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禾苗!”賈蓉叫樓下的小丫頭。


    “你不用上來,去把管家和賬房叫過來。”


    “好的,少爺。”小丫鬟剛要邁步上樓,聽命令又轉頭往外走。


    聽到賈蓉的召喚,沒出門的管事都來了。


    他們也好奇少爺一個人在天香樓上幹嘛?正好能有機會進來看看。


    眾人魚貫上來,一個個的都左顧右盼,想看看和記憶裏有哪些改變。


    可沒變化啊!少爺他在樓上幹嘛呢?人都有好奇心的。


    “都來啦!過來,都到欄杆邊上來。”


    “見過少爺,有事?”


    “嗯,你們看,咱們這後園子比較空曠,我想改造一下。”


    好麽,眾人一聽心裏有些顧慮。


    你把產業都交出去了,府裏沒了進項。


    現在你還要修園子,那是要大量的銀子啊!


    “少爺,這修園子花費可不少。


    府裏現今沒進項了,不能寅吃卯糧啊!”


    餘喜打算盡一個管家的責任。


    “不必擔心,不是修那些繁複的園藝。


    隻是建一些簡單的房舍,花不了多少銀子。


    我會出圖,你們找工匠按照圖樣修建。


    趁我迴金陵這段時間開始修,將來會有大用。


    餘管家,你先找個會看圖的大匠來,我跟他說一些情況。


    其他人都要配合好這件事,府裏的未來就靠此次改造了!”


    “是,少爺。”餘喜打算破罐破摔了。


    少爺你學堂都沒去幾天,你還會畫圖?


    你愛咋樣咋樣吧,你是少爺,你說了算。


    府裏還有幾十萬兩銀子,能夠你揮霍些日子的。


    “對了,杜管事,府裏有曆年欠戶部的銀子嗎?”


    賈蓉忽然想起,看過的小說裏有提到過,勳貴們都欠著戶部的銀子。


    “少爺,這是從哪聽來的?咱們沒借過戶部的銀子啊?”


    杜玉坡奇怪地迴答道。


    就戶部那幫人,能讓你借出銀子來?


    “哦,可能是我聽錯了。沒有就好。


    有聽說過其他勳貴借戶部銀子嗎?”賈蓉又問道。


    “少爺說笑了,先不說能不能從戶部借出銀子來。


    就說勳貴們,那一個個把臉麵看得是多重的。


    寧願餓死也不會舍臉去借銀子啊!”


    “好,知道了,是我聽差了。”


    賈蓉心裏罵自己,小說看看就好,你還真信。


    餘喜動作挺快,當天下午就將修繕大匠找來。


    賈蓉領著這位叫霍承山的中年技師,來到花園,將自己的規劃說給他聽。


    為給賈蓉當場畫圖,小廝們背著板子和文房用品一溜跟隨。


    “就在這,柱子,你和大茂兩人抬著畫板。


    楊柳,把我的炭筆拿來。”


    賈蓉帶著人來到一處製高點,開始畫規劃圖。


    賈蓉的四個小廝,柱子、竹子、楊柳、還有大茂。


    大茂本姓徐,人家有名。


    不過賈蓉為了給柱子配上對手,把他名改了,叫徐大茂。


    按照賈蓉的規劃,寧國府後街的圍牆內縮,退出一片空地。


    然後起兩層鋪麵樓,樓前預留出停車馬的位置。


    在湖邊設計了一處學堂,這是他打算自己培養人手的地方


    新建築,賈蓉不要任何多餘的裝飾,直來直去,就強調一點,用料結實耐用。


    霍承山聽了心想,你這要求隨便找個正常的泥瓦匠就幹了,找我來幹嘛?


    可這是寧國府的工程,接了這個活,以後也算是有吹噓的資曆了。


    他耐心地聽著賈蓉的奇怪規劃和要求,一些細節也同時用筆記下。


    後牆門麵房和院內房舍規劃完,又勘察水係。


    小河水從後院流進來到出院,前後大約有兩米的落差。


    賈蓉和霍承山一起尋找到可以起圍堰的地方,蓄水之後能形成個小湖泊。足夠提供一定的動力。


    又在泄水處設計了一排工坊,用於將水輪的動力傳輸到此。


    霍承山是徹底懵逼了,你這是寧國府還是工部作坊?


    賈蓉要建工坊,一個是打算生產一些產品,二是他感覺生活有些不便利,想改造一些用具。


    就像出行的馬車,用的是硬木包鐵軸承,轉起來費勁不說,還吱吱扭扭的響。車輛也沒減震,路麵上任何情況都能直接反應給屁股。冬天可以鋪厚墊子,夏天呢?


    賈蓉打算給自己造一輛四輪馬車,他原來在網上看過一些人的討論,我們曆史上為什麽沒有發展出和歐洲相似的四輪馬車。


    得出的結論很多,有說地形原因的;有說技術原因的;有說文化原因的,都有道理。


    但賈蓉自己覺得還有一些原因,就是我們人多,人工賤。這就造成了上層管理者,沒動力去進行關於效率的技術研發,反正人多,拿人堆就是了。


    還有就是我們是小農經濟,鄉下基本自給自足,加上對商人的看不起,所以商業欠發達,對於貨物的周轉需要不強。


    而官府層麵的大規模運輸有內河,還可以免費征發徭役。


    官員日常出行可以坐歐洲人沒有的轎子,完全靠人力減震,這個舒適度是任何馬車都比不了的。所以從民間到上層都沒有技術革新的動力。


    我們的不思進取還有一個地理上的原因。


    拜老祖宗所賜,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是個天然的防禦圈。


    東北嚴寒,西北荒漠,西南峻嶺,東南汪洋。


    地理為我們隔絕了大多數外敵。(所以我們內鬥很厲害)


    在航海技術落後的時代,大海就是天塹。


    隻要防住北方草原的蠻族,就是關上門過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從秦開始,一代一代不停地修邊牆。


    話題扯遠,迴到寧國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誤穿紅樓丫鬟我來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極淡久才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極淡久才散仙並收藏誤穿紅樓丫鬟我來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