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東胡求援
大秦之開局召喚戚繼光 作者:往事盡在流水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方草原,東胡王廷。
此時,站在東胡朝堂之上的東胡眾臣的臉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風輕雲淡與傲氣,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慌亂。
看著下方吵鬧不已的眾臣,本來就因為匈奴入侵而憂心不已的拓跋餘更加鬧心。
“夠了!都給本王閉嘴。”
聽到拓跋餘的怒喝,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將目光齊刷刷的投向迴到東胡王廷之後便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政變,將上一任還在養病的東湖王,也是自己的父親趕下王位的拓跋餘的身上。
而拓跋餘在奪取王位之後,並沒有如大家想象中的那樣對東胡王廷進行大清洗。相反,對於之前一直排擠他,但是卻是十分有能力的那些東胡老臣,拓跋餘以禮相待。
當然,對於那些通過阿諛奉承上位,還打壓過他的臣子,拓跋餘直接將其一擼到底。
在拓跋餘大棒加甜棗的策略之下,不到半個月時間,拓跋餘便完全掌握了東胡王廷的朝政。
不過,拓跋餘還沒高興到兩天,統一匈奴,帶領匈奴兵馬重新奪迴河套平原的單於冒頓便以討賊為借口起兵三十萬攻打東胡。
因為事發突然,拓跋餘和東胡人沒有做好準備,再加上冒頓確實能力非凡。因此,在戰爭初期,東胡這邊被打的節節敗退。
見眾人突然都安靜了下來,拓跋餘一時間竟感覺有些不習慣。
為了打破場上寂靜的氛圍,拓跋餘咳嗽兩聲後說道:“行了,安祿山將軍和爾朱榮將軍剛才已經有戰報送迴。如今戰局已經趨於穩定,諸位還是想想該怎麽將匈奴人趕迴去吧。”
拓跋餘話音剛落,朝堂之上便有一名老臣起身說道:“大王,如今匈奴冒頓起兵三十萬,聲勢浩大,如果我東胡孤軍奮戰,絕對不是冒頓的對手。”
聽到這名老臣不說重點,拓跋餘十分不耐煩的說道:“行了,你想說什麽,直說便可。”
“大王,我東胡靠近燕國,不如向燕國求援如何?”
聽到此人提議自己向燕國求援,拓跋餘臉上閃過一絲遲疑。
如果他現在還隻是東胡王子的話,他絕對不會同意向燕國求援這個主意。不過,現在他是東胡王,他要為他東胡數十上百萬的百姓考慮。
“我們和燕國素有恩怨,當此之時,燕國會出兵援助我東胡嗎?”
見拓跋餘動心了,這名老臣連忙解釋道:“大王,就是當此之時,燕國才會選擇出兵援助我們。”
“現在的燕王姬霄,還有燕國相國荀彧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要是冒頓消滅了我們,統一了草原的話,對燕國的危害比起我們和匈奴共存草原更大。”
見拓跋餘猶豫不決的樣子,這名老臣連忙勸道:“大王,莫要遲疑。當此之時,宜當機立斷。”
聽到這句話,拓跋餘不再遲疑,同意道:“好!劉大人,還請你作為我東胡使者出使燕國。”
聽到拓跋餘讓自己出使燕國,這名老臣愣了一下,隨後心中狂喜不宜。
“謝大王。”
這名老臣全名劉歡,在秦滅燕國之前,他在燕國任職。而在燕國被滅之後,他為了避禍,獨身一人逃到了草原之上,最後被上一任東胡王給收留了。
不僅如此,他還因為讀過書,有學問,被東胡王命令做了當時還十分年幼的拓跋餘的老師。
而正是因為這一層關係,拓跋餘對劉歡十分信任。因此,這一次出使燕國,向燕國求援的重任,拓跋餘交給了劉歡。
見沒人有事向自己奏報了,拓跋餘擺手道:“你們都退下吧,我和劉大人單獨說幾句話。”
“臣等告退。”
很快,偌大的房間之內便隻剩下了了劉歡和拓跋餘兩個人。
見劉歡還站著,拓跋餘語氣尊敬的說道:“先生,請坐。”
等到劉歡落座,拓跋餘才接著問道:“先生,這一次向燕國求援,先生有幾分把握?”
“大王,如臣之前所言,燕王姬霄和燕國相國荀彧都不是傻子,他們分得清利害。因此,這一次臣至少有八成把握燕國會出兵。”
見劉歡一臉自信的樣子,拓跋餘這才鬆了一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很快,拓跋餘派遣使者出使燕國,向隔壁燕國求援的事情便傳遍了草原,並且還傳到了荀彧的耳中。
對於草原現在的局勢,一直身在薊城的荀彧自然也是知曉一二。因此,知道此事茲事體大的荀彧在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便派遣信使快馬加鞭將此消息傳給姬霄,請姬霄拿個主意。
與此同時,冒頓在得知拓跋餘派遣他的老師劉歡為使出使燕國尋求燕國的消息後,立刻派遣手下將領率領五千輕騎圍堵劉歡一行人。
他深知,如果現在燕國出兵援助東胡的話,他帶兵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就會原封不動的吐迴給東胡。
說不定,他還要損失更多地盤。
因此,在劉歡抵達燕國之前,他要將其給攔住。
見荀彧居然沒有當機立斷,而是花費不必要的功夫請示姬霄,於謙在私下裏顯得有些不滿的對荀彧道:“師兄,大王在帶兵南下職權,就賦予了師兄先斬後奏之權。對於這種事,師弟認為就應該當機立斷,立刻出兵援助東胡。”
“師兄心中應該也清楚,要是讓那冒頓統一草原,對我燕國造成的威脅就將是致命的…”
聽到於謙之言,荀彧當即嗬斥打斷道:“閉嘴!師弟,燕國是大王的燕國,即便大王賦予了為兄先斬後奏之權,為兄也不能獨斷專行。如此大事,必須要支會大王,得到大王首肯才行。不然,為兄成什麽了?”
不過,荀彧也知道,於謙是好心,是為了燕國著想。因此,在嗬斥過於謙之後,荀彧的語氣也是立刻軟了下來:“不過,師弟所言也是。為兄會傳令給楊將軍,讓他派遣兵馬出關接應東胡使者。”
看著麵前年輕的於謙,荀彧的眼中閃過一絲寵溺:“師弟,以後這種話不要再說。你要始終記得,燕國是大王的燕國,即便大王再信任我們,賦予我們再多權力,我們也不能肆意妄為,獨斷專行。”
聽到荀彧的告誡,於謙也不知道聽沒聽懂,隻是點頭道:“師弟明白了。”
…
此時,站在東胡朝堂之上的東胡眾臣的臉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風輕雲淡與傲氣,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慌亂。
看著下方吵鬧不已的眾臣,本來就因為匈奴入侵而憂心不已的拓跋餘更加鬧心。
“夠了!都給本王閉嘴。”
聽到拓跋餘的怒喝,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將目光齊刷刷的投向迴到東胡王廷之後便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政變,將上一任還在養病的東湖王,也是自己的父親趕下王位的拓跋餘的身上。
而拓跋餘在奪取王位之後,並沒有如大家想象中的那樣對東胡王廷進行大清洗。相反,對於之前一直排擠他,但是卻是十分有能力的那些東胡老臣,拓跋餘以禮相待。
當然,對於那些通過阿諛奉承上位,還打壓過他的臣子,拓跋餘直接將其一擼到底。
在拓跋餘大棒加甜棗的策略之下,不到半個月時間,拓跋餘便完全掌握了東胡王廷的朝政。
不過,拓跋餘還沒高興到兩天,統一匈奴,帶領匈奴兵馬重新奪迴河套平原的單於冒頓便以討賊為借口起兵三十萬攻打東胡。
因為事發突然,拓跋餘和東胡人沒有做好準備,再加上冒頓確實能力非凡。因此,在戰爭初期,東胡這邊被打的節節敗退。
見眾人突然都安靜了下來,拓跋餘一時間竟感覺有些不習慣。
為了打破場上寂靜的氛圍,拓跋餘咳嗽兩聲後說道:“行了,安祿山將軍和爾朱榮將軍剛才已經有戰報送迴。如今戰局已經趨於穩定,諸位還是想想該怎麽將匈奴人趕迴去吧。”
拓跋餘話音剛落,朝堂之上便有一名老臣起身說道:“大王,如今匈奴冒頓起兵三十萬,聲勢浩大,如果我東胡孤軍奮戰,絕對不是冒頓的對手。”
聽到這名老臣不說重點,拓跋餘十分不耐煩的說道:“行了,你想說什麽,直說便可。”
“大王,我東胡靠近燕國,不如向燕國求援如何?”
聽到此人提議自己向燕國求援,拓跋餘臉上閃過一絲遲疑。
如果他現在還隻是東胡王子的話,他絕對不會同意向燕國求援這個主意。不過,現在他是東胡王,他要為他東胡數十上百萬的百姓考慮。
“我們和燕國素有恩怨,當此之時,燕國會出兵援助我東胡嗎?”
見拓跋餘動心了,這名老臣連忙解釋道:“大王,就是當此之時,燕國才會選擇出兵援助我們。”
“現在的燕王姬霄,還有燕國相國荀彧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要是冒頓消滅了我們,統一了草原的話,對燕國的危害比起我們和匈奴共存草原更大。”
見拓跋餘猶豫不決的樣子,這名老臣連忙勸道:“大王,莫要遲疑。當此之時,宜當機立斷。”
聽到這句話,拓跋餘不再遲疑,同意道:“好!劉大人,還請你作為我東胡使者出使燕國。”
聽到拓跋餘讓自己出使燕國,這名老臣愣了一下,隨後心中狂喜不宜。
“謝大王。”
這名老臣全名劉歡,在秦滅燕國之前,他在燕國任職。而在燕國被滅之後,他為了避禍,獨身一人逃到了草原之上,最後被上一任東胡王給收留了。
不僅如此,他還因為讀過書,有學問,被東胡王命令做了當時還十分年幼的拓跋餘的老師。
而正是因為這一層關係,拓跋餘對劉歡十分信任。因此,這一次出使燕國,向燕國求援的重任,拓跋餘交給了劉歡。
見沒人有事向自己奏報了,拓跋餘擺手道:“你們都退下吧,我和劉大人單獨說幾句話。”
“臣等告退。”
很快,偌大的房間之內便隻剩下了了劉歡和拓跋餘兩個人。
見劉歡還站著,拓跋餘語氣尊敬的說道:“先生,請坐。”
等到劉歡落座,拓跋餘才接著問道:“先生,這一次向燕國求援,先生有幾分把握?”
“大王,如臣之前所言,燕王姬霄和燕國相國荀彧都不是傻子,他們分得清利害。因此,這一次臣至少有八成把握燕國會出兵。”
見劉歡一臉自信的樣子,拓跋餘這才鬆了一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很快,拓跋餘派遣使者出使燕國,向隔壁燕國求援的事情便傳遍了草原,並且還傳到了荀彧的耳中。
對於草原現在的局勢,一直身在薊城的荀彧自然也是知曉一二。因此,知道此事茲事體大的荀彧在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便派遣信使快馬加鞭將此消息傳給姬霄,請姬霄拿個主意。
與此同時,冒頓在得知拓跋餘派遣他的老師劉歡為使出使燕國尋求燕國的消息後,立刻派遣手下將領率領五千輕騎圍堵劉歡一行人。
他深知,如果現在燕國出兵援助東胡的話,他帶兵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就會原封不動的吐迴給東胡。
說不定,他還要損失更多地盤。
因此,在劉歡抵達燕國之前,他要將其給攔住。
見荀彧居然沒有當機立斷,而是花費不必要的功夫請示姬霄,於謙在私下裏顯得有些不滿的對荀彧道:“師兄,大王在帶兵南下職權,就賦予了師兄先斬後奏之權。對於這種事,師弟認為就應該當機立斷,立刻出兵援助東胡。”
“師兄心中應該也清楚,要是讓那冒頓統一草原,對我燕國造成的威脅就將是致命的…”
聽到於謙之言,荀彧當即嗬斥打斷道:“閉嘴!師弟,燕國是大王的燕國,即便大王賦予了為兄先斬後奏之權,為兄也不能獨斷專行。如此大事,必須要支會大王,得到大王首肯才行。不然,為兄成什麽了?”
不過,荀彧也知道,於謙是好心,是為了燕國著想。因此,在嗬斥過於謙之後,荀彧的語氣也是立刻軟了下來:“不過,師弟所言也是。為兄會傳令給楊將軍,讓他派遣兵馬出關接應東胡使者。”
看著麵前年輕的於謙,荀彧的眼中閃過一絲寵溺:“師弟,以後這種話不要再說。你要始終記得,燕國是大王的燕國,即便大王再信任我們,賦予我們再多權力,我們也不能肆意妄為,獨斷專行。”
聽到荀彧的告誡,於謙也不知道聽沒聽懂,隻是點頭道:“師弟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