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府內環境清幽雅致,處處彰顯著皇家貴胄的不凡氣度。


    踏入王府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前庭,地麵由平整的青石鋪就,一塵不染。


    前庭兩側,對稱分布著幾間廂房,雕梁畫棟,門窗上的雕花精美絕倫,刻著花鳥魚蟲、神話傳說等圖案,無不栩栩如生。


    沿著前庭向後走去,便是王府的正廳,正廳高大寬敞,飛簷鬥拱,氣勢恢宏。


    正廳的大門上方,懸掛著一塊金匾,上書 “承運堂” 三個大字,筆法剛勁有力,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如果李恪在這裏,肯定會羨慕這裏的一切,相比自己的那個,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這也正是為什麽長安貴族都會說蜀王府最寒酸,因為蜀王府本來也該這樣的。


    是李世民當初隨便找了個地方,就是拿來糊弄李恪的。


    司馬向吳王迴稟:


    “殿下,張舉子來了。”


    吳王點點頭,接著張舉子就跪地給吳王磕頭行禮。


    這時候的科舉才興起,還沒後世的那麽高身份,舉子更別說可以見官不用跪了。


    吳王盯著張舉子看了看,這才問:


    “你叫什麽名字?”


    張舉子恭敬的迴答:


    “小人姓張,名路。”


    “張路,這個名字不錯。”


    其實吳王根本不懂什麽好不好,就是說點好聽的話拉攏拉攏張路。


    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張路還當真了,連忙感謝吳王。


    吳王不想繼續這個聊下去,直接就問:


    “聽說蜀王強買強賣你家房子?”


    “是的殿下,我們當初不願意賣,但沒辦法,我們隻是一介小民,惹不起蜀王。”


    吳王很滿意,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吳王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緩緩說道:


    “本王定會為你主持公道,蜀王如此行徑,實在有失皇家顏麵。


    張路,你可願為本王出一份力,揭露蜀王的惡行?”


    張路心中一喜,連忙叩頭道:


    “小人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隻要能讓蜀王得到應有的懲罰,小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吳王滿意地點點頭,轉頭對身旁的司馬說:


    “去,把錢長史叫來。”


    不一會兒,一個身材矮胖、滿臉油光的中年男子匆匆走進廳內,見到吳王,立刻恭敬地行禮。


    吳王對錢管事吩咐道:


    “人交給你了,你好好帶著。”


    錢管事點頭哈腰地應下,隨後帶著張路退了出去。


    這時吳王看向司馬:


    “司馬,這個長史還不知可靠不可靠,畢竟他是當今皇上派來的......”


    司馬明白吳王的擔心,神秘的笑了笑說:


    “殿下,這不正好試試他對您是不是忠心嘛。”


    “可如果他把這事告訴皇上怎麽辦?”


    “那也跟您沒關係啊,您可什麽都沒說。”


    吳王想想也是,自己隻是把人交給了他,並沒有說什麽,就是出了什麽事情也賴不到自己身上。


    自從上次李孝常謀反後,李世民就給全部的封王都下派了一個長史,說是用來規勸這些王爺們的行為,以免造成李孝常這樣的事情。


    六月二十日,陽光透過宮殿的窗欞,灑在光潔的地麵上。


    今天,李世民終於空出時間來召見新晉的百名刺史。


    一眾刺史身著嶄新的官服,神色恭敬又略帶緊張地站在殿中。


    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眾人,緩緩開口:


    “朕擢升你們為刺史,實是看重你們的才德,望你們能為朕分憂,為百姓謀福。”


    一位年輕的刺史率先出列,跪地行禮後說道:


    “陛下聖恩,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李世民微微點頭,麵色稍緩,說道:


    “如今我大唐初興,百廢待興,地方治理至關重要。


    你們身處一方,要時刻心係百姓,清正廉潔,切勿貪汙腐敗,魚肉百姓。”


    另一位年長些的刺史趕忙迴應:


    “陛下教誨,臣等銘記於心。臣定會以身作則,整頓吏治,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


    李世民目光如炬,盯著眾人,嚴肅地說:


    “你們各自所在的州,官員與當地豪紳勾結,謊報災情。


    你們若到任後,必須先解決這事,日後再發現此類行徑,定要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刺史們紛紛跪地,齊聲高唿:“陛下英明,臣等謹遵聖命。”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眾人起身,接著說道:


    “如今,中原大地全部收歸一統,正是百廢待興的日子。


    朕知治理地方不易,你們若有難處,可如實上奏,朕自會酌情考量。


    但切不可借此為由,行懈怠之事。”


    這時,一位刺史小心翼翼地問道:


    “陛下,如今我大唐雖漸趨穩定,但仍有周邊勢力覬覦,不知地方在防禦上,該如何布局?”


    李世民看向這個說話的刺史問:


    “你是哪個州的刺史?”


    那人恭敬迴話:


    “臣正是新收複的朔州刺史。”


    李世民點點頭,明白這是擔心他邊上的突厥。


    因為原本就是朔方的梁師都,夾在大唐和突厥中間。


    如今朔方都是大唐的土地了,那朔州就直接和突厥接壤,他這麽問也是正事。


    關於這事,李世民和杜如晦早就商量過。


    李世民胸有成竹的迴答他:


    “朔州的城防,你就別擔心了,你到任上之後,首先是要先安撫百姓,整理戶籍,賦稅。


    到時候靈州道行軍總管,李靖會安排,你朔州負責一部分的軍隊補給......”


    李世民說完一大堆的部署和後續規劃,但沒說自己準備對突厥用兵的事情。


    因為現在還是存在於李世民的計劃裏,還沒正式公布。


    但如果李世民決定了,那朔方就會成為一線。


    李世民和這些刺史談了一上午,吃完午飯後,尚書左丞房玄齡送來一份奏書。


    “陛下,這是這次科舉,先考完的舉子中榜名單,您以為何時開始殿試的好?”


    李世民:


    “下午吧,正好上午是見的新刺史們,這些都是大唐未來的頂梁柱,要見就一起見。”


    房玄齡是想說點什麽的,因為這次中榜的人數很多,以往才兩百人,這次是四百人。


    殿試就是看看你們能分到六部的什麽衙門去,所以也是得考試。


    這一下午能考的完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無敵死了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無敵死了沒並收藏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