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飲酒
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 作者:刷我滴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竟還有這樣的事?”張鬆疑惑地看向諸葛亮,他來此的最大倚仗就是袖中所藏之圖,還想要憑借這張地理圖為劉備立下大功。
但怎麽能想到劉備竟然說諸葛亮竟然有一模一樣的圖?開玩笑的吧!
張鬆隨即看向諸葛亮,卻見諸葛亮隻是淡淡一笑,卻是不發一言。
又轉頭看向龐統,龐統卻也是和諸葛亮幾乎一模一樣的笑容,叫兩人更疑惑了,難道劉備說的都是真的?
在兩人詫異的目光下,劉備微微看了一眼諸葛亮,見諸葛亮點頭,隨即令陳到前去取出地圖。
兩相比較之下,果然一模一樣,隻是一些筆畫和細節不是很相同罷了。
張鬆忍不住問道:“孔明何以對我益州知之如此之詳盡也?”
“夢中所見爾。”
“孔明說笑了,夢中所見竟能如此詳實也?”
諸葛亮笑道:“一切都會告之爾等,現在亮先要恭喜主公,能有子喬、孝直兩位賢才歸順,真是可喜可賀。”
龐統也識趣地說道:“恭喜主公,恭喜兩位先生得遇我主,自此,君臣相諧,共建大業。”
兩人連連謙遜,劉備急忙將兩人扶起道:“得兩位大才襄助,備之幸也。”
隨即令從人準備酒宴,五人在小廳圍坐一團,陳到在劉備身邊守護。
劉備道:“在座的都不是外人,何勞叔至守衛,且安坐食飯用酒。”
陳到堅決不從,上次劉磐想要在席間刺殺劉備和諸葛亮,若是這個時候他在一旁食飯吃酒的話,那劉磐很有可能得手。
縱使不能得手,劉備和諸葛亮哪怕受一丁點傷,他陳到都會覺得難辭其咎,所以從那之後每每都跟在劉備身側。
便連劉備休息的室外,也有值夜的士卒守備。
將之前劉磐之事給張鬆和法正解釋了一下之後,張鬆和法正對於陳到的做法也是給予了肯定:
“真勇士也,卻不知那劉磐事後主公怎生處置的?如此不明事理之人,真該將其千刀萬剮才是!亦令一些別有用心之人警醒。”
劉備笑道:“劉磐乃先兄劉表之侄,即備之侄也,些許小錯怎能處以極刑?此事之後,備將其監禁在宅院之內,備之水軍都督張允張公信,
是先兄劉表之甥,故與劉磐有表親,備令其勸劉磐歸降,可他有武勇,卻為叔至所敗,不願上陣廝殺,故備從其願,現在叔至麾下聽用。”
張鬆和法正再一次地震驚了,一個刺殺自己的人,劉備沒有將其千刀萬剮,更沒有將其殺死,反倒隻是監禁了一段時間就以為己用了。
這是多麽寬廣的心胸?用你就不錯了,竟然還敢挑崗位?這到底是刺客還是主動來投的賢士啊!
張鬆起身再拜道:“主公之心胸,非是常人所能揣度,劉季玉比之主公,真可謂蜉蝣撼樹,不能及也。”
劉備謙遜了兩句,隨即便令從人又在自己身旁擺了一桌,令陳到坐於自己身側。
一則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和兩位軍師,二則也不能讓陳到這般辛苦,自己坐著讓他站著,自己吃著讓他看著。
見劉備如此盛情,陳到推脫不得,卻也不敢和劉備同席,讓從者備了一個小幾案,位於離劉備不遠處的角落裏自飲自酌。
劉備也不再強求,隨即招唿張鬆與法正,五人一直推杯換盞,可是張鬆和法正心中一直守著那一個疑問。
酒是去年倉庫的宿麥所釀,在今年的秋收收獲之後,劉備的官廩和荊州黎庶的私廩都被裝得滿滿當當。
那些之前的宿麥多是雜糧,存之無用,還占官廩的空間,索性就將其全部雜糅在一起釀成了酒水,分給眾人飲用
而黎庶們在經曆了第一年的慌亂之後,在跟隨劉備的第二年就得到了安穩,感歎今年的冬天不會再有餓死的事情發生了。
而且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還令各郡的郡守收購黎庶手中多餘的糧草,讓他們能有餘錢可以買肉解饞,紡布禦寒。
這是當初曹操還沒有南下,在劉表麾下都不曾有過的待遇。
黎庶們紛紛感念劉備的恩德,別說冬天不會餓死,凍死的事估計也很難發生了。
唯一可憐的就是新政下的世家富戶了,以前每年秋天的時候,他們都能收獲滿倉。
但是今年隻能看到冷清的宅院和堆了不到往年十之一二的倉廩。
而加入商署的分紅因為還沒到年底所以還沒有進行結算,可謂是淒淒慘慘戚戚。
“這是陳糧所釀,今年豐收,陳糧雜且亂,為了清空倉廩,軍師建議備將之釀為水酒,以供飲用。
備之願,荊州這個冬天,所有黎庶不再因凍餓而死一人,也不知道備能不能完成這個心願。”
“主公之願,定能得償所望。”
\"唉!荊州之民不用擔心凍餓而死,賴眾位之攻,然其他各州之黎庶又當如何?尤其是曹操麾下,今春曹操剛曆經赤壁大敗,
糧草輜重等物資消耗一空,今秋雲長攻襄陽之時,曹操若令大軍增援,糧草又從何方調集?我軍若敗,荊州之民如何?
曹操若敗,中原之民又當如何?今冬曹操麾下之民又該因凍餓而死多少?每每想到其皆為我大漢子民,備就於心不忍。
如此陳糧在我荊州,止得釀酒,若歸曹操麾下之民,可救多少黎庶之生命?唉……\"
一聲長歎,讓廳上眾人盡皆默然。
諸葛亮說道:“故我等不可辜負荊州之民之願,亦不可辜負天下黎庶之盼,願隨主公蕩平寰宇,使天下之黎庶皆有果腹之食,暖身之衣。”
“軍師,備不是責怪爾等,隻是飲其酒,心中的思緒不免多了起來,想到了那些黎庶罷了。
而且,果腹之食,暖身之衣可不夠,要讓天下人人都能富足,再也沒有世家的兼並。都能讀書識字,得遇良師,想為官便去為官,
想參軍征戰沙場那便參軍,想從商便從商,想入百工之行便入百工,誰將士農工商如此排序?皆是我大漢之民,有何分別?”
但怎麽能想到劉備竟然說諸葛亮竟然有一模一樣的圖?開玩笑的吧!
張鬆隨即看向諸葛亮,卻見諸葛亮隻是淡淡一笑,卻是不發一言。
又轉頭看向龐統,龐統卻也是和諸葛亮幾乎一模一樣的笑容,叫兩人更疑惑了,難道劉備說的都是真的?
在兩人詫異的目光下,劉備微微看了一眼諸葛亮,見諸葛亮點頭,隨即令陳到前去取出地圖。
兩相比較之下,果然一模一樣,隻是一些筆畫和細節不是很相同罷了。
張鬆忍不住問道:“孔明何以對我益州知之如此之詳盡也?”
“夢中所見爾。”
“孔明說笑了,夢中所見竟能如此詳實也?”
諸葛亮笑道:“一切都會告之爾等,現在亮先要恭喜主公,能有子喬、孝直兩位賢才歸順,真是可喜可賀。”
龐統也識趣地說道:“恭喜主公,恭喜兩位先生得遇我主,自此,君臣相諧,共建大業。”
兩人連連謙遜,劉備急忙將兩人扶起道:“得兩位大才襄助,備之幸也。”
隨即令從人準備酒宴,五人在小廳圍坐一團,陳到在劉備身邊守護。
劉備道:“在座的都不是外人,何勞叔至守衛,且安坐食飯用酒。”
陳到堅決不從,上次劉磐想要在席間刺殺劉備和諸葛亮,若是這個時候他在一旁食飯吃酒的話,那劉磐很有可能得手。
縱使不能得手,劉備和諸葛亮哪怕受一丁點傷,他陳到都會覺得難辭其咎,所以從那之後每每都跟在劉備身側。
便連劉備休息的室外,也有值夜的士卒守備。
將之前劉磐之事給張鬆和法正解釋了一下之後,張鬆和法正對於陳到的做法也是給予了肯定:
“真勇士也,卻不知那劉磐事後主公怎生處置的?如此不明事理之人,真該將其千刀萬剮才是!亦令一些別有用心之人警醒。”
劉備笑道:“劉磐乃先兄劉表之侄,即備之侄也,些許小錯怎能處以極刑?此事之後,備將其監禁在宅院之內,備之水軍都督張允張公信,
是先兄劉表之甥,故與劉磐有表親,備令其勸劉磐歸降,可他有武勇,卻為叔至所敗,不願上陣廝殺,故備從其願,現在叔至麾下聽用。”
張鬆和法正再一次地震驚了,一個刺殺自己的人,劉備沒有將其千刀萬剮,更沒有將其殺死,反倒隻是監禁了一段時間就以為己用了。
這是多麽寬廣的心胸?用你就不錯了,竟然還敢挑崗位?這到底是刺客還是主動來投的賢士啊!
張鬆起身再拜道:“主公之心胸,非是常人所能揣度,劉季玉比之主公,真可謂蜉蝣撼樹,不能及也。”
劉備謙遜了兩句,隨即便令從人又在自己身旁擺了一桌,令陳到坐於自己身側。
一則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和兩位軍師,二則也不能讓陳到這般辛苦,自己坐著讓他站著,自己吃著讓他看著。
見劉備如此盛情,陳到推脫不得,卻也不敢和劉備同席,讓從者備了一個小幾案,位於離劉備不遠處的角落裏自飲自酌。
劉備也不再強求,隨即招唿張鬆與法正,五人一直推杯換盞,可是張鬆和法正心中一直守著那一個疑問。
酒是去年倉庫的宿麥所釀,在今年的秋收收獲之後,劉備的官廩和荊州黎庶的私廩都被裝得滿滿當當。
那些之前的宿麥多是雜糧,存之無用,還占官廩的空間,索性就將其全部雜糅在一起釀成了酒水,分給眾人飲用
而黎庶們在經曆了第一年的慌亂之後,在跟隨劉備的第二年就得到了安穩,感歎今年的冬天不會再有餓死的事情發生了。
而且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還令各郡的郡守收購黎庶手中多餘的糧草,讓他們能有餘錢可以買肉解饞,紡布禦寒。
這是當初曹操還沒有南下,在劉表麾下都不曾有過的待遇。
黎庶們紛紛感念劉備的恩德,別說冬天不會餓死,凍死的事估計也很難發生了。
唯一可憐的就是新政下的世家富戶了,以前每年秋天的時候,他們都能收獲滿倉。
但是今年隻能看到冷清的宅院和堆了不到往年十之一二的倉廩。
而加入商署的分紅因為還沒到年底所以還沒有進行結算,可謂是淒淒慘慘戚戚。
“這是陳糧所釀,今年豐收,陳糧雜且亂,為了清空倉廩,軍師建議備將之釀為水酒,以供飲用。
備之願,荊州這個冬天,所有黎庶不再因凍餓而死一人,也不知道備能不能完成這個心願。”
“主公之願,定能得償所望。”
\"唉!荊州之民不用擔心凍餓而死,賴眾位之攻,然其他各州之黎庶又當如何?尤其是曹操麾下,今春曹操剛曆經赤壁大敗,
糧草輜重等物資消耗一空,今秋雲長攻襄陽之時,曹操若令大軍增援,糧草又從何方調集?我軍若敗,荊州之民如何?
曹操若敗,中原之民又當如何?今冬曹操麾下之民又該因凍餓而死多少?每每想到其皆為我大漢子民,備就於心不忍。
如此陳糧在我荊州,止得釀酒,若歸曹操麾下之民,可救多少黎庶之生命?唉……\"
一聲長歎,讓廳上眾人盡皆默然。
諸葛亮說道:“故我等不可辜負荊州之民之願,亦不可辜負天下黎庶之盼,願隨主公蕩平寰宇,使天下之黎庶皆有果腹之食,暖身之衣。”
“軍師,備不是責怪爾等,隻是飲其酒,心中的思緒不免多了起來,想到了那些黎庶罷了。
而且,果腹之食,暖身之衣可不夠,要讓天下人人都能富足,再也沒有世家的兼並。都能讀書識字,得遇良師,想為官便去為官,
想參軍征戰沙場那便參軍,想從商便從商,想入百工之行便入百工,誰將士農工商如此排序?皆是我大漢之民,有何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