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崇樓順著她的話往下道:“假設遺言是假,自殺是假,有人故意將線索斷在這裏,那麽再大膽一點來假設——”
江明珠便將剛才那曖昧氣氛拋到了腦後。
“假設這些都是假的,那銀耳羹呈到三嬸麵前,還需要經過哪些人的手?再將那些人拘過來一問,豈不就分明了?”
溫崇樓笑了笑:“已經問過了,三嬸屋裏的丫鬟都說,那銀耳羹是由那死去的丫鬟直接呈到三嬸麵前的,中間未過其他人的手。”
江明珠皺眉:“那銀耳羹三嬸吃了嗎?”
如果沒吃,或者吃的很少,那就有可能不是銀耳羹這一份吃食引起的。
“吃的很是幹淨。”
很是幹淨的意思就是,便是要查那銀耳羹裏毒藥的成分,也是查不到了。
江明珠就覺得,“不至於吧?”
銀耳羹這種東西,在他們國公府裏,真不算是什麽難得的好東西。
況且每房每月都有更珍貴的極品血燕送過去,連極品血燕這種好東西府裏都能弄到,哪個主子會珍惜的吃掉一碗可有可無的銀耳羹?
她將自己的想法說了,溫崇樓便告訴她:“三房每月領取的名貴點的補品,都會被那兩個小子偷拿出去賣掉換銀子。”
這意思就是,銀耳羹在其他人那裏不算什麽,但在盧氏那裏就未必了。
“且三嬸向來節儉,所吃所用之物,從無浪費。”溫崇樓道,“這還是大嫂當家時,我在母親那裏聽了一耳朵。”
江明珠有些慚愧,她當家也有些日子了,卻並未留意到這些——倒不是她不細心,隻是那時想著她是要走的,中饋也遲早要還迴去的,故而隻維持府中的舊例,並沒有關心留意過其中的細節之處。
溫崇樓一眼便明白她心中所想,不想讓她背負上任何思想負擔,他又道:“除了那盞銀耳羹,三嬸當日的吃食,府中其他人多多少少也用過的——”
各院子雖然有小廚房,但還是習慣吃大廚房。
一來,大廚房的廚娘們廚藝都很不錯。
二來,大廚房一直走公賬,若要用小廚房,需得自己出銀子貼補。
如二房三房,都是舍不得自己出錢的,便是有用小廚房的院子,食材等物也要去大廚房取的。
溫崇樓這話就是在告訴江明珠,問題的的確確是出在那盞銀耳羹上的。
江明珠凝眉沉思,一個念頭倏地從她腦海裏轉了出來。
但她又覺得不可能,將那念頭拍了迴去。
可奇怪的是,她越是想將那念頭驅逐出去,那念頭卻反而越發的清晰起來。
溫崇樓見她柳眉深鎖,似有煩惱,不禁關切詢問:“怎麽了?”
江明珠抬眼,鄭重的看著他,緩緩開口:“我,有一個很可怕的想法……”
溫崇樓的神色也慎重起來:“你說。”
“假設死去的那個丫鬟是無辜的,她什麽都沒做,也沒經任何人的手,將那盞銀耳羹送到了三嬸麵前。假設沒有任何人換掉毒藥,那麽三嬸自己呢?”
她越說,越覺得不可能。
但排除了一切可能,這個不可能就顯得……好像也不是那麽不可能了。
溫崇樓的神色凝重了起來。
江明珠有些不安:“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會這麽想,就是一種直覺,當然你也可以當我是胡說八道,畢竟沒有證據,也沒有任何可疑之處……”
“沒有證據便找出證據來。有時候,直覺反而是最為可靠的!”
江明珠有些紛亂的心緒,因為他溫和有力的聲音,慢慢穩了下來。
“你不怪我這是胡思亂想嗎?”
萬一她的猜測是錯的,這不是冤枉了盧氏嗎?
盧氏雖是繼室,但怎麽說也算是他們的長輩呢。
若是小輩冤枉長輩,那有心之人的說道可就多了。
“三嬸這個人,平日裏幾乎沒有存在感,性子怯弱,似連仆人也能隨意欺淩,母親一開始也不是沒有幫扶過她,甚至幫著敲打教訓過三房的兩位弟弟,但最後,也是三嬸哭著求著讓母親不要與他們計較。如此幾次,母親也冷了心,不再管她。”
“人都是拜高踩低的,奴仆們見母親不再插手三房的事,自然懈怠輕慢了起來。後來三嬸又與二嬸走的近了,母親一貫不喜二嬸,更不會管三房的事,三嬸在府中,越發沒人關注與理會。”
一個不被關注留意的人,她若要做什麽事情,是不是也方便了很多?
兩人心裏同時冒出這樣的念頭來。
對視一眼後,溫崇樓沉聲道:“我這就讓人去查她的一切行跡。”
如果真是盧氏這人有問題,那她未免藏的太深了些。
一個這樣深藏的人,其來曆與目的,肯定不簡單。
且如果這次的事件真的與盧氏有關,其用性命來做局,所圖定然不小。
……
翌日,鄒氏找來的時候,江明珠頗有些驚訝,不過還是讓人趕緊將人請進來,又將一早準備好的謝禮取出來。
鄒氏進屋時,江明珠忙上前迎了兩步。
“大嫂。”她笑著招唿:“快來坐。”
又一迭聲讓微雨去泡茶來:“要那罐新送來的大紅袍,大夫人愛喝那個。”
鄒氏原還繃著的臉緩和了不少。
上了茶後,丫鬟們有序的退了出去。
“昨夜的事,虧得有大嫂在,否則家裏不知要亂成什麽樣。”江明珠將備好的禮物往前推了推,真誠的說道:“原是要親自前往聽雨軒的,不想大嫂先過來了。這裏有些珠子,大嫂拿去打些首飾也好,或賞人也好。”
鄒氏沒有推辭,將那盒子接了過去。
“我今日過來,也有件事要煩你幫忙。”鄒氏撫著盒子上精美的蘭花花紋,垂了眼,慢慢說道:“之前你跟我說的事,我想好了。”
她說著抬眼,看著江明珠的眼睛:“我想養個女孩兒在身邊。”
江明珠怔了下,“為何?大嫂若要養個孩兒在膝下,自然要選男孩兒,如此,大哥這一脈有人繼承,大嫂日後也有兒子奉養。若養個女孩兒在身邊,女孩兒大了,終究是要嫁去別人家的。”
江明珠便將剛才那曖昧氣氛拋到了腦後。
“假設這些都是假的,那銀耳羹呈到三嬸麵前,還需要經過哪些人的手?再將那些人拘過來一問,豈不就分明了?”
溫崇樓笑了笑:“已經問過了,三嬸屋裏的丫鬟都說,那銀耳羹是由那死去的丫鬟直接呈到三嬸麵前的,中間未過其他人的手。”
江明珠皺眉:“那銀耳羹三嬸吃了嗎?”
如果沒吃,或者吃的很少,那就有可能不是銀耳羹這一份吃食引起的。
“吃的很是幹淨。”
很是幹淨的意思就是,便是要查那銀耳羹裏毒藥的成分,也是查不到了。
江明珠就覺得,“不至於吧?”
銀耳羹這種東西,在他們國公府裏,真不算是什麽難得的好東西。
況且每房每月都有更珍貴的極品血燕送過去,連極品血燕這種好東西府裏都能弄到,哪個主子會珍惜的吃掉一碗可有可無的銀耳羹?
她將自己的想法說了,溫崇樓便告訴她:“三房每月領取的名貴點的補品,都會被那兩個小子偷拿出去賣掉換銀子。”
這意思就是,銀耳羹在其他人那裏不算什麽,但在盧氏那裏就未必了。
“且三嬸向來節儉,所吃所用之物,從無浪費。”溫崇樓道,“這還是大嫂當家時,我在母親那裏聽了一耳朵。”
江明珠有些慚愧,她當家也有些日子了,卻並未留意到這些——倒不是她不細心,隻是那時想著她是要走的,中饋也遲早要還迴去的,故而隻維持府中的舊例,並沒有關心留意過其中的細節之處。
溫崇樓一眼便明白她心中所想,不想讓她背負上任何思想負擔,他又道:“除了那盞銀耳羹,三嬸當日的吃食,府中其他人多多少少也用過的——”
各院子雖然有小廚房,但還是習慣吃大廚房。
一來,大廚房的廚娘們廚藝都很不錯。
二來,大廚房一直走公賬,若要用小廚房,需得自己出銀子貼補。
如二房三房,都是舍不得自己出錢的,便是有用小廚房的院子,食材等物也要去大廚房取的。
溫崇樓這話就是在告訴江明珠,問題的的確確是出在那盞銀耳羹上的。
江明珠凝眉沉思,一個念頭倏地從她腦海裏轉了出來。
但她又覺得不可能,將那念頭拍了迴去。
可奇怪的是,她越是想將那念頭驅逐出去,那念頭卻反而越發的清晰起來。
溫崇樓見她柳眉深鎖,似有煩惱,不禁關切詢問:“怎麽了?”
江明珠抬眼,鄭重的看著他,緩緩開口:“我,有一個很可怕的想法……”
溫崇樓的神色也慎重起來:“你說。”
“假設死去的那個丫鬟是無辜的,她什麽都沒做,也沒經任何人的手,將那盞銀耳羹送到了三嬸麵前。假設沒有任何人換掉毒藥,那麽三嬸自己呢?”
她越說,越覺得不可能。
但排除了一切可能,這個不可能就顯得……好像也不是那麽不可能了。
溫崇樓的神色凝重了起來。
江明珠有些不安:“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會這麽想,就是一種直覺,當然你也可以當我是胡說八道,畢竟沒有證據,也沒有任何可疑之處……”
“沒有證據便找出證據來。有時候,直覺反而是最為可靠的!”
江明珠有些紛亂的心緒,因為他溫和有力的聲音,慢慢穩了下來。
“你不怪我這是胡思亂想嗎?”
萬一她的猜測是錯的,這不是冤枉了盧氏嗎?
盧氏雖是繼室,但怎麽說也算是他們的長輩呢。
若是小輩冤枉長輩,那有心之人的說道可就多了。
“三嬸這個人,平日裏幾乎沒有存在感,性子怯弱,似連仆人也能隨意欺淩,母親一開始也不是沒有幫扶過她,甚至幫著敲打教訓過三房的兩位弟弟,但最後,也是三嬸哭著求著讓母親不要與他們計較。如此幾次,母親也冷了心,不再管她。”
“人都是拜高踩低的,奴仆們見母親不再插手三房的事,自然懈怠輕慢了起來。後來三嬸又與二嬸走的近了,母親一貫不喜二嬸,更不會管三房的事,三嬸在府中,越發沒人關注與理會。”
一個不被關注留意的人,她若要做什麽事情,是不是也方便了很多?
兩人心裏同時冒出這樣的念頭來。
對視一眼後,溫崇樓沉聲道:“我這就讓人去查她的一切行跡。”
如果真是盧氏這人有問題,那她未免藏的太深了些。
一個這樣深藏的人,其來曆與目的,肯定不簡單。
且如果這次的事件真的與盧氏有關,其用性命來做局,所圖定然不小。
……
翌日,鄒氏找來的時候,江明珠頗有些驚訝,不過還是讓人趕緊將人請進來,又將一早準備好的謝禮取出來。
鄒氏進屋時,江明珠忙上前迎了兩步。
“大嫂。”她笑著招唿:“快來坐。”
又一迭聲讓微雨去泡茶來:“要那罐新送來的大紅袍,大夫人愛喝那個。”
鄒氏原還繃著的臉緩和了不少。
上了茶後,丫鬟們有序的退了出去。
“昨夜的事,虧得有大嫂在,否則家裏不知要亂成什麽樣。”江明珠將備好的禮物往前推了推,真誠的說道:“原是要親自前往聽雨軒的,不想大嫂先過來了。這裏有些珠子,大嫂拿去打些首飾也好,或賞人也好。”
鄒氏沒有推辭,將那盒子接了過去。
“我今日過來,也有件事要煩你幫忙。”鄒氏撫著盒子上精美的蘭花花紋,垂了眼,慢慢說道:“之前你跟我說的事,我想好了。”
她說著抬眼,看著江明珠的眼睛:“我想養個女孩兒在身邊。”
江明珠怔了下,“為何?大嫂若要養個孩兒在膝下,自然要選男孩兒,如此,大哥這一脈有人繼承,大嫂日後也有兒子奉養。若養個女孩兒在身邊,女孩兒大了,終究是要嫁去別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