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國難思良將
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 作者:刷我滴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聘的話經過士卒們的轉述傳到了城內的每個角落,幾乎所有的士卒都聽見了這番話。
他們見到劉備竟然如此仁慈地將三位戰死將軍的屍身和一眾戰死袍澤的屍身都送還了迴來,心裏不禁大為感激。
本來因為士氣低下不想作戰的江東士卒現在就更加不想作戰了,他們紛紛走上城頭向徐盛請命。
不管是戰是降,起碼先把三位將軍和袍澤們的屍身們帶迴城中吧?
總不能作為敵方的劉備沒有侮辱他們的屍身,反倒是己方將這些袍澤拒之門外吧!
而且人家都拿劉備的名義起誓了,難道劉備還不如孫權值得信任?
最起碼人家沒有背刺盟友吧?能有所防備打敗孫權也說明人家料敵於先,不管怎樣,都比孫權的名聲好聽些。
見眾議難違,徐盛隻得打開城門,他比那些小兵們更希望程普這些將軍能夠魂歸故裏。
隨即令潘璋領著千餘江東士卒出城,而丁奉和馬忠則是領著三千大軍防守城門。
畢竟徐盛不是小兵,即使他現在不相信孫權,但也不能完全相信劉備。
隻是千餘士卒並不能一下子帶迴這麽多的屍身,隻能分多次帶迴,倒叫城頭上的徐盛十分擔心。
耽誤這麽久,萬一文聘大軍趁機攻城,現在吊橋被放了下來,三千大軍能不能守住城門?
如果夏口都丟了的話,那他們隻能一路敗退,長江沿岸幾乎沒有可守的城池了。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文聘果然恪守了自己的承諾,並沒有趁機攻城。
甚至為了不引起江東士卒的懷疑,選擇了直接退軍。
緊接著,江東士卒便聞到了來自荊州軍營之中的肉香和酒香,荊州軍竟然開始大快朵頤了起來。
文聘難道不防備江東軍會趁著這個機會反攻的嗎?他們就這麽有信心?還是他們早就埋伏好了,就等著江東軍先不守承諾?
而江東軍也隻能暗暗地吞咽口水,他們也想歸降劉備軍,也想吃肉喝酒啊,但是不行,他們的家人還在江東。
如果這個時候朝著荊州軍的軍營裏高喊一聲:“將軍,請帶著我們打迴江東吧!”
卻不知道有沒有什麽出其不意的結果發生!
而這個想法竟然不僅僅是一個兩個江東軍的想法,徐盛承認,有那麽一瞬間,就連他都有這樣的想法。
丁奉表示他也有,馬忠、潘璋……
看著士卒們安全地收攏了將士的屍骨,徐盛這才放下心來。
隨後,便召集眾將議事,商量是戰是退。
當初退迴到夏口的時候徐盛沒和孫權照過麵,而韓當退迴江東的時候也沒有留下什麽確定的命令。
隻是說先在這裏守著,等我迴江東麵見吳侯之後再作決定。
眾將都你看看我,我看看我,不發一言,誰都不敢做出任何決定。
潘璋是積極的主戰派,堅決選擇防守。
馬忠卻覺得應該退軍,能夠守住江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兩人爭執不下,又把目光轉向了徐盛。
徐盛覺得頭都大了,當初為什麽看著韓當受傷,做出了讓他退迴江東養傷的決定呢!真是失策!
如果韓當在這兒的話,那肯定是他來做主,如果自己也跟著韓當一起迴江東戍守,那眼下的煩心事就落不到自己頭上了。
而且迴去之前,徐盛也問過韓當,韓當隻是說先戍守在這裏,等到他迴到江東問過吳侯再說。
在沒有接到明確的命令之前,他們到底是戰還是退實在是太難抉擇了。
馬忠道:“難道我等繼續在此地戍守?那劉備真要攻城怎麽辦?我軍這麽個情況鐵定是抵擋不住的,現在如果不稟告吳侯的話,
日後喪師失地之責就會全部怪罪到我等的頭上了。”
這也正是徐盛最擔心的,因為在這幾個武將中間,他是主將!
徐盛忍不住捏了捏眉心道:“先將此間之事告之魯子敬吧,他現在是江東的都督,所有的兵事應該由他來決斷,我們聽命令就是。
順便先將將士的屍身帶迴江東,文仲業說的沒錯,這是他們應得的尊重!”
絕境誕生智慧,這絕對不是吹的,既然不能去江東問詢孫權,那麽就找魯肅不就好了,誰叫他是都督,是自己的上司!
隨即徐盛令馬忠領著三千傷卒帶著將士的屍身返迴江東,潘璋是積極的主戰派,不肯退。
丁奉雖然想退,但是徐盛還要和他一起議事呢!所以丁奉也不能走,隻有馬忠最合適,反正他也不想再繼續守城了。
魯肅本來正在攻打安陸,但是聽說大軍大敗,唯恐後路有失,隻得放棄快要攻打下來的安陸,慌忙迴軍迴到西陵。
而後才知道這一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總結就是,孫權想要偷襲,卻沒有想到劉備早就防著你這一手呢!
之前做的一切都是假象,隻是為了引蛇出洞。
魯肅急忙派人到柴桑打探消息,得到了孫權不理政事,程普、董襲、陳武、孫桓俱死,韓當受傷,陸遜下落不明。
而十萬大軍除了徐盛的兩萬大軍盡數撤迴,其餘大部分都留在了荊州,此番江東可謂慘敗!
但你還不能指責別人什麽,畢竟這場戰爭是己方主動發起的,還是背刺盟友的偷襲。
這都戰敗了,你好意思怪誰?
然而,爛攤子總得有人收拾不是?
魯肅作為周瑜欽點的江東都督,現在有責任接過這個爛攤子。
便在這時,從夏口傳來徐盛的消息,徐盛問自己是死守夏口還是退兵?
魯肅微微一歎,他怎麽能不清楚徐盛的心思,立功的時候大家都想著去搶攻,落敗的時候大家都想著推卸責任。
現在又到了推卸責任的時候了!那就讓某擔負起江東的這副重擔!
想了一下,魯肅還是決定親自來到夏口,江東士卒的信心喪失殆盡,魯肅需要親自將他們全部帶迴江東去。
江東不能再有更多的士卒傷亡了,沒人做決定,那這個決定就他來做!
而他來到夏口的時間正是文聘給的三天中第二天的時間。
他們見到劉備竟然如此仁慈地將三位戰死將軍的屍身和一眾戰死袍澤的屍身都送還了迴來,心裏不禁大為感激。
本來因為士氣低下不想作戰的江東士卒現在就更加不想作戰了,他們紛紛走上城頭向徐盛請命。
不管是戰是降,起碼先把三位將軍和袍澤們的屍身們帶迴城中吧?
總不能作為敵方的劉備沒有侮辱他們的屍身,反倒是己方將這些袍澤拒之門外吧!
而且人家都拿劉備的名義起誓了,難道劉備還不如孫權值得信任?
最起碼人家沒有背刺盟友吧?能有所防備打敗孫權也說明人家料敵於先,不管怎樣,都比孫權的名聲好聽些。
見眾議難違,徐盛隻得打開城門,他比那些小兵們更希望程普這些將軍能夠魂歸故裏。
隨即令潘璋領著千餘江東士卒出城,而丁奉和馬忠則是領著三千大軍防守城門。
畢竟徐盛不是小兵,即使他現在不相信孫權,但也不能完全相信劉備。
隻是千餘士卒並不能一下子帶迴這麽多的屍身,隻能分多次帶迴,倒叫城頭上的徐盛十分擔心。
耽誤這麽久,萬一文聘大軍趁機攻城,現在吊橋被放了下來,三千大軍能不能守住城門?
如果夏口都丟了的話,那他們隻能一路敗退,長江沿岸幾乎沒有可守的城池了。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文聘果然恪守了自己的承諾,並沒有趁機攻城。
甚至為了不引起江東士卒的懷疑,選擇了直接退軍。
緊接著,江東士卒便聞到了來自荊州軍營之中的肉香和酒香,荊州軍竟然開始大快朵頤了起來。
文聘難道不防備江東軍會趁著這個機會反攻的嗎?他們就這麽有信心?還是他們早就埋伏好了,就等著江東軍先不守承諾?
而江東軍也隻能暗暗地吞咽口水,他們也想歸降劉備軍,也想吃肉喝酒啊,但是不行,他們的家人還在江東。
如果這個時候朝著荊州軍的軍營裏高喊一聲:“將軍,請帶著我們打迴江東吧!”
卻不知道有沒有什麽出其不意的結果發生!
而這個想法竟然不僅僅是一個兩個江東軍的想法,徐盛承認,有那麽一瞬間,就連他都有這樣的想法。
丁奉表示他也有,馬忠、潘璋……
看著士卒們安全地收攏了將士的屍骨,徐盛這才放下心來。
隨後,便召集眾將議事,商量是戰是退。
當初退迴到夏口的時候徐盛沒和孫權照過麵,而韓當退迴江東的時候也沒有留下什麽確定的命令。
隻是說先在這裏守著,等我迴江東麵見吳侯之後再作決定。
眾將都你看看我,我看看我,不發一言,誰都不敢做出任何決定。
潘璋是積極的主戰派,堅決選擇防守。
馬忠卻覺得應該退軍,能夠守住江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兩人爭執不下,又把目光轉向了徐盛。
徐盛覺得頭都大了,當初為什麽看著韓當受傷,做出了讓他退迴江東養傷的決定呢!真是失策!
如果韓當在這兒的話,那肯定是他來做主,如果自己也跟著韓當一起迴江東戍守,那眼下的煩心事就落不到自己頭上了。
而且迴去之前,徐盛也問過韓當,韓當隻是說先戍守在這裏,等到他迴到江東問過吳侯再說。
在沒有接到明確的命令之前,他們到底是戰還是退實在是太難抉擇了。
馬忠道:“難道我等繼續在此地戍守?那劉備真要攻城怎麽辦?我軍這麽個情況鐵定是抵擋不住的,現在如果不稟告吳侯的話,
日後喪師失地之責就會全部怪罪到我等的頭上了。”
這也正是徐盛最擔心的,因為在這幾個武將中間,他是主將!
徐盛忍不住捏了捏眉心道:“先將此間之事告之魯子敬吧,他現在是江東的都督,所有的兵事應該由他來決斷,我們聽命令就是。
順便先將將士的屍身帶迴江東,文仲業說的沒錯,這是他們應得的尊重!”
絕境誕生智慧,這絕對不是吹的,既然不能去江東問詢孫權,那麽就找魯肅不就好了,誰叫他是都督,是自己的上司!
隨即徐盛令馬忠領著三千傷卒帶著將士的屍身返迴江東,潘璋是積極的主戰派,不肯退。
丁奉雖然想退,但是徐盛還要和他一起議事呢!所以丁奉也不能走,隻有馬忠最合適,反正他也不想再繼續守城了。
魯肅本來正在攻打安陸,但是聽說大軍大敗,唯恐後路有失,隻得放棄快要攻打下來的安陸,慌忙迴軍迴到西陵。
而後才知道這一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總結就是,孫權想要偷襲,卻沒有想到劉備早就防著你這一手呢!
之前做的一切都是假象,隻是為了引蛇出洞。
魯肅急忙派人到柴桑打探消息,得到了孫權不理政事,程普、董襲、陳武、孫桓俱死,韓當受傷,陸遜下落不明。
而十萬大軍除了徐盛的兩萬大軍盡數撤迴,其餘大部分都留在了荊州,此番江東可謂慘敗!
但你還不能指責別人什麽,畢竟這場戰爭是己方主動發起的,還是背刺盟友的偷襲。
這都戰敗了,你好意思怪誰?
然而,爛攤子總得有人收拾不是?
魯肅作為周瑜欽點的江東都督,現在有責任接過這個爛攤子。
便在這時,從夏口傳來徐盛的消息,徐盛問自己是死守夏口還是退兵?
魯肅微微一歎,他怎麽能不清楚徐盛的心思,立功的時候大家都想著去搶攻,落敗的時候大家都想著推卸責任。
現在又到了推卸責任的時候了!那就讓某擔負起江東的這副重擔!
想了一下,魯肅還是決定親自來到夏口,江東士卒的信心喪失殆盡,魯肅需要親自將他們全部帶迴江東去。
江東不能再有更多的士卒傷亡了,沒人做決定,那這個決定就他來做!
而他來到夏口的時間正是文聘給的三天中第二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