孫!
“一個多月就是兩百萬兩,那麽一年少說,也得一千七百萬兩。”
朱元璋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又自顧自地說道:“這就相當於咱大明多了另一個地方收商稅,雙倍的商業稅,這對外貿易果然是個好事!”
“加大力度,咱大明朝廷就有錢了。”
朱雄英很想罵朱元璋一句,真沒出息,這隻不過是南洋諸國的一點蠅頭小利。
如果真能把市場擴大到其他地方,尤其是歐洲,那才是真正的全球大市場!
到時候單單是關稅,就能讓大明暴富!
“爺爺不要妄自菲薄了。”
朱雄英臉上帶著我笑意,淡淡地說道:“現在隻是南詳諸國的商人,過來通商。”
“若是能將這條航海線路打通,日後大明的關稅還有增值稅,會增加幾倍乃至十倍!”
“另外,大明現在的百姓手裏頭的錢多了,大明也可以向國內征收增值稅。”
“增值稅附加在商品上,老百姓買的時候,卻並不知道這裏麵含有增值稅。”
朱元璋的眼睛瞪得十分老大,他一直都覺得自己的孫子,應該是一個,一心想著老百姓的儲君。
可誰能想到朱雄英前腳給老百姓發錢,提供工作,後腳就提增值稅。
“你認真的?”朱元璋滿臉不可思議的問道。
“爺爺不會真覺得,物價一直不變是好事吧?”
朱雄英白了朱元璋一眼,信誓旦旦地說道:“物價紋絲不動,那就說明,大明的經濟,完全沒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