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許茂便拿著三份名單,出現在朱雄英的麵前。


    “大人,這是三名主犯供出的黨羽。”


    說完,許茂將三張黃色的宣紙,遞給了朱雄英。


    那三張紙上麵,寫滿了名字。


    都是這三個官員,曾經有過交易的,其他地方官。


    以戶部尚書郭桓為首,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以及提刑按察使司趙全德為副。


    涵蓋了包括六部侍郎幾名,牽連整個大明,十二個布政司。


    因為貪汙的是稅糧,這些人根本吃不了那麽多,又涉及了士紳富人無數。


    這些士紳們,低價收購了,官員們貪汙得來的糧食。


    由朝廷官員與地方官員勾結,侵吞大明稅糧,再低於市場價,倒賣給士紳,這竟然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朱元璋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紙,當即便覺得不對勁了。


    如果這真是同夥的名單,那豈不是又是一樁空印案?


    一年兩大案,大明的各地官員,豈不是要被殺光了?


    朱元璋一把搶過那三張名單,越看越氣憤,這上麵,竟然還有戶部之外的官員。


    比如吏部侍郎趙瑁,刑部侍郎王惠迪,兵部侍郎王誌等人,皆是朝廷大官,卻貪汙大明的秋糧!


    簡直讓朱元璋心痛!


    “朕...”


    “朕怎麽會有如此不堪的臣子?”


    朱元璋差點一口氣沒緩上來:“朕給他們的,難道還少嗎?”


    “儒學,他們學的儒學,難道都教他們貪汙嗎?”


    “雄英,按照這份名單上麵抓人,一個也不放過!”


    朱雄英接過那份名單,並沒有多說什麽。


    其實老朱給那些官員的俸祿,確實少了一些。


    但這不是貪官貪汙的理由。


    至於提高俸祿的話...


    還是將這批貪官殺了,之後再說吧!


    朱雄英很快便安排了,錦衣衛的人去抓人。


    京城之內的,直接按照名單上麵抓人。


    大明十二個布政司,竟然全都有一大群人在貪汙。


    郭桓的那張供詞上麵,有他們詳細的操作過程。


    這時候大明的量測上寫的,還是“一、二、三”這樣的數目。


    竟然有人會直接修改糧冊上的數字,從中克扣。


    還有各種口食錢,水腳錢,神佛錢,簡直令人眼花繚亂。


    各種各樣的方法,隻要能從中扣除稅糧的,貪官們便無所不用。


    錦衣衛去抓人的時候,朱雄英倒是沒跟著去,而是靜靜地站在朱元璋身邊。


    這時候連朱元璋也傻眼了。


    幾個月前才有的空印案,這會又出現了另一個案件,再這麽殺下去,大明都沒有官吏了!


    “雄英啊,你覺得,大明為何會有如此多的貪官啊?”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語氣裏滿是無奈:“這樣殺下去,恐怕我老朱一家,會失了官場啊!”


    “到時候所有大臣,都會戰戰兢兢,以為我老朱家,是喜歡殺臣子的帝王家。”


    “在野的能人,恐怕也不敢來為大明效力了。”


    “這些貪官該殺。”


    朱雄英沒有絲毫猶豫:“不過皇爺爺,也確實應該提高他們的俸祿。”


    “至於得不得官場,這都無所謂。”


    “治理天下確實靠文官,但是打天下,要靠武將,還有手裏的兵。”


    “一石招不到官員,那就是十石,十石招不到那就一百石。”


    “雄英你還是不懂。”


    朱元璋笑著說道:“凡事的影響,都會持續一段時間。”


    “空印案之後,能做事的官員本來就少了,這麽下去的話,恐怕...地方都沒辦法施政了。”


    “這批官員早就腐朽了。”


    朱雄英確實搖頭:“您知道嗎?我就恐嚇了三句,郭桓就全招供了。”


    “這要是在亂世,他就是賣國求榮的奸臣。”


    “皇爺爺,失了官場不重要,得了民心才好。”


    “而且,大明應該開科舉了!”朱雄英悠哉悠哉地說道。


    不是沒有人願意當官麽?


    那麽你們不想當的,統統下來,讓想上的上。


    當大部分人都不想上的時候,大明朝廷就給你們加工資,總會有人上的。


    華夏大地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就沒有人是不想當官,一展宏圖的。


    多殺幾個貪官,反倒是能給後人警醒。


    至於科舉製度,洪武年間確實有科舉製度。


    隻不過洪武年間的科舉考試,都是斷斷續續的。


    從洪武三年,到洪武五年,連續三年都舉行過科舉考試。


    但在那之後,一直到現在洪武十五年,都未曾有過科舉考試。


    朱元璋聽到之後,不由得眼前一亮。


    上一次科舉考試還是十年前,如果真的沒有官員願意當官,那麽科舉考試,也不乏是一個好的選擇。


    至少,能讓那些願意當官的人,有個當官的機會。


    可很快,朱元璋似乎又想到了什麽。


    “科舉固然有好處,但大明已經十年未曾開科舉了。”


    很明顯,朱元璋似乎不是很想開科舉。


    “爺爺在擔心些什麽?”朱雄英開口問道。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一個聰明人。


    科舉是好是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根本不需要糾結。


    再加上從胡惟庸一案,到空印案,沒過幾個月,又有了現在的郭桓案。


    大明的官員,被殺的實在是太多了,這樣下去,根本不可能把朝廷命令執行下去。


    人太少的話,即便是加錢,剩下的官員,也不會賣力去做的。


    “科舉縱然有科舉的好處。”


    朱元璋歎了口氣:“上一次科舉,還是在十年前。”


    “可是南北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水準。”


    “洪武五年的科舉,進士皆是南方人,無一個北方人。”


    “如此一來,久而久之便會出現,南重北輕的局麵。”


    這確實是其中的一個方麵原因。


    老朱一統大明的時候,北元被趕到了北邊草原,這時候整個大明,其實還有許多其他勢力。


    大明的前十幾年,都是在戰亂之中度過的,這就導致了,科舉大都是南方人進榜,而進榜之人,又以浙贛閩一帶的文人最多,其他地方的文人寥寥無幾。


    老朱不想看到這種狀況,幹脆直接廢掉科舉製度,直接用舉薦的方式用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見是藍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見是藍啊並收藏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