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溫鍋
穿越自帶超市,村長讓我來當 作者:漣秋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完李懷溪的話,趙木匠茅塞頓開,“對啊,我怎麽沒想到呢。”
“李兄弟,按照你說的這個法子來肯定可以,我再從中間箍一圈木條圍住,這樣珠子也不會跑出來!”
李懷溪心道,‘好家夥,木匠的腦子反應就是快,再研究下去軸承就要被他發明出來了。’
看著趙木匠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李懷溪開口道:“趙掌櫃,既然這個法子可行,那我就在家等你的好消息了。”
“好說好說,李兄弟,這個活簡單,我下午便能做出來給你送過去!”
“而且你提出來的這個法子我總感覺也可以用到別處,這真是多謝你了。”
“我出師的時候師傅跟我說過, ‘木匠之藝,如浩渺滄海,舟行其間,方知學海無涯。一榫一卯,皆藏乾坤,一刨一鋸,俱蘊妙理,窮其一生,難窺全豹。他日若能蒙人指教,必思酬謝,以報存心。’”
“今日我得李兄弟點撥,獲益匪淺,這桌子我做出來便贈予李兄弟你,當做是我的謝禮!”
趙木匠一番話把自己的師門箴言都搬了出來,李懷溪也不好再說什麽,便樂嗬嗬的答應了下來。
告別了大方的趙木匠,李懷溪又在鎮子上轉了一圈,過了中午後就開始往迴走,半道找了個沒人的地方閃身進了超市。
新房落成後家裏的家具還沒齊全,也就沒有好好吃一頓飯。
今天趁著家具進門,那自己就置辦一下灶間所需要的東西,叫上大伯和三叔一起來溫溫鍋,熱鬧熱鬧,給新家增添一些人氣。
來到肉食區,李懷溪挑了一隻白條雞,稱了三斤豬肉和兩根帶肉的大棒骨,豬板油也拿了一塊,迴去讓李母煉點豬油。
菜不用買,家裏菜園子基本都有,李懷溪隻拿了幾個芋頭。
來到廚具區拿了三十個陶碗,這樣大伯和三叔再來家裏吃飯就不用自己帶碗筷過來了。
拿完碗筷又在貨架上挑了一大兩小三口鐵鍋。
家裏的鐵鍋還能用,但是李懷溪想著新家新氣象,用個新的更舒坦,而且超市裏的鐵鍋用料更紮實,工藝也更好。
除此之外大小陶罐也都來幾個,家裏的鹽罐子和油罐子在灶房裏這麽些年早已包漿,趁著這個機會能換的就都換掉。
置辦好這一切,李懷溪又來到酒水區拿了一大壇黃酒,然後就出了超市,趕著驢車悠哉悠哉迴了家。
到家後看到李懷安正領著李豐收和李豐年兩個小屁孩在自家門口嶄新的青石板台階上摔泥巴。
李懷溪停下車後便讓三人進屋喊人出來搬東西。
很快李懷山和李懷林就出來了,看著驢車上倒扣著的鐵鍋,李懷林吃驚道:“老三,這是在哪買的鐵鍋,咋這麽亮!”
“在我那小販朋友那裏,買了三口呢,二哥快,搬灶房裏去。”
三人把東西搬進灶房,出來後李懷山和李懷林便帶著李懷溪挨個屋子看今天新進門的家具。
指著自己屋裏的家具,李懷林道:“老三,你說的晚上讓我們睡個好覺就是這個嗎?這衣櫥衣櫃還有桌子椅子擺上之後看著確實是舒坦多了。”
“二哥,不止這個,我打算晚上把大伯和三叔叫來一起吃個溫鍋飯,給咱溫溫鍋。”
“行,這院子大了人氣不旺,熱鬧熱鬧好。”李父不知何時站在了屋外。
“爹。”三人叫了一聲。
李父笑著道:“上午來送家具的趙木匠這會兒又來了,拉來了兩個大桌子,咱一塊兒去搬進來。”
四人合力將桌子搬了進來,經過商量後安置到了正房堂屋旁邊的那間空房裏。
安好桌腿放上大桌麵,李懷溪把幾個木珠子放進桌子中間的凹槽裏,然後套上木箍再放上小桌麵,用手輕輕一轉小桌麵便轉動了起來。
20個凳子擺在周圍,一個後世的會客廳就布置完成,有了這個房間,以後家裏再聚餐一家人就可以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夾菜也不用再站起來了。
李懷山和李懷林看著稀奇,還紛紛上手玩了一會兒。
布置完這間屋子,幾人又把三口鐵鍋在三眼灶台上安置好,大鐵鍋直接用泥糊在了灶台上,小鐵鍋則可以隨意拿放,跟水壺調換著使用。
李母對這個三眼灶台喜歡的緊,用一塊豬皮開完鍋後便就著李懷溪買迴來的材料開始準備做飯,鄭小菊和趙月紅則在旁邊打下手。
灶台開火,煙火氣又開始重新填滿了這個新建起來的院子。
李懷溪叫來門外三個摔泥巴的小孩兒,讓三人分別迴家通知家裏人晚上來院裏吃飯。
重點:不用帶碗筷。
三個小孩兒非常喜歡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感覺,聽李懷溪說完後就屁顛屁顛的跑去報信了。
……
當太陽剛開始落山的時候,李母帶著兩個兒媳婦已經張羅好了一桌子的菜。
雞肉燉蘑菇,肉炒山野菜,肉炒番椒,大棒骨燉芋頭,涼拌番茄……番茄湯,主食是一鍋白米飯。
飯菜上桌後,早已落座的一家人還在討論這新奇的圓桌。
李懷溪拎出在超市拿出來的黃酒道:“大伯,三叔,今天一桌好菜,我在鎮上打了一壇酒迴來,咱都喝點啊?”
“好好好,今天好酒好菜又是喜事,大家都嚐嚐。”大伯說完示意李懷溪給每個人碗裏都倒上酒。
黃酒入口,甜而不辣,一家人邊喝酒邊聊天,隨著酒勁慢慢上來,說話的聲音越來越熱鬧,越來越大,逐漸充滿整個院子。
入夜後,李懷溪在屋子裏點上蠟燭,大家繼續品酒聊天。
李懷溪咂了一口黃酒放下碗道:“大伯,三叔,您看這院子挺好的吧。”
“好,這可太好了。”三叔興奮得道。
“你們也翻蓋吧,咱有圖紙,村裏人也都有經驗了,蓋起來肯定更快。”
大伯想了一下道:“等秋收完了吧,看看時間,要是來得及的話就今年蓋,要是來不及就明年蓋!”
大伯說完後屋子裏又是一陣熱鬧。
一場溫鍋宴吃到月上中天才結束,一壇黃酒剛剛好喝完。
大伯和三叔迴家後,李懷溪兄弟三人也踉踉蹌蹌的迴房,摸到炕上倒頭就睡。
“李兄弟,按照你說的這個法子來肯定可以,我再從中間箍一圈木條圍住,這樣珠子也不會跑出來!”
李懷溪心道,‘好家夥,木匠的腦子反應就是快,再研究下去軸承就要被他發明出來了。’
看著趙木匠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李懷溪開口道:“趙掌櫃,既然這個法子可行,那我就在家等你的好消息了。”
“好說好說,李兄弟,這個活簡單,我下午便能做出來給你送過去!”
“而且你提出來的這個法子我總感覺也可以用到別處,這真是多謝你了。”
“我出師的時候師傅跟我說過, ‘木匠之藝,如浩渺滄海,舟行其間,方知學海無涯。一榫一卯,皆藏乾坤,一刨一鋸,俱蘊妙理,窮其一生,難窺全豹。他日若能蒙人指教,必思酬謝,以報存心。’”
“今日我得李兄弟點撥,獲益匪淺,這桌子我做出來便贈予李兄弟你,當做是我的謝禮!”
趙木匠一番話把自己的師門箴言都搬了出來,李懷溪也不好再說什麽,便樂嗬嗬的答應了下來。
告別了大方的趙木匠,李懷溪又在鎮子上轉了一圈,過了中午後就開始往迴走,半道找了個沒人的地方閃身進了超市。
新房落成後家裏的家具還沒齊全,也就沒有好好吃一頓飯。
今天趁著家具進門,那自己就置辦一下灶間所需要的東西,叫上大伯和三叔一起來溫溫鍋,熱鬧熱鬧,給新家增添一些人氣。
來到肉食區,李懷溪挑了一隻白條雞,稱了三斤豬肉和兩根帶肉的大棒骨,豬板油也拿了一塊,迴去讓李母煉點豬油。
菜不用買,家裏菜園子基本都有,李懷溪隻拿了幾個芋頭。
來到廚具區拿了三十個陶碗,這樣大伯和三叔再來家裏吃飯就不用自己帶碗筷過來了。
拿完碗筷又在貨架上挑了一大兩小三口鐵鍋。
家裏的鐵鍋還能用,但是李懷溪想著新家新氣象,用個新的更舒坦,而且超市裏的鐵鍋用料更紮實,工藝也更好。
除此之外大小陶罐也都來幾個,家裏的鹽罐子和油罐子在灶房裏這麽些年早已包漿,趁著這個機會能換的就都換掉。
置辦好這一切,李懷溪又來到酒水區拿了一大壇黃酒,然後就出了超市,趕著驢車悠哉悠哉迴了家。
到家後看到李懷安正領著李豐收和李豐年兩個小屁孩在自家門口嶄新的青石板台階上摔泥巴。
李懷溪停下車後便讓三人進屋喊人出來搬東西。
很快李懷山和李懷林就出來了,看著驢車上倒扣著的鐵鍋,李懷林吃驚道:“老三,這是在哪買的鐵鍋,咋這麽亮!”
“在我那小販朋友那裏,買了三口呢,二哥快,搬灶房裏去。”
三人把東西搬進灶房,出來後李懷山和李懷林便帶著李懷溪挨個屋子看今天新進門的家具。
指著自己屋裏的家具,李懷林道:“老三,你說的晚上讓我們睡個好覺就是這個嗎?這衣櫥衣櫃還有桌子椅子擺上之後看著確實是舒坦多了。”
“二哥,不止這個,我打算晚上把大伯和三叔叫來一起吃個溫鍋飯,給咱溫溫鍋。”
“行,這院子大了人氣不旺,熱鬧熱鬧好。”李父不知何時站在了屋外。
“爹。”三人叫了一聲。
李父笑著道:“上午來送家具的趙木匠這會兒又來了,拉來了兩個大桌子,咱一塊兒去搬進來。”
四人合力將桌子搬了進來,經過商量後安置到了正房堂屋旁邊的那間空房裏。
安好桌腿放上大桌麵,李懷溪把幾個木珠子放進桌子中間的凹槽裏,然後套上木箍再放上小桌麵,用手輕輕一轉小桌麵便轉動了起來。
20個凳子擺在周圍,一個後世的會客廳就布置完成,有了這個房間,以後家裏再聚餐一家人就可以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夾菜也不用再站起來了。
李懷山和李懷林看著稀奇,還紛紛上手玩了一會兒。
布置完這間屋子,幾人又把三口鐵鍋在三眼灶台上安置好,大鐵鍋直接用泥糊在了灶台上,小鐵鍋則可以隨意拿放,跟水壺調換著使用。
李母對這個三眼灶台喜歡的緊,用一塊豬皮開完鍋後便就著李懷溪買迴來的材料開始準備做飯,鄭小菊和趙月紅則在旁邊打下手。
灶台開火,煙火氣又開始重新填滿了這個新建起來的院子。
李懷溪叫來門外三個摔泥巴的小孩兒,讓三人分別迴家通知家裏人晚上來院裏吃飯。
重點:不用帶碗筷。
三個小孩兒非常喜歡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感覺,聽李懷溪說完後就屁顛屁顛的跑去報信了。
……
當太陽剛開始落山的時候,李母帶著兩個兒媳婦已經張羅好了一桌子的菜。
雞肉燉蘑菇,肉炒山野菜,肉炒番椒,大棒骨燉芋頭,涼拌番茄……番茄湯,主食是一鍋白米飯。
飯菜上桌後,早已落座的一家人還在討論這新奇的圓桌。
李懷溪拎出在超市拿出來的黃酒道:“大伯,三叔,今天一桌好菜,我在鎮上打了一壇酒迴來,咱都喝點啊?”
“好好好,今天好酒好菜又是喜事,大家都嚐嚐。”大伯說完示意李懷溪給每個人碗裏都倒上酒。
黃酒入口,甜而不辣,一家人邊喝酒邊聊天,隨著酒勁慢慢上來,說話的聲音越來越熱鬧,越來越大,逐漸充滿整個院子。
入夜後,李懷溪在屋子裏點上蠟燭,大家繼續品酒聊天。
李懷溪咂了一口黃酒放下碗道:“大伯,三叔,您看這院子挺好的吧。”
“好,這可太好了。”三叔興奮得道。
“你們也翻蓋吧,咱有圖紙,村裏人也都有經驗了,蓋起來肯定更快。”
大伯想了一下道:“等秋收完了吧,看看時間,要是來得及的話就今年蓋,要是來不及就明年蓋!”
大伯說完後屋子裏又是一陣熱鬧。
一場溫鍋宴吃到月上中天才結束,一壇黃酒剛剛好喝完。
大伯和三叔迴家後,李懷溪兄弟三人也踉踉蹌蹌的迴房,摸到炕上倒頭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