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高懸,發出瑩瑩之光,此時的皇宮之中皇帝正埋頭在桌案前批閱著奏章。總管鄭漁端來一碗參湯放在桌子上,然後擺擺手讓小太監下去休息,自己走到桌案旁硯墨。
鄭漁拿著墨塊在硯台上一圈圈轉著,發出輕微的聲響,皇帝注意到身邊換了人,目光落在了桌子上的碗上。
他揉了揉自己困倦的眼睛,將頭從厚厚的奏折中解放出來。
鄭漁適時道,“夜色深了,皇上喝了這碗參湯早些歇息吧。”
皇帝沒有說話,用手壓著勺子將湯一飲而盡。他放下碗,鄭漁又拿出一個手帕遞給他,他接過擦了擦嘴,然後又遞給了鄭漁。
……
“你說朕是不是太狠心了?”他突然問道。
鄭漁聽後微微一頓,“皇上指的是禹州之事?”
皇帝瞥了他一眼,“不然呢?最近難道還有別的事?”
鄭漁笑著搖了搖頭,思索了片刻認真道,“奴才覺得皇上這樣做也沒什麽錯,兵權還是握在自己手裏才踏實。功高震主自古以來就是大忌,皇上能留宋家一世清名已是恩典了。”
“嗬嗬。”皇帝聽後笑了笑,麵上卻帶有一絲苦澀,“我本以為我與阿璟能成為賢君良將,沒想到有一日會變成這樣,甚至於連他的孩子我都要忌憚……”
良久,他深吸了一口氣,“我總算明白父皇當日的話了……”
他的眼中有著悲傷,也有悔意。
似是太過疲倦,他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當時,我不該答應他。”他冷冷的說,睜開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狠意。
不該因為自己那一時的善念答應他讓宋辭婚姻自主,從而導致自己失去了唯一製衡住他的砝碼。
這些天,他每每想到這裏都會後悔,後悔當時怎麽就能答應他!
若不是自己的那一時善念……
皇帝閉上了眼睛。今日的自己又何至於如此逼他!
良久,他平複了自己心中的驚濤駭浪睜開雙眼,目光觸及到桌上的一堆奏折時自嘲一笑。果然,不該心軟的!他心道。
看著這樣的皇帝,鄭漁在心中默默歎了一口氣,“皇上若是不忍,虎符在他那裏也無妨。皇上知道,宋家是不會反的。”
“知道又如何?”皇帝合上手裏的奏折站起了身子,眸中神色複雜。“若有一日初心不在,終是大患。”
他張開雙臂任鄭漁替他褪去外麵的衣袍,走到床邊坐下,一隻手摩挲著柔軟的錦被,喃喃出聲:
“錦榻之側臥有猛虎,即使知道虎不傷人,難道就能安寢嗎?”他語氣中雖帶著反問,但並不在乎是否有人能迴他,似乎隻是自己的自言自語罷了。
說完這句話,他的目光緊緊盯著窗台的方向,似是能透過窗紙看著外麵的景象。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床邊的宮燈上,燈火明亮,照清了他眼底的冰冷和算計。
鄭漁聽後垂著目光安靜的替他脫鞋,並沒有開口,皇帝也不期待著他能迴話,打了一個哈欠躺在床上,任由鄭漁伺候他脫襪、洗漱……
做完一切後,皇帝躺在床上閉上了眼睛,淡淡道,“熄燈吧。”
“是。”
鄭漁應了一聲吹滅了宮燈裏的蠟燭,默默退了出去,隻餘殿外紗燈徹夜長燃。
*
第二日一大早,天空中絮絮下起了小雪。
辰時,一道聖旨自宮裏傳出,要求宋辭即刻進宮麵聖。
想起今日的約定,宋辭眉頭微皺,但還是從公公手中接下了聖旨。待打開看到落在一角的玉璽印章時,她心中劃過一絲冷笑,但麵上卻絲毫不顯。
宋辭抬起頭,假笑著望向前來傳旨的公公,示意一旁的侍女將荷包放到他手中。
“煩請公公帶路。”她淡淡道。
那人笑著應了一聲,將宋辭帶到了門外,府門前已經停好了進宮的馬車。宋辭沒有說話,隻是在離開府門時吩咐了一句“今日之事不要告訴哥哥”後便徑直走過去上了馬車。
隨著車夫的一聲“駕”,馬車行駛了起來。
宋辭坐在裏麵看著晃動的簾子,眼中是藏不住的冷意。
馬車行到皇城便不再讓進入,宋辭下了馬車,跟著指引公公身後坐上了四人抬的轎子。
不知走了多久,轎子終於落了地,宋辭起身出來,入目皆是高高的宮牆。
這築起的紅牆,是阻隔宮外人跨越的壁壘,也是困住宮中人一生的牢籠。
宋辭別過眼,目光落在了紫宸宮三個大字上,眼中的嘲諷一閃而逝。
她跟著領路的公公走了進去,等在皇帝日常批閱奏折的地方,而那人留下一句“你在這裏等著,皇上下了朝就會過來,切不可隨意走動。”後便出去了。
……
宋辭自那人離開後便一直站在那裏沒有動,她的目光略過屋子裏的名畫書法,落在了桌案旁的奏折上,心中止不住的暗想:為什麽會帶我來到這個地方?不應該在明德堂嗎?
就在宋辭百思不得其解時,一聲推門聲打斷了她的思路。宋辭餘光一掃,隻見一個明黃的身影從外麵走了進來。
“臣女宋辭,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宋辭屈膝跪下,行了一個標準的跪拜禮。
皇帝垂下視線瞥了她一眼,走到桌案前坐下。
“起來吧。”他淡淡道。
宋辭聽後直起了身子,默默站在一旁。皇帝目光緊緊盯著她,帶著來自上位者的壓迫感。
“你可知朕今日召你前來所為何事?”
宋辭聽後心裏立刻敲起了警鍾,她抬頭看向皇帝,眼神中一片茫然。
她低下頭,平靜道:“臣女不知,但請皇上明示。”
皇帝聽後沒有立刻開口,他的目光直直落在宋辭的身上,心中猜測著她是真的不知還是故作不知。
宋辭感受到他的視線,抬起頭就這樣任由他盯著,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不快和拘謹。
皇帝看了許久並未發現什麽便移開了視線,淡淡道:“昨日,朕接到消息,說禹州之事事有蹊蹺,國公是因為其女宋辭不聽命令,私自帶兵離開禹州才導致其以身殉國。申時,許多百姓圍在皇城門外,要求朕給一個說法。”
他語氣頓了頓,目光重新落在宋辭身上,“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宋辭聽後立刻跪在地上,抬起頭時眼中滿是悲傷,可是語氣卻不容置疑。
“此事純屬子虛烏有,乃是有人故意陷害!”她眼神變得冷冽,言語不卑不亢。“家父新喪不足一月,便已有此等傳言流出,可見此人居心叵測意欲動搖我大淵社稷,還請皇上明鑒,還臣女清白!”
說完,她重重磕了一個頭,“請皇上明鑒!”
“可是那些人說的有理有據,朕乃是天子,不能隻信一家之言。”
宋辭聽後心中冷笑,但麵上卻滿是悲痛。她聞言抬起頭,眼中有未落的淚水,額間隱約可見血跡。
“宋辭一介女流本應居於後宅,舞文弄墨、習琴賞花。奈何生於宋家,長於北疆,目之所及是千裏冰封,遍地屍骨。於是從少時便立下報國之誌,研習兵法,苦練武藝,隻為有朝一日能學有所成扞我山河!”
“天狼一役,年少成名,臣女自此跟隨父親身側出入於戰場。辭雖身為女子,但既為宋家後人,便決不可做出此等違命之事,以致於延誤軍情!”
說罷,她眸色堅定,眼睛直視著皇帝,“宋家絕不會出叛逆之人!請皇上還臣女一個清白!還宋家一個清名!”
說罷,她再次把頭重重磕在地上,隻是這一次,她沒有抬起頭來。
皇帝聽了這樣一番話直接怔在了那裏。他在心中設想了無數個場景,可是他怎麽也沒有料到這個局麵。他張了張嘴,可想好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
良久,他才開口道:“朕知道。”
他語氣緩和了下來,聲音中還帶著絲絲感傷。“可是有人說親眼看見你帶兵離開……”
他語氣頓了頓,眼睛直視著宋辭輕拍三下自己的手。掌聲剛落,緊閉的大門突然從外麵被打開,宋辭側過臉看去,隻見一個人被押著帶了上來。
那人一上來看見宋辭就指著她道,“就是她,就是她帶兵離開禹州國公才會死!就是因為她!”那人神狀癲狂,眼裏充滿了憤恨。
“宋辭,就是因為你你父親才死了,是你害死了你父親!”說著,他就要撲上去,卻被兩邊的人製止了。
他轉過身,跪趴在地上,眼中滿是憤怒和悲傷,“皇上,國公就是因為她死的!草民是親眼看見她帶兵從禹州離開,去往祁山方向。”
宋辭聽後,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心中劃過一絲冷笑,“你是禹州人?”
“是。”
“大戰前,所有無關人等必須撤離禹州前線。”她眯起眼睛看向他,眸子裏滿是冰冷與嘲弄。“你是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那人對上宋辭的眼神打了一個寒戰,他眸光微閃忙轉身對著皇帝,急迫開口道:“草民行人跟大部隊走散了,因為聽到馬蹄聲以為是敵軍便躲了起來,誰知看到的竟是宋辭帶兵離開。”說完,他抹了一把淚。
皇帝將一切看在眼中,他無視地上跪著的人,將目光落在了宋辭身上,眼裏寫滿了審視,仿佛在等她開口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
那人見皇帝沒有理自己,再次開口道:
“皇上,草民沒有說謊,她真的帶兵離開了,皇上不信可以去查,她真的離開了,她真的離開了!去往祁山,對,祁山,皇上,您要相信我啊!”
皇帝聽後皺了皺眉,而宋辭卻沉默了下來,對上皇帝充滿審視意味的目光,她嘴角劃過一絲嘲諷的笑,心中暗歎,原來是因為這個!
腦海中突然浮現劉暢離開時的那句話,她嘴角劃過一絲冷笑。心中暗自歎道:原來這就是他給我準備的大禮……
真是荒謬又可笑!
皇帝感知到宋辭的變化,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便擺擺手讓人把他帶下去。
“宋辭……”
還不等皇帝說完話,宋辭便開口打斷了他的話。“臣女確實帶兵離開了,但那是奉了我父親的命令。”
“你父親為何讓你離開?”皇帝眼神淩厲,語氣中帶著不解,顯然是非要討一個說法不可。
宋辭聽後腦海裏閃過了那封信,但嘴上卻道:“臣女無可奉告。”
她語氣淡淡的,但卻十分堅定,“但是臣女是奉命離開,絕非私自帶兵,一行人皆可作證。”
皇帝聽後搖了搖頭,“宋辭,你知道的,親信之言是做不得真的。”
此言雖在預料之中,但聽見時未免還是心中發冷。她看著坐在上位的皇帝,想到了戰死邊疆的父母和數萬百姓痛苦的閉上了雙眼,遮住了眼中的恨意。
宋辭在心中不斷冷笑,但麵上卻沒有絲毫變化。她睜開眼睛緊緊盯著坐在上位的皇帝,平靜問道:“那皇上以為,如何才能證明臣女的清白?”
皇帝沒有說話,手指一下一下敲擊著桌案,目光深沉。
不知過了多久,他將一道奏折扔到了宋辭麵前,疲憊道,“你看看這個。”
宋辭看了他一眼,伸出手撿起地上的奏折。
私自帶兵,不孝,違背軍命,當死……
這些字一個個在宋辭眼前出現,但她好像突然不認識這些字了。
好荒唐!
當看完這篇奏疏後,宋辭露出了一個苦笑,“皇上要殺我?”
她用的雖是疑問語氣,但是卻像是已經賭定了答案隻是明知故問罷了。
皇帝聽後歎了一口氣,目光卻並不看她。
“你知道的,朕不想。”
嗬嗬。
盡管知道帝王無情,但宋辭聽了這句話還是被氣笑了。
她沒想到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居然還表現出為難的樣子,真是虛偽至極!
但他說出這樣的話,她又好像覺得並不意外。
朕不想……
不是不會,是不想!
不想……好一個不想!宋辭閉上了自己的眼睛,心中不斷冷笑。
鄭漁拿著墨塊在硯台上一圈圈轉著,發出輕微的聲響,皇帝注意到身邊換了人,目光落在了桌子上的碗上。
他揉了揉自己困倦的眼睛,將頭從厚厚的奏折中解放出來。
鄭漁適時道,“夜色深了,皇上喝了這碗參湯早些歇息吧。”
皇帝沒有說話,用手壓著勺子將湯一飲而盡。他放下碗,鄭漁又拿出一個手帕遞給他,他接過擦了擦嘴,然後又遞給了鄭漁。
……
“你說朕是不是太狠心了?”他突然問道。
鄭漁聽後微微一頓,“皇上指的是禹州之事?”
皇帝瞥了他一眼,“不然呢?最近難道還有別的事?”
鄭漁笑著搖了搖頭,思索了片刻認真道,“奴才覺得皇上這樣做也沒什麽錯,兵權還是握在自己手裏才踏實。功高震主自古以來就是大忌,皇上能留宋家一世清名已是恩典了。”
“嗬嗬。”皇帝聽後笑了笑,麵上卻帶有一絲苦澀,“我本以為我與阿璟能成為賢君良將,沒想到有一日會變成這樣,甚至於連他的孩子我都要忌憚……”
良久,他深吸了一口氣,“我總算明白父皇當日的話了……”
他的眼中有著悲傷,也有悔意。
似是太過疲倦,他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當時,我不該答應他。”他冷冷的說,睜開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狠意。
不該因為自己那一時的善念答應他讓宋辭婚姻自主,從而導致自己失去了唯一製衡住他的砝碼。
這些天,他每每想到這裏都會後悔,後悔當時怎麽就能答應他!
若不是自己的那一時善念……
皇帝閉上了眼睛。今日的自己又何至於如此逼他!
良久,他平複了自己心中的驚濤駭浪睜開雙眼,目光觸及到桌上的一堆奏折時自嘲一笑。果然,不該心軟的!他心道。
看著這樣的皇帝,鄭漁在心中默默歎了一口氣,“皇上若是不忍,虎符在他那裏也無妨。皇上知道,宋家是不會反的。”
“知道又如何?”皇帝合上手裏的奏折站起了身子,眸中神色複雜。“若有一日初心不在,終是大患。”
他張開雙臂任鄭漁替他褪去外麵的衣袍,走到床邊坐下,一隻手摩挲著柔軟的錦被,喃喃出聲:
“錦榻之側臥有猛虎,即使知道虎不傷人,難道就能安寢嗎?”他語氣中雖帶著反問,但並不在乎是否有人能迴他,似乎隻是自己的自言自語罷了。
說完這句話,他的目光緊緊盯著窗台的方向,似是能透過窗紙看著外麵的景象。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床邊的宮燈上,燈火明亮,照清了他眼底的冰冷和算計。
鄭漁聽後垂著目光安靜的替他脫鞋,並沒有開口,皇帝也不期待著他能迴話,打了一個哈欠躺在床上,任由鄭漁伺候他脫襪、洗漱……
做完一切後,皇帝躺在床上閉上了眼睛,淡淡道,“熄燈吧。”
“是。”
鄭漁應了一聲吹滅了宮燈裏的蠟燭,默默退了出去,隻餘殿外紗燈徹夜長燃。
*
第二日一大早,天空中絮絮下起了小雪。
辰時,一道聖旨自宮裏傳出,要求宋辭即刻進宮麵聖。
想起今日的約定,宋辭眉頭微皺,但還是從公公手中接下了聖旨。待打開看到落在一角的玉璽印章時,她心中劃過一絲冷笑,但麵上卻絲毫不顯。
宋辭抬起頭,假笑著望向前來傳旨的公公,示意一旁的侍女將荷包放到他手中。
“煩請公公帶路。”她淡淡道。
那人笑著應了一聲,將宋辭帶到了門外,府門前已經停好了進宮的馬車。宋辭沒有說話,隻是在離開府門時吩咐了一句“今日之事不要告訴哥哥”後便徑直走過去上了馬車。
隨著車夫的一聲“駕”,馬車行駛了起來。
宋辭坐在裏麵看著晃動的簾子,眼中是藏不住的冷意。
馬車行到皇城便不再讓進入,宋辭下了馬車,跟著指引公公身後坐上了四人抬的轎子。
不知走了多久,轎子終於落了地,宋辭起身出來,入目皆是高高的宮牆。
這築起的紅牆,是阻隔宮外人跨越的壁壘,也是困住宮中人一生的牢籠。
宋辭別過眼,目光落在了紫宸宮三個大字上,眼中的嘲諷一閃而逝。
她跟著領路的公公走了進去,等在皇帝日常批閱奏折的地方,而那人留下一句“你在這裏等著,皇上下了朝就會過來,切不可隨意走動。”後便出去了。
……
宋辭自那人離開後便一直站在那裏沒有動,她的目光略過屋子裏的名畫書法,落在了桌案旁的奏折上,心中止不住的暗想:為什麽會帶我來到這個地方?不應該在明德堂嗎?
就在宋辭百思不得其解時,一聲推門聲打斷了她的思路。宋辭餘光一掃,隻見一個明黃的身影從外麵走了進來。
“臣女宋辭,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宋辭屈膝跪下,行了一個標準的跪拜禮。
皇帝垂下視線瞥了她一眼,走到桌案前坐下。
“起來吧。”他淡淡道。
宋辭聽後直起了身子,默默站在一旁。皇帝目光緊緊盯著她,帶著來自上位者的壓迫感。
“你可知朕今日召你前來所為何事?”
宋辭聽後心裏立刻敲起了警鍾,她抬頭看向皇帝,眼神中一片茫然。
她低下頭,平靜道:“臣女不知,但請皇上明示。”
皇帝聽後沒有立刻開口,他的目光直直落在宋辭的身上,心中猜測著她是真的不知還是故作不知。
宋辭感受到他的視線,抬起頭就這樣任由他盯著,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不快和拘謹。
皇帝看了許久並未發現什麽便移開了視線,淡淡道:“昨日,朕接到消息,說禹州之事事有蹊蹺,國公是因為其女宋辭不聽命令,私自帶兵離開禹州才導致其以身殉國。申時,許多百姓圍在皇城門外,要求朕給一個說法。”
他語氣頓了頓,目光重新落在宋辭身上,“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宋辭聽後立刻跪在地上,抬起頭時眼中滿是悲傷,可是語氣卻不容置疑。
“此事純屬子虛烏有,乃是有人故意陷害!”她眼神變得冷冽,言語不卑不亢。“家父新喪不足一月,便已有此等傳言流出,可見此人居心叵測意欲動搖我大淵社稷,還請皇上明鑒,還臣女清白!”
說完,她重重磕了一個頭,“請皇上明鑒!”
“可是那些人說的有理有據,朕乃是天子,不能隻信一家之言。”
宋辭聽後心中冷笑,但麵上卻滿是悲痛。她聞言抬起頭,眼中有未落的淚水,額間隱約可見血跡。
“宋辭一介女流本應居於後宅,舞文弄墨、習琴賞花。奈何生於宋家,長於北疆,目之所及是千裏冰封,遍地屍骨。於是從少時便立下報國之誌,研習兵法,苦練武藝,隻為有朝一日能學有所成扞我山河!”
“天狼一役,年少成名,臣女自此跟隨父親身側出入於戰場。辭雖身為女子,但既為宋家後人,便決不可做出此等違命之事,以致於延誤軍情!”
說罷,她眸色堅定,眼睛直視著皇帝,“宋家絕不會出叛逆之人!請皇上還臣女一個清白!還宋家一個清名!”
說罷,她再次把頭重重磕在地上,隻是這一次,她沒有抬起頭來。
皇帝聽了這樣一番話直接怔在了那裏。他在心中設想了無數個場景,可是他怎麽也沒有料到這個局麵。他張了張嘴,可想好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
良久,他才開口道:“朕知道。”
他語氣緩和了下來,聲音中還帶著絲絲感傷。“可是有人說親眼看見你帶兵離開……”
他語氣頓了頓,眼睛直視著宋辭輕拍三下自己的手。掌聲剛落,緊閉的大門突然從外麵被打開,宋辭側過臉看去,隻見一個人被押著帶了上來。
那人一上來看見宋辭就指著她道,“就是她,就是她帶兵離開禹州國公才會死!就是因為她!”那人神狀癲狂,眼裏充滿了憤恨。
“宋辭,就是因為你你父親才死了,是你害死了你父親!”說著,他就要撲上去,卻被兩邊的人製止了。
他轉過身,跪趴在地上,眼中滿是憤怒和悲傷,“皇上,國公就是因為她死的!草民是親眼看見她帶兵從禹州離開,去往祁山方向。”
宋辭聽後,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心中劃過一絲冷笑,“你是禹州人?”
“是。”
“大戰前,所有無關人等必須撤離禹州前線。”她眯起眼睛看向他,眸子裏滿是冰冷與嘲弄。“你是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那人對上宋辭的眼神打了一個寒戰,他眸光微閃忙轉身對著皇帝,急迫開口道:“草民行人跟大部隊走散了,因為聽到馬蹄聲以為是敵軍便躲了起來,誰知看到的竟是宋辭帶兵離開。”說完,他抹了一把淚。
皇帝將一切看在眼中,他無視地上跪著的人,將目光落在了宋辭身上,眼裏寫滿了審視,仿佛在等她開口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
那人見皇帝沒有理自己,再次開口道:
“皇上,草民沒有說謊,她真的帶兵離開了,皇上不信可以去查,她真的離開了,她真的離開了!去往祁山,對,祁山,皇上,您要相信我啊!”
皇帝聽後皺了皺眉,而宋辭卻沉默了下來,對上皇帝充滿審視意味的目光,她嘴角劃過一絲嘲諷的笑,心中暗歎,原來是因為這個!
腦海中突然浮現劉暢離開時的那句話,她嘴角劃過一絲冷笑。心中暗自歎道:原來這就是他給我準備的大禮……
真是荒謬又可笑!
皇帝感知到宋辭的變化,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便擺擺手讓人把他帶下去。
“宋辭……”
還不等皇帝說完話,宋辭便開口打斷了他的話。“臣女確實帶兵離開了,但那是奉了我父親的命令。”
“你父親為何讓你離開?”皇帝眼神淩厲,語氣中帶著不解,顯然是非要討一個說法不可。
宋辭聽後腦海裏閃過了那封信,但嘴上卻道:“臣女無可奉告。”
她語氣淡淡的,但卻十分堅定,“但是臣女是奉命離開,絕非私自帶兵,一行人皆可作證。”
皇帝聽後搖了搖頭,“宋辭,你知道的,親信之言是做不得真的。”
此言雖在預料之中,但聽見時未免還是心中發冷。她看著坐在上位的皇帝,想到了戰死邊疆的父母和數萬百姓痛苦的閉上了雙眼,遮住了眼中的恨意。
宋辭在心中不斷冷笑,但麵上卻沒有絲毫變化。她睜開眼睛緊緊盯著坐在上位的皇帝,平靜問道:“那皇上以為,如何才能證明臣女的清白?”
皇帝沒有說話,手指一下一下敲擊著桌案,目光深沉。
不知過了多久,他將一道奏折扔到了宋辭麵前,疲憊道,“你看看這個。”
宋辭看了他一眼,伸出手撿起地上的奏折。
私自帶兵,不孝,違背軍命,當死……
這些字一個個在宋辭眼前出現,但她好像突然不認識這些字了。
好荒唐!
當看完這篇奏疏後,宋辭露出了一個苦笑,“皇上要殺我?”
她用的雖是疑問語氣,但是卻像是已經賭定了答案隻是明知故問罷了。
皇帝聽後歎了一口氣,目光卻並不看她。
“你知道的,朕不想。”
嗬嗬。
盡管知道帝王無情,但宋辭聽了這句話還是被氣笑了。
她沒想到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居然還表現出為難的樣子,真是虛偽至極!
但他說出這樣的話,她又好像覺得並不意外。
朕不想……
不是不會,是不想!
不想……好一個不想!宋辭閉上了自己的眼睛,心中不斷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