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說:“顏副書記,你是否感覺到他們村黨組織的核心作用發揮得比較好,遇事講規矩,村裏還建立健全了很多規章製度,這一點我特別欣賞。”
顏副書記說:“劉書記,你還真是有心人啊,你一來就發現了很多工作特點,這些方麵我真要向你好好學習啊。”
劉晉說:“顏副書記,你別忙著誇獎我,我的意思是區委楚書記不是要我們抓典型,我看這個青聯村就可作為典型的候選村子。”
劉晉又說:“我們不是宣傳樹核心、講規矩嗎,他們的很多做法,就是這方麵的典型。”
顏副書記說:“好吧,就按書記的指示辦吧,我們下一站是荷花村,這個村可是個落後村,劉書記心裏可要有個準備啊。”
劉晉說:“好吧,我們下午就到該村去看看吧。”
劉晉他們的車輛剛到荷花村的村部,就聽到裏麵吵吵鬧鬧的聲音大聲傳出來。
開車的司機怕車上的領導們碰到此類事件時,顯得尷尬,並自作主張地準備掉車離開村部。
這時,村部房子裏有人看到來了一輛吉普車,剛停下,又準備離開,頓時,房裏的吵鬧聲又轉向了對院子裏車輛的叫喊聲:“鄉政府的領導來了,我們找他們去。”
坐在車上的劉晉,聽到了村部房子裏的吵鬧聲,他叫司機把車停下,車子剛停,他則第一個下車,顏副書記和林主任也隨著劉晉,依次下車。
劉晉看到,從村部的房子裏,走出了幾個村民,隨後,村裏的幾個幹部也跟著走出來了。
從房子裏走出來的幾個村民中,有2個60多歲的老人,還有4個40歲左右的中年人,其中有個老者高聲地說:“鄉裏來了幹部更好,請幹部們來評評理,讓我們村民們也來討過說法。”
看見劉晉他們下車,荷花村的村幹部們搶先了一步,把劉晉等人接住後,準備分開人群,向房裏引。
劉晉等人到了二位老者前,他就主動地走到了他們麵前,說:“二位老人家好,各位村民好。”
劉晉一邊說著,一邊準備和老人們握手,二位老年人也未推辭,邊握住劉晉的手,邊說:“這位幹部貴姓哪?”
劉晉也未推辭,說:“我叫劉晉,是鄉裏麵剛來的鄉黨委書記。”
一旁的村幹部本還想隱瞞一下劉晉的身份,怕村民們知道是新來的鄉黨委書記時,揪住劉晉不放,現在劉晉已經自報家門,他們也就沒什麽其它法子了,隻能聽任局勢的自由發展和鄉領導們的掌控能力了。
到村部來的幾位老者和村民們,早就聽村裏的幹部們說,今天鄉裏的領導們會來村裏搞調查,他們幾個就早早地來到村裏麵,就想等著和鄉裏的領導們理論理論,就村裏最近發生的一些問題,向鄉領導討要說法。
這二個老人中,有一位姓唐的老人,曾經在村裏當過村支部書記,村裏的人們對他都比較尊重,見麵都叫他為老書記。
這時,姓唐的老書記握住劉晉的手說:“是新來的鄉黨委書記,年輕人,我們這些老同誌向你反映一下問題,可以嗎?”
劉晉急忙迴答說:“老人家,可以,非常可以。”這時劉晉又聽人群中有人說:“這是我們的唐老書記。”
劉晉聽住這句後,忙補充說:“是我們的唐老書記,您好,您是我們的老前輩,您有什麽指教,您盡管說,老書記,我們進屋裏說,好不好?”
唐老書記說:“好的,我們就進屋說吧。”
劉晉和一幹人全部進了村部的辦公房內,村裏的辦公房雖然破舊,但裏麵卻還寬敞,10多個人在裏麵一點都不擁擠,大家分頭找座位坐下後,都聽唐老書記和劉晉交談了。
劉晉說:“老書記,您是老前輩了,您老有什麽指教,您盡管說,我都聽著呢。”
唐老書記和來的一幹村民,聽到劉晉說話謙和,也看到劉晉為人和藹、對人禮貌,大家都對這個新來的鄉黨委書記有了好感。
唐老書記說:“你叫劉書記吧,我們現在能看見鄉裏的鄉長、書記,都是一件很難的事了。”
劉晉說:“老書記,您有什麽事,您就直接說,今天,我和鄉裏的顏副書記都在這,您說沒問題,能夠解決的盡量解決,不能一下子解決的問題,我們也會記好,迴去商量後,再迴複您老人家。”
唐老書記說:“好,劉書記,你能有這麽一個態度對我們這些村裏麵的同誌,那還是很難得的,我要向你反映的是鄉裏麵的某些幹部,平時看不見人,到了收農業稅、收三提兩統費時,就來村裏搞行動,不分青紅皂白,一陣亂搞。”
劉晉問:“他們是怎樣亂搞法呢?”
唐老書記說:“自古以來,種田繳稅,天經地義,交農業稅,我們沒有意見,就是上繳三提五統費,上麵有政策,我們也沒有意見,但是,你不能搞一刀切,一個村總有一些特別困難的戶子,該照顧的要照顧、該減免的要減免。”
唐老書記又說:“他們不講這些,隻要沒繳齊規定的數額,他們就上戶,有什麽東西拿什麽東西,我們這位老李頭,家裏一共3個人,有2人病倒,躺在床上,就老李頭一個人能做點事,維持家裏生活,我們向村裏反映,村裏已向鄉裏反映,能否照顧一下,但就是沒下文。”
唐老書記繼續說:“上次鄉裏來搞行動,見他家的費用沒繳齊,就上他的戶,把他家唯一值點錢的用於耕田的老黃牛也牽走了。”
聽老書記說到這裏,劉晉看了看他旁邊的老李頭,一副蒼老的樣子,臉上的倦容顯示著有些病態樣,他轉頭向村裏負責的幹部們問了一下,說:“老書記反映的情況,是這麽一迴事嗎?”
一旁的村幹部們說:“是有這麽一迴事。”
劉晉又向村幹部們問道:“你們向鄉裏反映過這些情況嗎?”
村幹部們說:“我們都反映了,象老李頭這樣的情況還有幾戶,我們村裏都向鄉裏申報了減免和照顧的請求,但都象石沉大海一樣,沒有任何消息。”
劉晉又問:“那你們沒有向鄉裏有關部門打聽一下消息啊?”
村幹部們繼續說:“我們打聽了,就是沒下文,催多了,人家不高興,還給使臉色。”
劉晉沒有繼續問下去,怕搞的不好會激化矛盾,這時,劉晉也沒有去聽村幹部們的工作匯報了,他看了看顏副書記,對他說:“顏副書記,等下我們改變一下行程,我們就直接看幾戶貧困農戶,好嗎?”
顏副書記說:“好的,按書記的指示辦。”
這時,劉晉對唐老書記等一幹村民說:“老書記及各位農民兄弟,你們反映的情況,我會迴鄉裏後,好好的查一查,這裏我要向大家說一下,我剛到鄉裏工作,時間不長,請同誌們給我一點時間,好不好,我會給大家一個答複的。”
劉晉又說:“剛才老書記也說了,同誌們對按國家法律和規定要收的有關費用還是理解,這一點我要向同誌們表示衷心的感謝,鄉裏麵在收取這些費用時,也有些很無奈,但不管怎樣,實際情況要掌握,上麵有的減免和照顧政策要落實的,一定要落實。”
老書記和幾個村民,聽完劉晉說的話,都高聲說:“劉書記說話言之有理,我們願聽,我們也相信劉書記,會為我們農民說話的。”
顏副書記說:“劉書記,你還真是有心人啊,你一來就發現了很多工作特點,這些方麵我真要向你好好學習啊。”
劉晉說:“顏副書記,你別忙著誇獎我,我的意思是區委楚書記不是要我們抓典型,我看這個青聯村就可作為典型的候選村子。”
劉晉又說:“我們不是宣傳樹核心、講規矩嗎,他們的很多做法,就是這方麵的典型。”
顏副書記說:“好吧,就按書記的指示辦吧,我們下一站是荷花村,這個村可是個落後村,劉書記心裏可要有個準備啊。”
劉晉說:“好吧,我們下午就到該村去看看吧。”
劉晉他們的車輛剛到荷花村的村部,就聽到裏麵吵吵鬧鬧的聲音大聲傳出來。
開車的司機怕車上的領導們碰到此類事件時,顯得尷尬,並自作主張地準備掉車離開村部。
這時,村部房子裏有人看到來了一輛吉普車,剛停下,又準備離開,頓時,房裏的吵鬧聲又轉向了對院子裏車輛的叫喊聲:“鄉政府的領導來了,我們找他們去。”
坐在車上的劉晉,聽到了村部房子裏的吵鬧聲,他叫司機把車停下,車子剛停,他則第一個下車,顏副書記和林主任也隨著劉晉,依次下車。
劉晉看到,從村部的房子裏,走出了幾個村民,隨後,村裏的幾個幹部也跟著走出來了。
從房子裏走出來的幾個村民中,有2個60多歲的老人,還有4個40歲左右的中年人,其中有個老者高聲地說:“鄉裏來了幹部更好,請幹部們來評評理,讓我們村民們也來討過說法。”
看見劉晉他們下車,荷花村的村幹部們搶先了一步,把劉晉等人接住後,準備分開人群,向房裏引。
劉晉等人到了二位老者前,他就主動地走到了他們麵前,說:“二位老人家好,各位村民好。”
劉晉一邊說著,一邊準備和老人們握手,二位老年人也未推辭,邊握住劉晉的手,邊說:“這位幹部貴姓哪?”
劉晉也未推辭,說:“我叫劉晉,是鄉裏麵剛來的鄉黨委書記。”
一旁的村幹部本還想隱瞞一下劉晉的身份,怕村民們知道是新來的鄉黨委書記時,揪住劉晉不放,現在劉晉已經自報家門,他們也就沒什麽其它法子了,隻能聽任局勢的自由發展和鄉領導們的掌控能力了。
到村部來的幾位老者和村民們,早就聽村裏的幹部們說,今天鄉裏的領導們會來村裏搞調查,他們幾個就早早地來到村裏麵,就想等著和鄉裏的領導們理論理論,就村裏最近發生的一些問題,向鄉領導討要說法。
這二個老人中,有一位姓唐的老人,曾經在村裏當過村支部書記,村裏的人們對他都比較尊重,見麵都叫他為老書記。
這時,姓唐的老書記握住劉晉的手說:“是新來的鄉黨委書記,年輕人,我們這些老同誌向你反映一下問題,可以嗎?”
劉晉急忙迴答說:“老人家,可以,非常可以。”這時劉晉又聽人群中有人說:“這是我們的唐老書記。”
劉晉聽住這句後,忙補充說:“是我們的唐老書記,您好,您是我們的老前輩,您有什麽指教,您盡管說,老書記,我們進屋裏說,好不好?”
唐老書記說:“好的,我們就進屋說吧。”
劉晉和一幹人全部進了村部的辦公房內,村裏的辦公房雖然破舊,但裏麵卻還寬敞,10多個人在裏麵一點都不擁擠,大家分頭找座位坐下後,都聽唐老書記和劉晉交談了。
劉晉說:“老書記,您是老前輩了,您老有什麽指教,您盡管說,我都聽著呢。”
唐老書記和來的一幹村民,聽到劉晉說話謙和,也看到劉晉為人和藹、對人禮貌,大家都對這個新來的鄉黨委書記有了好感。
唐老書記說:“你叫劉書記吧,我們現在能看見鄉裏的鄉長、書記,都是一件很難的事了。”
劉晉說:“老書記,您有什麽事,您就直接說,今天,我和鄉裏的顏副書記都在這,您說沒問題,能夠解決的盡量解決,不能一下子解決的問題,我們也會記好,迴去商量後,再迴複您老人家。”
唐老書記說:“好,劉書記,你能有這麽一個態度對我們這些村裏麵的同誌,那還是很難得的,我要向你反映的是鄉裏麵的某些幹部,平時看不見人,到了收農業稅、收三提兩統費時,就來村裏搞行動,不分青紅皂白,一陣亂搞。”
劉晉問:“他們是怎樣亂搞法呢?”
唐老書記說:“自古以來,種田繳稅,天經地義,交農業稅,我們沒有意見,就是上繳三提五統費,上麵有政策,我們也沒有意見,但是,你不能搞一刀切,一個村總有一些特別困難的戶子,該照顧的要照顧、該減免的要減免。”
唐老書記又說:“他們不講這些,隻要沒繳齊規定的數額,他們就上戶,有什麽東西拿什麽東西,我們這位老李頭,家裏一共3個人,有2人病倒,躺在床上,就老李頭一個人能做點事,維持家裏生活,我們向村裏反映,村裏已向鄉裏反映,能否照顧一下,但就是沒下文。”
唐老書記繼續說:“上次鄉裏來搞行動,見他家的費用沒繳齊,就上他的戶,把他家唯一值點錢的用於耕田的老黃牛也牽走了。”
聽老書記說到這裏,劉晉看了看他旁邊的老李頭,一副蒼老的樣子,臉上的倦容顯示著有些病態樣,他轉頭向村裏負責的幹部們問了一下,說:“老書記反映的情況,是這麽一迴事嗎?”
一旁的村幹部們說:“是有這麽一迴事。”
劉晉又向村幹部們問道:“你們向鄉裏反映過這些情況嗎?”
村幹部們說:“我們都反映了,象老李頭這樣的情況還有幾戶,我們村裏都向鄉裏申報了減免和照顧的請求,但都象石沉大海一樣,沒有任何消息。”
劉晉又問:“那你們沒有向鄉裏有關部門打聽一下消息啊?”
村幹部們繼續說:“我們打聽了,就是沒下文,催多了,人家不高興,還給使臉色。”
劉晉沒有繼續問下去,怕搞的不好會激化矛盾,這時,劉晉也沒有去聽村幹部們的工作匯報了,他看了看顏副書記,對他說:“顏副書記,等下我們改變一下行程,我們就直接看幾戶貧困農戶,好嗎?”
顏副書記說:“好的,按書記的指示辦。”
這時,劉晉對唐老書記等一幹村民說:“老書記及各位農民兄弟,你們反映的情況,我會迴鄉裏後,好好的查一查,這裏我要向大家說一下,我剛到鄉裏工作,時間不長,請同誌們給我一點時間,好不好,我會給大家一個答複的。”
劉晉又說:“剛才老書記也說了,同誌們對按國家法律和規定要收的有關費用還是理解,這一點我要向同誌們表示衷心的感謝,鄉裏麵在收取這些費用時,也有些很無奈,但不管怎樣,實際情況要掌握,上麵有的減免和照顧政策要落實的,一定要落實。”
老書記和幾個村民,聽完劉晉說的話,都高聲說:“劉書記說話言之有理,我們願聽,我們也相信劉書記,會為我們農民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