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趙王立刻來了精神:“皇侄,這才是大丈夫該有的氣勢!西北三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今,朝中監國誤國,妖妃惑主,肱股之臣不能挺身而出,我等身為宗室皇親,豈能苟全於西北一隅之地。燕王、代王,揮師南下,澄清禦宇,建不世之功,正當時也!”


    剛才還唇槍舌劍的代王、趙王,突然相識而立,惺惺相惜起來,兩王轉過頭看向還未表態的燕王。


    燕王的臉上毫無興奮之情,冷冷地問道:“兩位要出師清君側?”


    “不錯!”代王、趙王異口同聲。


    “嗬,清君側?可有皇上的密詔?”


    “.......”


    “既無密詔,身為藩王,私自調動駐軍離藩,與謀反何異?”燕王瞪著眼睛,嚴肅地看著代王、趙王。


    代王清君側的熱情一下就被燕王冰冷的話語澆滅了,他一臉陰沉,默默地坐迴了座位。


    趙王撇嘴一笑,看向燕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燕王,莫非你就準備在封地等著,讓朝廷慢慢削弱自己,直到最後削藩?”


    燕王看著趙王:“趙王兄,你剛才說的話,忘了嗎?”


    趙王一臉茫然,不知道燕王指的是哪句話。


    燕王轉過頭看向遠方,一個字一個字地說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如果削藩有利於民,有利於社稷,我燕王第一個響應!”


    趙王冷笑道:“好,燕王你有大義,肯為國為民,犧牲自己,本王佩服。不過,本王今日召集兩位,不是來找你們商量的,更不是來聽某人訓話的,我隻是告訴你們,我已決定發兵南進,攻克京師,澄清君側!你們願意來最好,不願意來,哼,也無妨!”


    代王大驚,心裏頓時沒了主意,他看向燕王。


    燕王也冷笑道:“王兄,現在出兵南下。你不會以為靖王死了,京師禁軍中就再無猛將了吧。”


    趙王:“禁軍中有沒有人,打過去就知道了!”


    燕王橫眉站起,一手按住劍柄:“本王承蒙皇上聖恩,以藩王之名,駐守雲廊,既要為國戍邊,抵禦旭列,又要節製鄰藩,防範亂臣。趙王兄,如果你一意孤行,本王可不會坐視不管!”


    趙王:“你想怎樣?我還怕你不成!這裏是九原,信不信,我現在就殺了你祭旗!”


    趙王說完,正要拔劍!燕王卻先他一瞬,拔出腰間寶劍,一個箭步來到趙王身前。


    趙王還在恍惚之中,就覺脖頸處一股寒氣。不知道什麽時候,燕王寶劍劍鋒已經架在了自己脖子上。


    燕王:“趙靖忠!你意欲謀反,可知罪?!”


    趙王:“趙荃,你可別亂來。我何時說過要謀反了?”


    “殺皇上任命的藩王,還不是謀反!”燕王上前一步,劍鋒又往趙王脖頸裏入了一些。


    一旁的代王急了,兩位皇叔若是在王府血拚,他隻怕也要遭波及,趕忙跳出來說道:“燕王叔,趙王叔,何必如此!我們三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此刻若是自相殘殺,豈不正中了朝中奸黨的計策。”


    趙王一動不動,看看代王,說道:“代王說的有理,趙荃,你先把劍收起來。”


    “對,有事好好商量。”代王也在一旁勸道。


    燕王笑了:“我前手把劍收起,你後手就叫人把我砍了。趙靖忠,你當我傻嗎?”


    “趙荃!你網羅能人異士,於駐軍之外又養了死士,還跟江湖勢力聯絡。要論謀反之心,恐怕你不比我少吧。”趙王扯著脖子激動地喊道。


    燕王沒有說話,眼神變得愈發銳利,手上的劍握得愈發緊,殺氣已經湧上臉龐。


    趙王的喉管已經能感受到劍鋒的壓力,他閉了嘴,生怕再一說話,喉頭一動,直接血濺三尺。趙王轉動眼珠,看向代王,請求他幫忙說情。


    “燕王叔,你若現在殺了趙王,那是半點迴旋餘地都沒有了。既然大家都有打入京師,匡扶社稷的雄心,何不勠力同心,共創偉業?燕皇叔,合則兩利,爭則兩敗啊。”代王苦口婆心地勸道。


    趙荃終於收了劍鋒,卻依然執劍在手。趙靖忠大口踹著氣,剛才刃口抵著脖頸,他屏住唿吸,連口氣都不敢唿,這會兒他才覺得自己又活了過來。


    趙王摸摸脖頸上的印記,心有不甘地看著燕王。燕王眼神依舊銳利,手中寶劍隱隱欲動。代王見狀,急忙走到兩人中間,笑道:“這就對了,兩位皇叔同心協力,皇侄再在一邊敲敲邊鼓,三鎮一心,何愁大事不成!咱們還是繼續商量如何應對端王?如何應對朝廷吧?”


    趙王後退兩步,緩緩坐下。燕王將寶劍用力紮進地板,站著,右手仍不離劍柄。


    “兵又不能動!修渠又會引發民變,燕王,你說怎麽辦吧?!”趙王攤開雙手,坐在席子上。


    代王也把目光移到燕王身上。


    燕王說道:“趙王兄、皇侄,可曾聽說過鄭國渠的故事?”


    聽到燕王的話,趙王和代王麵麵相覷。也許是為了緩和與燕王劍拔弩張的氛圍,趙王說道:“燕王,鄭國渠,何人不曉。當年,韓國深感強秦的威脅,為耗盡秦國國力,派鄭國入秦,勸秦國國君舉國之力修鄭國渠。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秦國不但沒有因為修渠耗盡國力,反倒因為修好了鄭國渠,得關中良田百萬頃,國力增強數倍,最終一統六國。”


    代王恍然大悟:“燕王叔,你是把朝廷比作韓國,把暗渠比作鄭國渠,把西北三藩比作秦國?”


    燕王:“不錯,皇侄,修好了這條暗渠,再休養生息幾年,我西北三藩實力增強何止數倍。這條渠是我們與端王之間的勝負手,必須要修!”


    趙王聽了,苦笑一聲:“當年韓弱秦強,韓國以己度人,才犯下如此大錯,貽笑千年。如今我們西北三藩編戶不過三十萬,國力怎麽比得上虎狼之秦。燕王,你剛才也說了,照朝廷的修法,西北非得民變不可。”


    “那就不按朝廷的修法去修!”燕王大聲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瓣梅之京城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之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之後並收藏六瓣梅之京城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