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義軍的建設逐步走向正軌之際,張一凡深刻意識到醫療保障對於軍隊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軍事訓練與戰略謀劃。為了確保將士們在戰場上的生命安全,提高軍隊的整體戰鬥力與持久作戰能力,他決定增設國醫院,並邀請華佗與張仲景兩位醫界聖手共同主持,大力開展收徒育人之事,同時建立軍醫功勳製,傳授戰場急救與野外生存之法。


    國醫院的設立,選址於太平道勢力範圍內一處環境清幽、交通便利之地。張一凡親自督辦國醫院的建設事宜,調集各方資源,力求打造一個設施完備、藥材充足的醫療救治中心。在建築布局上,設有診療區、藥材庫、病房區、教學區等多個功能區域,以滿足不同的醫療需求。診療區配備了各種先進的醫療器具,這些器具或是由神機提督糜竺組織工匠精心打造,或是從各地搜集而來,能夠對傷病員進行精準的診斷與治療。藥材庫則儲備了大量的各類藥材,其中不乏珍貴稀有的品種。這些藥材一部分來源於太平道信徒的捐贈與采集,另一部分則通過與各地藥商的合作采購而來。病房區寬敞明亮,幹淨整潔,能夠容納眾多傷病員進行修養康複。教學區則是華佗與張仲景傳授醫術、培育弟子的重要場所。


    華佗與張仲景欣然應允主持國醫院事務,他們深知這一舉措對於起義軍乃至整個天下百姓的意義重大。兩位神醫憑借其卓越的醫術與崇高的威望,開始在各地廣泛招募有誌於醫學的青年才俊。消息一經傳出,眾多熱血青年紛紛響應,他們懷著對醫學的熱愛與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奔赴國醫院。華佗與張仲景根據每位報名者的基礎與天賦,精心挑選出一批可造之材,開啟了大規模的收徒授業之旅。


    在教學過程中,華佗與張仲景各展所長,傾囊相授。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與針灸之術,他親自示範各種外科手術的操作技巧,從簡單的傷口縫合到複雜的骨折複位、腫瘤切除等手術,都一一詳細講解。他教導弟子們如何精準地使用手術刀、鑷子等手術器械,如何在手術過程中避免感染,以及如何通過針灸療法緩解傷病員的疼痛、促進身體的康複。張仲景則在內科病症的診斷與治療方麵有著深厚的造詣。他深入講解中醫經典理論,如陰陽五行學說在醫學中的應用,人體經絡氣血的運行規律等。他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傳授弟子們如何根據患者的症狀、脈象、舌苔等進行準確的診斷,以及如何選用合適的方劑進行治療。同時,兩位神醫還注重培養弟子們的醫德醫風,教導他們要以救死扶傷為己任,對每一位患者都要心懷慈悲與關愛。


    為了激勵軍醫們在戰場上英勇救治傷病員,張一凡建立了軍醫功勳製。這一製度明確規定,軍醫在戰場上的表現將與功勳評定直接掛鉤。對於那些在槍林彈雨中不顧個人安危,奮勇搶救傷病員的軍醫,將給予高額的功勳獎勵。功勳的評定標準包括救治傷病員的數量、傷病員的康複情況、在緊急情況下采取的有效救治措施等多個方麵。獲得高功勳的軍醫,將在軍隊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不僅能夠得到豐厚的物質獎勵,如金銀財寶、珍貴藥材等,還將有機會晉升官職,參與軍隊的醫療決策與管理。這一製度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軍醫們的工作積極性與使命感。


    與此同時,華佗與張仲景還親自編寫了專門適用於戰場急救與野外生存的教材。戰場急救教材涵蓋了各種常見戰傷的處理方法,如刀傷、箭傷、燒傷、骨折等。教材中詳細介紹了如何迅速止血,包括直接壓迫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等;如何清理傷口,防止感染;如何對骨折進行臨時固定,以便搬運傷員等急救知識與技能。對於野外生存教材,則包括了在野外環境中如何尋找水源、食物,如何辨別方向,如何搭建簡易住所,如何預防野獸襲擊等實用知識。這些教材不僅供國醫院的弟子們學習,還將在起義軍中廣泛傳播,讓每一位將士都能掌握基本的戰場急救與野外生存技能。


    在國醫院的組織架構方麵,除了華佗與張仲景兩位院長外,還設立了多個科室,分別負責不同類型傷病員的救治工作。如外傷科,專門處理各種外傷患者;內科,負責診治內科疾病;傳染科,針對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傳染病進行預防與治療;藥劑科,負責藥材的采購、炮製、調配等工作。每個科室都有經驗豐富的軍醫擔任負責人,他們帶領著科室成員,日夜堅守在醫療崗位上。


    隨著國醫院的正常運轉與軍醫們的不斷成長,起義軍的醫療保障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在一次次的戰鬥演練與小規模衝突中,軍醫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及時救治傷病員,大大降低了軍隊的傷亡率。將士們在戰場上也更加英勇無畏,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受傷,身後有國醫院的軍醫們為他們保駕護航。


    此外,國醫院還積極開展醫學研究工作。華佗與張仲景鼓勵弟子們在繼承傳統醫學的基礎上,勇於創新,探索新的治療方法與藥物。他們組織弟子們對戰場上常見的傷病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病因、病理與治療難點,試圖找到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同時,國醫院還與各地的民間醫家保持密切聯係,交流醫學經驗與心得,共同推動醫學的發展。


    在軍隊文化建設方麵,國醫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軍醫們通過講述自己在戰場上救治傷病員的感人故事,傳播救死扶傷的精神與太平道的理念。這些故事激勵著將士們更加堅定地為太平盛世而奮鬥,也讓百姓們對起義軍有了更深的認識與敬意。


    然而,張一凡也清楚地認識到,國醫院的發展與完善仍麵臨諸多挑戰。藥材的供應雖然目前能夠得到基本保障,但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對藥材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如何確保穩定的藥材來源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軍醫人才的培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滿足整個起義軍的醫療需求,還需要進一步加快培養速度與提高培養質量。麵對這些問題,張一凡與華佗、張仲景等人共同商討對策,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他們一方麵加強與各地藥材商的合作,拓展藥材采購渠道;另一方麵,優化國醫院的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提高弟子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在增設國醫院、大力發展醫療保障體係的過程中,太平道起義軍不僅在軍事力量上得到了增強,在軍隊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方麵也有了顯著提升。這一支擁有強大醫療後盾的起義軍,正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太平盛世的偉大目標,而國醫院也將在未來的曆史進程中,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黃天當立,大漢赴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肉蛋炒飯的任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肉蛋炒飯的任江並收藏重生:黃天當立,大漢赴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