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父子搭台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作者:張無敵死了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外郭城弄的差不多了,李世民也穿好了皇帝禮服。
殺雞儆猴的第一步,是先殺雞,兩個兒子都替自己殺好了雞,也就輪到自己表演了。
李世民出現在顯德殿,那些原本還在嚷嚷和罵李恪的王爺們就不說話了。
畢竟是皇上,你就是天大的怨氣,也不能當著人家麵罵不是。
當李世民一出現,就有個身穿白色絲絹做的內衣,蓬頭垢麵的王爺先說:
“陛下,蜀王目無尊長,侮辱於我,有失皇家禮儀!請陛下嚴懲。”
李世民麵色沉靜地坐在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殿下一眾王爺,那眼神似有千鈞之力,讓喧鬧的大殿瞬間安靜了幾分。
待眾人稍稍平息,他才不緊不慢地開口:
“朕聽聞諸位在這殿上十分熱鬧,所為何事?都細細道來。”
欲揚先抑,先鋪墊一下,待會兒才能更好的發作,給你們這些人來個大的熱乎的。
那率先告狀的王爺見李世民發問,以為得了撐腰。
便添油加醋地將李恪如何 “不敬” 之事描述了一番,言辭間滿是激憤,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
其他王爺也在一旁附和,你一言我一語,聲浪此起彼伏,皆欲將李恪置於萬劫不複之地。
李世民聽著他們的訴說,臉上看不出喜怒,隻是手中輕輕把玩著一枚玉佩。
要不是李世民知道這些人什麽德行,在後殿聽了一晚上的罵。
換成李淵那個聽什麽信什麽的,還真能處理李恪。
待眾人說得口幹舌燥,聲音漸漸弱下去,他才微微抬眼,目光冰冷地說道:
“朕的兒子,朕豈會不知?
爾等身為皇叔,又是長輩,與小輩爭一時長短,成何體統?
莫不是覺得朕平日裏太過寬厚,讓你們忘了這尊卑之序?”
這一番話如冷水潑下,讓那些王爺們一時愣住,麵麵相覷。
這話是很有道理的,雖然都是親王,但人家蜀王的親爹是在位皇帝。
你們的親爹是太上皇,能和在位皇帝比嗎?先君後親不懂嗎?
他們沒想到李世民不但沒有立刻懲處李恪,反倒先斥責起他們來。
但眾人心中雖懼,卻仍有不甘,畢竟被一個小輩折了麵子,這口氣如何咽得下。
既然皇帝非要包庇親兒子,咱們沒話說,也說不過。
“那陛下宣我等來所為何事?”
幾十個王爺畢竟不能都是蠢貨,大半夜把自己帶來,肯定是有事的。
正在這時,殿外傳來通報:
“太子殿下到!
蜀王殿下到!”
隻見李恪和李承乾昂首闊步走進大殿,他身著一襲深色飛魚錦袍,身姿挺拔,神色從容,絲毫不見慌亂之態。
而且李恪還是帶著刀進殿,看著這幕的王爺們還有人指責李恪:
“蜀王!你敢帶刀進入大內!”
這話就是在說李恪謀反,因為皇宮隻有禁衛軍和皇帝能有刀,其餘人隻要帶刀都視為謀反。
誰知李恪完全不鳥。
行至殿中,兩人向李世民行了一禮,朗聲道:
“兒臣參見父皇。”
李世民點點頭,完全不怪李恪帶刀進殿。
這讓在場的王爺們更不解了,帶刀進皇宮就算了,還帶刀進顯德殿。
哪怕是門外的禁軍要進顯德殿,都得卸下佩刀。
怎麽李恪就這麽進來了,皇上還一點不在乎?
李世民當然不在乎,因為今天就是殺雞儆猴給你們看的,人家父子三人演的戲。
李世民說:
“給各位叔叔們解釋解釋吧。”
李恪轉身,不卑不亢地麵對著一眾王爺投來的或憤恨或不屑的目光。
“各位皇叔,我剛剛在外郭城剿滅了一隊叛軍,這還不是為了向阿耶匯報,才急的忘了卸下刀。”
這話可一點都沒急的樣子。
王爺們也抓住了李恪前半句話,叛軍!
這下很多人都在想怎麽迴事了,有些人懶得想,直接問:
“蜀王,你說說,哪裏來的叛軍?”
“有人意圖謀反,控製百官,與城外的人裏應外合,控製長安!”
這都是在顯德殿外,李承乾教李恪的。
眾人聽聞李恪之言,皆露出震驚之色。
那率先發難的王爺瞪大了眼睛,滿臉狐疑地問道:
“蜀王莫要信口雌黃,這長安城內怎會有如此膽大妄為之徒?可有證據?”
李恪冷冷一笑,從懷中掏出一布條,扔在地上:“這是從叛軍身上拿來的,想必各位皇叔不會對黃巾之亂陌生。”
眾王爺俯身去看,頓時交頭接耳起來,臉上滿是惶恐與不安。
叛軍以往為了區分敵我,都會有點明顯的標誌。
黃巾之亂就是最典型的,你隻要往頭上綁個黃色頭巾,你就是自己人。
還是從史書上學的,這點大家都知道。
李承乾適時上前一步,補充道:
“兒臣剛剛也接到密報,有人暗中在長安城內集結兵力,試圖趁對梁師都之變,兵馬被帶走,行不軌之事。”
此時,大殿內的氣氛愈發凝重。
眾王爺聽聞李承乾之言,心中不禁一凜。
他們深知,若真有人在此時趁虛而入,意圖謀反,那局勢將不堪設想。
這時候有人問:
“難道陛下讓我等來此是為了保護我等安全?”
這話一出,大家都覺得是這樣,因為百官都要被控製,那他們這些王爺能不被控製嗎?
誰知李世民這時候讓王德給這些王爺們看看那張宣傳自己壞話,誇太上皇李淵的好話。
王爺們紛紛皺眉沉思,聰明點的就在思考誰幹的,自己要認不認識?
認識的話趕緊推清關係,這不得害死自己?
不聰明的,完全是被驚到了,怎麽還有父皇李淵的事?
李世民看這些剛剛還嚷嚷著的王爺們安靜下來,再看看外麵的天色。
“天快亮了,我們一起吃早飯吧。”
李恪是真的餓了,忙一晚上了,這跑那跑的。
其餘人就算不餓,也不說話,現在局麵不明朗,還不知道皇帝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不敢隨隨便便的發言,萬一待會兒說出點什麽來,自己是不是會受到牽連?
這可是謀反,能直接殺頭的,還不用等到什麽秋後問斬,是馬上就能砍了你的那種。
現在鋪墊的也差不多,就等下一波的觀眾來,才好上演真正的大戲!
要不說有些人是德不配位。
居然還真的有些王爺吃的津津有味,一點危機感都沒有。
人家皇上大半夜把你帶來,是請你吃飯的嗎?
殺雞儆猴的第一步,是先殺雞,兩個兒子都替自己殺好了雞,也就輪到自己表演了。
李世民出現在顯德殿,那些原本還在嚷嚷和罵李恪的王爺們就不說話了。
畢竟是皇上,你就是天大的怨氣,也不能當著人家麵罵不是。
當李世民一出現,就有個身穿白色絲絹做的內衣,蓬頭垢麵的王爺先說:
“陛下,蜀王目無尊長,侮辱於我,有失皇家禮儀!請陛下嚴懲。”
李世民麵色沉靜地坐在龍椅之上,目光緩緩掃過殿下一眾王爺,那眼神似有千鈞之力,讓喧鬧的大殿瞬間安靜了幾分。
待眾人稍稍平息,他才不緊不慢地開口:
“朕聽聞諸位在這殿上十分熱鬧,所為何事?都細細道來。”
欲揚先抑,先鋪墊一下,待會兒才能更好的發作,給你們這些人來個大的熱乎的。
那率先告狀的王爺見李世民發問,以為得了撐腰。
便添油加醋地將李恪如何 “不敬” 之事描述了一番,言辭間滿是激憤,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
其他王爺也在一旁附和,你一言我一語,聲浪此起彼伏,皆欲將李恪置於萬劫不複之地。
李世民聽著他們的訴說,臉上看不出喜怒,隻是手中輕輕把玩著一枚玉佩。
要不是李世民知道這些人什麽德行,在後殿聽了一晚上的罵。
換成李淵那個聽什麽信什麽的,還真能處理李恪。
待眾人說得口幹舌燥,聲音漸漸弱下去,他才微微抬眼,目光冰冷地說道:
“朕的兒子,朕豈會不知?
爾等身為皇叔,又是長輩,與小輩爭一時長短,成何體統?
莫不是覺得朕平日裏太過寬厚,讓你們忘了這尊卑之序?”
這一番話如冷水潑下,讓那些王爺們一時愣住,麵麵相覷。
這話是很有道理的,雖然都是親王,但人家蜀王的親爹是在位皇帝。
你們的親爹是太上皇,能和在位皇帝比嗎?先君後親不懂嗎?
他們沒想到李世民不但沒有立刻懲處李恪,反倒先斥責起他們來。
但眾人心中雖懼,卻仍有不甘,畢竟被一個小輩折了麵子,這口氣如何咽得下。
既然皇帝非要包庇親兒子,咱們沒話說,也說不過。
“那陛下宣我等來所為何事?”
幾十個王爺畢竟不能都是蠢貨,大半夜把自己帶來,肯定是有事的。
正在這時,殿外傳來通報:
“太子殿下到!
蜀王殿下到!”
隻見李恪和李承乾昂首闊步走進大殿,他身著一襲深色飛魚錦袍,身姿挺拔,神色從容,絲毫不見慌亂之態。
而且李恪還是帶著刀進殿,看著這幕的王爺們還有人指責李恪:
“蜀王!你敢帶刀進入大內!”
這話就是在說李恪謀反,因為皇宮隻有禁衛軍和皇帝能有刀,其餘人隻要帶刀都視為謀反。
誰知李恪完全不鳥。
行至殿中,兩人向李世民行了一禮,朗聲道:
“兒臣參見父皇。”
李世民點點頭,完全不怪李恪帶刀進殿。
這讓在場的王爺們更不解了,帶刀進皇宮就算了,還帶刀進顯德殿。
哪怕是門外的禁軍要進顯德殿,都得卸下佩刀。
怎麽李恪就這麽進來了,皇上還一點不在乎?
李世民當然不在乎,因為今天就是殺雞儆猴給你們看的,人家父子三人演的戲。
李世民說:
“給各位叔叔們解釋解釋吧。”
李恪轉身,不卑不亢地麵對著一眾王爺投來的或憤恨或不屑的目光。
“各位皇叔,我剛剛在外郭城剿滅了一隊叛軍,這還不是為了向阿耶匯報,才急的忘了卸下刀。”
這話可一點都沒急的樣子。
王爺們也抓住了李恪前半句話,叛軍!
這下很多人都在想怎麽迴事了,有些人懶得想,直接問:
“蜀王,你說說,哪裏來的叛軍?”
“有人意圖謀反,控製百官,與城外的人裏應外合,控製長安!”
這都是在顯德殿外,李承乾教李恪的。
眾人聽聞李恪之言,皆露出震驚之色。
那率先發難的王爺瞪大了眼睛,滿臉狐疑地問道:
“蜀王莫要信口雌黃,這長安城內怎會有如此膽大妄為之徒?可有證據?”
李恪冷冷一笑,從懷中掏出一布條,扔在地上:“這是從叛軍身上拿來的,想必各位皇叔不會對黃巾之亂陌生。”
眾王爺俯身去看,頓時交頭接耳起來,臉上滿是惶恐與不安。
叛軍以往為了區分敵我,都會有點明顯的標誌。
黃巾之亂就是最典型的,你隻要往頭上綁個黃色頭巾,你就是自己人。
還是從史書上學的,這點大家都知道。
李承乾適時上前一步,補充道:
“兒臣剛剛也接到密報,有人暗中在長安城內集結兵力,試圖趁對梁師都之變,兵馬被帶走,行不軌之事。”
此時,大殿內的氣氛愈發凝重。
眾王爺聽聞李承乾之言,心中不禁一凜。
他們深知,若真有人在此時趁虛而入,意圖謀反,那局勢將不堪設想。
這時候有人問:
“難道陛下讓我等來此是為了保護我等安全?”
這話一出,大家都覺得是這樣,因為百官都要被控製,那他們這些王爺能不被控製嗎?
誰知李世民這時候讓王德給這些王爺們看看那張宣傳自己壞話,誇太上皇李淵的好話。
王爺們紛紛皺眉沉思,聰明點的就在思考誰幹的,自己要認不認識?
認識的話趕緊推清關係,這不得害死自己?
不聰明的,完全是被驚到了,怎麽還有父皇李淵的事?
李世民看這些剛剛還嚷嚷著的王爺們安靜下來,再看看外麵的天色。
“天快亮了,我們一起吃早飯吧。”
李恪是真的餓了,忙一晚上了,這跑那跑的。
其餘人就算不餓,也不說話,現在局麵不明朗,還不知道皇帝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不敢隨隨便便的發言,萬一待會兒說出點什麽來,自己是不是會受到牽連?
這可是謀反,能直接殺頭的,還不用等到什麽秋後問斬,是馬上就能砍了你的那種。
現在鋪墊的也差不多,就等下一波的觀眾來,才好上演真正的大戲!
要不說有些人是德不配位。
居然還真的有些王爺吃的津津有味,一點危機感都沒有。
人家皇上大半夜把你帶來,是請你吃飯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