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就是恨東瀛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列車出發,到第二天早上,蒸汽火車便來到了北平境內。
眼下已經是十月份,老朱甚至感覺到了天氣有些轉涼。
等他來到朱雄英住的那個隔斷間內的時候,卻發現朱雄英正在唿唿大睡。
“咳咳咳...”
老朱清了清嗓子,聲音頓時把睡覺之中的朱雄英給吵醒了。
朱雄英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向了老朱。
“日上三竿,還不起床?”老朱沒好氣地說道。
“害,爺爺,這蒸汽火車的聲音太大了。”
朱雄英胡亂找了個借口:“昨夜睡的並不好。”
其實老朱也是這種感覺,平日裏從來沒有聽過,車輪壓在鐵軌上的聲音,忽然間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睡覺,肯定是睡不著的。
朱雄英起床之後,便有人早已準備好了早飯。
爺孫兩人一同吃了個早飯,老朱依舊是不苟言笑的表情。
不過朱雄英眼珠子一轉,便計上心頭。
“爺爺,您覺得削減北境的兵力,削那一部分比較好?”朱雄英主動開口問道。
大明有九邊重鎮,每一個重鎮都有重兵把守,加起來有大幾十萬的兵馬。
其中遼東更是重中之重,九邊重鎮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兵力,都在遼東鎮。
“這鐵路能修到北平,是否也能修到遼東?”朱元璋開口問道。這
才是朱元璋想問的關鍵。
若是鐵路能修到遼東的話,當然是削遼東鎮的兵馬了。
這地方屯了三十萬的重兵,朱元璋早就想削了,奈何卻沒辦法,草原人還是要防的嘛!
“可以是可以。”
朱雄英臉上露出了難色:“隻是這修建鐵路,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單單修建從金陵到北平的鐵路,已經讓咱的大明銀行倉庫開支不少。”
“從北平又修到遼東,恐怕要從長計議!”
朱元璋:???
對於這種說法,老朱肯定是不相信的。
朱雄英抄了富商的家,抄了士紳的家,還抄到了東瀛,大明銀行倉庫怎麽可能沒錢?
很快,老朱便知道朱雄英在想什麽了。
這朱雄英,鐵路不修到遼東,也不修到嶺南,雲南,就修到了北平!
針對的誰,還需要說嘛?
不過朱元璋倒是很有耐心,語重心長地說道:“雄英,這大明江山日後都是你的,咱封的那些藩王,日後可都是鎮守大明的得力助手。”
“也是你的左膀右臂,你莫要對他們有過分的猜想。”
朱雄英才不信老朱的這套說辭。
老朱這人,就是把家人的人性看的太輕了。
藩王擁重兵,就存在造反的可能。
朱雄英不想看到一絲的可能。
他有能力控製,不代表日後大明的皇帝有能力控製。
老朱見狀,也知道朱雄英的意思,他當即挑明了說道:“你想削你四叔的兵,你四叔若是不同意呢?”
“他不同意,也得同意。”
朱雄英喝了一口稀飯,淡淡地說道:“不同意便是造反,爺爺,燕王要造您的反!”
老朱聽了之後,差點沒有一口稀飯噴出來。
這造反的名頭,豈是能夠隨便扣的?
而且還扣在了,他特別喜歡的燕王朱棣的頭上。
“你這臭小子,別胡說!”
朱元璋瞪了朱雄英一眼,當即駁斥道:“你四叔替大明鎮守北境,抵禦草原的壓力,可莫要寒了他的心啊!”
朱雄英輕輕笑了笑,不做辯駁。
當然了,也許朱元璋跟朱標還活著的時候,朱棣不會造反。
曆史上,如果朱允炆不上來就削藩,可能朱棣也不會造反。
但朱雄英可不想把這種可能,掌握在別人的手裏。
而且這個別人,還是大名鼎鼎的永樂大帝——朱棣!
兵權這玩意,朱雄英還是得拿在自己的手中。
更何況朱棣身邊還有個,黑以宰相姚廣孝!
朱元璋見朱雄英不說話,也不好繼續將這個話題進行下去,轉而端起桌子旁邊的一杯茶,慢慢地品了起來。
“對了,聽說你在東瀛的政策,是騰籠換鳥。”
朱元璋忽然想起了什麽,又繼續問道:“這騰籠換鳥,你打算怎麽個換法?”
朱雄英聽了之後,不由得心中感歎,這老朱的手段還是厲害啊!
即便錦衣衛現在掌控在朱雄英的手中,但老朱卻能夠從東瀛打探到消息,手段還真不少!
“爺爺,您先前不是覺得,大明的人口不足麽?”
朱雄英笑著說道:“東瀛有超過七百萬的人口,就按照男人一半計算,那也得有三四百萬。”
“等到咱們的大軍到了之後,到時候東瀛男人可能會死傷更多。”
“剩下的那些東瀛農戶,就讓他們去做徭役。”
“東瀛婆娘,那就看看咱大明,有沒有人娶不到婆娘的。”
“兩個字,同化!”
即便是老朱身居皇帝的位置,朱雄英的一番話也讓老朱不由得挑眉頭。
他隱約覺得,自己這大孫子十分厭惡東瀛人,比之對北邊的草原人,更甚!
如果說草原人是敵人的話,那東瀛人就是仇人。
“咱有些好奇,為何你對東瀛人如此深惡痛絕?”
老朱倒是不反對朱雄英的這個做法,隻要朱雄英有能力打下來,那就放心的去打,誰讓他是老朱的大孫子呢!
不過老朱想要一個理由。
“金礦算不算?”
朱雄英咧嘴笑道:“如果這不算理由的話,那就隻能是東瀛人生性狡詐了,亦或是東瀛人實在是太過於無賴。”
“爺爺您覺得這幾個理由,哪一個更合適一點?”
朱元璋一陣無語,看來他想從朱雄英這裏問出個理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過老朱倒不是很在乎,不就是一個東瀛麽?
打下來便是了!
車廂之中,又陷入了一陣安靜之中。
列車依舊還在疾行。
這趟列車,將會決定著大明北境的命運。
一個時辰之後,這趟列車順利地停靠在了北平車站。
北平的車站,坐落在北平城的西南角落,與北平城隻不過是兩裏地。
站在城牆上,就能夠看到車站裏所有的動向。
朱元璋閉目養神了一個時辰,列車停下來的那一刻,他便睜開了眼睛。
眼下已經是十月份,老朱甚至感覺到了天氣有些轉涼。
等他來到朱雄英住的那個隔斷間內的時候,卻發現朱雄英正在唿唿大睡。
“咳咳咳...”
老朱清了清嗓子,聲音頓時把睡覺之中的朱雄英給吵醒了。
朱雄英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向了老朱。
“日上三竿,還不起床?”老朱沒好氣地說道。
“害,爺爺,這蒸汽火車的聲音太大了。”
朱雄英胡亂找了個借口:“昨夜睡的並不好。”
其實老朱也是這種感覺,平日裏從來沒有聽過,車輪壓在鐵軌上的聲音,忽然間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睡覺,肯定是睡不著的。
朱雄英起床之後,便有人早已準備好了早飯。
爺孫兩人一同吃了個早飯,老朱依舊是不苟言笑的表情。
不過朱雄英眼珠子一轉,便計上心頭。
“爺爺,您覺得削減北境的兵力,削那一部分比較好?”朱雄英主動開口問道。
大明有九邊重鎮,每一個重鎮都有重兵把守,加起來有大幾十萬的兵馬。
其中遼東更是重中之重,九邊重鎮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兵力,都在遼東鎮。
“這鐵路能修到北平,是否也能修到遼東?”朱元璋開口問道。這
才是朱元璋想問的關鍵。
若是鐵路能修到遼東的話,當然是削遼東鎮的兵馬了。
這地方屯了三十萬的重兵,朱元璋早就想削了,奈何卻沒辦法,草原人還是要防的嘛!
“可以是可以。”
朱雄英臉上露出了難色:“隻是這修建鐵路,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單單修建從金陵到北平的鐵路,已經讓咱的大明銀行倉庫開支不少。”
“從北平又修到遼東,恐怕要從長計議!”
朱元璋:???
對於這種說法,老朱肯定是不相信的。
朱雄英抄了富商的家,抄了士紳的家,還抄到了東瀛,大明銀行倉庫怎麽可能沒錢?
很快,老朱便知道朱雄英在想什麽了。
這朱雄英,鐵路不修到遼東,也不修到嶺南,雲南,就修到了北平!
針對的誰,還需要說嘛?
不過朱元璋倒是很有耐心,語重心長地說道:“雄英,這大明江山日後都是你的,咱封的那些藩王,日後可都是鎮守大明的得力助手。”
“也是你的左膀右臂,你莫要對他們有過分的猜想。”
朱雄英才不信老朱的這套說辭。
老朱這人,就是把家人的人性看的太輕了。
藩王擁重兵,就存在造反的可能。
朱雄英不想看到一絲的可能。
他有能力控製,不代表日後大明的皇帝有能力控製。
老朱見狀,也知道朱雄英的意思,他當即挑明了說道:“你想削你四叔的兵,你四叔若是不同意呢?”
“他不同意,也得同意。”
朱雄英喝了一口稀飯,淡淡地說道:“不同意便是造反,爺爺,燕王要造您的反!”
老朱聽了之後,差點沒有一口稀飯噴出來。
這造反的名頭,豈是能夠隨便扣的?
而且還扣在了,他特別喜歡的燕王朱棣的頭上。
“你這臭小子,別胡說!”
朱元璋瞪了朱雄英一眼,當即駁斥道:“你四叔替大明鎮守北境,抵禦草原的壓力,可莫要寒了他的心啊!”
朱雄英輕輕笑了笑,不做辯駁。
當然了,也許朱元璋跟朱標還活著的時候,朱棣不會造反。
曆史上,如果朱允炆不上來就削藩,可能朱棣也不會造反。
但朱雄英可不想把這種可能,掌握在別人的手裏。
而且這個別人,還是大名鼎鼎的永樂大帝——朱棣!
兵權這玩意,朱雄英還是得拿在自己的手中。
更何況朱棣身邊還有個,黑以宰相姚廣孝!
朱元璋見朱雄英不說話,也不好繼續將這個話題進行下去,轉而端起桌子旁邊的一杯茶,慢慢地品了起來。
“對了,聽說你在東瀛的政策,是騰籠換鳥。”
朱元璋忽然想起了什麽,又繼續問道:“這騰籠換鳥,你打算怎麽個換法?”
朱雄英聽了之後,不由得心中感歎,這老朱的手段還是厲害啊!
即便錦衣衛現在掌控在朱雄英的手中,但老朱卻能夠從東瀛打探到消息,手段還真不少!
“爺爺,您先前不是覺得,大明的人口不足麽?”
朱雄英笑著說道:“東瀛有超過七百萬的人口,就按照男人一半計算,那也得有三四百萬。”
“等到咱們的大軍到了之後,到時候東瀛男人可能會死傷更多。”
“剩下的那些東瀛農戶,就讓他們去做徭役。”
“東瀛婆娘,那就看看咱大明,有沒有人娶不到婆娘的。”
“兩個字,同化!”
即便是老朱身居皇帝的位置,朱雄英的一番話也讓老朱不由得挑眉頭。
他隱約覺得,自己這大孫子十分厭惡東瀛人,比之對北邊的草原人,更甚!
如果說草原人是敵人的話,那東瀛人就是仇人。
“咱有些好奇,為何你對東瀛人如此深惡痛絕?”
老朱倒是不反對朱雄英的這個做法,隻要朱雄英有能力打下來,那就放心的去打,誰讓他是老朱的大孫子呢!
不過老朱想要一個理由。
“金礦算不算?”
朱雄英咧嘴笑道:“如果這不算理由的話,那就隻能是東瀛人生性狡詐了,亦或是東瀛人實在是太過於無賴。”
“爺爺您覺得這幾個理由,哪一個更合適一點?”
朱元璋一陣無語,看來他想從朱雄英這裏問出個理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過老朱倒不是很在乎,不就是一個東瀛麽?
打下來便是了!
車廂之中,又陷入了一陣安靜之中。
列車依舊還在疾行。
這趟列車,將會決定著大明北境的命運。
一個時辰之後,這趟列車順利地停靠在了北平車站。
北平的車站,坐落在北平城的西南角落,與北平城隻不過是兩裏地。
站在城牆上,就能夠看到車站裏所有的動向。
朱元璋閉目養神了一個時辰,列車停下來的那一刻,他便睜開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