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當即冷靜了下來,陷入了沉思,好像,確實是這麽個道理。


    過高的俸祿,沒必要!


    過低的俸祿,那可能就會讓官員們貪汙腐敗了。


    朱元璋被朱雄英的一陣輸出給幹蒙了,說好的統一戰線呢?


    之前朱雄英說士紳們要跟普通商戶一樣交稅,朱元璋可是沉著臉配合朱雄英的。


    當初朝廷文武百官,都以為朱元璋十分生氣,但朱元璋就是一句話都不說,為的就是配合朱雄英打出組合拳。


    現在朱雄英的報紙分發下去了,老百姓都知道了這件事情,士紳們不交稅,平不了民怨。


    朱元璋依舊不發話,讓那些士紳們,乖乖把手中的產業都抖出來。


    該交稅交稅,該撇清撇清。


    現在這一係列操作都做完了,你朱雄英竟然跟我說,你要站到文武百官那邊?


    你不是背刺咱老朱嗎?


    奈何朱雄英說的漲俸祿一事,確實有理有據,朱元璋也不好反駁。


    沒辦法,朱元璋隻好嘴硬道:“給這些文武百官們漲工資,這錢,從哪裏來?”


    “一邊做著生意,還不繳納商稅,一邊又在哭窮,這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可是畢竟商號是士紳家族的,真正有能力掌控士紳家族的,其實也就不到兩成的官員。”


    朱雄英搖頭說道:“實際上,這大明還有八成官員,是不涉及這一次事件的。”


    “就拿錦衣衛來說,咱可以保證錦衣衛沒有貪官,但放眼整個大明呢?”


    “爺爺您不能指望著,所有天下官吏,都把大明江山,當成他們自己的江山,畢竟官吏也是要生活的。”


    “若是錢真的少了,爺爺您這不是逼著他們去貪汙嗎?”


    清官,就活該過著清貧的日子?


    好人,就該被槍指著?


    朱雄英的道理也很簡單,想當貪官的,錦衣衛的屠刀在等著他們。


    想當清官的,朱雄英也沒有道理讓清官們,養不起一家老小。


    否則說出去,就成了個笑話。


    大明的官員,竟然養不起自己的一家老小!


    “從六品官員,每年俸祿一百五十石大米,大概在二百兩銀子。”


    朱元璋淡淡地說道:“若是翻一倍,那每年就要多個二百兩銀子,大明上下,大大小小三萬多的官員,這一年就是五六百萬的銀子,哪來的錢?”


    老朱算數可真是會算。


    以從六品官員作為平均數,算出了六百萬兩銀子,實際上根本不需要這麽多,因為從六品以上的官員,不超過三成!


    “爺爺,您這麽算不對。”


    朱雄英又搖了搖頭說道:“孫兒已經讓大明銀行的人算過了,從六品以下官員,俸祿翻倍,從六品以上到從三品以下官員,加百分之八十。”


    “從三品以上官員,增加百分之五十。”


    “這樣算下來,大明一年隻需要增加三百萬兩的銀子。”


    “若是能夠消除一部分貪官,省下這三百萬兩的銀子,綽綽有餘。”


    “若是爺爺還是不放心國庫的錢,大可以鼓勵百姓經商,從中收取商業稅!”


    沒錯,朱雄英自始至終,都不是針對那些士紳家族的產業。


    肅清這些士紳家族的產業,讓他們好好納稅,隻不過是為了讓大明的商業更進一步。


    若是交稅都不能一視同仁,那還談個屁的鼓勵經商?


    從成立大明銀行,到穩定大明寶鈔的價格,再到穩定糧價,以貪官士紳家族的錢大興基建,同時給老百姓放水!


    再到今天的整頓稅製,朱雄英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在大明發展市場經濟。


    說實話,小農經濟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慢到朱雄英都有點嫌棄這個經濟模式。


    所以,他要以報紙改變老百姓的觀念,再籠絡一批忠誠於自己的官員,這市場經濟,不做也得做!


    朱元璋聽了朱雄英的一番話,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說實話,他也猶豫了。


    雖然他很心疼那每年的三四百萬兩銀子,可現在提出改革的,可是自己的大孫子啊!


    難道說,朱雄英說的是對的?


    很快朱元璋便在心中打定了主意,姑且相信朱雄英一迴,但嘴硬這件事情上,老朱從來就沒有虛過。


    “若是稅收的增加額,不夠彌補這三四百萬兩的俸祿呢?”朱元璋看向朱雄英,一臉嚴肅地問道。


    “若是不夠,咱補夠!”朱雄英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每年?”


    “每年!”


    “好!”朱元璋一口應答應了下來。


    給官員漲工資,那就漲工資,反正不夠也是朱雄英出,跟我朝廷國庫有什麽關係?


    既然你想弄,那你自己出錢好了。


    不過朱雄英很快又訕笑道:“不過,既然是一門生意,那還得請爺爺鬆鬆綁。”


    “給咱成立一個商務部,專門管理天下的經商一事!”


    朱元璋當即皺起了眉頭,朱雄英的要求果然不簡單。


    每一次,都會有要求,否則他才不會輕而易舉地,冒著每年拿出,幾百萬兩銀子的風險,來替老朱承擔這份,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聽朱雄英說完之後,朱元璋當即冷笑道:“弄了半天,你繞了這麽大一個圈子,竟然是算計起了你爺爺來了!臭小子,你膽子不小啊!”


    朱雄英當即一臉訕笑著說道:“咱哪敢啊!爺爺,咱這都是為了大明好!大明經濟發展起來了,大明國庫不就有錢了麽?若是大明經濟發展不起來,國庫虧空。這可是傷根基的事情啊!”


    “那你倒是給咱說說,你這所謂的商務部,到底有什麽用?”


    朱元璋知道朱雄英的心思,朱雄英從來就沒有做過禍害大明的事情。


    手裏頭的錢多的數不清,就發放給老百姓,這樣的孫子,朱元璋實在是看不出來有什麽歪心思。


    朱雄英當即知道,商務部這事情成了,當即喜笑顏開。


    “爺爺,這商務部,是調控大明商業的利器,俗稱,看得見的手!”


    看得見的手?


    朱元璋壓根就沒有聽過這個概念,根本就不知道看得見的手是什麽玩意。


    經濟學上麵的東西,朱元璋怎麽可能知道?


    老朱坐在龍椅上,麵不改色地問道:“什麽叫做看得見的手?”


    眼見老朱提起了興趣,朱雄英心中不由得大喜。


    自己猜的沒錯,朱元璋這個人,能夠做到於亂世之中白手起家,就說明了他絕對不簡單。


    但凡是有利於大明江山的,老朱都會去傾聽,然後做出判斷。


    “這看得見的手,那就是的大明商務部的調控。”


    朱雄英當即解釋道:“為什麽要調控?”


    “當然是為了防患於未然,讓大明的經濟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運行下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元末時期,各地糧價物價飛漲,百姓民不聊生,不造反,這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若是有商務部的存在,就可以調控大米的價格。”


    “再比如,前段時間一條鞭法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各地糧價暴跌。”


    “若是按照暴跌之後的糧價,那今年大明百姓,將會損失一半的收成,到時候有沒有百姓會反,誰也不敢保證。”


    “咱不是立馬讓人收購了糧食,穩住糧價了嗎?”


    “若是成立了大明商務部,這商務部,就是做這樣的事情!”


    “有商務部穩定物價,大明的物價就掌控在大明的手中。”


    “大明讓糧價漲,糧價就會漲,大明讓糧價跌,糧價就跌!”


    當然,朱雄英的這番話有誇張的成分在裏麵。


    不過看得見的手,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調控市場,基礎的穩定物價,不在話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見是藍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見是藍啊並收藏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