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文武百官覲見!”
“宣:文武百官覲見!”
“宣:文武百官覲見!”
內侍官細長尖銳的傳旨聲從乾清宮一路響起,一個傳一個,一直傳到聖安門。
聽到傳旨聲的守城衛,將宮門緩緩打開,列隊站好的文武百官和新晉的進士在內侍官的指引下有序往裏麵走。
他們穿過高大巍峨的聖安門,走過兩座漢白玉石獅拱橋,分兩隊從雲龍浮雕兩側的台階依次往上,進入到莊嚴肅穆的乾清宮中。
百官按照官職品階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新科進士則最後進入站在中間。
所有人垂首站立在大殿之上,靜靜等待大昭皇帝的到來。
片刻之後,大昭皇帝章燁在太監總管的攙扶下,緩緩從大殿後麵走出,走到龍椅前坐下。
蘇玉站在大殿中間最前方,她眼睛盯著自己的鞋尖,睫毛微顫,垂在身子兩側,被寬袖遮住的雙手慢慢收緊。
太監總管上前一步,將手中拂塵一揮,高聲喊道:“跪!”
文武百官齊齊跪下,向皇帝行跪拜大禮。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免禮!”
大昭皇帝章燁穿著明黃色龍袍端坐在龍椅上,看著底下經由層層選拔挑選出來的,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的新科進士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天下賢士,盡入朕彀中,是朕之幸,是大昭之幸啊!哈哈哈哈!”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行跪拜之禮之後,太監總管雙手捧上聖旨,開始宣告進士們的任職。
按照慣例,進士前三直接進入翰林院任職,其中蘇玉任翰林院六品修撰,榜眼和探花任翰林院七品編修。
錢益均在二甲名次,任翰林院庶吉士。
宣旨之後,所有進士全部向皇帝跪拜,叩謝聖恩。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
所有大臣站在下麵,轉動著眼珠子四下觀察,沒有一人站出來議事。
章燁眼睛從眾大臣臉上掃過,當看到蘇玉時,他愣了一下,隨即又恢複正常。
真是年紀越大越不中用了,昨日不過晚睡了一會兒,現在就頭痛欲裂。
他抬手揉了揉額角,想起早上的藥還沒喝呢,於是便兩手拂了拂袖子,說道:
“既無事,那便退了吧。”
“是。”
太監總管立馬弓著腰走上前,大聲宣告:“退~朝~”
然後走到章燁身旁,將他從龍椅上扶起,離開了大殿。
見皇上離開了,大殿內原本凝重的氣氛一下子放鬆了不少。
大臣們一個個走到蘇玉他們跟前,向他們道賀。
首輔大臣宇文華轉身看了一眼禮部尚書李敬,又看了看正在與其他大臣打招唿的蘇玉等人,然後一言不發地離開了。
蘇玉從餘光中看見首輔大人離開,臉上的笑容凝固一瞬,轉而又與其他大臣談笑起來。
李敬隨之走過去,朝蘇玉拱手道:“果然是狀元郎,一看便是文質彬彬、器宇不凡,恭喜啊,以後咱們就是同僚了。”
蘇玉連忙拱手作揖:“李大人謬讚!我等還要多謝李大人不辭辛勞,為我等考試奔波勞累,改日小生定當登門拜訪。”
“是啊,是啊!”
“多謝李大人!”
“改日定當登門拜訪。”
榜眼何文晉與探花蕭朗跟著附和道。
李敬擺擺手:“哎!這科舉事宜是陛下看重的大事,為陛下辦事是咱們做臣子的本分,談不上辛苦。”
幾人連忙點頭。
“是是是,李大人說的對。”
蘇玉再次朝李敬行禮道:“小生初入朝堂,有許多事都知之甚少,以後還請李大人多多指教。”
李敬見她舉止端正,談笑自若,對她十分滿意,於是他撚著長須笑著點點頭:“好說,好說。”
正說話間,大學士兼太子太傅楊寧走了過來。
“蘇玉,何文晉!”
蘇玉等人同時看過去,隻見楊寧擰著眉頭一臉不悅地走到他們麵前。
幾人連忙朝他行禮:“楊大人。”
楊寧走到李敬麵前,睨了他一眼,一臉不滿地看向蘇玉:“你與這等人說什麽?”
蘇玉等人一臉茫然,眨巴眨巴眼睛看向李敬,又看向楊寧:“不知大人所言何意?”
“哼!”楊寧連個正眼都不給李敬,鼻子裏冷哼一聲,罵道:“此乃趨炎附勢、攀附名利之小人!”
李敬一聽楊寧在罵他,著急了:“不是,太傅,楊大學士,我李敬今日可沒惹著您吧,你怎麽在小輩麵前如此說我?!”
“你難道不是嗎?當初你剛入翰林院的時候,你說的什麽?啊?”
“我說什麽?我說為民請命呐!我這不是替聖上選了這麽多人才了嗎?”
“你選人才,你當初為了......”
楊寧話還沒說完,就被李敬捂住了嘴。
“這都多少年的老黃曆了,你還拿出來說!再說了,哪個當官的不想往上爬啊?我總不能一輩子......”
兩人爭論著,直接把蘇玉等晾在了一邊。
蘇玉見他們吵得不可開交,想勸解都無從插嘴,一旁的刑部尚書石仲走過去拍拍蘇玉肩膀,低聲說道:“別管他們,一天吵八百迴,快去政和館報到吧。”
“哦哦哦!多謝大人提醒!”
蘇玉這才想起來,剛剛授予官職的進士還要去政和館領朝服和官印,於是她連忙向石仲道謝,然後與其他進士一起走出乾清宮,結伴往政和館走去。、
從政和館出來,何文晉和蕭朗便與蘇玉商議:
“按理來說,昨日咱們就該去尚書府拜訪李大人了。隻是這兩日實在忙碌,不如咱們等到休沐日的時候,一起去李大人府上吧。”
蘇玉點頭同意:“隻是不知去府上拜訪,該備些什麽禮才好呢?”
蕭朗出身淮南世族,家境優渥,便說道:
“在下父親已將禮備好了,明日直接拿去便可,隻是不知他備的什麽。”
何文晉低頭皺眉,輕輕歎了一口氣:
“在下進京時,隻帶了書籍與些許盤纏,若是要送禮,實在是沒有拿得出手的啊。”
蘇玉見他神情有些沮喪,便寬慰道:
“前去拜訪,本是為表我等感念之心,又不是為了巴結討好,禮隻在心意,不在貴重。若是送得重了,反而有結黨營私之嫌。”
幾人一聽,確實是這個道理,於是便放寬了心,走出皇宮之後各自迴到住處。
“宣:文武百官覲見!”
“宣:文武百官覲見!”
內侍官細長尖銳的傳旨聲從乾清宮一路響起,一個傳一個,一直傳到聖安門。
聽到傳旨聲的守城衛,將宮門緩緩打開,列隊站好的文武百官和新晉的進士在內侍官的指引下有序往裏麵走。
他們穿過高大巍峨的聖安門,走過兩座漢白玉石獅拱橋,分兩隊從雲龍浮雕兩側的台階依次往上,進入到莊嚴肅穆的乾清宮中。
百官按照官職品階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新科進士則最後進入站在中間。
所有人垂首站立在大殿之上,靜靜等待大昭皇帝的到來。
片刻之後,大昭皇帝章燁在太監總管的攙扶下,緩緩從大殿後麵走出,走到龍椅前坐下。
蘇玉站在大殿中間最前方,她眼睛盯著自己的鞋尖,睫毛微顫,垂在身子兩側,被寬袖遮住的雙手慢慢收緊。
太監總管上前一步,將手中拂塵一揮,高聲喊道:“跪!”
文武百官齊齊跪下,向皇帝行跪拜大禮。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免禮!”
大昭皇帝章燁穿著明黃色龍袍端坐在龍椅上,看著底下經由層層選拔挑選出來的,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的新科進士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天下賢士,盡入朕彀中,是朕之幸,是大昭之幸啊!哈哈哈哈!”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行跪拜之禮之後,太監總管雙手捧上聖旨,開始宣告進士們的任職。
按照慣例,進士前三直接進入翰林院任職,其中蘇玉任翰林院六品修撰,榜眼和探花任翰林院七品編修。
錢益均在二甲名次,任翰林院庶吉士。
宣旨之後,所有進士全部向皇帝跪拜,叩謝聖恩。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
所有大臣站在下麵,轉動著眼珠子四下觀察,沒有一人站出來議事。
章燁眼睛從眾大臣臉上掃過,當看到蘇玉時,他愣了一下,隨即又恢複正常。
真是年紀越大越不中用了,昨日不過晚睡了一會兒,現在就頭痛欲裂。
他抬手揉了揉額角,想起早上的藥還沒喝呢,於是便兩手拂了拂袖子,說道:
“既無事,那便退了吧。”
“是。”
太監總管立馬弓著腰走上前,大聲宣告:“退~朝~”
然後走到章燁身旁,將他從龍椅上扶起,離開了大殿。
見皇上離開了,大殿內原本凝重的氣氛一下子放鬆了不少。
大臣們一個個走到蘇玉他們跟前,向他們道賀。
首輔大臣宇文華轉身看了一眼禮部尚書李敬,又看了看正在與其他大臣打招唿的蘇玉等人,然後一言不發地離開了。
蘇玉從餘光中看見首輔大人離開,臉上的笑容凝固一瞬,轉而又與其他大臣談笑起來。
李敬隨之走過去,朝蘇玉拱手道:“果然是狀元郎,一看便是文質彬彬、器宇不凡,恭喜啊,以後咱們就是同僚了。”
蘇玉連忙拱手作揖:“李大人謬讚!我等還要多謝李大人不辭辛勞,為我等考試奔波勞累,改日小生定當登門拜訪。”
“是啊,是啊!”
“多謝李大人!”
“改日定當登門拜訪。”
榜眼何文晉與探花蕭朗跟著附和道。
李敬擺擺手:“哎!這科舉事宜是陛下看重的大事,為陛下辦事是咱們做臣子的本分,談不上辛苦。”
幾人連忙點頭。
“是是是,李大人說的對。”
蘇玉再次朝李敬行禮道:“小生初入朝堂,有許多事都知之甚少,以後還請李大人多多指教。”
李敬見她舉止端正,談笑自若,對她十分滿意,於是他撚著長須笑著點點頭:“好說,好說。”
正說話間,大學士兼太子太傅楊寧走了過來。
“蘇玉,何文晉!”
蘇玉等人同時看過去,隻見楊寧擰著眉頭一臉不悅地走到他們麵前。
幾人連忙朝他行禮:“楊大人。”
楊寧走到李敬麵前,睨了他一眼,一臉不滿地看向蘇玉:“你與這等人說什麽?”
蘇玉等人一臉茫然,眨巴眨巴眼睛看向李敬,又看向楊寧:“不知大人所言何意?”
“哼!”楊寧連個正眼都不給李敬,鼻子裏冷哼一聲,罵道:“此乃趨炎附勢、攀附名利之小人!”
李敬一聽楊寧在罵他,著急了:“不是,太傅,楊大學士,我李敬今日可沒惹著您吧,你怎麽在小輩麵前如此說我?!”
“你難道不是嗎?當初你剛入翰林院的時候,你說的什麽?啊?”
“我說什麽?我說為民請命呐!我這不是替聖上選了這麽多人才了嗎?”
“你選人才,你當初為了......”
楊寧話還沒說完,就被李敬捂住了嘴。
“這都多少年的老黃曆了,你還拿出來說!再說了,哪個當官的不想往上爬啊?我總不能一輩子......”
兩人爭論著,直接把蘇玉等晾在了一邊。
蘇玉見他們吵得不可開交,想勸解都無從插嘴,一旁的刑部尚書石仲走過去拍拍蘇玉肩膀,低聲說道:“別管他們,一天吵八百迴,快去政和館報到吧。”
“哦哦哦!多謝大人提醒!”
蘇玉這才想起來,剛剛授予官職的進士還要去政和館領朝服和官印,於是她連忙向石仲道謝,然後與其他進士一起走出乾清宮,結伴往政和館走去。、
從政和館出來,何文晉和蕭朗便與蘇玉商議:
“按理來說,昨日咱們就該去尚書府拜訪李大人了。隻是這兩日實在忙碌,不如咱們等到休沐日的時候,一起去李大人府上吧。”
蘇玉點頭同意:“隻是不知去府上拜訪,該備些什麽禮才好呢?”
蕭朗出身淮南世族,家境優渥,便說道:
“在下父親已將禮備好了,明日直接拿去便可,隻是不知他備的什麽。”
何文晉低頭皺眉,輕輕歎了一口氣:
“在下進京時,隻帶了書籍與些許盤纏,若是要送禮,實在是沒有拿得出手的啊。”
蘇玉見他神情有些沮喪,便寬慰道:
“前去拜訪,本是為表我等感念之心,又不是為了巴結討好,禮隻在心意,不在貴重。若是送得重了,反而有結黨營私之嫌。”
幾人一聽,確實是這個道理,於是便放寬了心,走出皇宮之後各自迴到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