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市委組織部的同誌又開展了幹部考察工作,就新的常務副縣長人選問題,進行全縣正科以上領導的集體推薦提名。
在每名領導手上的推薦表上,有2 行表格,一行表格上寫上了劉晉的名字,另一行空格,是不同意推薦劉晉的同誌,可以寫其它人的姓名。
這個推薦表的設計,實際上就代表了組織上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推薦劉晉為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候選人,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也在幹部推薦會上說明了組織上的意圖。
這位姓嚴的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說:“按照中央提出的幹部四化要求,特別是幹部年輕化是我們從黨的事業發展出發,要著重抓好的一項黨的組織工作,市委對此高度重視,這次在全市組織工作會上,作為一個重要的工作原則進行了部署。”
嚴常務副部長還說:“市委要求,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我們要對年輕幹部的培育和使用上加大力度,要為我市的年輕幹部成長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要為他們搭梯子、騰位置,使我市的年輕幹部成長有一個好的平台。”
嚴常務副部長繼續說:“所以,我們這次在新餘縣推薦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的候選人名單時,組織上把你縣的劉晉同誌納入其中,就是組織上貫徹市委的這個宗旨,落實市委的要求,嚴格按‘四化’幹部的要求所提出的,特此向大家說明。”
嚴常務副部長最後說:“當然,黨的民主集中製原則,大家的投票有充分的自由權,我剛才隻是說明了一下組織上提名的原則和意圖,僅供大家參考。”
縣委歐書記接著說:“同誌們,剛才嚴部長把為什麽將劉晉作為這次推薦我縣常務副縣長的組織意圖給大家作了一個說明,請同誌們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充公認識到市委加大培養和使用年輕幹部的重大意義。”
歐書記繼續說:“當然,我們的嚴部長也說了,同誌們在投票推薦幹部問題上是有充分自由權的,我們的嚴部長作這個說明,隻是要請大家明白組織上提名的原則和意圖,我相信,我縣的各級領導們是有這個覺悟的。”
在這次幹部推薦會上,有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組織說明,有縣委歐書記的背書,參加幹部推薦會的正科級領導幹部絕大多數都向劉晉投了讚成票。
劉晉正式任職了新餘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他的分管工作也有了變化,主要分管縣政府辦、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安監局、縣國資委、縣統計局、縣機關事務局、縣人防辦、縣信訪局等部門。
劉晉自從任職常務副縣長以來,他的日常工作驟然增多,縣裏財務工作吃緊,找他批錢要經費的部門和機關負責人匯報不斷,安全生產警鍾長鳴到處檢查要到位,最讓他感覺工作壓力的還是謂之天下第一難事的信訪工作。
縣政府辦的張主任還是負責協助劉晉這個常務副縣長的服務工作,他也明顯感覺到自己手上工作量的增加,在這當中,首要的還是群眾信訪工作的難度增加。
當時的新餘縣正值改革的攻堅階段,特別是國企改革,作為縣屬的中小國營和集體企業,在全國經濟改革大潮中,隨著管理體製的不適應,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很多企業都采取了私人承包,有些甚至是由私人買斷。
這樣一來,很多國企、集體企業的職工的身份一下子就改變了,變成了為私人老板打工的工人了,更多的則是失業了,一下子沒有工作可幹了,當然,這是國家經濟改革過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也是我國很多產業工人的陣痛期。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很多的工人同誌雖然感到忙然和無助,但還是采取了理解和忍讓,但也有相當部分的同誌心裏憤怒和怨恨,這些同誌通過信訪渠道來反映、有些還是一些發泄,這就給我們的信訪工者帶來了考驗。
作為分管信訪工作的縣領導劉晉,是充分理解這些下崗工作的難處和狀態,所以,他對這些同誌來到信訪部門反映問題,總是要信訪部門的同誌要熱情對待、耐心解釋,如有時間,他也是身先士卒,在信訪一線和下崗的工人們交流,體察民情。
通過這些信訪案件,劉晉覺得,雖然很多是一般的共性訴求,隻要政府在可能範圍內能夠解決的問題,他都是要求縣政府和政府相關部門不遺餘力的給予解決,有些一時不能完全滿足的訴求就是要做好工作,這就需要領導們的耐心解釋。
但是在這些案例中,有一個企業的破產改革案例還是引起了劉晉的高度注意。
這個企業原來的名稱叫新餘縣化工廠,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一直比較暢銷,但是,由於廠裏一度時期管理混亂,管理層內鬥,相互交狀,企業信譽下落,工廠經濟效益急劇下滑,工廠的工人發不出工資。
這個工廠的企業負責人利用當時企業改革的時機,到處遊說縣裏的領導,特別是主管部門的領導,為使達到他個人的目的,他還采取了一些不正當的手段,拉攏了部分公職人員為他說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市場潛力、隻是由於企業管理層混亂,加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從中做好手腳,當時的縣裏麵就把這樣一個企業也通過拍賣的方式,進行了企業買斷改革,所有的企業工人,通過用購買企業的購買款,付出很少的一筆資金,把他們買斷了。
原來這些工人們並不知道,購買這個企業的業主到底是誰,最後,當買斷後的企業變成了私人企業,重新開工後,又是主要生產原來的產品,又是這些產品成為了市場上的搶手貨時,工人們才發現他們是上當受騙了。
特別是當這些工人們知道了購買這個企業的最大股東就是他們廠原來的廠長時,他們就不能忍受這種欺騙,他們組織了一些工人代表,到縣裏的主管局討要說法,他們也多次到縣政府上訪。
劉晉接待這些下崗工人,聽到他們的述說後,他也覺得這個企業的購買改製過程中有貓。
特別是當劉晉聽到這些工人們訴說著他們目前生活的艱苦,而這個他們原來的企業通過神一樣的操作,把多數工人拋棄後,他們那些原來的很多工廠負責人卻工資一下增加數倍之多時,更是讓劉晉覺得此事不能不管。
劉晉把政府辦的張副主任叫到他的辦公室,對張副主任說:“老張,你知道這個縣化工廠的改製工作的過程嗎?”
張副主任說:“劉常務,這個事我知道一些,但並不是很清楚。”
劉晉說:“老張,你就把你知道的那些情況和我說一說吧。”
張副主任說:“我所知道的情況是這樣的,這個化工廠原來的廠長姓洪,這個洪廠長的能量很大,據說他的一個侄子在省政府辦工作,市裏麵的一個市領導也是他的表兄。”
張副主任繼續說:“這個洪廠長正是利這一些關係,在縣裏的能量很大,加之他又用一些利益輸送的方式,拉攏了一些幹部們為他買命,所以就成就了洪廠長的購買工廠的大戲。”
張副主任又說:“外界都有些傳說流傳開了,說這次那個縣化工廠能夠用這樣低劣的價格,購買到原來的縣化工廠,是這個洪廠長用特別的手段得到的,個人賺大了,工人可苦了。”
在每名領導手上的推薦表上,有2 行表格,一行表格上寫上了劉晉的名字,另一行空格,是不同意推薦劉晉的同誌,可以寫其它人的姓名。
這個推薦表的設計,實際上就代表了組織上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推薦劉晉為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候選人,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也在幹部推薦會上說明了組織上的意圖。
這位姓嚴的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說:“按照中央提出的幹部四化要求,特別是幹部年輕化是我們從黨的事業發展出發,要著重抓好的一項黨的組織工作,市委對此高度重視,這次在全市組織工作會上,作為一個重要的工作原則進行了部署。”
嚴常務副部長還說:“市委要求,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我們要對年輕幹部的培育和使用上加大力度,要為我市的年輕幹部成長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要為他們搭梯子、騰位置,使我市的年輕幹部成長有一個好的平台。”
嚴常務副部長繼續說:“所以,我們這次在新餘縣推薦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的候選人名單時,組織上把你縣的劉晉同誌納入其中,就是組織上貫徹市委的這個宗旨,落實市委的要求,嚴格按‘四化’幹部的要求所提出的,特此向大家說明。”
嚴常務副部長最後說:“當然,黨的民主集中製原則,大家的投票有充分的自由權,我剛才隻是說明了一下組織上提名的原則和意圖,僅供大家參考。”
縣委歐書記接著說:“同誌們,剛才嚴部長把為什麽將劉晉作為這次推薦我縣常務副縣長的組織意圖給大家作了一個說明,請同誌們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充公認識到市委加大培養和使用年輕幹部的重大意義。”
歐書記繼續說:“當然,我們的嚴部長也說了,同誌們在投票推薦幹部問題上是有充分自由權的,我們的嚴部長作這個說明,隻是要請大家明白組織上提名的原則和意圖,我相信,我縣的各級領導們是有這個覺悟的。”
在這次幹部推薦會上,有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組織說明,有縣委歐書記的背書,參加幹部推薦會的正科級領導幹部絕大多數都向劉晉投了讚成票。
劉晉正式任職了新餘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他的分管工作也有了變化,主要分管縣政府辦、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安監局、縣國資委、縣統計局、縣機關事務局、縣人防辦、縣信訪局等部門。
劉晉自從任職常務副縣長以來,他的日常工作驟然增多,縣裏財務工作吃緊,找他批錢要經費的部門和機關負責人匯報不斷,安全生產警鍾長鳴到處檢查要到位,最讓他感覺工作壓力的還是謂之天下第一難事的信訪工作。
縣政府辦的張主任還是負責協助劉晉這個常務副縣長的服務工作,他也明顯感覺到自己手上工作量的增加,在這當中,首要的還是群眾信訪工作的難度增加。
當時的新餘縣正值改革的攻堅階段,特別是國企改革,作為縣屬的中小國營和集體企業,在全國經濟改革大潮中,隨著管理體製的不適應,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很多企業都采取了私人承包,有些甚至是由私人買斷。
這樣一來,很多國企、集體企業的職工的身份一下子就改變了,變成了為私人老板打工的工人了,更多的則是失業了,一下子沒有工作可幹了,當然,這是國家經濟改革過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也是我國很多產業工人的陣痛期。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很多的工人同誌雖然感到忙然和無助,但還是采取了理解和忍讓,但也有相當部分的同誌心裏憤怒和怨恨,這些同誌通過信訪渠道來反映、有些還是一些發泄,這就給我們的信訪工者帶來了考驗。
作為分管信訪工作的縣領導劉晉,是充分理解這些下崗工作的難處和狀態,所以,他對這些同誌來到信訪部門反映問題,總是要信訪部門的同誌要熱情對待、耐心解釋,如有時間,他也是身先士卒,在信訪一線和下崗的工人們交流,體察民情。
通過這些信訪案件,劉晉覺得,雖然很多是一般的共性訴求,隻要政府在可能範圍內能夠解決的問題,他都是要求縣政府和政府相關部門不遺餘力的給予解決,有些一時不能完全滿足的訴求就是要做好工作,這就需要領導們的耐心解釋。
但是在這些案例中,有一個企業的破產改革案例還是引起了劉晉的高度注意。
這個企業原來的名稱叫新餘縣化工廠,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一直比較暢銷,但是,由於廠裏一度時期管理混亂,管理層內鬥,相互交狀,企業信譽下落,工廠經濟效益急劇下滑,工廠的工人發不出工資。
這個工廠的企業負責人利用當時企業改革的時機,到處遊說縣裏的領導,特別是主管部門的領導,為使達到他個人的目的,他還采取了一些不正當的手段,拉攏了部分公職人員為他說話。
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市場潛力、隻是由於企業管理層混亂,加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從中做好手腳,當時的縣裏麵就把這樣一個企業也通過拍賣的方式,進行了企業買斷改革,所有的企業工人,通過用購買企業的購買款,付出很少的一筆資金,把他們買斷了。
原來這些工人們並不知道,購買這個企業的業主到底是誰,最後,當買斷後的企業變成了私人企業,重新開工後,又是主要生產原來的產品,又是這些產品成為了市場上的搶手貨時,工人們才發現他們是上當受騙了。
特別是當這些工人們知道了購買這個企業的最大股東就是他們廠原來的廠長時,他們就不能忍受這種欺騙,他們組織了一些工人代表,到縣裏的主管局討要說法,他們也多次到縣政府上訪。
劉晉接待這些下崗工人,聽到他們的述說後,他也覺得這個企業的購買改製過程中有貓。
特別是當劉晉聽到這些工人們訴說著他們目前生活的艱苦,而這個他們原來的企業通過神一樣的操作,把多數工人拋棄後,他們那些原來的很多工廠負責人卻工資一下增加數倍之多時,更是讓劉晉覺得此事不能不管。
劉晉把政府辦的張副主任叫到他的辦公室,對張副主任說:“老張,你知道這個縣化工廠的改製工作的過程嗎?”
張副主任說:“劉常務,這個事我知道一些,但並不是很清楚。”
劉晉說:“老張,你就把你知道的那些情況和我說一說吧。”
張副主任說:“我所知道的情況是這樣的,這個化工廠原來的廠長姓洪,這個洪廠長的能量很大,據說他的一個侄子在省政府辦工作,市裏麵的一個市領導也是他的表兄。”
張副主任繼續說:“這個洪廠長正是利這一些關係,在縣裏的能量很大,加之他又用一些利益輸送的方式,拉攏了一些幹部們為他買命,所以就成就了洪廠長的購買工廠的大戲。”
張副主任又說:“外界都有些傳說流傳開了,說這次那個縣化工廠能夠用這樣低劣的價格,購買到原來的縣化工廠,是這個洪廠長用特別的手段得到的,個人賺大了,工人可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