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報紙顯神威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期頭版,咱們說到那皇太孫殿下為何要為糧食兜底。”
“今日頭版,要數那一條鞭法的來曆!”
“卻說兩個月前,大明皇宮,奉天殿內。”
洋洋灑灑幾百字,那說書人添油加醋,就把這頭版新聞給念了出來。
下方的聽眾聽完了之後,這才心中一驚!
原來,一條鞭法竟然是這樣來的!
很快聽眾們也開始討論了起來。
“看著新聞裏的描述,怎麽說也得快子時了吧?”
“陛下子時竟然還在批改奏折,當真是操勞啊!”
“那可不,早兩年,中書省被裁撤了,陛下那是事事親力親為。”
“看來這大明的皇帝,還是在乎咱老百姓的。”
“諸位,這大明皇帝,當的是一位明君了吧?”
朱雄英與朱元璋就坐在二樓的雅間,居高臨下看著下方的老百姓。
一開始朱元璋聽到這些百姓們在議論他,心中還十分憤懣。
要不是朱雄英攔住他,朱元璋可能當場就暴走了。
這茶館裏的人,估計一個也活不下去。
大明報估計就沒有第三期了,金瓶風月這連載小說,可能也會胎死腹中。
至少,之前的老朱就是這樣的脾氣,他容不得別人在這種地方妄自議論自己。
可現在的朱元璋不一樣。
現在的朱元璋可是接受過科學的洗禮,至少比那些朝中的儒家大臣們,更加能夠接受這樣的事情。
當老朱仔細聽完下方老百姓的交談之後,頓時心中一暖。
看來咱大明的老百姓,也不是那麽沒有良心嘛!
老朱努力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整日裏在奉天殿內勤政,這些老百姓對朱元璋還是給出好評的。
至少沒有人逼著他們說老朱的好話。
老朱臉上露出了微笑,淡淡地說道:“看來老百姓們還是很可愛的嘛,至少不像那些大臣說的一般,不是刁民。”
“怎麽會是刁民呢!”
朱雄英也跟著笑道:“老百姓的要求其實也不高,有飯吃,有地種。”
“能過過上個好日子,對於他們來說便別無渴求了,華夏的老百姓一直都是如此,懂的知足。”
雅間之內,再次陷入了沉默。
不過沉默沒一會,老朱便主動打破了這沉悶的氣氛。
“沒成想到,這報紙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
朱元璋也是點了點頭,淡淡地說道:“前幾日,還有人暗中詆毀你這個皇太孫,這兩期報紙下去,估計就再也沒有百姓會質疑你了吧?”
朱雄英臉上帶著微笑,淡淡地迴道:“應該是沒有了!”
那些攪屎棍雖然不讓朱雄英找到,但朱雄英也大概能猜得出是哪一方勢力。
要麽就是糧商,但糧商不太可能,因為朱雄英兜住糧價,對他們來說確實有好處,至少他們手裏頭的糧食不會虧錢。
不過也不是沒有可能,朱雄英插手糧食市場,日後就沒有他們賺大錢的機會了。
還有一方,那就是士紳家族。
大明的士紳家族,跟朱雄英可以說是不共戴天,堪比殺父之仇。
當初的玻璃生意,整個大明的士紳家族,就沒有一個是可以免於災難的,全都被朱雄英收割了一半左右的家產,他們怎麽可能會不對朱雄英動手呢?
隻要有機會,他們一定是要出來搞鬼的。
隻是,朱雄英心中覺得十分奇怪,士紳家族雖然實力龐大,但是他們應該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士紳家族敢於欺壓百姓,應該還沒有到,敢動自己這個皇太孫的地步吧?
這也是朱雄英心中覺得納悶的地方。
這兩個地方的人都不太有動機,那這大明天下之內,還有誰會跟他這個皇太孫過去不去呢?
朱雄英想不明白。
不過很快就被老朱給打斷了思緒。
“雄英,這個報紙是個好東西。”
朱元璋已經在下方的老百姓一口一個“明君”之中迷失了自我。
當即興致勃勃地對朱雄英說道:“不如多給咱出幾期?多給天下百姓說說咱是如何勤政愛民的,對了,咱年初不是給吉安府免去賦稅了嗎?這一點也可以說出來!”
朱雄英白了朱元璋一眼,忍不住說道:“爺爺,您是覺得這天下不夠亂嗎?您免除了吉安府的賦稅,臨江府呢?”
“當初臨江府也是被順天王破壞了,百姓同樣種不上地!”
“那太原府呢?太原府去年旱災,您怎麽沒有減免太原府的賦稅。”
“還有去年的泉州府,泉州府倭寇橫行,您也沒減免啊!這報紙是一個好東西,但是不能濫用了啊!”
朱雄英的一句話,直接把老朱的興致都給消磨了。
不過朱元璋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麽迴事!
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雄英說的極是,是咱唐突了。”朱元璋一陣苦惱。
“不過爺爺放心,若是有機會,咱一定會再次刊登您的消息。”
朱雄英咧嘴笑道:“報紙兩天一期,一直都在,什麽時候合適了,咱再上報紙!絕對能夠改變您在百姓之中的形象。”
老朱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第一次!
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能夠看到百姓自發地誇獎他是一個明君!
朱元璋在一聲聲“明君”之中迷失了自我,當然,這也是朱雄英的計劃之一,讓老朱看到報紙的好處。
那麽將來大明報就是有朱元璋背書的,到時候想要通過報紙討伐誰,那也會有朱元璋的一份力在裏頭的。
誰有膽子摻和朱元璋摻和在裏麵的事情?
這不是找死嗎?
朱元璋,就是大明報最大的靠山!
與此同時,北平,燕王府中。
老禿驢道衍手中拿著兩份報紙,急匆匆地走進了燕王府。
燕王府內,朱棣最近一直都沒有外出去打草原人了,主要是手下的兵被削了四萬,足足削了一半!
他早就沒了打草原人的心思!
這就相當於一個人有八萬塊錢,被搶走了四萬,這人恐怕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了,朱棣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況。
很快,道衍便走進了大殿之內。
“燕王殿下,您看看這個?”道衍低著頭,將兩份報紙遞了上去。
燕王見道衍如此著急,順手便接過了那兩份報紙,可是看到上麵的內容時,朱棣也是愣住了。
這兩份報紙,都有讓朱棣心顫的內容。
第一份報紙,上麵講述了朱雄英為何要為糧價兜底。
第二份報紙......竟然還歌頌了朱元璋勤於政事!
“我們......又輸了嗎?”朱棣一臉痛苦地問道。
朱棣甚至不用多想,就能知道這兩份報紙的威力。
以朱雄英的實力,這兩份報紙既然能夠到達北平,那就有能力到達整個大明。
而且,還會配合著大明雄英學院分校裏的學生,將這消息傳到了大明千家萬戶。
也就是說,現在整個天下的大明百姓,都會認為朱雄英為糧價兜底。
那是忍痛出巨資,為老百姓兜住了糧價,這才讓老百姓今年秋收不會虧太多。
而且一條鞭法也是朱雄英提出來的,大大降低了貪官克扣百姓的糧食。
可謂是大功一件,利國利民啊!
這皇太孫的形象,就這麽立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這樣的報紙,超出了這個時代的界限。
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很難站住腳跟的。
但朱雄英卻靈活地利用了自己的所有資源,將這大明報給盤活了。
再加上第二份報紙,上麵歌頌朱元璋的報道,很明顯是講朱元璋綁上了戰車,堪稱無懈可擊!
朱棣癱坐在椅子上,頓時感覺有些無力。
他這個大侄子,雖然才將近十歲,但確實讓他深感無力,太難打了!
“今日頭版,要數那一條鞭法的來曆!”
“卻說兩個月前,大明皇宮,奉天殿內。”
洋洋灑灑幾百字,那說書人添油加醋,就把這頭版新聞給念了出來。
下方的聽眾聽完了之後,這才心中一驚!
原來,一條鞭法竟然是這樣來的!
很快聽眾們也開始討論了起來。
“看著新聞裏的描述,怎麽說也得快子時了吧?”
“陛下子時竟然還在批改奏折,當真是操勞啊!”
“那可不,早兩年,中書省被裁撤了,陛下那是事事親力親為。”
“看來這大明的皇帝,還是在乎咱老百姓的。”
“諸位,這大明皇帝,當的是一位明君了吧?”
朱雄英與朱元璋就坐在二樓的雅間,居高臨下看著下方的老百姓。
一開始朱元璋聽到這些百姓們在議論他,心中還十分憤懣。
要不是朱雄英攔住他,朱元璋可能當場就暴走了。
這茶館裏的人,估計一個也活不下去。
大明報估計就沒有第三期了,金瓶風月這連載小說,可能也會胎死腹中。
至少,之前的老朱就是這樣的脾氣,他容不得別人在這種地方妄自議論自己。
可現在的朱元璋不一樣。
現在的朱元璋可是接受過科學的洗禮,至少比那些朝中的儒家大臣們,更加能夠接受這樣的事情。
當老朱仔細聽完下方老百姓的交談之後,頓時心中一暖。
看來咱大明的老百姓,也不是那麽沒有良心嘛!
老朱努力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整日裏在奉天殿內勤政,這些老百姓對朱元璋還是給出好評的。
至少沒有人逼著他們說老朱的好話。
老朱臉上露出了微笑,淡淡地說道:“看來老百姓們還是很可愛的嘛,至少不像那些大臣說的一般,不是刁民。”
“怎麽會是刁民呢!”
朱雄英也跟著笑道:“老百姓的要求其實也不高,有飯吃,有地種。”
“能過過上個好日子,對於他們來說便別無渴求了,華夏的老百姓一直都是如此,懂的知足。”
雅間之內,再次陷入了沉默。
不過沉默沒一會,老朱便主動打破了這沉悶的氣氛。
“沒成想到,這報紙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
朱元璋也是點了點頭,淡淡地說道:“前幾日,還有人暗中詆毀你這個皇太孫,這兩期報紙下去,估計就再也沒有百姓會質疑你了吧?”
朱雄英臉上帶著微笑,淡淡地迴道:“應該是沒有了!”
那些攪屎棍雖然不讓朱雄英找到,但朱雄英也大概能猜得出是哪一方勢力。
要麽就是糧商,但糧商不太可能,因為朱雄英兜住糧價,對他們來說確實有好處,至少他們手裏頭的糧食不會虧錢。
不過也不是沒有可能,朱雄英插手糧食市場,日後就沒有他們賺大錢的機會了。
還有一方,那就是士紳家族。
大明的士紳家族,跟朱雄英可以說是不共戴天,堪比殺父之仇。
當初的玻璃生意,整個大明的士紳家族,就沒有一個是可以免於災難的,全都被朱雄英收割了一半左右的家產,他們怎麽可能會不對朱雄英動手呢?
隻要有機會,他們一定是要出來搞鬼的。
隻是,朱雄英心中覺得十分奇怪,士紳家族雖然實力龐大,但是他們應該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士紳家族敢於欺壓百姓,應該還沒有到,敢動自己這個皇太孫的地步吧?
這也是朱雄英心中覺得納悶的地方。
這兩個地方的人都不太有動機,那這大明天下之內,還有誰會跟他這個皇太孫過去不去呢?
朱雄英想不明白。
不過很快就被老朱給打斷了思緒。
“雄英,這個報紙是個好東西。”
朱元璋已經在下方的老百姓一口一個“明君”之中迷失了自我。
當即興致勃勃地對朱雄英說道:“不如多給咱出幾期?多給天下百姓說說咱是如何勤政愛民的,對了,咱年初不是給吉安府免去賦稅了嗎?這一點也可以說出來!”
朱雄英白了朱元璋一眼,忍不住說道:“爺爺,您是覺得這天下不夠亂嗎?您免除了吉安府的賦稅,臨江府呢?”
“當初臨江府也是被順天王破壞了,百姓同樣種不上地!”
“那太原府呢?太原府去年旱災,您怎麽沒有減免太原府的賦稅。”
“還有去年的泉州府,泉州府倭寇橫行,您也沒減免啊!這報紙是一個好東西,但是不能濫用了啊!”
朱雄英的一句話,直接把老朱的興致都給消磨了。
不過朱元璋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麽迴事!
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雄英說的極是,是咱唐突了。”朱元璋一陣苦惱。
“不過爺爺放心,若是有機會,咱一定會再次刊登您的消息。”
朱雄英咧嘴笑道:“報紙兩天一期,一直都在,什麽時候合適了,咱再上報紙!絕對能夠改變您在百姓之中的形象。”
老朱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第一次!
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能夠看到百姓自發地誇獎他是一個明君!
朱元璋在一聲聲“明君”之中迷失了自我,當然,這也是朱雄英的計劃之一,讓老朱看到報紙的好處。
那麽將來大明報就是有朱元璋背書的,到時候想要通過報紙討伐誰,那也會有朱元璋的一份力在裏頭的。
誰有膽子摻和朱元璋摻和在裏麵的事情?
這不是找死嗎?
朱元璋,就是大明報最大的靠山!
與此同時,北平,燕王府中。
老禿驢道衍手中拿著兩份報紙,急匆匆地走進了燕王府。
燕王府內,朱棣最近一直都沒有外出去打草原人了,主要是手下的兵被削了四萬,足足削了一半!
他早就沒了打草原人的心思!
這就相當於一個人有八萬塊錢,被搶走了四萬,這人恐怕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了,朱棣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況。
很快,道衍便走進了大殿之內。
“燕王殿下,您看看這個?”道衍低著頭,將兩份報紙遞了上去。
燕王見道衍如此著急,順手便接過了那兩份報紙,可是看到上麵的內容時,朱棣也是愣住了。
這兩份報紙,都有讓朱棣心顫的內容。
第一份報紙,上麵講述了朱雄英為何要為糧價兜底。
第二份報紙......竟然還歌頌了朱元璋勤於政事!
“我們......又輸了嗎?”朱棣一臉痛苦地問道。
朱棣甚至不用多想,就能知道這兩份報紙的威力。
以朱雄英的實力,這兩份報紙既然能夠到達北平,那就有能力到達整個大明。
而且,還會配合著大明雄英學院分校裏的學生,將這消息傳到了大明千家萬戶。
也就是說,現在整個天下的大明百姓,都會認為朱雄英為糧價兜底。
那是忍痛出巨資,為老百姓兜住了糧價,這才讓老百姓今年秋收不會虧太多。
而且一條鞭法也是朱雄英提出來的,大大降低了貪官克扣百姓的糧食。
可謂是大功一件,利國利民啊!
這皇太孫的形象,就這麽立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這樣的報紙,超出了這個時代的界限。
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很難站住腳跟的。
但朱雄英卻靈活地利用了自己的所有資源,將這大明報給盤活了。
再加上第二份報紙,上麵歌頌朱元璋的報道,很明顯是講朱元璋綁上了戰車,堪稱無懈可擊!
朱棣癱坐在椅子上,頓時感覺有些無力。
他這個大侄子,雖然才將近十歲,但確實讓他深感無力,太難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