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這才想起來,還有事情沒說:
“這個錢益均,確實是廣安人氏,說起來,他家裏確實是實打實的寒門。”
“十年前他父親戰死之後,家裏祖父母就相繼去世,房子田地都被他那幾個叔伯占去了。”
“無奈之下,他母親就帶著他到城裏,用自己的嫁妝租了一個廢棄的破屋子,靠給人做短工或者刺繡賺錢。”
“原本他母親不打算讓他讀書的,好在他們那條街有一個秀才,多次科考無望後,就在街尾開了一個私塾。”
“有一次他去偷聽秀才講學,被發現了,秀才就考了他幾個問題,他都對答如流。於是秀才跟他母親說,他是個讀書的好苗子,他母親這才讓他進學堂。”
蘇玉聽了,麵色凝重,歎一口氣:
“貧寒如斯,尚能學以至此,實在可歎,可敬。”
易安也點頭說道:
“此人還是個至純之人,若是日後真進了朝堂,恐怕也難在這趟渾水裏立足。”
“渾水裏站不住,那就把自己也變成渾水。”
蘇玉看向窗外,一輪明月在夜色中慢慢升起,月光灑向漆黑的屋簷,像為屋簷鍍上一層銀霜。
銀霜滿地,霧氣正濃。
路上行人二三,街道兩邊的商鋪還未開市,賣菜的還在挑著扁擔找合適的攤位,賣豬肉的就已經將半扇豬肉切割好了掛在架子上。
賣包子的和賣餛飩的賣力吆喝著,生怕別人搶了自家生意。
集市的熱鬧還未完全開始,考試院門口卻早已經站滿了人。
從其他地方趕來的考生拿著科舉牌、路引和自己的行李,在護衛和監察司的監督下,一個一個排好隊,在兩位同考官那裏審查身份,檢查著裝和所攜帶的筆墨紙硯是否合格。
京裏的考生則還站在外麵,聽著父母長輩的囑托,與相識的人打招唿,互相鼓勵。
蘇玉和錢益均站在門口,二人生得俊俏,又一身書卷氣,臉上一副誌在必得的樣子,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他們偷偷打量著,心裏盤算著,若是這二位考中了,定要上門去問問親事,隻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倆姓甚名誰,又不敢當著眾人麵前去詢問,隻好在一旁等著。
蒲敘一臉煩憂地看著她,叮囑道:
“別逞強,盡力而為,一定要小心,治療傷口的藥在背袋裏,要記得換,不要讓傷口裂開感染了。”
蘇玉點點頭:“父親放心,兒子有分寸,會照顧好自己的。”
蒲敘麵色沉重,仔仔細細打量著這個一手帶大的小公主,扯著嘴角笑了笑,
“去吧。”
蘇玉點點頭,轉身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進考場裏。
……
所有考生全部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作為主考官的禮部尚書李敬站在正中間的位置,大聲念著考場紀律。
“若是有私自夾帶,弄虛舞弊者,當場逐出考場,永不得再參加科舉!”
“如體力不支或所帶幹糧不夠,可提前結束答題,結束之後不得返迴考場。”
“協助他人舞弊者,亦不能繼續考試……”
“咚!咚!咚!”
鼓聲響起,考生們紛紛拿起桌上的試卷開始思索答題。
半天之後,每個考生的狀態各不相同,有的低頭沉思,有的奮筆疾書,有的仰天長歎,有的胸有成竹。
一天之後,有的已經趴在桌上唿唿大睡,有的還在苦苦煎熬。
兩天之後,已經有考生陸陸續續提前離開,考場上空座位越來越多。
三天之後,鼓鳴三聲,考試結束。
蘇玉站起身活動活動自己因為蜷縮在角落有些酸脹的腿,收拾好東西走出考試院。
外麵,錢益均早已經出了考場,站在蒲敘旁邊一起等著蘇玉。
見蘇玉出來,二人連忙走上去,一左一右站在蘇玉身邊,小廝趕緊接過蘇玉手上提著的行李,放到馬車後麵。
蒲敘擔心她的傷,便問道:“傷口如何了?換藥了嗎?”
蘇玉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傷口有時會疼癢難耐,不過沒有大事,過些天應該就會好了,父親放心。”
錢益均本來想問問蘇玉策論寫得如何,但看她神情憔悴不堪,又有傷痛在身,便忍了下來,不再問關於考試的事情。
倒是蘇玉主動問起來:“益均兄感覺,此次如何?”
錢益均想了想,如實說道:“史論和經義倒不是難題,隻是策論,不好作答。”
策論討論的是如何歸化黎民的問題,當今皇帝年輕時四處征戰,好大喜功,雖為大昭拓寬了領土,可戰爭之後遺留了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當年靖南王直接將南越都城武安的百姓屠殺,再遷入西部幾郡百姓,不僅沒有讓南越順利歸化,反而加深了他們對大昭的仇恨。
可見,隻用武力暴力壓製百姓並不是長遠之計。
蘇玉沉默一瞬,沒有直接迴答,而是指了指馬車:“還是先迴去再說吧。”
三人坐上馬車,一路迴到醫館,蒲敘直接在醫館裏坐診,錢益均與蘇玉迴到房間討論今日的考題,二人很多觀點都不謀而合,錢益均高興地拍手叫好:
“蘇玉兄,你我二人,果然誌同道合,難得的有緣啊!”
蘇玉抿嘴微笑,向門口小廝吩咐道:“去備些酒菜,今日我與益均兄,定要一醉方休!”
小廝笑著應答,連忙去廚房叫人準備。
酒菜擺上桌,蘇玉先斟滿兩杯酒,二人相敬之後一飲而盡,剛喝完,就聽到梁墨的聲音在院子裏響起。
“喲喲喲,還沒放榜呢,就開始喝酒慶祝了!”
蘇玉連忙放下酒杯,走到門口:“世子殿下有何貴幹?”
梁墨搖著手裏的折扇,走到蘇玉旁邊:“本世子來看看蘇公子傷勢如何了,怎麽,蘇公子不歡迎?”
蘇玉梅好氣地迴答:“小人已無大礙,勞煩世子殿下記掛。”
“那個......”梁墨湊到蘇玉耳邊,“本世子都到這兒了,不請我進去喝一杯?”
蘇玉不好當著錢益均的麵與他翻臉,免得惹人誤會,隻好側身一步,讓梁墨進門。
梁墨倒也不客氣,進來就坐在蘇玉旁邊,朝蘇玉的小廝喊了一聲:“給本世子拿副碗筷!”
小廝趕緊跑出去將碗筷酒杯都拿過來放在梁墨麵前。
蘇玉拿起酒壺,將梁墨和錢益均的酒杯倒滿,正當她要給自己酒杯倒酒時,梁墨將酒壺搶了過去:
“不會喝酒就別喝,一會兒喝醉了又要抱著別人不撒手!”
!!!
錢益均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裏聽到了什麽,他指著蘇玉和梁墨結結巴巴地說:“你......你們,你們難道真的是......”
蘇玉一看,得,又誤會了:“不是,益均,你別聽他瞎說......”
梁墨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樣子:“我怎麽瞎說了?上次詩會,是不是你,喝醉了就......唔唔唔......”
蘇玉一隻手捂住梁墨嘴巴,對錢益均說道:“上次我是喝醉了,認錯人了,我可沒有斷袖之癖!”
梁墨一把扯開蘇玉的手:“認錯人?上次你可不是這麽說的!”
“再說你就出去,蘇玉這兒廟小,容不下世子爺這尊大佛!”
好吧......不說就不說。
一場鬧劇之後,三人總算冷靜下來,蘇玉茶喝了一杯又一杯,梁墨和錢益均酒喝了一壺又一壺,最後兩人終於趴在了桌子上,不省人事。
“這個錢益均,確實是廣安人氏,說起來,他家裏確實是實打實的寒門。”
“十年前他父親戰死之後,家裏祖父母就相繼去世,房子田地都被他那幾個叔伯占去了。”
“無奈之下,他母親就帶著他到城裏,用自己的嫁妝租了一個廢棄的破屋子,靠給人做短工或者刺繡賺錢。”
“原本他母親不打算讓他讀書的,好在他們那條街有一個秀才,多次科考無望後,就在街尾開了一個私塾。”
“有一次他去偷聽秀才講學,被發現了,秀才就考了他幾個問題,他都對答如流。於是秀才跟他母親說,他是個讀書的好苗子,他母親這才讓他進學堂。”
蘇玉聽了,麵色凝重,歎一口氣:
“貧寒如斯,尚能學以至此,實在可歎,可敬。”
易安也點頭說道:
“此人還是個至純之人,若是日後真進了朝堂,恐怕也難在這趟渾水裏立足。”
“渾水裏站不住,那就把自己也變成渾水。”
蘇玉看向窗外,一輪明月在夜色中慢慢升起,月光灑向漆黑的屋簷,像為屋簷鍍上一層銀霜。
銀霜滿地,霧氣正濃。
路上行人二三,街道兩邊的商鋪還未開市,賣菜的還在挑著扁擔找合適的攤位,賣豬肉的就已經將半扇豬肉切割好了掛在架子上。
賣包子的和賣餛飩的賣力吆喝著,生怕別人搶了自家生意。
集市的熱鬧還未完全開始,考試院門口卻早已經站滿了人。
從其他地方趕來的考生拿著科舉牌、路引和自己的行李,在護衛和監察司的監督下,一個一個排好隊,在兩位同考官那裏審查身份,檢查著裝和所攜帶的筆墨紙硯是否合格。
京裏的考生則還站在外麵,聽著父母長輩的囑托,與相識的人打招唿,互相鼓勵。
蘇玉和錢益均站在門口,二人生得俊俏,又一身書卷氣,臉上一副誌在必得的樣子,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他們偷偷打量著,心裏盤算著,若是這二位考中了,定要上門去問問親事,隻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倆姓甚名誰,又不敢當著眾人麵前去詢問,隻好在一旁等著。
蒲敘一臉煩憂地看著她,叮囑道:
“別逞強,盡力而為,一定要小心,治療傷口的藥在背袋裏,要記得換,不要讓傷口裂開感染了。”
蘇玉點點頭:“父親放心,兒子有分寸,會照顧好自己的。”
蒲敘麵色沉重,仔仔細細打量著這個一手帶大的小公主,扯著嘴角笑了笑,
“去吧。”
蘇玉點點頭,轉身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進考場裏。
……
所有考生全部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作為主考官的禮部尚書李敬站在正中間的位置,大聲念著考場紀律。
“若是有私自夾帶,弄虛舞弊者,當場逐出考場,永不得再參加科舉!”
“如體力不支或所帶幹糧不夠,可提前結束答題,結束之後不得返迴考場。”
“協助他人舞弊者,亦不能繼續考試……”
“咚!咚!咚!”
鼓聲響起,考生們紛紛拿起桌上的試卷開始思索答題。
半天之後,每個考生的狀態各不相同,有的低頭沉思,有的奮筆疾書,有的仰天長歎,有的胸有成竹。
一天之後,有的已經趴在桌上唿唿大睡,有的還在苦苦煎熬。
兩天之後,已經有考生陸陸續續提前離開,考場上空座位越來越多。
三天之後,鼓鳴三聲,考試結束。
蘇玉站起身活動活動自己因為蜷縮在角落有些酸脹的腿,收拾好東西走出考試院。
外麵,錢益均早已經出了考場,站在蒲敘旁邊一起等著蘇玉。
見蘇玉出來,二人連忙走上去,一左一右站在蘇玉身邊,小廝趕緊接過蘇玉手上提著的行李,放到馬車後麵。
蒲敘擔心她的傷,便問道:“傷口如何了?換藥了嗎?”
蘇玉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傷口有時會疼癢難耐,不過沒有大事,過些天應該就會好了,父親放心。”
錢益均本來想問問蘇玉策論寫得如何,但看她神情憔悴不堪,又有傷痛在身,便忍了下來,不再問關於考試的事情。
倒是蘇玉主動問起來:“益均兄感覺,此次如何?”
錢益均想了想,如實說道:“史論和經義倒不是難題,隻是策論,不好作答。”
策論討論的是如何歸化黎民的問題,當今皇帝年輕時四處征戰,好大喜功,雖為大昭拓寬了領土,可戰爭之後遺留了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當年靖南王直接將南越都城武安的百姓屠殺,再遷入西部幾郡百姓,不僅沒有讓南越順利歸化,反而加深了他們對大昭的仇恨。
可見,隻用武力暴力壓製百姓並不是長遠之計。
蘇玉沉默一瞬,沒有直接迴答,而是指了指馬車:“還是先迴去再說吧。”
三人坐上馬車,一路迴到醫館,蒲敘直接在醫館裏坐診,錢益均與蘇玉迴到房間討論今日的考題,二人很多觀點都不謀而合,錢益均高興地拍手叫好:
“蘇玉兄,你我二人,果然誌同道合,難得的有緣啊!”
蘇玉抿嘴微笑,向門口小廝吩咐道:“去備些酒菜,今日我與益均兄,定要一醉方休!”
小廝笑著應答,連忙去廚房叫人準備。
酒菜擺上桌,蘇玉先斟滿兩杯酒,二人相敬之後一飲而盡,剛喝完,就聽到梁墨的聲音在院子裏響起。
“喲喲喲,還沒放榜呢,就開始喝酒慶祝了!”
蘇玉連忙放下酒杯,走到門口:“世子殿下有何貴幹?”
梁墨搖著手裏的折扇,走到蘇玉旁邊:“本世子來看看蘇公子傷勢如何了,怎麽,蘇公子不歡迎?”
蘇玉梅好氣地迴答:“小人已無大礙,勞煩世子殿下記掛。”
“那個......”梁墨湊到蘇玉耳邊,“本世子都到這兒了,不請我進去喝一杯?”
蘇玉不好當著錢益均的麵與他翻臉,免得惹人誤會,隻好側身一步,讓梁墨進門。
梁墨倒也不客氣,進來就坐在蘇玉旁邊,朝蘇玉的小廝喊了一聲:“給本世子拿副碗筷!”
小廝趕緊跑出去將碗筷酒杯都拿過來放在梁墨麵前。
蘇玉拿起酒壺,將梁墨和錢益均的酒杯倒滿,正當她要給自己酒杯倒酒時,梁墨將酒壺搶了過去:
“不會喝酒就別喝,一會兒喝醉了又要抱著別人不撒手!”
!!!
錢益均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裏聽到了什麽,他指著蘇玉和梁墨結結巴巴地說:“你......你們,你們難道真的是......”
蘇玉一看,得,又誤會了:“不是,益均,你別聽他瞎說......”
梁墨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樣子:“我怎麽瞎說了?上次詩會,是不是你,喝醉了就......唔唔唔......”
蘇玉一隻手捂住梁墨嘴巴,對錢益均說道:“上次我是喝醉了,認錯人了,我可沒有斷袖之癖!”
梁墨一把扯開蘇玉的手:“認錯人?上次你可不是這麽說的!”
“再說你就出去,蘇玉這兒廟小,容不下世子爺這尊大佛!”
好吧......不說就不說。
一場鬧劇之後,三人總算冷靜下來,蘇玉茶喝了一杯又一杯,梁墨和錢益均酒喝了一壺又一壺,最後兩人終於趴在了桌子上,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