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作者:張無敵死了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瑀再次讓人上奏書,這次不是為了彈劾長孫順德,是為了給蜀王喊冤。
因為按照皇上的詔書,是長孫順德和蜀王都有錯,都要罰。
但是蕭瑀就要為蜀王喊冤,就是要說蜀王沒錯。
這麽一來,錯的全是長孫順德,這樣長孫順德別想好過。
蕭瑀這招很是厲害,因為李世民就是覺得這樣才不會傷了他的聖明之名。
但是蕭瑀這麽一鬧,反而是說皇上不明是非,處罰苦主。
蕭瑀為了防止皇上繼續耍賴,為了讓事情鬧得更大。
蕭瑀還派人到處在長安散布關於蜀王被冤枉的事情。
一時間長安到處都在可憐蜀王。
先前李恪因為在香肉樓作詩的原因,已經在長安文人圈子傳的到處都是。
不少進京趕考的舉子甚至稱讚蜀王是文曲星下凡。
一時間李恪原本的壞名聲都被扭轉了不少,不少人文人還說:
“能做出這種千古絕詩的人,怎麽會做潑糞,堵門罵街的下流之事?”
很多人本來就隻是一個傳一個,大多數人也不是真的看到。
他們大多都是喜歡看熱鬧,尤其貴族們的醜聞。
所以不文人為蜀王宣傳好名聲,還真的起到了作用。
如今傳出蜀王被長孫順德冤枉的事情,再次讓很多人義憤填膺。
尤其是傳流言的人還故意誇大其詞,說長孫順德怎麽怎麽進讒言。
說蜀王殿下一個九歲的孩子怎麽怎麽慘。
再有人冒充長孫家的下人,出來說長孫順德平常就無惡不作。
還有什麽舅舅在北衙門當官,被長孫順德怎麽怎麽欺壓。
長孫順德家門口一時間被丟不少臭雞蛋,爛菜葉,還有丟石頭砸門的。
長孫順德原以為,蜀王被關在了宗正寺後,自己可以不用像李神通那樣被潑糞了。
沒想到被老百姓丟臭雞蛋。
楊妃娘娘那裏在得知自己兒子,這次為了給自己出氣,先是打了尚食局的人,又去燒了北衙門。
最後被皇上關在宗正寺。
楊妃娘娘這次還想去找皇後娘娘求情,但是又沒去。
因為楊妃娘娘也顧及長孫順德的身份,長孫順德是長孫皇後的族叔,長孫皇後萬一向著長孫順德怎麽辦?
楊妃娘娘也不敢去找太子李承乾,畢竟長孫順德和李承乾的關係是真的流淌著長孫家的血液。
但是李恪沒有,李恪隻是跟著長孫皇後身份,給麵子喊外公而已。
楊妃娘娘隻好自己去找皇上求情。
楊妃來到李世民麵前,盈盈下拜,眼中含著淚光。
“陛下,臣妾此次前來,是為了恪兒之事。
恪兒年幼,行事或許有些魯莽,但他的心性是善良的。
此次他為臣妾出氣,雖做法不當,卻也是一片孝心。
懇請陛下看在恪兒年幼無知且孝心可嘉的份上,從輕發落。”
楊妃娘娘本來就生得嬌弱可憐,如今帶著眼淚,可憐巴巴的跪在那裏,看的李世民都不忍心。
李世民扶起楊妃,接過王德遞來的手帕,用手帕替楊妃抹去眼淚。
李世民看著楊妃,心中有些無奈。
他何嚐不知道李恪是為了楊妃,但李恪的行為實在是太過衝動。
“愛妃,朕也知道恪兒是為了你。
但他火燒北衙門,此事影響甚廣。
如今隻是讓他去宗正寺,已經是很輕了。”
李世民這話完全沒毛病,確實已經是從輕發落了
楊妃抽泣著說道:
“陛下,臣妾知道恪兒犯了錯。
但長孫順德也並非無辜之人,他指使宮女偷盜,本就有錯在先。
如今卻讓恪兒一人承擔後果,臣妾實在是心疼。”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就看你的立場,是站在誰的那邊。
如今兩人都是觸犯唐律,而且誰的罪名都可大可小。
這時長孫皇後也來到顯德殿外,但是卻沒讓人通報,隻是站在顯德殿外聽著。
李世民繼續說:
“恪兒做事也確實魯莽了些,讓他去宗正寺,也正好讓他學學禮,改改這個不過腦子的毛病。
將來也能好好有所成就。”
李世民這下就把話岔到對李恪的教育上,而楊妃對李恪的教育卻有她的看法。
“臣妾不需要恪兒有什麽本事,也不需要恪兒有什麽成就,生在皇家是福也是禍。
不過既然陛下說了,臣妾以後定然教導恪兒收收性子,不要和大臣做對,免得未來......”
楊妃後麵都說不出口,實在是不敢想,她可是知道那些大臣背後都是大家族支撐,她們母子卻隻能依附皇室。
那些大臣大不了不當官,依然是富家翁。
但是她們母子萬一沒了這點身份,惹怒了皇上,她們就無依無靠了。
因為楊妃的娘家早就在長安被攻破的時候就被清算了。
楊妃娘娘這話就是字麵意思,完全沒別的想法,也是親身體會。
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心,要看你的立場。
所以聽在李世民耳中,楊妃這是在說她的身世和經曆,確實是福禍相依。
因為是前朝公主所以攻破長安的時候被抓被牽連,又因為是前朝公主,最後被迫嫁給自己逃過被清算。
如果楊妃是民間的女子,李世民哪怕再喜歡,也不會強迫,還得女子和女子父母同意才行。
就是因為是前隋公主,才會沒有選擇被迫嫁給李世民。
李世民現在也終於想起這麽些年來,自己確實沒怎麽陪陪這母子。
李恪成長的幾年,他都在打仗。
好不容易不打仗了,又因為李恪不是嫡子,沒有重點關注過。
如果不是李恪一而再的鬧出這麽多事,估計都不會頻頻見麵。
李世民一邊安慰楊妃,一邊說:
“好了好了,你先迴去,晚上朕去你那裏再和你說這些吧,你放心,恪兒終究是朕的兒子,不會苛責他的。”
顯德殿外的長孫皇後,聽完楊妃的話也想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長孫皇後從小就聰慧,就曾思考過人活著為什麽?
長大嫁給李世民後,變成思考怎麽做好一個妻子的本分。
李世民一家起兵後,長孫皇後每日為自己那個總是帶頭衝鋒的二郎祈福。
李世民成為秦王後,長孫皇後又周旋在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盡力緩和父子日漸緊張的關係。
因為按照皇上的詔書,是長孫順德和蜀王都有錯,都要罰。
但是蕭瑀就要為蜀王喊冤,就是要說蜀王沒錯。
這麽一來,錯的全是長孫順德,這樣長孫順德別想好過。
蕭瑀這招很是厲害,因為李世民就是覺得這樣才不會傷了他的聖明之名。
但是蕭瑀這麽一鬧,反而是說皇上不明是非,處罰苦主。
蕭瑀為了防止皇上繼續耍賴,為了讓事情鬧得更大。
蕭瑀還派人到處在長安散布關於蜀王被冤枉的事情。
一時間長安到處都在可憐蜀王。
先前李恪因為在香肉樓作詩的原因,已經在長安文人圈子傳的到處都是。
不少進京趕考的舉子甚至稱讚蜀王是文曲星下凡。
一時間李恪原本的壞名聲都被扭轉了不少,不少人文人還說:
“能做出這種千古絕詩的人,怎麽會做潑糞,堵門罵街的下流之事?”
很多人本來就隻是一個傳一個,大多數人也不是真的看到。
他們大多都是喜歡看熱鬧,尤其貴族們的醜聞。
所以不文人為蜀王宣傳好名聲,還真的起到了作用。
如今傳出蜀王被長孫順德冤枉的事情,再次讓很多人義憤填膺。
尤其是傳流言的人還故意誇大其詞,說長孫順德怎麽怎麽進讒言。
說蜀王殿下一個九歲的孩子怎麽怎麽慘。
再有人冒充長孫家的下人,出來說長孫順德平常就無惡不作。
還有什麽舅舅在北衙門當官,被長孫順德怎麽怎麽欺壓。
長孫順德家門口一時間被丟不少臭雞蛋,爛菜葉,還有丟石頭砸門的。
長孫順德原以為,蜀王被關在了宗正寺後,自己可以不用像李神通那樣被潑糞了。
沒想到被老百姓丟臭雞蛋。
楊妃娘娘那裏在得知自己兒子,這次為了給自己出氣,先是打了尚食局的人,又去燒了北衙門。
最後被皇上關在宗正寺。
楊妃娘娘這次還想去找皇後娘娘求情,但是又沒去。
因為楊妃娘娘也顧及長孫順德的身份,長孫順德是長孫皇後的族叔,長孫皇後萬一向著長孫順德怎麽辦?
楊妃娘娘也不敢去找太子李承乾,畢竟長孫順德和李承乾的關係是真的流淌著長孫家的血液。
但是李恪沒有,李恪隻是跟著長孫皇後身份,給麵子喊外公而已。
楊妃娘娘隻好自己去找皇上求情。
楊妃來到李世民麵前,盈盈下拜,眼中含著淚光。
“陛下,臣妾此次前來,是為了恪兒之事。
恪兒年幼,行事或許有些魯莽,但他的心性是善良的。
此次他為臣妾出氣,雖做法不當,卻也是一片孝心。
懇請陛下看在恪兒年幼無知且孝心可嘉的份上,從輕發落。”
楊妃娘娘本來就生得嬌弱可憐,如今帶著眼淚,可憐巴巴的跪在那裏,看的李世民都不忍心。
李世民扶起楊妃,接過王德遞來的手帕,用手帕替楊妃抹去眼淚。
李世民看著楊妃,心中有些無奈。
他何嚐不知道李恪是為了楊妃,但李恪的行為實在是太過衝動。
“愛妃,朕也知道恪兒是為了你。
但他火燒北衙門,此事影響甚廣。
如今隻是讓他去宗正寺,已經是很輕了。”
李世民這話完全沒毛病,確實已經是從輕發落了
楊妃抽泣著說道:
“陛下,臣妾知道恪兒犯了錯。
但長孫順德也並非無辜之人,他指使宮女偷盜,本就有錯在先。
如今卻讓恪兒一人承擔後果,臣妾實在是心疼。”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就看你的立場,是站在誰的那邊。
如今兩人都是觸犯唐律,而且誰的罪名都可大可小。
這時長孫皇後也來到顯德殿外,但是卻沒讓人通報,隻是站在顯德殿外聽著。
李世民繼續說:
“恪兒做事也確實魯莽了些,讓他去宗正寺,也正好讓他學學禮,改改這個不過腦子的毛病。
將來也能好好有所成就。”
李世民這下就把話岔到對李恪的教育上,而楊妃對李恪的教育卻有她的看法。
“臣妾不需要恪兒有什麽本事,也不需要恪兒有什麽成就,生在皇家是福也是禍。
不過既然陛下說了,臣妾以後定然教導恪兒收收性子,不要和大臣做對,免得未來......”
楊妃後麵都說不出口,實在是不敢想,她可是知道那些大臣背後都是大家族支撐,她們母子卻隻能依附皇室。
那些大臣大不了不當官,依然是富家翁。
但是她們母子萬一沒了這點身份,惹怒了皇上,她們就無依無靠了。
因為楊妃的娘家早就在長安被攻破的時候就被清算了。
楊妃娘娘這話就是字麵意思,完全沒別的想法,也是親身體會。
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心,要看你的立場。
所以聽在李世民耳中,楊妃這是在說她的身世和經曆,確實是福禍相依。
因為是前朝公主所以攻破長安的時候被抓被牽連,又因為是前朝公主,最後被迫嫁給自己逃過被清算。
如果楊妃是民間的女子,李世民哪怕再喜歡,也不會強迫,還得女子和女子父母同意才行。
就是因為是前隋公主,才會沒有選擇被迫嫁給李世民。
李世民現在也終於想起這麽些年來,自己確實沒怎麽陪陪這母子。
李恪成長的幾年,他都在打仗。
好不容易不打仗了,又因為李恪不是嫡子,沒有重點關注過。
如果不是李恪一而再的鬧出這麽多事,估計都不會頻頻見麵。
李世民一邊安慰楊妃,一邊說:
“好了好了,你先迴去,晚上朕去你那裏再和你說這些吧,你放心,恪兒終究是朕的兒子,不會苛責他的。”
顯德殿外的長孫皇後,聽完楊妃的話也想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長孫皇後從小就聰慧,就曾思考過人活著為什麽?
長大嫁給李世民後,變成思考怎麽做好一個妻子的本分。
李世民一家起兵後,長孫皇後每日為自己那個總是帶頭衝鋒的二郎祈福。
李世民成為秦王後,長孫皇後又周旋在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盡力緩和父子日漸緊張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