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樂進出世
大秦之開局召喚戚繼光 作者:往事盡在流水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燕國,薊城。
在黃金台還在建造之時,姬霄便想著派遣一員得力幹將日夜看守著黃金台。
也就是在這時,姬霄發現自己是真的人不夠用。
楊業和戚繼光在奪迴居庸關之後便駐守在居庸關,防止東胡人反撲。臧荼駐守著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屬於兵家必爭之地的督抗之地,王韶則在處理政務。
仔細一算,他現在都屬於是無人可用的情況了。
沒辦法,他隻能再次用九十點召喚積分召喚一位曆史人傑。
“開始隨機抽取五位曆史人傑,宿主可任意pass掉其中兩名,隨後係統將在剩下的三名曆史人傑進行隨機召喚。”
“第一位人傑——大唐開國名將程咬金,武力90,統帥82,智力85,政治60。”
“第二位人傑——東漢名將耿恭,武力95,統帥90,智力82,政治40。”
“第三位人傑——漢末三國名將夏侯惇,武力94,統帥85,智力86,政治40。”
“第四位人傑——漢末三國名將文聘,武力92,統帥90,智力85,政治40。”
“第五位人傑——東漢末年名將樂進,武力91,統帥92,智力87,政治40。”
看著這五人,姬霄思索片刻之後,決定pass掉程咬金和夏侯惇這兩個人。
“宿主選擇pass掉程咬金和夏侯惇兩人。係統即將在耿恭,文聘與樂進三人之中進行隨機召喚。”
“恭喜宿主成功召喚東漢末年名將樂進。”
“樂進植入身份,戰國名將樂毅之後,聽聞宿主效仿燕昭王築黃金台向天下求賢,便欲效仿先祖樂毅應召投靠宿主。”
…
此時,薊城之外。
荀彧正坐在一輛馬車之上,而趕馬車的人,則是一位容貌短小,看上去已經超過二十歲的青年。
這位青年,自然是姬霄不久前召喚出世的樂進。
樂進所駕駛的馬車,其實也就是在馬後麵加上一條繩子,兩個輪子和一塊木板而已。
“文若,在此再次多謝樂進兄台救命之恩。”
原來,荀彧在離開荀家後不久便遇到了攔路搶劫的強盜,要不是樂進突然出現救了荀彧,荀彧現在隻怕是都已經命歸西天了。
“文若先生不必多禮。不過,文若先生,如今天下大亂,世道不太平,你去燕國幹什麽?”
“文若在家中聽聞燕王殿下築黃金台,招納賢良,便想著投奔燕王殿下,也好博一個前程不是。”
聽到荀彧也是去投奔姬霄的,樂進的眼中閃過一絲詫異。
“原來文若先生也是去投奔燕王殿下的啊。”
聽到樂進這麽說,荀彧頓時來了興趣:“哦,這麽說樂進兄弟來燕國也是為了投奔燕王殿下了。”
“自然,文若先生,我不是給你吹,別看我身材短小,但是也算是武藝高強了。”
對於樂進武藝高強這一點,被樂進救過的荀彧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而且,我平常時間也會讀先祖留下來的兵書,現如今我應該也算是一位良將了。”
聽到樂進說平常時間會讀先祖留下來的兵書,荀彧頓時就對樂進的身份產生了好奇。
“敢問,敢問樂進兄弟先祖為何人?”
聽到荀彧詢問自己的先祖是誰,樂進滿臉驕傲的迴道:“我乃樂毅之後。”
聽到樂進居然真的是為樂毅之後,荀彧雖說早有猜測,但是依然是大吃一驚:“沒想到樂進兄弟是樂毅將軍的後人。文若失敬了。”
見荀彧如此敬重自家先祖,樂進的心中十分高興。
“可惜,我樂家在先祖死後便家道中落。到了我這一代,樂家便隻剩下了先祖所寫的一卷兵書…”
說到這裏,樂進都覺得這個話題太沉重了,因此他連忙轉變話題:“文若先生姓荀,莫非是荀子的後人嗎?”
“是的,在下乃是荀子的三世孫。在先祖死後,荀家便舉家搬到了穎川郡。故而,文若才說自己是韓國人。”
聽到荀彧真的是儒家後聖荀子的後人,樂進也是有些驚訝。
他不過就是隨口問問而已,沒想到還真是啊。
就在這時,兩人發現周邊突然變得熱鬧了許多,抬頭一看,城門上薊城兩個大字映入眼簾。
看著城門上薊城兩個大字,樂進一臉笑意:“文若先生,我們到了。”
就在這時,一些議論聲傳入了他們的耳中:“宮裏的黃大人又奉王命來黃金台看看有沒有人才出現了,看來大王真的求賢若渴啊。”
“大王勵精圖治,求賢若渴,不正是我燕國之幸嗎!”
…
見眾百姓對姬霄很是認可,荀彧和樂進兩個人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聽說,燕國納賢文武不在同一個地方,文若先生,告辭。”
“樂進兄弟請便。”
不到半刻鍾,荀彧便看到有許多人圍起來的高台。
“這就是黃金台嗎?”
荀彧一邊想著,一邊自顧自的走上去。
“又有人要登黃金台。”
被姬霄派來查看情況的黃金雄見狀,連忙上前謙恭的訊問道:“敢問閣下是?”
“在下,穎川荀家,荀彧。”
聽到眼前這人叫荀彧,黃金雄的態度變得更加謙恭了。
姬霄曾對黃金雄說過,如果有一個叫做荀彧的文人要登黃金台,就立刻派人告訴他。不過,這件事不能讓別人知道。
能夠讓大王如此交代的人,一定不簡單。反正,表現的謙恭點就行了。
而在聽到穎川荀家和荀彧這兩個名字時,黃金台下卻是炸開了鍋,竊竊私語聲不絕於耳。
普通人可能不知道穎川荀家還有荀彧代表了什麽,但是敢來燕國登黃金台的人大多數都算得上是有才、百家之人。
他們自然知道穎川荀家代表什麽。而荀彧身為荀家家主的嫡長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荀家,甚至儒家的態度。
“沒想到,燕王殿下求賢居然連儒家後聖荀子的後人都驚來了。”
“荀家和儒家這是什麽意思?這是想借助燕國複興日漸衰落的儒學嗎?”
“不過,荀彧身為儒家未來的代表,不知道有多少真才實學。”
“聽說,他被人稱為王佐之才。”
說到這裏,在場的諸子百家之人都對荀彧投向敬畏的眼光。
荀彧在來薊城之前就對姬霄納賢的流程做了調查,首先,是在黃金台上提出自己對當今時局的理解。如果應召者寫下的時局論讓姬霄滿意的話,就會麵見燕王姬霄,姬霄會親自提出一些問題讓應召者迴答。
如果迴答的答案讓姬霄滿意,便能得到十金並且留在燕國做官。
“唿…時局嗎…”
“當今天下…”
不一會兒,荀彧便洋洋灑灑寫下一篇近千字的文章。
黃金雄小心翼翼的接過荀彧所寫的文章。
“請荀先生跟我來。”
與此同時,姬霄也得知了荀彧和樂進已經抵達薊城的消息。
…
在黃金台還在建造之時,姬霄便想著派遣一員得力幹將日夜看守著黃金台。
也就是在這時,姬霄發現自己是真的人不夠用。
楊業和戚繼光在奪迴居庸關之後便駐守在居庸關,防止東胡人反撲。臧荼駐守著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屬於兵家必爭之地的督抗之地,王韶則在處理政務。
仔細一算,他現在都屬於是無人可用的情況了。
沒辦法,他隻能再次用九十點召喚積分召喚一位曆史人傑。
“開始隨機抽取五位曆史人傑,宿主可任意pass掉其中兩名,隨後係統將在剩下的三名曆史人傑進行隨機召喚。”
“第一位人傑——大唐開國名將程咬金,武力90,統帥82,智力85,政治60。”
“第二位人傑——東漢名將耿恭,武力95,統帥90,智力82,政治40。”
“第三位人傑——漢末三國名將夏侯惇,武力94,統帥85,智力86,政治40。”
“第四位人傑——漢末三國名將文聘,武力92,統帥90,智力85,政治40。”
“第五位人傑——東漢末年名將樂進,武力91,統帥92,智力87,政治40。”
看著這五人,姬霄思索片刻之後,決定pass掉程咬金和夏侯惇這兩個人。
“宿主選擇pass掉程咬金和夏侯惇兩人。係統即將在耿恭,文聘與樂進三人之中進行隨機召喚。”
“恭喜宿主成功召喚東漢末年名將樂進。”
“樂進植入身份,戰國名將樂毅之後,聽聞宿主效仿燕昭王築黃金台向天下求賢,便欲效仿先祖樂毅應召投靠宿主。”
…
此時,薊城之外。
荀彧正坐在一輛馬車之上,而趕馬車的人,則是一位容貌短小,看上去已經超過二十歲的青年。
這位青年,自然是姬霄不久前召喚出世的樂進。
樂進所駕駛的馬車,其實也就是在馬後麵加上一條繩子,兩個輪子和一塊木板而已。
“文若,在此再次多謝樂進兄台救命之恩。”
原來,荀彧在離開荀家後不久便遇到了攔路搶劫的強盜,要不是樂進突然出現救了荀彧,荀彧現在隻怕是都已經命歸西天了。
“文若先生不必多禮。不過,文若先生,如今天下大亂,世道不太平,你去燕國幹什麽?”
“文若在家中聽聞燕王殿下築黃金台,招納賢良,便想著投奔燕王殿下,也好博一個前程不是。”
聽到荀彧也是去投奔姬霄的,樂進的眼中閃過一絲詫異。
“原來文若先生也是去投奔燕王殿下的啊。”
聽到樂進這麽說,荀彧頓時來了興趣:“哦,這麽說樂進兄弟來燕國也是為了投奔燕王殿下了。”
“自然,文若先生,我不是給你吹,別看我身材短小,但是也算是武藝高強了。”
對於樂進武藝高強這一點,被樂進救過的荀彧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而且,我平常時間也會讀先祖留下來的兵書,現如今我應該也算是一位良將了。”
聽到樂進說平常時間會讀先祖留下來的兵書,荀彧頓時就對樂進的身份產生了好奇。
“敢問,敢問樂進兄弟先祖為何人?”
聽到荀彧詢問自己的先祖是誰,樂進滿臉驕傲的迴道:“我乃樂毅之後。”
聽到樂進居然真的是為樂毅之後,荀彧雖說早有猜測,但是依然是大吃一驚:“沒想到樂進兄弟是樂毅將軍的後人。文若失敬了。”
見荀彧如此敬重自家先祖,樂進的心中十分高興。
“可惜,我樂家在先祖死後便家道中落。到了我這一代,樂家便隻剩下了先祖所寫的一卷兵書…”
說到這裏,樂進都覺得這個話題太沉重了,因此他連忙轉變話題:“文若先生姓荀,莫非是荀子的後人嗎?”
“是的,在下乃是荀子的三世孫。在先祖死後,荀家便舉家搬到了穎川郡。故而,文若才說自己是韓國人。”
聽到荀彧真的是儒家後聖荀子的後人,樂進也是有些驚訝。
他不過就是隨口問問而已,沒想到還真是啊。
就在這時,兩人發現周邊突然變得熱鬧了許多,抬頭一看,城門上薊城兩個大字映入眼簾。
看著城門上薊城兩個大字,樂進一臉笑意:“文若先生,我們到了。”
就在這時,一些議論聲傳入了他們的耳中:“宮裏的黃大人又奉王命來黃金台看看有沒有人才出現了,看來大王真的求賢若渴啊。”
“大王勵精圖治,求賢若渴,不正是我燕國之幸嗎!”
…
見眾百姓對姬霄很是認可,荀彧和樂進兩個人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聽說,燕國納賢文武不在同一個地方,文若先生,告辭。”
“樂進兄弟請便。”
不到半刻鍾,荀彧便看到有許多人圍起來的高台。
“這就是黃金台嗎?”
荀彧一邊想著,一邊自顧自的走上去。
“又有人要登黃金台。”
被姬霄派來查看情況的黃金雄見狀,連忙上前謙恭的訊問道:“敢問閣下是?”
“在下,穎川荀家,荀彧。”
聽到眼前這人叫荀彧,黃金雄的態度變得更加謙恭了。
姬霄曾對黃金雄說過,如果有一個叫做荀彧的文人要登黃金台,就立刻派人告訴他。不過,這件事不能讓別人知道。
能夠讓大王如此交代的人,一定不簡單。反正,表現的謙恭點就行了。
而在聽到穎川荀家和荀彧這兩個名字時,黃金台下卻是炸開了鍋,竊竊私語聲不絕於耳。
普通人可能不知道穎川荀家還有荀彧代表了什麽,但是敢來燕國登黃金台的人大多數都算得上是有才、百家之人。
他們自然知道穎川荀家代表什麽。而荀彧身為荀家家主的嫡長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荀家,甚至儒家的態度。
“沒想到,燕王殿下求賢居然連儒家後聖荀子的後人都驚來了。”
“荀家和儒家這是什麽意思?這是想借助燕國複興日漸衰落的儒學嗎?”
“不過,荀彧身為儒家未來的代表,不知道有多少真才實學。”
“聽說,他被人稱為王佐之才。”
說到這裏,在場的諸子百家之人都對荀彧投向敬畏的眼光。
荀彧在來薊城之前就對姬霄納賢的流程做了調查,首先,是在黃金台上提出自己對當今時局的理解。如果應召者寫下的時局論讓姬霄滿意的話,就會麵見燕王姬霄,姬霄會親自提出一些問題讓應召者迴答。
如果迴答的答案讓姬霄滿意,便能得到十金並且留在燕國做官。
“唿…時局嗎…”
“當今天下…”
不一會兒,荀彧便洋洋灑灑寫下一篇近千字的文章。
黃金雄小心翼翼的接過荀彧所寫的文章。
“請荀先生跟我來。”
與此同時,姬霄也得知了荀彧和樂進已經抵達薊城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