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其他幾人顫顫巍巍地圍過來,嘴裏念叨著:
“怎麽辦?這可怎麽辦啊?”
“陛下他怎麽如此......”
“唉!”賈仁哭喪著臉,重重地歎一口氣,“還能怎麽辦?隻能從幾項支出裏裁減了。”
“可,流民暴動隨時都會引發更大的衝突,萬一到時候......”
“陛下都不擔心,你擔心什麽?把你自己的飯碗端好了不就行了?別惹怒了陛下,連你項上人頭都不保!”
“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反正老夫年紀也大了,不如趁早告老還鄉吧!”
戶部的幾個官員你一言我一句地說著,誰都不知道以後大昭國到底會變成什麽樣子。
——————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有事啟奏!”
一諫官出列拿著笏板啟奏:
“昨日聽聞陛下令戶部尚書賈大人撥十萬白銀,隻為修建一個道觀,恕臣直言,此舉隻是白白浪費銀兩,不如留著入冬之後為邊境將士多提供一些糧草。”
“城南、城北山中皆有道觀,為何不直接用現成的,還需要花十萬兩在皇宮東門再修一個?”
“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或隻撥少許銀兩,將褚山道觀修繕一番,請道長在此長住。”
另一位諫官也出列附議:
“陛下,如今內外紛擾不斷,水利民生工程尚未完工,國庫本就已經空虛良久,此時若再將銀子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隻怕會使百姓存有異議,激起民憤。”
“還望陛下三思,收迴成命!”
皇帝章燁坐在龍椅上,靜靜地看著底下的官員們一個個慷慨激昂地陳述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沒一個是他愛聽的。
“朕不過就是修一個道觀用來煉製仙丹,有何不可?”
那諫官高聲反駁:
“這世上哪有什麽仙丹,陛下可不要被奸人騙了!”
皇帝眼睛微微眯起:
“奸人?那道長是大皇子親自為朕找來的,若他是奸人,那大皇子是什麽了?”
那人低下頭不敢多言語,另外的人就小聲嘀咕道:
“也許大皇子也是被那道士騙了呢……”
“那仙丹是朕和大皇子都試過的,並無不妥之處!沒有依據的話,諸位愛卿以後還是不要在朝堂上說了為好!”
幾位諫官都不敢再繼續言語,隻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太傅和首輔幾位老臣,希望他們出來勸誡一下陛下。
太傅雖知道這個道士是大皇子引薦的,但卻不知道這老道竟然獅子大張口,一進宮就哄著陛下拿出十萬兩雪花銀來修所謂的道觀,別到時候錢花了,卻什麽都沒有,倒把大皇子害了……
這樣想著,太傅便站出來說道:
“陛下興建道觀,一則可為萬民祈福,二則可讓玄清道長安心修煉,為陛下早日煉出丹藥延年益壽,此事不算是壞事。”
“隻是,用整整十萬兩銀子修一個道觀,確實是有些大費周章了,不如先拿兩萬兩,到時候不夠再補上。”
其他大臣覺得此法可行,紛紛點頭附和。
“是啊,十萬兩拿不出來,兩萬兩應該可以了吧……”
戶部尚書賈大人卻苦著臉搖頭:
“太傅,這銀子,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造出來的呀!這些年連年征戰,賦稅徭役早就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了,如今剛太平兩年,百姓還未好好休養生息,又遭流民四處作亂,屢受侵擾,我……我上哪兒去弄銀子去?”
“不止這些,北方邊境瓦剌蠻族趁著今年水草富足,養足了精神伺機而動,隨時都可能南下侵入我北境地域,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場惡戰,糧草兵馬都要提前備好才行。”
兵部尚書吳斌站出來如此說道。
章燁見他們一個個的站出來訴苦,這裏要用銀子,那裏也要用銀子,就是不肯支持他修道觀一事,原本就氣惱的他一拍龍椅把手,冷聲喝道:
“你們倒是把國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怎麽朕就修一個道觀,花個幾萬兩銀子就不行了?偌大的一個國庫,竟然連幾萬兩都拿不出來了?賈仁,你是怎麽管理國庫的?”
“還有,朝廷每年撥款幾千萬兩銀子用在糧草兵馬補給上,怎麽一到臨戰時又缺錢?撥的那些銀子都用到哪裏去了?”
聽到皇帝質問,賈仁和吳斌嚇得立馬跪在地上,不停地解釋:
“陛下,自高祖以來,我大昭就開始連年征戰,數年內吞並東琉、南越和西南諸小國,還要重建城池,安撫百姓,開辟荒土,國庫早就已經虧空許久了,請陛下明察!”
“陛下,朝廷每年撥給兵部的銀子,光是軍餉就支出了近四成,還有兵器甲胄製造、訓馬、糧草、補給,哪樣都需要錢,就這,還是在萬分節儉的情況下才勉強支撐下去的。”
章燁聽到軍餉要占這麽大的比例,立馬就說:
“大昭軍部將加起來不過一百五十萬,哪裏需要近四成的軍餉?以後軍餉最多隻能占三成!”
“可是......”
“好了!國庫虧空這麽久,身為戶部尚書,你竟一點辦法都沒有,朕要你有何用?”
首輔宇文華見陛下這次是真的動怒了,正欲站出來勸解,卻聽到身後有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
“陛下!”蘇玉從隊列裏站出來,朗聲道,“陛下,諸位大人,比起諸位大人口中的大事,興修道觀雖不是十萬火急的事情,但也是陛下為萬民祈福的好事。”
“正如太傅剛剛所言,聖體安康才是我大昭最大的幸事,玄清道長既然有真本事,此道觀又是他親自選址修建的,建成之後必定對我大昭百利無一害,能保佑我大昭萬民生生不息,國運永世昌盛!”
此番言論一出,百官皆嘩然,隻有皇帝章燁哈哈大笑,笑聲迴蕩在威嚴寬敞的大殿中。
“蘇愛卿所言正是朕想說的,修建道觀並非朕一己之私,而是為天下萬民祈福,以求眾仙君保我大昭國運。”
蘇玉又站出來說道:
“既然賈大人說國庫空虛,拿不出十萬銀兩來修建此道觀,臣雖布衣出身,世代以行醫為生,家中積蓄薄弱,但自願捐銀一千兩,為修建道觀盡一綿薄之力。”
等到這時候,首輔宇文終於站出來跟著說道:
“蘇大人對陛下一片赤誠之心,令老臣感動,老臣也願拿出三千兩,為修建道觀出一份力。”
其他大臣見首輔大人都已經表態了,不得已也跟著上奏,每個人按品級官階、家中情況或多或少地出錢,不一會兒,便籌集到了八九萬銀子。
到最後,章燁見大臣們都捐得差不多了,便看著戶部尚書賈仁說道:
“賈愛卿,大家都幫你籌集這麽多了,剩下的,你總該能拿出來了吧?若是連這一兩萬都要推辭,那你這個戶部尚書的位置,也該換人了。”
賈仁連忙跪在地上:
“陛下,剩下的臣一定想辦法調度,不必陛下和諸位大臣勞心。”
“怎麽辦?這可怎麽辦啊?”
“陛下他怎麽如此......”
“唉!”賈仁哭喪著臉,重重地歎一口氣,“還能怎麽辦?隻能從幾項支出裏裁減了。”
“可,流民暴動隨時都會引發更大的衝突,萬一到時候......”
“陛下都不擔心,你擔心什麽?把你自己的飯碗端好了不就行了?別惹怒了陛下,連你項上人頭都不保!”
“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反正老夫年紀也大了,不如趁早告老還鄉吧!”
戶部的幾個官員你一言我一句地說著,誰都不知道以後大昭國到底會變成什麽樣子。
——————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有事啟奏!”
一諫官出列拿著笏板啟奏:
“昨日聽聞陛下令戶部尚書賈大人撥十萬白銀,隻為修建一個道觀,恕臣直言,此舉隻是白白浪費銀兩,不如留著入冬之後為邊境將士多提供一些糧草。”
“城南、城北山中皆有道觀,為何不直接用現成的,還需要花十萬兩在皇宮東門再修一個?”
“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或隻撥少許銀兩,將褚山道觀修繕一番,請道長在此長住。”
另一位諫官也出列附議:
“陛下,如今內外紛擾不斷,水利民生工程尚未完工,國庫本就已經空虛良久,此時若再將銀子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隻怕會使百姓存有異議,激起民憤。”
“還望陛下三思,收迴成命!”
皇帝章燁坐在龍椅上,靜靜地看著底下的官員們一個個慷慨激昂地陳述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沒一個是他愛聽的。
“朕不過就是修一個道觀用來煉製仙丹,有何不可?”
那諫官高聲反駁:
“這世上哪有什麽仙丹,陛下可不要被奸人騙了!”
皇帝眼睛微微眯起:
“奸人?那道長是大皇子親自為朕找來的,若他是奸人,那大皇子是什麽了?”
那人低下頭不敢多言語,另外的人就小聲嘀咕道:
“也許大皇子也是被那道士騙了呢……”
“那仙丹是朕和大皇子都試過的,並無不妥之處!沒有依據的話,諸位愛卿以後還是不要在朝堂上說了為好!”
幾位諫官都不敢再繼續言語,隻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太傅和首輔幾位老臣,希望他們出來勸誡一下陛下。
太傅雖知道這個道士是大皇子引薦的,但卻不知道這老道竟然獅子大張口,一進宮就哄著陛下拿出十萬兩雪花銀來修所謂的道觀,別到時候錢花了,卻什麽都沒有,倒把大皇子害了……
這樣想著,太傅便站出來說道:
“陛下興建道觀,一則可為萬民祈福,二則可讓玄清道長安心修煉,為陛下早日煉出丹藥延年益壽,此事不算是壞事。”
“隻是,用整整十萬兩銀子修一個道觀,確實是有些大費周章了,不如先拿兩萬兩,到時候不夠再補上。”
其他大臣覺得此法可行,紛紛點頭附和。
“是啊,十萬兩拿不出來,兩萬兩應該可以了吧……”
戶部尚書賈大人卻苦著臉搖頭:
“太傅,這銀子,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造出來的呀!這些年連年征戰,賦稅徭役早就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了,如今剛太平兩年,百姓還未好好休養生息,又遭流民四處作亂,屢受侵擾,我……我上哪兒去弄銀子去?”
“不止這些,北方邊境瓦剌蠻族趁著今年水草富足,養足了精神伺機而動,隨時都可能南下侵入我北境地域,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場惡戰,糧草兵馬都要提前備好才行。”
兵部尚書吳斌站出來如此說道。
章燁見他們一個個的站出來訴苦,這裏要用銀子,那裏也要用銀子,就是不肯支持他修道觀一事,原本就氣惱的他一拍龍椅把手,冷聲喝道:
“你們倒是把國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怎麽朕就修一個道觀,花個幾萬兩銀子就不行了?偌大的一個國庫,竟然連幾萬兩都拿不出來了?賈仁,你是怎麽管理國庫的?”
“還有,朝廷每年撥款幾千萬兩銀子用在糧草兵馬補給上,怎麽一到臨戰時又缺錢?撥的那些銀子都用到哪裏去了?”
聽到皇帝質問,賈仁和吳斌嚇得立馬跪在地上,不停地解釋:
“陛下,自高祖以來,我大昭就開始連年征戰,數年內吞並東琉、南越和西南諸小國,還要重建城池,安撫百姓,開辟荒土,國庫早就已經虧空許久了,請陛下明察!”
“陛下,朝廷每年撥給兵部的銀子,光是軍餉就支出了近四成,還有兵器甲胄製造、訓馬、糧草、補給,哪樣都需要錢,就這,還是在萬分節儉的情況下才勉強支撐下去的。”
章燁聽到軍餉要占這麽大的比例,立馬就說:
“大昭軍部將加起來不過一百五十萬,哪裏需要近四成的軍餉?以後軍餉最多隻能占三成!”
“可是......”
“好了!國庫虧空這麽久,身為戶部尚書,你竟一點辦法都沒有,朕要你有何用?”
首輔宇文華見陛下這次是真的動怒了,正欲站出來勸解,卻聽到身後有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
“陛下!”蘇玉從隊列裏站出來,朗聲道,“陛下,諸位大人,比起諸位大人口中的大事,興修道觀雖不是十萬火急的事情,但也是陛下為萬民祈福的好事。”
“正如太傅剛剛所言,聖體安康才是我大昭最大的幸事,玄清道長既然有真本事,此道觀又是他親自選址修建的,建成之後必定對我大昭百利無一害,能保佑我大昭萬民生生不息,國運永世昌盛!”
此番言論一出,百官皆嘩然,隻有皇帝章燁哈哈大笑,笑聲迴蕩在威嚴寬敞的大殿中。
“蘇愛卿所言正是朕想說的,修建道觀並非朕一己之私,而是為天下萬民祈福,以求眾仙君保我大昭國運。”
蘇玉又站出來說道:
“既然賈大人說國庫空虛,拿不出十萬銀兩來修建此道觀,臣雖布衣出身,世代以行醫為生,家中積蓄薄弱,但自願捐銀一千兩,為修建道觀盡一綿薄之力。”
等到這時候,首輔宇文終於站出來跟著說道:
“蘇大人對陛下一片赤誠之心,令老臣感動,老臣也願拿出三千兩,為修建道觀出一份力。”
其他大臣見首輔大人都已經表態了,不得已也跟著上奏,每個人按品級官階、家中情況或多或少地出錢,不一會兒,便籌集到了八九萬銀子。
到最後,章燁見大臣們都捐得差不多了,便看著戶部尚書賈仁說道:
“賈愛卿,大家都幫你籌集這麽多了,剩下的,你總該能拿出來了吧?若是連這一兩萬都要推辭,那你這個戶部尚書的位置,也該換人了。”
賈仁連忙跪在地上:
“陛下,剩下的臣一定想辦法調度,不必陛下和諸位大臣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