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楊鎬的膽量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禮節性活動應付完就該著手解決實質問題了,由於氣溫陡降,救援明軍的行動刻不容緩,三位明使迴到使館後便聚在一起商量對策。
周寧率先表明了態度:“王京已經下雪了,邊境一帶的氣溫隻會更低,我們必須搶在大雪封路前給據點送去足夠過冬的糧草。楊老、挹齋兄,你們有什麽建議盡管提出來。”(挹齋是周延儒的別號)
周延儒道:“在下以為應先向議政府提出我方的要求,把利害關係講明白,無論朝方是拒絕或拖延,之後我們的行事才占得住理。”
作為天朝上國的狀元郎,考慮問題豈能忽略了表麵功夫,既要把事兒辦了,麵子也要光堂,總之就是不給對方落下一丁點兒的口實。
“那與議政府交涉的事情就拜托挹齋兄啦?”
“周正使請放心,在下自會掌握好分寸。”
楊鎬沉吟一聲道:“昨日我從幾位駙馬口中得知,眼下王京的衛戍部隊總共有一萬五千多人,分別掌握在大北派、西人黨和李琿的心腹大將手中。我看他們之間多半是相互鉗製,沒有哪一方能坐大。”
周寧微微頷首,對楊鎬的判斷表示了讚同。
因為既然這三股勢力在朝堂上都有話語權,那就證明三方的力量暫時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狀態,否則沒有實力的一方又憑什麽在台麵上發聲呢?
隻怕老早就被清算出局了。
“楊老覺得接下來該怎麽做?”
楊鎬抬眼瞅了瞅兩位後輩,目光驟然一凜,肅聲道:“我們需要再招募一些人馬。”
周延儒皺起了眉頭,他顯然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但也沒有立刻反對。
他知道此次出使朝鮮的主角是周寧,其次是楊鎬,二人肩負著救援明軍的重擔,他自己隻是來打個醬油而已,實在沒必要事事爭先。
有功勞就分一點兒,有過失則要避開,在形勢不明朗的時候最好少插嘴,唯有如此方能使自己穩穩的立於幹岸之上,所以他選擇保持沉默。
周寧也不敢隨便接話,雖然他沒有外交經驗,但至少清楚在別人的地盤上招兵買馬,屬於什麽性質的行為,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然而楊鎬是抱著東山再起的心思出使朝鮮,他急需立功,並且是大功才行,要不然迴國後拿什麽贏取皇帝的賞識和朝臣的認可?
於是他慨然的發表了一番言論:“軍報上說邊境上的兩處據點有六千多將士,加上其後不斷湧入的流民,現在據點周圍起碼聚集了超過七八萬人。這麽多人要熬到開春,少說也要吃掉十餘萬石糧食,可等到大雪封路後運送糧食殊為艱難,屆時朝方很有可能要我們自己負責運輸,沒人又如何能辦到?”
周寧和周延儒都默默的點點頭,卻仍舊沒有搭話。
楊鎬接著道:“我們不用招募太多流民,有一千壯丁就足矣,能活到現在的流民都不是膽小怕事之輩,隻需對他們稍加訓練,即便打不過八旗鐵騎,至少打朝鮮軍隊是有把握的。那我們就有了左右王京各派的實力。”
周寧緩緩唿出一口氣,心道:這老小子真夠狠的,居然想組建武裝力量搞政變。周大狀元,你倒是吱個聲兒呀。
周延儒想的卻是:我什麽都沒聽見,你們隨意。
楊鎬見兩人態度曖昧,繼續把話挑明:“此事若敗,老夫願意一力承擔,此事若成,便是大家的功勞,二位意下如何?”
“楊老打算怎麽做?”周寧是正使,人家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他沒法再迴避,迴避就代表默許。
“駙馬樸彌在平安道和宣州都有田莊,他按一石粟米八錢銀子的價格賣給老夫五千石,五千石大米足夠三千人數月口糧,這幾個月之內應能完成救援我軍的事宜。”
(樸彌是宣祖李昖時期的駙馬,其父樸東亮是李昖最信任的七位大臣之一,曾被委以守護永昌大君的重任。
樸東亮在李琿登基後備受打壓,直至被趕出王京,不久又遭李爾瞻迫害而下獄。
為求活命,他隻好誣陷仁穆大妃在宮中行詛咒之事,待到大妃被軟禁起來後才得以返迴王京居住。
由此可見樸氏家族其實和仁穆大妃是一條心,都想把李琿趕下台,他們巴不得借明朝使團之手攪亂朝堂格局。)
楊鎬這兩天收了朝方幾千兩好處費,正好用來購買糧食,有了糧食要招募流民就不是難事。
三千流民中的大部分是壯丁的家眷,隻要將家眷聚集在一起,就能較好的控製流民武裝,維持基本的組織紀律。
周寧想了想道:“李琿不會同意我們帶這麽多人入城。”
“無需入城,老弱婦孺就留在平安道和宣州的樸氏莊園裏暫住,再把壯丁帶到駙馬在城外的山莊裏隱藏起來,一旦事出變故,兩個時辰之內便能將我們的人招至城外,進而對李琿施壓。”
就在周寧與李祬和李爾瞻秘密接觸的同時,楊鎬也沒閑著,他從樸彌口中得知:李琿的立場搖擺不定,未必肯全力救援明軍。
既然如此,他當然要有所作為,於是很快就與樸氏家族達成了協議:事成之後幫助樸東亮重返朝堂。
周寧一邊聽楊鎬闡述計劃,一邊觀察著周延儒的反應,見事情再談下去會觸及外交底線,當即終止了討論。
周延儒總算鬆了一口氣,趕緊迴屋睡覺。
周寧則跟楊鎬交換了彼此獲取的情報,並仔細琢磨了一下各個派係的政治訴求,又把潛在的合作對象進行了一遍篩選。
李爾瞻屬於沒有任何退路的落水狗,肯定會全力配合明朝使團的行動,理應予以拉攏。
樸東亮所提供的支持同樣不可或缺,而且立場沒有變化的可能,也得團結起來。
李祬圖的是王位繼承權,這個要求很好滿足,可惜他沒啥實力,純屬雞肋,不值得給他什麽承諾。
李廷龜和後金走得太近,必須打壓到底。
最後還剩下李琿和仁穆大妃這兩位重量級人物,他們的地位太特殊,沒法用利益收買,但又極其關鍵,要動員整個朝鮮的力量來支援明軍,就必須獲得其中一位的鼎力支持。
李琿與仁穆大妃又是死敵,兩人隻能二選一。
周寧率先表明了態度:“王京已經下雪了,邊境一帶的氣溫隻會更低,我們必須搶在大雪封路前給據點送去足夠過冬的糧草。楊老、挹齋兄,你們有什麽建議盡管提出來。”(挹齋是周延儒的別號)
周延儒道:“在下以為應先向議政府提出我方的要求,把利害關係講明白,無論朝方是拒絕或拖延,之後我們的行事才占得住理。”
作為天朝上國的狀元郎,考慮問題豈能忽略了表麵功夫,既要把事兒辦了,麵子也要光堂,總之就是不給對方落下一丁點兒的口實。
“那與議政府交涉的事情就拜托挹齋兄啦?”
“周正使請放心,在下自會掌握好分寸。”
楊鎬沉吟一聲道:“昨日我從幾位駙馬口中得知,眼下王京的衛戍部隊總共有一萬五千多人,分別掌握在大北派、西人黨和李琿的心腹大將手中。我看他們之間多半是相互鉗製,沒有哪一方能坐大。”
周寧微微頷首,對楊鎬的判斷表示了讚同。
因為既然這三股勢力在朝堂上都有話語權,那就證明三方的力量暫時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狀態,否則沒有實力的一方又憑什麽在台麵上發聲呢?
隻怕老早就被清算出局了。
“楊老覺得接下來該怎麽做?”
楊鎬抬眼瞅了瞅兩位後輩,目光驟然一凜,肅聲道:“我們需要再招募一些人馬。”
周延儒皺起了眉頭,他顯然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但也沒有立刻反對。
他知道此次出使朝鮮的主角是周寧,其次是楊鎬,二人肩負著救援明軍的重擔,他自己隻是來打個醬油而已,實在沒必要事事爭先。
有功勞就分一點兒,有過失則要避開,在形勢不明朗的時候最好少插嘴,唯有如此方能使自己穩穩的立於幹岸之上,所以他選擇保持沉默。
周寧也不敢隨便接話,雖然他沒有外交經驗,但至少清楚在別人的地盤上招兵買馬,屬於什麽性質的行為,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然而楊鎬是抱著東山再起的心思出使朝鮮,他急需立功,並且是大功才行,要不然迴國後拿什麽贏取皇帝的賞識和朝臣的認可?
於是他慨然的發表了一番言論:“軍報上說邊境上的兩處據點有六千多將士,加上其後不斷湧入的流民,現在據點周圍起碼聚集了超過七八萬人。這麽多人要熬到開春,少說也要吃掉十餘萬石糧食,可等到大雪封路後運送糧食殊為艱難,屆時朝方很有可能要我們自己負責運輸,沒人又如何能辦到?”
周寧和周延儒都默默的點點頭,卻仍舊沒有搭話。
楊鎬接著道:“我們不用招募太多流民,有一千壯丁就足矣,能活到現在的流民都不是膽小怕事之輩,隻需對他們稍加訓練,即便打不過八旗鐵騎,至少打朝鮮軍隊是有把握的。那我們就有了左右王京各派的實力。”
周寧緩緩唿出一口氣,心道:這老小子真夠狠的,居然想組建武裝力量搞政變。周大狀元,你倒是吱個聲兒呀。
周延儒想的卻是:我什麽都沒聽見,你們隨意。
楊鎬見兩人態度曖昧,繼續把話挑明:“此事若敗,老夫願意一力承擔,此事若成,便是大家的功勞,二位意下如何?”
“楊老打算怎麽做?”周寧是正使,人家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他沒法再迴避,迴避就代表默許。
“駙馬樸彌在平安道和宣州都有田莊,他按一石粟米八錢銀子的價格賣給老夫五千石,五千石大米足夠三千人數月口糧,這幾個月之內應能完成救援我軍的事宜。”
(樸彌是宣祖李昖時期的駙馬,其父樸東亮是李昖最信任的七位大臣之一,曾被委以守護永昌大君的重任。
樸東亮在李琿登基後備受打壓,直至被趕出王京,不久又遭李爾瞻迫害而下獄。
為求活命,他隻好誣陷仁穆大妃在宮中行詛咒之事,待到大妃被軟禁起來後才得以返迴王京居住。
由此可見樸氏家族其實和仁穆大妃是一條心,都想把李琿趕下台,他們巴不得借明朝使團之手攪亂朝堂格局。)
楊鎬這兩天收了朝方幾千兩好處費,正好用來購買糧食,有了糧食要招募流民就不是難事。
三千流民中的大部分是壯丁的家眷,隻要將家眷聚集在一起,就能較好的控製流民武裝,維持基本的組織紀律。
周寧想了想道:“李琿不會同意我們帶這麽多人入城。”
“無需入城,老弱婦孺就留在平安道和宣州的樸氏莊園裏暫住,再把壯丁帶到駙馬在城外的山莊裏隱藏起來,一旦事出變故,兩個時辰之內便能將我們的人招至城外,進而對李琿施壓。”
就在周寧與李祬和李爾瞻秘密接觸的同時,楊鎬也沒閑著,他從樸彌口中得知:李琿的立場搖擺不定,未必肯全力救援明軍。
既然如此,他當然要有所作為,於是很快就與樸氏家族達成了協議:事成之後幫助樸東亮重返朝堂。
周寧一邊聽楊鎬闡述計劃,一邊觀察著周延儒的反應,見事情再談下去會觸及外交底線,當即終止了討論。
周延儒總算鬆了一口氣,趕緊迴屋睡覺。
周寧則跟楊鎬交換了彼此獲取的情報,並仔細琢磨了一下各個派係的政治訴求,又把潛在的合作對象進行了一遍篩選。
李爾瞻屬於沒有任何退路的落水狗,肯定會全力配合明朝使團的行動,理應予以拉攏。
樸東亮所提供的支持同樣不可或缺,而且立場沒有變化的可能,也得團結起來。
李祬圖的是王位繼承權,這個要求很好滿足,可惜他沒啥實力,純屬雞肋,不值得給他什麽承諾。
李廷龜和後金走得太近,必須打壓到底。
最後還剩下李琿和仁穆大妃這兩位重量級人物,他們的地位太特殊,沒法用利益收買,但又極其關鍵,要動員整個朝鮮的力量來支援明軍,就必須獲得其中一位的鼎力支持。
李琿與仁穆大妃又是死敵,兩人隻能二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