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朱棣也很明了,那就是等到老朱跟太子朱標都不在了,到時候才是動手的好時機。


    朱棣不是一個庸才,甚至還說一個十分有魄力的人。


    他不想當一個閑散王爺。


    削藩,他是一百個不會同意的。


    當然了,朱棣跟朱雄英兩人也不是敵人。


    而是目的不同,理想不同,兩人之間水火不容罷了。


    道衍的一番勸說,讓朱棣平靜了下來。


    深深地吸了幾口氣之後,朱棣的眼神變得異常的決絕!


    一天之後,這趟列車從北平迴到了金陵城。


    朱雄英繼續迴到了科學部基地當鹹魚。


    而朱元璋迴到了皇宮之後,立刻下旨從北平抽調四萬兵馬,再從遼東抽調六萬兵馬。


    總計十萬,南調到常州府港口,以最快的速度,乘坐輪船增援東瀛。


    第二天一早,朝中便有無數的將領,反對朱元璋的這一係列操作。


    理由很簡單,北境是朝廷的重鎮,不可削兵!


    但朱元璋把蒸汽列車這大招拿出來,直接把朝廷群臣給幹無語了。


    十萬兵馬,僅僅花費了十天的時間,就從北平車站被運往了金陵城車站。


    隨後又從金陵城趕往常州府,搭上了輪船前往東瀛增援。


    等到這一切都辦妥了之後。


    科學部基地內,毛驤急匆匆地走進了朱雄英的辦公室內。


    “啟稟大人,朝廷增援東瀛的十萬人馬,已經陸續從常州港出發了。”


    毛驤拱手說道:“朝堂之中,無人敢反對,另外,東瀛南一島上的東瀛人,第一批五萬人已經被運送到了常州港,聽候大人發落!”


    朱雄英放下了手中賬本,不由得眼前一亮。


    來了!


    他心心念的免費苦力終於來了。


    用東瀛人來替大明修建鐵路,可以將成本降低。


    總不能全都用大明的百姓。


    即便給錢,也不能雇傭太多大明的百姓。


    否則會導致一下子放水過多,放水過多,便會導致通貨膨脹。


    老朱現在可是緊緊地盯著朱雄英呢!


    一旦物價被朱雄英搞壞了,老朱可能就要收迴大明銀行了。


    到時候朱雄英再想要用大明銀行,來刺激大明的經濟,那可就難上加難了。


    倒不如穩紮穩打。


    “這批東瀛人,一共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朱雄英開口問道。


    “迴大人,東瀛男人數量大概在三萬,東瀛婆娘數量大概在兩萬。”


    毛驤做事是滴水不漏,在來匯報之前,他就把具體情況都給摸清楚了。


    東瀛南一島拉過來的人,他都摸了個底。


    朱雄英點了點頭,心中稍加思索,很快,他又繼續說道:“東瀛男人拉去修鐵軌,從金陵城沿著各大府州縣委中間點,一直修到廣東布政司的廉州府。”


    在大明的時候,廣西布政司是沒有海岸線的。


    廉州這個地方,還屬於廣東布政司管轄,這個地方最靠近東南亞一帶,正好作為對接東南亞的港口。


    如果日後原材料從東南亞一帶進入,可以用船直接運送到廉州府的港口。


    要麽直接在廉州府加工,成品通過鐵路運送到大明各地。


    要麽將原材料運送到金陵城,加工之後再通過鐵路運送到各地。


    總之接下來修的鐵路,肯定是為大明經濟騰飛保駕護航的!


    一旁的毛驤聽到了朱雄英的吩咐之後,臉上變得有些驚訝。


    “大人,您曾經不是答應過陛下,接下來要修北平到遼東的鐵路嗎?”


    毛驤一臉疑惑地問道:“從遼東到北平的鐵路,可不短啊!”


    遼東一帶,除去重兵把守之外,其實還是地廣人稀的。


    從北平到遼東的距離,有三分之二從金陵到北平那麽遠。


    而且這個地方,隻有靠近渤海那一塊屬於大明。


    這就意味著,草原人隻要長驅直入,就能夠破壞大明的鐵路。


    說不定到時候,還把朱雄英的鐵路,搬了去融化成刀劍。


    朱雄英可不會傻傻地將鐵軌送到草原人的麵前。


    “有這個事情嗎?我怎麽不記得?”


    朱雄英裝作一臉疑惑地問道:“咱可從來沒有答應過這樣的事情,肯定是你記錯了!”


    “若是記錯了,便不要多說,咱讓你去做什麽,你就去做什麽。”


    “是!”


    毛驤心中一凜,當即明白朱雄英的意思。


    朱雄英這是要過河之後,拆老朱的橋啊!


    確切地說,是拆朱棣的橋。


    之前答應過修鐵路,這樣就可以減緩遼東重鎮的布防壓力,這才是朱元璋答應增援東瀛的條件。


    現在增援東瀛的兵派出去了,朱雄英反手修了往南的鐵路,這不是坑朱棣嗎?


    朱棣的兵,日後便不能好好養精蓄銳。


    隻要遼東有壓力,朱棣就必須讓手底下的兵去增援遼東。


    想發育?


    門都沒有!


    這也是朱雄英限製朱棣發展的一個策略。


    很快,毛驤便領命去安排東瀛徭役,修建鐵路去了。


    不過這修建鐵路的方向,並不是朝北,而是朝南!


    經過之前鐵路的運行,現如今金陵城的老百姓倒是見怪不怪了。


    鐵路的消息,卻是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有人說,這是大明科學部發明的,有人說,還看到了大明拉著幾千人,往北平去了,而且第三天就迴到了金陵城。


    這就說明,日後大明對各地的控製會越來越強。


    消息傳到那些士紳的耳朵裏,就更讓士紳們忌憚了。


    造反?


    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的!


    大明的軍隊到北平,三天一個來迴。


    你怎麽造反?


    京城守備軍,兩三天之內,就能到達大明的各地,怕是日後都不可能造反了!


    不過,往南邊修建鐵路的消息,卻也同樣的傳入了皇宮之中,老朱的臉上寫了一個大大的懵逼!


    “這逆孫!”


    “答應了咱修北平到遼東的鐵路,現在卻反悔了?”


    奉天殿內,朱元璋罵了好幾聲逆孫!


    心中的氣依舊還消不了。


    這可是大明的根基!


    草原人不得不防啊!


    尤其是遼東,這可是大明的軍事重鎮。


    現如今抽調了六萬人出去,北平也抽調了四萬人,你告訴我鐵路不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見是藍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見是藍啊並收藏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