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倒反天罡!
最強藩王造反,老朱喜當太上皇! 作者:加糖的小芋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皇啊,本王是皇帝了!”
“當用朕!”
“哦哦,父皇,你瞧瞧,朕的這身龍袍如何啊?是不是特別合身,穿起來高大威猛,霸氣十足啊?”
朱元璋抬起頭,看著不斷炫耀的朱權。
自朱權登基以來,那個腦袋就沒有低下來過,總是抬起來,用鼻孔看人,說話也帶上了腔調。
更讓朱元璋不滿的,朱權在皇宮中四處亂竄,那些太監宮女們,凡是見到朱權者,皆是慌忙行禮拜見。
“父皇啊,你瞧瞧這玉璽,還真是好看啊……”
朱元璋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一般不會笑,除非忍不住。
此刻他嗤笑一聲,忍不住譏諷道:“為君主者,當知道禮儀,瞧你現在什麽樣子?簡直是沐猴而冠,把咱的臉都丟光了!”
“在太監麵前炫耀有什麽本事?怎麽不把文武百官都叫進來,讓他們高唿萬歲呢?”
朱權笑嗬嗬的搖頭,誠懇地解釋道:“不妥,沒有半點功績,卻四處炫耀身份,那本王……朕不就成了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了嗎?”
朱元璋頗有深意的看了朱權一眼,道:“知道就好,一個人的強大,不在於他的身份,而是在於他做了多少功績。就比如咱,為何能威服天下?”
“是因為父皇把功臣全殺光了!”
朱權一句搶答,直接把朱元璋幹沉默了,他抿了抿嘴,說道:“殺他們,是因為他們該殺,咱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毀在他們手中。”
“朱權啊,等再過些時日,你就會明白這個位子有多重……所有人都聽你的話,你做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著億萬黎民百姓。”
朱權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隨即一臉壞笑的看著對方,詢問道:“所有人中,也包括父皇嗎?”
朱元璋詫異的看他一眼,明白朱權已經當了皇帝,也應該給他一些自信,便點頭道:“不錯,你是一國之君,就連咱也得聽你號令。”
“好!”
朱權頓時叉著腰,傲然說道:“既然父皇左右無事,朕那裏還有些沒處理的奏章,關乎大明社稷,就麻煩父皇今日批閱了吧。”
肉眼可見,朱元璋額頭上的青筋開始暴起,手往外一伸,蔣瓛頓時遞來一根棍子,隨即朱元璋握緊棍子,麵色不善的盯著朱權。
冷冰冰的道:“倒反天罡!”
朱權立馬慌了。
“哎,蔣瓛,朕是皇帝,你豈能聽從太上皇之令?”
說罷,朱權立馬又換上了笑臉,陪笑道:“嗐,父皇,這隻不過是開個玩笑,您怎麽一點幽默感都沒有?再說,朕都已經是皇帝了,豈有天子挨打的事情?”
“就你是皇帝啊?”
“咱難道沒有當過皇帝嗎?咱沒有資格打你嗎?”
“有有有,父皇,朕從來最尊重您了,您智勇雙全,論起練兵打仗、內政治理,皆能洞察先機,綢繆於未雨,如今咱大明日益昌盛,四海鹹服,都是您一個人的功勞!”
“好了,父皇,您先把棍放下來。”
最終,朱元璋也沒有真打朱權。
或許此時的朱元璋已然明白,他兢兢業業當了三十年皇帝,已經卸下了身上的擔子,今後的大明,全交到朱權的手中了。
眼前這個年輕人,才是承載著大明的未來。
於是,朱元璋把棍丟到一旁,語重心長的說道:“朱權啊,咱想明白了,你這個人啊,必須要有個人管著你,咱不知道還能活幾年,唯恐你犯下大錯啊!”
“父皇,朕隻要犯了錯,就把過錯推給下麵的臣子……嘿嘿,朕是永遠正確的,永遠不會犯錯的!”
朱權越是這麽說,朱元璋心中越是忐忑,沉思了半晌,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
“咱打算從群臣中挑出五名輔政大臣,一人贈予黃金鐧,匡扶明室保萬民,上梁不正打昏君,奸邪當道誅佞臣……”
“再有一人賜予蟠龍棒,臨危受命記心間,忠心護明昭日月,幫下不容有群奸……”
“再有一人賜予打皇鞭……”
“還有紫金錘……”
“最後再從宗室中找一德高望重的老者,賜予龍頭拐杖……這五人便是咱大明的攝政王,擁有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權力,如何?”
朱權目瞪口呆,汗流浹背的問道:“父皇,您來真的?”
“不然呢?你不是不想處理政事嗎?咱為你考慮的多麽周到?”
朱權一個激靈,忙解釋道:“誰說朕不願意處理政事了,朕最愛處理奏章了,對了,今日還有幾十份呢,朕先走一步哈!”
說罷,朱權慌忙離開了此地。
朱元璋看著倉皇離開的朱權,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笑容。
朱權一進殿,所有處理政事的大臣都看著他笑。
王艮笑道:“陛下,莫非太上皇又訓斥你了?”
朱權不迴答,看向案桌上的奏章,說道:“處理多少了,有沒有需要朕批閱的?”
戶部尚書卓敬又故意嚷道:“陛下,你不在這裏,我們一份奏章也沒處理,都需要您來拿主意!”
朱權瞪大了眼睛,說道:“什麽都要朕來做,還要你們做什麽?”接著便是難懂的話,什麽“皇帝統籌”、“提高站位”、“壓實責任”之類的,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殿內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新任的禮部尚書方孝孺走上前來,說道:“殿下,確實有件事情需要您做決定。”
“什麽事?”
“如今的年號還未確定。”
朱權一愣,皇帝登基,便會更改年號,意味著開啟屬於自己的全新統治時代,向天下昭示其皇位是順應天命、名正言順的。
年號還代表著皇帝對國家的期許。
朱權不在乎這種小事,大手一揮兒,完全放權道:“你拿主意就行了。”
方孝孺笑道:“既然如此,那就以“建文”為年號吧,建乃開創進取,文乃文治文德,今後以文治國,開創如漢文帝那般的盛世!”
朱權一個激靈,忙否決道:“不妥不妥,建文不行!什麽年號都可以,就是建文不行!”
方孝孺很疑惑,並沒有詢問具體原因,遲疑問道:“陛下想取什麽年號?”
朱權略一思索,說道:“以“靖泰”為年號吧,靖乃平定戰亂之意,正好符合朕攻伐敵人的本意;泰乃國泰民安,富國強民!”
我是基層單位,這幾天上級來檢查,單位的材料都是我一個人寫的,熬了七夜,累死我了……唉,我費心費力的寫了幾個存在問題,全被領導刪了,變成了歌功頌德。
今天沒狀態,明天開始照常更新,會補迴來的。
謝謝大家支持。
“當用朕!”
“哦哦,父皇,你瞧瞧,朕的這身龍袍如何啊?是不是特別合身,穿起來高大威猛,霸氣十足啊?”
朱元璋抬起頭,看著不斷炫耀的朱權。
自朱權登基以來,那個腦袋就沒有低下來過,總是抬起來,用鼻孔看人,說話也帶上了腔調。
更讓朱元璋不滿的,朱權在皇宮中四處亂竄,那些太監宮女們,凡是見到朱權者,皆是慌忙行禮拜見。
“父皇啊,你瞧瞧這玉璽,還真是好看啊……”
朱元璋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一般不會笑,除非忍不住。
此刻他嗤笑一聲,忍不住譏諷道:“為君主者,當知道禮儀,瞧你現在什麽樣子?簡直是沐猴而冠,把咱的臉都丟光了!”
“在太監麵前炫耀有什麽本事?怎麽不把文武百官都叫進來,讓他們高唿萬歲呢?”
朱權笑嗬嗬的搖頭,誠懇地解釋道:“不妥,沒有半點功績,卻四處炫耀身份,那本王……朕不就成了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了嗎?”
朱元璋頗有深意的看了朱權一眼,道:“知道就好,一個人的強大,不在於他的身份,而是在於他做了多少功績。就比如咱,為何能威服天下?”
“是因為父皇把功臣全殺光了!”
朱權一句搶答,直接把朱元璋幹沉默了,他抿了抿嘴,說道:“殺他們,是因為他們該殺,咱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毀在他們手中。”
“朱權啊,等再過些時日,你就會明白這個位子有多重……所有人都聽你的話,你做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著億萬黎民百姓。”
朱權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隨即一臉壞笑的看著對方,詢問道:“所有人中,也包括父皇嗎?”
朱元璋詫異的看他一眼,明白朱權已經當了皇帝,也應該給他一些自信,便點頭道:“不錯,你是一國之君,就連咱也得聽你號令。”
“好!”
朱權頓時叉著腰,傲然說道:“既然父皇左右無事,朕那裏還有些沒處理的奏章,關乎大明社稷,就麻煩父皇今日批閱了吧。”
肉眼可見,朱元璋額頭上的青筋開始暴起,手往外一伸,蔣瓛頓時遞來一根棍子,隨即朱元璋握緊棍子,麵色不善的盯著朱權。
冷冰冰的道:“倒反天罡!”
朱權立馬慌了。
“哎,蔣瓛,朕是皇帝,你豈能聽從太上皇之令?”
說罷,朱權立馬又換上了笑臉,陪笑道:“嗐,父皇,這隻不過是開個玩笑,您怎麽一點幽默感都沒有?再說,朕都已經是皇帝了,豈有天子挨打的事情?”
“就你是皇帝啊?”
“咱難道沒有當過皇帝嗎?咱沒有資格打你嗎?”
“有有有,父皇,朕從來最尊重您了,您智勇雙全,論起練兵打仗、內政治理,皆能洞察先機,綢繆於未雨,如今咱大明日益昌盛,四海鹹服,都是您一個人的功勞!”
“好了,父皇,您先把棍放下來。”
最終,朱元璋也沒有真打朱權。
或許此時的朱元璋已然明白,他兢兢業業當了三十年皇帝,已經卸下了身上的擔子,今後的大明,全交到朱權的手中了。
眼前這個年輕人,才是承載著大明的未來。
於是,朱元璋把棍丟到一旁,語重心長的說道:“朱權啊,咱想明白了,你這個人啊,必須要有個人管著你,咱不知道還能活幾年,唯恐你犯下大錯啊!”
“父皇,朕隻要犯了錯,就把過錯推給下麵的臣子……嘿嘿,朕是永遠正確的,永遠不會犯錯的!”
朱權越是這麽說,朱元璋心中越是忐忑,沉思了半晌,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
“咱打算從群臣中挑出五名輔政大臣,一人贈予黃金鐧,匡扶明室保萬民,上梁不正打昏君,奸邪當道誅佞臣……”
“再有一人賜予蟠龍棒,臨危受命記心間,忠心護明昭日月,幫下不容有群奸……”
“再有一人賜予打皇鞭……”
“還有紫金錘……”
“最後再從宗室中找一德高望重的老者,賜予龍頭拐杖……這五人便是咱大明的攝政王,擁有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權力,如何?”
朱權目瞪口呆,汗流浹背的問道:“父皇,您來真的?”
“不然呢?你不是不想處理政事嗎?咱為你考慮的多麽周到?”
朱權一個激靈,忙解釋道:“誰說朕不願意處理政事了,朕最愛處理奏章了,對了,今日還有幾十份呢,朕先走一步哈!”
說罷,朱權慌忙離開了此地。
朱元璋看著倉皇離開的朱權,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笑容。
朱權一進殿,所有處理政事的大臣都看著他笑。
王艮笑道:“陛下,莫非太上皇又訓斥你了?”
朱權不迴答,看向案桌上的奏章,說道:“處理多少了,有沒有需要朕批閱的?”
戶部尚書卓敬又故意嚷道:“陛下,你不在這裏,我們一份奏章也沒處理,都需要您來拿主意!”
朱權瞪大了眼睛,說道:“什麽都要朕來做,還要你們做什麽?”接著便是難懂的話,什麽“皇帝統籌”、“提高站位”、“壓實責任”之類的,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殿內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新任的禮部尚書方孝孺走上前來,說道:“殿下,確實有件事情需要您做決定。”
“什麽事?”
“如今的年號還未確定。”
朱權一愣,皇帝登基,便會更改年號,意味著開啟屬於自己的全新統治時代,向天下昭示其皇位是順應天命、名正言順的。
年號還代表著皇帝對國家的期許。
朱權不在乎這種小事,大手一揮兒,完全放權道:“你拿主意就行了。”
方孝孺笑道:“既然如此,那就以“建文”為年號吧,建乃開創進取,文乃文治文德,今後以文治國,開創如漢文帝那般的盛世!”
朱權一個激靈,忙否決道:“不妥不妥,建文不行!什麽年號都可以,就是建文不行!”
方孝孺很疑惑,並沒有詢問具體原因,遲疑問道:“陛下想取什麽年號?”
朱權略一思索,說道:“以“靖泰”為年號吧,靖乃平定戰亂之意,正好符合朕攻伐敵人的本意;泰乃國泰民安,富國強民!”
我是基層單位,這幾天上級來檢查,單位的材料都是我一個人寫的,熬了七夜,累死我了……唉,我費心費力的寫了幾個存在問題,全被領導刪了,變成了歌功頌德。
今天沒狀態,明天開始照常更新,會補迴來的。
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