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地瓜育苗
穿越自帶超市,村長讓我來當 作者:漣秋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過得很快,李家一家人給地裏上完肥後又簡單鋤了一遍草,做完了這些後,春天的第四個節氣——春分,轉眼就來到了眼前。
溫度越來越高,村裏的人都開始把懷裏塞的幹草和蘆花絮掏出來,隻穿輕便的單衣。
冬天對於窮苦人家來說是最難熬的,所以小莊村的村民們每年冬天都會祈盼著春天快點到來,天氣趕緊暖和暖和,地裏的活好早點開始幹,但大家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熱烈的祈盼過。
今年的春天對於他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李懷溪年前已經給大家說了,等天暖和起來後就開始給地瓜育苗,帶著大家種地瓜!
所以現在家家戶戶每天都要討論一遍當天的溫度,跟昨天比是冷了還是熱了?山上哪裏的山花又開了,溫度是不是合適了?
在村民們熱烈的祈盼中,終於在春分隻剩最後幾天的時候,李懷溪通知大伯和三叔,可以把地瓜從地窖裏拿出來了。
隨後又去通知了村長,安排人手開始給地瓜育苗!
去年李懷溪家開出來的一畝荒地一共收獲了1500斤的地瓜,其中有700斤白瓤的,500斤黃瓤的還有300斤的蜜薯。
經過一個冬天的消耗後,現在還有650斤白瓤地瓜,450斤黃瓤地瓜和250斤的蜜薯。
李懷溪簡單計算了一下,發現現在剩的這些地瓜好像種不滿十個苗床,嚴格意義上來說,即使把去年收獲的所有地瓜全部用來育苗的話,也埋不滿十個苗床。
但李懷溪對此早有打算,這也是為什麽冬天的時候他一直攛掇著李懷林烤地瓜的原因,吃才能吃多少,自己超市裏有的是,不差這一點!
第二天,李懷溪帶著興高采烈的村民們來到去年就壘好的苗床這裏,經過一個冬天的沉澱,苗床裏的沙土有些板結了,李懷溪安排人拿著耙子把土都鬆了一遍,然後開始給大家示範怎麽埋地瓜。
“像我這樣在沙子上挖個坑,然後把地瓜橫著埋進去就行了,一個挨著一個放,埋的時候要看一下,芽點多的麵要朝上放,這樣長出來的苗才多。”
“地瓜放進去後,下麵要用土墊實了,不能有空隙,要不影響發芽。”
“從今年開始大家就要學著怎麽育苗了,正好苗床也足夠多,所以大家都上手試試,不用緊著埋,中間的空留大一些。”
李懷溪說完就開始讓村裏人上手試,地瓜育苗簡單易學,村民們幹的也都格外認真,生怕哪一點做的不好影響後麵地瓜發芽,就連上麵蓋的沙土都是一層一層細細撒上去的,撒完之後還拿草棍插一下,看看是不是埋深了或者埋淺了。
一上午的時間,1350斤的地瓜全部埋進了苗床裏。
在李懷溪的刻意安排下,埋進去的地瓜每一行空隙都非常大,大到再埋一行進去也沒有問題。
後麵就是安排人去山下麵的小溪裏挑水上來澆了一遍水,然後等晚上拿玉米杆蓋好做好保溫,白天的時候掀開曬太陽就可以了。
為了確保這批地瓜的發芽率,李懷溪跟村長說要留下來觀察一下午,看看有沒有遺漏的地方,當然這隻是個借口,真實原因是為了給苗床裏麵的地瓜添磚加瓦。
等村長領著村民下山之後,李懷溪便開始了自己的工作,首先找了個不容易被發現的地方,然後來到超市開始進貨。
白瓤地瓜兩文錢一斤,從小箱子裏拿出三兩銀子來,直接進了1500斤。
隨後在蔬菜區開始往背簍裏麵裝地瓜,裝滿背出去之後再從苗床上的空隙裏用鋤頭勾出一道道淺溝,然後把地瓜放進去埋上。
就這樣自己一個人進進出出忙了一下午,在村民們埋進苗床裏的地瓜旁,兩行之間又加了一行,1350斤一下變成了2850斤。
這樣育出來的地瓜苗足夠多,苗床不會浪費,村民們開出來的荒地也不會浪費。
至於今年的南瓜,李懷溪決定等地瓜栽完後直接采用播種的方式種下去,在開出來的荒地裏,還有山上的犄角旮旯裏,都可以種上一些。
忙完這一切太陽也快落山了,李懷溪在苗床上嚴嚴實實的蓋了一層玉米杆用來保溫後便帶著小白下了山。
今天是為了多埋點地瓜,所以李懷溪把人都支走了,從明天開始,苗床裏的地瓜會有村民輪流上來照顧,村長還安排了幾個大小夥子每天來這邊巡視,看好村裏目前這最重要的財產。
隔天,李懷溪和村長帶著大家又上了山,這次來到的是後山荒地這裏。
苗床裏的地瓜已經育上了苗,後麵就是整修荒地,起壟,為後麵栽地瓜做準備了。
按理說春天地瓜育苗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就開始整修地早了一點,但是由於小莊村用來種地瓜的地是剛開出來的荒地,所以需要提前一些時間來做準備。
去年開荒隻是初步的把野地馴服,現在還需要再進一步的進行精耕,這樣才能保證開出來的荒地不會被山野重新奪迴去。
開荒就是這樣,並不是一次性就能幹完的活,第一年由於是從野地開墾,所以反差比較大,對比一開始的野山坡來說看似收拾的很幹淨了,但總有一些樹根和碎石是埋在土裏麵看不到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吹雨淋後,這些山野間原本存在的東西就會暴露出來,所以需要一遍一遍的清理,一塊荒地要變成良田,可能要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除了第一遍的大力開荒外,後麵還有數不清的碎活都需要一遍遍的做。
一村人來到後山腳下,看著去年開出來的荒地,經過一個冬天的沉澱後,原本藏在土裏的草根樹根和碎石露了出來。
想要長久的種下去,這些東西都需要清理幹淨,隨著村長的一聲令下,村民們又奔赴進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樹根一捆捆的往外抱,碎石一筐筐的往外撿,幾百號人撒在這50畝的荒地裏顯得並沒有那麽多,但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這片地又重新變了一個樣子。
荒地裏原本的野性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精心打理過後的細致,每一處改變都有人力留下的影子。
溫度越來越高,村裏的人都開始把懷裏塞的幹草和蘆花絮掏出來,隻穿輕便的單衣。
冬天對於窮苦人家來說是最難熬的,所以小莊村的村民們每年冬天都會祈盼著春天快點到來,天氣趕緊暖和暖和,地裏的活好早點開始幹,但大家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熱烈的祈盼過。
今年的春天對於他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李懷溪年前已經給大家說了,等天暖和起來後就開始給地瓜育苗,帶著大家種地瓜!
所以現在家家戶戶每天都要討論一遍當天的溫度,跟昨天比是冷了還是熱了?山上哪裏的山花又開了,溫度是不是合適了?
在村民們熱烈的祈盼中,終於在春分隻剩最後幾天的時候,李懷溪通知大伯和三叔,可以把地瓜從地窖裏拿出來了。
隨後又去通知了村長,安排人手開始給地瓜育苗!
去年李懷溪家開出來的一畝荒地一共收獲了1500斤的地瓜,其中有700斤白瓤的,500斤黃瓤的還有300斤的蜜薯。
經過一個冬天的消耗後,現在還有650斤白瓤地瓜,450斤黃瓤地瓜和250斤的蜜薯。
李懷溪簡單計算了一下,發現現在剩的這些地瓜好像種不滿十個苗床,嚴格意義上來說,即使把去年收獲的所有地瓜全部用來育苗的話,也埋不滿十個苗床。
但李懷溪對此早有打算,這也是為什麽冬天的時候他一直攛掇著李懷林烤地瓜的原因,吃才能吃多少,自己超市裏有的是,不差這一點!
第二天,李懷溪帶著興高采烈的村民們來到去年就壘好的苗床這裏,經過一個冬天的沉澱,苗床裏的沙土有些板結了,李懷溪安排人拿著耙子把土都鬆了一遍,然後開始給大家示範怎麽埋地瓜。
“像我這樣在沙子上挖個坑,然後把地瓜橫著埋進去就行了,一個挨著一個放,埋的時候要看一下,芽點多的麵要朝上放,這樣長出來的苗才多。”
“地瓜放進去後,下麵要用土墊實了,不能有空隙,要不影響發芽。”
“從今年開始大家就要學著怎麽育苗了,正好苗床也足夠多,所以大家都上手試試,不用緊著埋,中間的空留大一些。”
李懷溪說完就開始讓村裏人上手試,地瓜育苗簡單易學,村民們幹的也都格外認真,生怕哪一點做的不好影響後麵地瓜發芽,就連上麵蓋的沙土都是一層一層細細撒上去的,撒完之後還拿草棍插一下,看看是不是埋深了或者埋淺了。
一上午的時間,1350斤的地瓜全部埋進了苗床裏。
在李懷溪的刻意安排下,埋進去的地瓜每一行空隙都非常大,大到再埋一行進去也沒有問題。
後麵就是安排人去山下麵的小溪裏挑水上來澆了一遍水,然後等晚上拿玉米杆蓋好做好保溫,白天的時候掀開曬太陽就可以了。
為了確保這批地瓜的發芽率,李懷溪跟村長說要留下來觀察一下午,看看有沒有遺漏的地方,當然這隻是個借口,真實原因是為了給苗床裏麵的地瓜添磚加瓦。
等村長領著村民下山之後,李懷溪便開始了自己的工作,首先找了個不容易被發現的地方,然後來到超市開始進貨。
白瓤地瓜兩文錢一斤,從小箱子裏拿出三兩銀子來,直接進了1500斤。
隨後在蔬菜區開始往背簍裏麵裝地瓜,裝滿背出去之後再從苗床上的空隙裏用鋤頭勾出一道道淺溝,然後把地瓜放進去埋上。
就這樣自己一個人進進出出忙了一下午,在村民們埋進苗床裏的地瓜旁,兩行之間又加了一行,1350斤一下變成了2850斤。
這樣育出來的地瓜苗足夠多,苗床不會浪費,村民們開出來的荒地也不會浪費。
至於今年的南瓜,李懷溪決定等地瓜栽完後直接采用播種的方式種下去,在開出來的荒地裏,還有山上的犄角旮旯裏,都可以種上一些。
忙完這一切太陽也快落山了,李懷溪在苗床上嚴嚴實實的蓋了一層玉米杆用來保溫後便帶著小白下了山。
今天是為了多埋點地瓜,所以李懷溪把人都支走了,從明天開始,苗床裏的地瓜會有村民輪流上來照顧,村長還安排了幾個大小夥子每天來這邊巡視,看好村裏目前這最重要的財產。
隔天,李懷溪和村長帶著大家又上了山,這次來到的是後山荒地這裏。
苗床裏的地瓜已經育上了苗,後麵就是整修荒地,起壟,為後麵栽地瓜做準備了。
按理說春天地瓜育苗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就開始整修地早了一點,但是由於小莊村用來種地瓜的地是剛開出來的荒地,所以需要提前一些時間來做準備。
去年開荒隻是初步的把野地馴服,現在還需要再進一步的進行精耕,這樣才能保證開出來的荒地不會被山野重新奪迴去。
開荒就是這樣,並不是一次性就能幹完的活,第一年由於是從野地開墾,所以反差比較大,對比一開始的野山坡來說看似收拾的很幹淨了,但總有一些樹根和碎石是埋在土裏麵看不到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吹雨淋後,這些山野間原本存在的東西就會暴露出來,所以需要一遍一遍的清理,一塊荒地要變成良田,可能要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除了第一遍的大力開荒外,後麵還有數不清的碎活都需要一遍遍的做。
一村人來到後山腳下,看著去年開出來的荒地,經過一個冬天的沉澱後,原本藏在土裏的草根樹根和碎石露了出來。
想要長久的種下去,這些東西都需要清理幹淨,隨著村長的一聲令下,村民們又奔赴進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樹根一捆捆的往外抱,碎石一筐筐的往外撿,幾百號人撒在這50畝的荒地裏顯得並沒有那麽多,但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這片地又重新變了一個樣子。
荒地裏原本的野性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精心打理過後的細致,每一處改變都有人力留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