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勸諫
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 作者:刷我滴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璋聽罷,心裏對張鬆的感觀更好了:“子喬真是吾之純臣也!”又忍不住對秦宓說道:“子敕現在還要子喬慎言否?”
秦宓對於張鬆的話也是非常納悶,張鬆平時也不是這麽大度的人啊,現在怎麽這麽為黃公衡等人考慮?
但現在能先保住三人的家人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的他倒是不敢多想了。
當下對劉璋說道:“屬下惶恐!屬下與子喬同僚多年,如今才知道子喬的胸襟,之前實在是屬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還望主公恕罪。”
“找我恕罪幹嘛?子敕冤枉了子喬,道歉也應該是向子喬道歉。”
張鬆趕緊道:“無妨,子敕也是為主公考慮,苛待屬下之家眷,傳出去也影響主公的聲譽,如果三人當真背叛了主公,
主公又不令其家眷獲罪,這才能顯現主公寬容的好名聲,想必子敕也是這般想的。”
劉璋聞言哈哈大笑:“子敕果然是這般想的?倒是吾不識子敕之心了。”
秦宓聞言,老臉一紅,對張鬆也是頗為感激,自己隻是想保住三人的家眷不受牢獄之災,哪想到這麽多。
被張鬆這麽一說,反倒成了為劉璋考慮了,自己這算不算又欠了他一個人情?
“隻是這三人歸順劉備的想法已是昭然若揭,還等他們迴來再問什麽?他們三人還會迴來嗎?
別駕勸吾善待其家眷是不是太過放縱了些,日後恐怕大家都會效仿此事。”
三人是肯定不會迴來了,主公怎麽可能再放三人迴來?他以後可是要取益州的!張鬆道:
“無妨,一則主公彰顯氣度,同僚們非但不會效仿,反而會盛讚主公之寬容,必然以死報主公,再者,若三人日後有了別的想法,
主公還能以其家眷作為要挾不是?等到主公拿下漢中荊州之地,俘虜劉備,反而還能狠狠地羞辱他們,這樣豈不更好?”
劉璋的眼前立刻浮現出了畫麵,那感覺簡直不要太爽,頓時心情也變得好多了。
“好好好,別駕有心了,日後有那麽一天,都是別駕的功勞。”
“若真有那麽一天,亦是主公仁德所致,天下黎庶歸心,豈是鬆的功勞?”
“哈哈!”劉璋又是大笑:“那依別駕看來,現在我等想要做什麽?”
“現在劉備大軍誓師出征,卻不知到了何處,主公需使人往襄陽漢中兩處探聽消息,以作下一步的計劃。”
言未已,人報曹操遣使至,劉璋召入,來人遞上國書,劉璋拆而攬之,見信中所言是邀約夾擊劉備之事。
劉璋遂使人將信付於張鬆,問那使者道:“曹公約定夾擊劉備,都有哪些人?許了什麽好處?”
那使者道:“除了州牧外還有揚州孫權與交州士燮,連同丞相大軍,四麵夾擊劉備,劉備必敗,到是時,荊、交二州為州牧與孫權士燮平分。
還請州牧莫要遲疑,盡快發兵,如若不然,荊州一破,孫權必長驅而入,荊州必屬之也,那時,丞相也沒法說動孫權將荊州部分讓於州牧。”
劉璋冷哼一聲:“發不發兵,吾自有決斷,用你來說?”
張鬆攬畢,又傳給身邊的秦宓,秦宓看完,又將書信傳了下去,一時之間,眾人都看完了那信中的內容。
劉璋便道:“天使且先迴館驛休息,吾還要與眾人商議,再作迴複。”
那使者見此,也隻能作罷,告一聲退,便隨從者往館驛去了。
見使者離去,張鬆開口說道:“愚以為,曹操勢大,若敗劉備,必吞益州,不可允之。
起碼不能現在答允出兵,需等到曹操和劉備兩人戰到兩敗俱傷,那時方可出兵。”
劉璋點點頭,問秦宓道:“子敕有什麽建議?”
秦宓說道:“秦某與子喬看法一致,曹操勢大,如果不是被劉備逼急了,是不會向主公求援夾擊的,主公不可不防。”
眾人也是紛紛附和,畢竟曹操的實力可是有目共睹的,哪有這麽好的事情將利益分給別人。
士燮的交州那可是窮山惡水,有什麽可分的,而荊州靠近益州的地方便是南郡和武陵了。
武陵蠻夷眾多,多山多水,偏偏人口最少,而南郡雖然人多,但卻和曹操接壤,不太好守。
除非是能像之前的劉備那樣,占據長江以南的荊南四郡,才可穩固的占領,但如此一來,曹操和孫權又怎麽可能同意?
張鬆可是說過,為了南郡的事情,劉備和孫權還惡戰過幾場,就連周瑜也是因為劉備的關係才轉戰交州,從而死在那窮山惡水之地。
何況還有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隨便一個對手都不是好相與的。
“既如此,那便迴絕了使者吧?”
“不可!主公,雖然我等不願意此時出兵,但也不能因此怠慢了曹操,如若不然,豈不是令曹操記恨?
不如先答應下來,但答應下來之後,何時出兵,出多少兵,那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現在張任已在劉備麾下,主公到時候不如派遣一將前往魚複戍守,魚複和巫縣接壤,我軍隨便射幾隻箭,也算是交戰了嘛!”
“還是子喬計策高明,那行,就這麽辦!”
聽完張鬆的話,劉璋也沒有再問其他謀臣的建議,就這麽拍了板。
這讓其他人心裏是又嫉妒又熱切,現在的張鬆怎麽這麽得主公的賞識?
日後若是真如他所料,取了漢中,拿了荊州,與曹操爭雄,那他還真是主公麾下第一人也!
當下,有不少文武都暗暗下了決心,等到放衙後,便找張鬆喝喝小酒,聯絡一下感情,好為日後鋪路。
隻有秦宓卻隱隱察覺有些不對勁兒,等到文武退去便來勸劉璋道:“主公,我等占據益州天府之國,攻城略地雖然不足,
但自保卻是有餘,所以拿下漢中之地,以全蜀郡的防線這個計策某是支持的,但某卻不建議進軍荊州,與孫權曹操爭雄。
應令大軍防備四周關隘,燒毀棧道,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獲勝,麵對巴蜀天險,都是望洋興歎,實在不能再平白招惹事端,為益州惹來禍事啊!”
秦宓對於張鬆的話也是非常納悶,張鬆平時也不是這麽大度的人啊,現在怎麽這麽為黃公衡等人考慮?
但現在能先保住三人的家人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的他倒是不敢多想了。
當下對劉璋說道:“屬下惶恐!屬下與子喬同僚多年,如今才知道子喬的胸襟,之前實在是屬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還望主公恕罪。”
“找我恕罪幹嘛?子敕冤枉了子喬,道歉也應該是向子喬道歉。”
張鬆趕緊道:“無妨,子敕也是為主公考慮,苛待屬下之家眷,傳出去也影響主公的聲譽,如果三人當真背叛了主公,
主公又不令其家眷獲罪,這才能顯現主公寬容的好名聲,想必子敕也是這般想的。”
劉璋聞言哈哈大笑:“子敕果然是這般想的?倒是吾不識子敕之心了。”
秦宓聞言,老臉一紅,對張鬆也是頗為感激,自己隻是想保住三人的家眷不受牢獄之災,哪想到這麽多。
被張鬆這麽一說,反倒成了為劉璋考慮了,自己這算不算又欠了他一個人情?
“隻是這三人歸順劉備的想法已是昭然若揭,還等他們迴來再問什麽?他們三人還會迴來嗎?
別駕勸吾善待其家眷是不是太過放縱了些,日後恐怕大家都會效仿此事。”
三人是肯定不會迴來了,主公怎麽可能再放三人迴來?他以後可是要取益州的!張鬆道:
“無妨,一則主公彰顯氣度,同僚們非但不會效仿,反而會盛讚主公之寬容,必然以死報主公,再者,若三人日後有了別的想法,
主公還能以其家眷作為要挾不是?等到主公拿下漢中荊州之地,俘虜劉備,反而還能狠狠地羞辱他們,這樣豈不更好?”
劉璋的眼前立刻浮現出了畫麵,那感覺簡直不要太爽,頓時心情也變得好多了。
“好好好,別駕有心了,日後有那麽一天,都是別駕的功勞。”
“若真有那麽一天,亦是主公仁德所致,天下黎庶歸心,豈是鬆的功勞?”
“哈哈!”劉璋又是大笑:“那依別駕看來,現在我等想要做什麽?”
“現在劉備大軍誓師出征,卻不知到了何處,主公需使人往襄陽漢中兩處探聽消息,以作下一步的計劃。”
言未已,人報曹操遣使至,劉璋召入,來人遞上國書,劉璋拆而攬之,見信中所言是邀約夾擊劉備之事。
劉璋遂使人將信付於張鬆,問那使者道:“曹公約定夾擊劉備,都有哪些人?許了什麽好處?”
那使者道:“除了州牧外還有揚州孫權與交州士燮,連同丞相大軍,四麵夾擊劉備,劉備必敗,到是時,荊、交二州為州牧與孫權士燮平分。
還請州牧莫要遲疑,盡快發兵,如若不然,荊州一破,孫權必長驅而入,荊州必屬之也,那時,丞相也沒法說動孫權將荊州部分讓於州牧。”
劉璋冷哼一聲:“發不發兵,吾自有決斷,用你來說?”
張鬆攬畢,又傳給身邊的秦宓,秦宓看完,又將書信傳了下去,一時之間,眾人都看完了那信中的內容。
劉璋便道:“天使且先迴館驛休息,吾還要與眾人商議,再作迴複。”
那使者見此,也隻能作罷,告一聲退,便隨從者往館驛去了。
見使者離去,張鬆開口說道:“愚以為,曹操勢大,若敗劉備,必吞益州,不可允之。
起碼不能現在答允出兵,需等到曹操和劉備兩人戰到兩敗俱傷,那時方可出兵。”
劉璋點點頭,問秦宓道:“子敕有什麽建議?”
秦宓說道:“秦某與子喬看法一致,曹操勢大,如果不是被劉備逼急了,是不會向主公求援夾擊的,主公不可不防。”
眾人也是紛紛附和,畢竟曹操的實力可是有目共睹的,哪有這麽好的事情將利益分給別人。
士燮的交州那可是窮山惡水,有什麽可分的,而荊州靠近益州的地方便是南郡和武陵了。
武陵蠻夷眾多,多山多水,偏偏人口最少,而南郡雖然人多,但卻和曹操接壤,不太好守。
除非是能像之前的劉備那樣,占據長江以南的荊南四郡,才可穩固的占領,但如此一來,曹操和孫權又怎麽可能同意?
張鬆可是說過,為了南郡的事情,劉備和孫權還惡戰過幾場,就連周瑜也是因為劉備的關係才轉戰交州,從而死在那窮山惡水之地。
何況還有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隨便一個對手都不是好相與的。
“既如此,那便迴絕了使者吧?”
“不可!主公,雖然我等不願意此時出兵,但也不能因此怠慢了曹操,如若不然,豈不是令曹操記恨?
不如先答應下來,但答應下來之後,何時出兵,出多少兵,那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現在張任已在劉備麾下,主公到時候不如派遣一將前往魚複戍守,魚複和巫縣接壤,我軍隨便射幾隻箭,也算是交戰了嘛!”
“還是子喬計策高明,那行,就這麽辦!”
聽完張鬆的話,劉璋也沒有再問其他謀臣的建議,就這麽拍了板。
這讓其他人心裏是又嫉妒又熱切,現在的張鬆怎麽這麽得主公的賞識?
日後若是真如他所料,取了漢中,拿了荊州,與曹操爭雄,那他還真是主公麾下第一人也!
當下,有不少文武都暗暗下了決心,等到放衙後,便找張鬆喝喝小酒,聯絡一下感情,好為日後鋪路。
隻有秦宓卻隱隱察覺有些不對勁兒,等到文武退去便來勸劉璋道:“主公,我等占據益州天府之國,攻城略地雖然不足,
但自保卻是有餘,所以拿下漢中之地,以全蜀郡的防線這個計策某是支持的,但某卻不建議進軍荊州,與孫權曹操爭雄。
應令大軍防備四周關隘,燒毀棧道,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獲勝,麵對巴蜀天險,都是望洋興歎,實在不能再平白招惹事端,為益州惹來禍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