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雪融出村
穿越自帶超市,村長讓我來當 作者:漣秋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日後,臘月二十六。
小莊村的雪已經化的差不多了,隻有陰涼地裏還有一些堆積在一起。
一大早村長來到了李懷溪家,抱著一個木板喊道:“小溪在家麽?”
聽到村長的聲音,李懷溪趕緊停下手裏逗狗的動作,跑過來開門。
看到村長抱著個木板站在門前,李懷溪開口道:“村長,您找我!”
“對,前些日子不是跟你商量著等村口的路通開了讓你去縣城給村裏捎些年貨來嘛,早上我去看了一下化的差不多了,就喊著人鏟了一下,現在沒問題了。”
“我到外麵也轉了一圈,看外麵路上的雪也化的差不多了,就過來跟你說一聲。”
“可以出門了?”李懷溪問道。
“可以了,咱這裏都化了,官道上會更好走,不過這剛化完雪肯定有些坑窪的地方,你要去的話還是得慢點。”
“行,我知道了村長,今天要是沒什麽事我就去一趟。對了,咱村裏有要捎東西的嗎?”
“有!”
村長說完把手裏的木板遞給李懷溪道:“我都記在這上麵了,你不識字,你那朋友人家行商的肯定認識,你去了就把這個木板給他看就行。”
李懷溪接過村長手裏的木板,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用炭條寫的字甚是板正。
李富貴:鹽三兩
劉鐵柱:油半斤
黃二郎:鹽三兩
劉長山:花布兩尺
董寡婦:籠屜一個
……
李懷溪大致看了一眼,發現村裏人大多都有要捎帶的東西,所以村長林林總總寫滿了整塊木板,
看了一眼後,李懷溪趕緊收迴了目光,裝作文盲一樣對村長道:“行,村長,那我今天就去一趟,把東西買迴來,咱買的多肯定也能便宜!”
聽到李懷溪說便宜,村長樂嗬嗬的道:“好,便宜好啊,那這趟就辛苦你了哈,我替村裏人……”
村長話還沒說完,李懷溪趕緊打斷道:“村長,這話說的見外了哈,什麽辛苦不辛苦的,外麵冷你快屋裏坐,我套上驢車就出發了。”
謝絕李懷溪的好意,村長擺擺手道:“不坐了,家裏還有事,我就先迴了。這是村裏人提前預支的錢,怕你買這麽多東西手裏錢不夠就先給我了,你都收好。”
說著把一個錢袋子遞給李懷溪,李懷溪上手一掂,好家夥,足有好幾斤。
看著村長轉頭就走,李懷溪也不好再留他,轉頭迴屋裏跟李母說了一聲後,就出來走到院子裏準備套驢車出發
看李懷溪就要出門了,在心裏盤算了好幾天的李懷林偷偷摸摸的走了過來,靠在李懷溪身邊,看四周無人便用手捂住李懷溪的耳朵,湊上去低聲道:“幫我買朵絨花”
“啥?”
“絨花!”
“你大點聲我聽不見”
“我說讓你幫我買朵絨花迴來,要紅的!”李懷溪裝作聽不到,氣的李懷林一下大聲喊了出來。
“哦,紅色的絨花啊!知道了知道了。”
李懷溪提高嗓門答應一聲便趕著驢車出了門,李懷林轉頭想迴屋,卻發現李母和大哥大嫂站在堂屋門口笑嘻嘻的看著他,一副什麽都知道了的表情。
看到這一幕李懷林一羞,盤算了好幾天才好意思跟老三說這個,結果這下家裏人都知道了,頓時尷尬的不知道怎麽辦。
正巧這時小白從腳邊經過,李懷林一把就把小白撈了起來,假裝去跟它玩,趕緊跑迴了屋。
……
李懷溪出了村翻過一段難走的山路,快到鎮子上的時候拐到了官道上來,村裏人需要的東西雖然大部分都能在超市裏找到,但是有些特殊的還是得去縣城買的,所以他真的打算趕著毛驢去縣城一趟。
不隻是為了去幫村裏人去買東西,他也想一路看一看,在這麽大的雪災麵前,縣衙裏是作何反應的,有沒有拿出一些措施來減少雪災對於老百姓的影響。
結果一路走到縣城,李懷溪失望了。
這一路上不僅官道上的積雪沒人管,要不是因為化雪,李懷溪估計可能到現在官道都通不了,官道兩旁的村落裏到處都是被雪壓塌的房屋,和流離失所的村民。
看到這一幕的李懷溪無語了,小莊村因為路程遠地勢特殊沒有人管也就無所謂了,大家這麽多年自己照顧自己也都習慣。可挨著縣城這麽近的村子,雪災過後都這麽長時間過去了,竟然也是沒有人管,這縣衙難道都是吃幹飯的?
帶著心裏的疑問,李懷溪趕著驢車拐到了一個小村子裏,剛走幾步就看到了一個被雪壓塌的茅屋。
來到茅屋前,李懷溪看到一個男人和女人正在嚐試著重新把自己的房子搭建起來,旁邊有一個窩棚,幾個小孩擠在裏麵被凍的瑟瑟發抖。
“這位大哥,我想問一下,你們村離著縣城這麽近,遭了災之後縣太爺沒有派人過來幫幫忙嗎?”
聽到身後有人詢問,正在搭房子的男人迴過頭來氣憤道:“誰來管?那狗官……”
“當家的!”
聽到男人氣憤之下口不擇言,旁邊的女人立馬打斷了男人的話。
男人在看到李懷溪是個陌生的麵孔後也反應了過來,改口道:“縣太爺啊,他老人家忙著呢,哪顧得上我們呐。”
雖然沒有再破口大罵,但言語之間盡是譏諷。
聽出了話外之音的李懷溪也明白了過來,這一路打聽了幾家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態度,看來這平陽縣的曲縣令確實不是個為民做主的好官啊。
小莊村離著縣城遠,沒有機會跟縣令打交道,可這離著近的村民對於衙門卻是最為了解,通過這次雪災後周邊村民對於縣太爺的態度,李懷溪便對這曲縣令大致有了一個了解。
對此李懷溪也慶幸得虧沒有把地瓜這種東西大肆宣揚開來,不然被這樣的縣令知道了,最後是不是自己的還不一定呢。
有這樣一個縣太爺在,李懷溪覺得有什麽東西還是在村裏內部消化的好,要不拿出來被盯上了,那鐵定就得是別人的踏腳石了。
跟這對夫妻了解完情況,李懷溪默不作聲的從懷裏掏出來幾個饅頭放到了窩棚前,在幾個小孩熾熱的目光下,轉頭趕著驢車又迴到了官道上。
小莊村的雪已經化的差不多了,隻有陰涼地裏還有一些堆積在一起。
一大早村長來到了李懷溪家,抱著一個木板喊道:“小溪在家麽?”
聽到村長的聲音,李懷溪趕緊停下手裏逗狗的動作,跑過來開門。
看到村長抱著個木板站在門前,李懷溪開口道:“村長,您找我!”
“對,前些日子不是跟你商量著等村口的路通開了讓你去縣城給村裏捎些年貨來嘛,早上我去看了一下化的差不多了,就喊著人鏟了一下,現在沒問題了。”
“我到外麵也轉了一圈,看外麵路上的雪也化的差不多了,就過來跟你說一聲。”
“可以出門了?”李懷溪問道。
“可以了,咱這裏都化了,官道上會更好走,不過這剛化完雪肯定有些坑窪的地方,你要去的話還是得慢點。”
“行,我知道了村長,今天要是沒什麽事我就去一趟。對了,咱村裏有要捎東西的嗎?”
“有!”
村長說完把手裏的木板遞給李懷溪道:“我都記在這上麵了,你不識字,你那朋友人家行商的肯定認識,你去了就把這個木板給他看就行。”
李懷溪接過村長手裏的木板,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用炭條寫的字甚是板正。
李富貴:鹽三兩
劉鐵柱:油半斤
黃二郎:鹽三兩
劉長山:花布兩尺
董寡婦:籠屜一個
……
李懷溪大致看了一眼,發現村裏人大多都有要捎帶的東西,所以村長林林總總寫滿了整塊木板,
看了一眼後,李懷溪趕緊收迴了目光,裝作文盲一樣對村長道:“行,村長,那我今天就去一趟,把東西買迴來,咱買的多肯定也能便宜!”
聽到李懷溪說便宜,村長樂嗬嗬的道:“好,便宜好啊,那這趟就辛苦你了哈,我替村裏人……”
村長話還沒說完,李懷溪趕緊打斷道:“村長,這話說的見外了哈,什麽辛苦不辛苦的,外麵冷你快屋裏坐,我套上驢車就出發了。”
謝絕李懷溪的好意,村長擺擺手道:“不坐了,家裏還有事,我就先迴了。這是村裏人提前預支的錢,怕你買這麽多東西手裏錢不夠就先給我了,你都收好。”
說著把一個錢袋子遞給李懷溪,李懷溪上手一掂,好家夥,足有好幾斤。
看著村長轉頭就走,李懷溪也不好再留他,轉頭迴屋裏跟李母說了一聲後,就出來走到院子裏準備套驢車出發
看李懷溪就要出門了,在心裏盤算了好幾天的李懷林偷偷摸摸的走了過來,靠在李懷溪身邊,看四周無人便用手捂住李懷溪的耳朵,湊上去低聲道:“幫我買朵絨花”
“啥?”
“絨花!”
“你大點聲我聽不見”
“我說讓你幫我買朵絨花迴來,要紅的!”李懷溪裝作聽不到,氣的李懷林一下大聲喊了出來。
“哦,紅色的絨花啊!知道了知道了。”
李懷溪提高嗓門答應一聲便趕著驢車出了門,李懷林轉頭想迴屋,卻發現李母和大哥大嫂站在堂屋門口笑嘻嘻的看著他,一副什麽都知道了的表情。
看到這一幕李懷林一羞,盤算了好幾天才好意思跟老三說這個,結果這下家裏人都知道了,頓時尷尬的不知道怎麽辦。
正巧這時小白從腳邊經過,李懷林一把就把小白撈了起來,假裝去跟它玩,趕緊跑迴了屋。
……
李懷溪出了村翻過一段難走的山路,快到鎮子上的時候拐到了官道上來,村裏人需要的東西雖然大部分都能在超市裏找到,但是有些特殊的還是得去縣城買的,所以他真的打算趕著毛驢去縣城一趟。
不隻是為了去幫村裏人去買東西,他也想一路看一看,在這麽大的雪災麵前,縣衙裏是作何反應的,有沒有拿出一些措施來減少雪災對於老百姓的影響。
結果一路走到縣城,李懷溪失望了。
這一路上不僅官道上的積雪沒人管,要不是因為化雪,李懷溪估計可能到現在官道都通不了,官道兩旁的村落裏到處都是被雪壓塌的房屋,和流離失所的村民。
看到這一幕的李懷溪無語了,小莊村因為路程遠地勢特殊沒有人管也就無所謂了,大家這麽多年自己照顧自己也都習慣。可挨著縣城這麽近的村子,雪災過後都這麽長時間過去了,竟然也是沒有人管,這縣衙難道都是吃幹飯的?
帶著心裏的疑問,李懷溪趕著驢車拐到了一個小村子裏,剛走幾步就看到了一個被雪壓塌的茅屋。
來到茅屋前,李懷溪看到一個男人和女人正在嚐試著重新把自己的房子搭建起來,旁邊有一個窩棚,幾個小孩擠在裏麵被凍的瑟瑟發抖。
“這位大哥,我想問一下,你們村離著縣城這麽近,遭了災之後縣太爺沒有派人過來幫幫忙嗎?”
聽到身後有人詢問,正在搭房子的男人迴過頭來氣憤道:“誰來管?那狗官……”
“當家的!”
聽到男人氣憤之下口不擇言,旁邊的女人立馬打斷了男人的話。
男人在看到李懷溪是個陌生的麵孔後也反應了過來,改口道:“縣太爺啊,他老人家忙著呢,哪顧得上我們呐。”
雖然沒有再破口大罵,但言語之間盡是譏諷。
聽出了話外之音的李懷溪也明白了過來,這一路打聽了幾家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態度,看來這平陽縣的曲縣令確實不是個為民做主的好官啊。
小莊村離著縣城遠,沒有機會跟縣令打交道,可這離著近的村民對於衙門卻是最為了解,通過這次雪災後周邊村民對於縣太爺的態度,李懷溪便對這曲縣令大致有了一個了解。
對此李懷溪也慶幸得虧沒有把地瓜這種東西大肆宣揚開來,不然被這樣的縣令知道了,最後是不是自己的還不一定呢。
有這樣一個縣太爺在,李懷溪覺得有什麽東西還是在村裏內部消化的好,要不拿出來被盯上了,那鐵定就得是別人的踏腳石了。
跟這對夫妻了解完情況,李懷溪默不作聲的從懷裏掏出來幾個饅頭放到了窩棚前,在幾個小孩熾熱的目光下,轉頭趕著驢車又迴到了官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