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田豫的危急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去年向劉使君告辭後,北上迴鄉,路過濟南東平陵,子龍也知青州戰亂數年,赤野千裏,然濟南相據濟南後,實施屯田之策,主動收攏青州流民,分配土地,引其耕種,使濟南、齊國一帶民生恢複。”
“濟南相還廣納賢才,厚待有才之人,我路過濟南時,一時窘迫,就去應征,本想賺些錢再迴鄉,與濟南相一番交談後,對其深為佩服,他知道我急於迴鄉,便資助我錢財,我才得以迴家。”
趙雲這才明白過來,難道你這家夥使勁地吹,原來是拿了好處。
“子龍可別認為濟南相資助我迴鄉,我就故意誇讚他,你去了青州就知道了。劉使君在平原時,田刺史和劉使君多次與袁紹大軍交戰,後來沒了糧草,交替擄掠百姓,致使平原民不聊生,劉使君還被迫南下。”
“今年春,我迴幽州時路過青州,北海郡依舊有黃巾賊作亂,流民四處流竄,濟南和齊國卻井井有條,尤其是濟南,境內流民絕跡,百姓能安心耕種,已有平穩之象。可是,渡過黃河到了平原,又是一番赤野千裏的景象,簡直慘不忍睹。”
“青州之地,唯有濟南相治下的濟南、齊和樂安兩國一郡,已是民生恢複,此乃濟南相治理之功。濟南相效仿管仲相齊,用不了幾年,必有稱霸一方。若子龍無意投效公孫將軍,而劉使君又太遠,那就不如去投效濟南相。”
“子龍可東行進入渤海,再南下樂安,渡河後可到濟南,就算繞道,路程也不足千裏,子龍有馬,十天出頭能到了。到了之後,子龍可先在民間轉一轉,打探一番,看看濟南相所施仁政,亦知我所言不虛。”
趙雲點了點頭:“既然國讓這麽說了,我自然要去看一番,隻是你剛才說了,濟南相亦曾招攬於你,你為何不投效呢?”他打算去北海,也會路過濟南等地,不過順路而已。
“當時掛念家中母親,哪有心情留在濟南?迴家後得知母親安然無恙,才放下心來。”
“那你又為何接受公孫將軍的招募?”
“我都迴到幽州了,哪能再去濟南?隻好先接受公孫將軍的招募,來此當了縣令。”
趙雲點了點頭,這個理由他也能接受,田豫家鄉距離這裏不過三四百裏路,距離濟南得有七八百裏路,可不是想去就去的。
“不過,若說為官,濟南相給的俸祿也比較高,若子龍去了,最低俸祿三百石以上,之後每個月……所有俸祿皆是實發,絕對不會拖欠俸祿。”田豫又把濟南的俸祿情況說了一遍,講了半刻鍾。
這待遇還真讓趙雲心中一動,他在公孫瓚手下時,隻是一名小將,掌管幾百騎兵,表麵官職秩五百石,其實根本就不會給滿,能發一半就算不錯,拖延發放的情況更是如家常便飯,嚴重時一年半載不發俸祿也是有的。不發俸祿的時候,隻能通過擄掠來獲得收入。
趙雲跟劉備南下青州時,時常交戰,軍中隔三差五缺糧,連飯都吃不飽,誰還會管俸祿?隻要能實發俸祿的,都算不錯。
這時,一個人匆匆跑了進來:“田縣令,原來你在這,害得我好一頓找。”
“李縣丞,怎麽啦?”來人是束州縣縣丞,他氣喘籲籲的,田豫突然有種不妙的感覺,似乎發生了什麽大事。
“不好了,縣令,今日城門口聽到有人說,說袁紹在大軍往束州方向過來。”
“什麽?袁紹的大軍?誰說的?”
“是路過之人說的,我亦不知真假。”
田豫皺起眉頭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李縣丞,趕緊下令關閉城門,然後派人去查探一下。”
“我已經派人騎馬去查探了,正等著消息。”
“好,走,去城頭上。”
袁紹大軍來了,田豫也嚴肅起來。
“子龍,想不到袁軍會到我這小縣城來,不知意欲何為,你先到城裏的客棧住一晚,等我有空再去找你。”
趙雲不能袖手旁觀:“不,我也過去看看。”
田豫也不拒絕,三人和縣丞來到了城頭上,看向城下,似乎沒有什麽動靜。
城頭上,田豫把城內的士兵和衙差都組織了起來,發放武器,做出防守的姿勢。公孫瓚派田豫來束州任縣令,隨行跟了幾百名士兵,再加上衙差,也有四五百人了。
半個時辰後,遠處一個人騎著馬跑迴來了,正是縣丞派出打探消息的人。田豫把人放了進來。
“報縣令,大事不妙了,確實是袁紹的軍隊,兵力數千步兵,正向束州而來,在七八裏路的地方紮營了。”
“紮營?他們沒有直接趕來?”
“確實是紮營了,看來敵軍打算明天再攻城,咱們城裏麵隻有幾百人,不如逃吧!”士兵自己害怕了起來。
“逃?我受公孫將軍之命,鎮守這裏,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豈能不戰而逃?”
縣丞也著急:“可敵軍兵力強盛,我束州不過一個縣,如何有兵力阻擋?”
“公孫將軍大軍駐於易縣,易縣距離束州不到三百裏路,可派快馬到易縣,向公孫將軍求援,敵軍兵力雖盛,但想攻下束州,恐怕也不易,隻需堅守十天八天時間,公孫將軍援軍趕到,屆時危機解除。”
“好,我派人去。”
“等一下。”田豫想了想,看向趙雲:“事態緊急,若隻派士兵去,隻怕不會引起公孫將軍的注意,不如子龍去,可否?”
“我去?”趙雲尷尬起來,他如果真去了,見到公孫瓚時該說什麽?難不得又要投靠公孫瓚?
田豫這時也想起來了:“對不住,是我疏忽了,子龍要南下,又豈能北上?縣丞,還是你親自去吧,我寫封書信,你帶著,連夜趕路,盡快到達易縣。”
田豫這麽說,反讓趙雲有些過意不去:“國讓,還是我去吧。”
“不,子龍乃局外之人,不可牽扯太多,此事我自有安排。”
“濟南相還廣納賢才,厚待有才之人,我路過濟南時,一時窘迫,就去應征,本想賺些錢再迴鄉,與濟南相一番交談後,對其深為佩服,他知道我急於迴鄉,便資助我錢財,我才得以迴家。”
趙雲這才明白過來,難道你這家夥使勁地吹,原來是拿了好處。
“子龍可別認為濟南相資助我迴鄉,我就故意誇讚他,你去了青州就知道了。劉使君在平原時,田刺史和劉使君多次與袁紹大軍交戰,後來沒了糧草,交替擄掠百姓,致使平原民不聊生,劉使君還被迫南下。”
“今年春,我迴幽州時路過青州,北海郡依舊有黃巾賊作亂,流民四處流竄,濟南和齊國卻井井有條,尤其是濟南,境內流民絕跡,百姓能安心耕種,已有平穩之象。可是,渡過黃河到了平原,又是一番赤野千裏的景象,簡直慘不忍睹。”
“青州之地,唯有濟南相治下的濟南、齊和樂安兩國一郡,已是民生恢複,此乃濟南相治理之功。濟南相效仿管仲相齊,用不了幾年,必有稱霸一方。若子龍無意投效公孫將軍,而劉使君又太遠,那就不如去投效濟南相。”
“子龍可東行進入渤海,再南下樂安,渡河後可到濟南,就算繞道,路程也不足千裏,子龍有馬,十天出頭能到了。到了之後,子龍可先在民間轉一轉,打探一番,看看濟南相所施仁政,亦知我所言不虛。”
趙雲點了點頭:“既然國讓這麽說了,我自然要去看一番,隻是你剛才說了,濟南相亦曾招攬於你,你為何不投效呢?”他打算去北海,也會路過濟南等地,不過順路而已。
“當時掛念家中母親,哪有心情留在濟南?迴家後得知母親安然無恙,才放下心來。”
“那你又為何接受公孫將軍的招募?”
“我都迴到幽州了,哪能再去濟南?隻好先接受公孫將軍的招募,來此當了縣令。”
趙雲點了點頭,這個理由他也能接受,田豫家鄉距離這裏不過三四百裏路,距離濟南得有七八百裏路,可不是想去就去的。
“不過,若說為官,濟南相給的俸祿也比較高,若子龍去了,最低俸祿三百石以上,之後每個月……所有俸祿皆是實發,絕對不會拖欠俸祿。”田豫又把濟南的俸祿情況說了一遍,講了半刻鍾。
這待遇還真讓趙雲心中一動,他在公孫瓚手下時,隻是一名小將,掌管幾百騎兵,表麵官職秩五百石,其實根本就不會給滿,能發一半就算不錯,拖延發放的情況更是如家常便飯,嚴重時一年半載不發俸祿也是有的。不發俸祿的時候,隻能通過擄掠來獲得收入。
趙雲跟劉備南下青州時,時常交戰,軍中隔三差五缺糧,連飯都吃不飽,誰還會管俸祿?隻要能實發俸祿的,都算不錯。
這時,一個人匆匆跑了進來:“田縣令,原來你在這,害得我好一頓找。”
“李縣丞,怎麽啦?”來人是束州縣縣丞,他氣喘籲籲的,田豫突然有種不妙的感覺,似乎發生了什麽大事。
“不好了,縣令,今日城門口聽到有人說,說袁紹在大軍往束州方向過來。”
“什麽?袁紹的大軍?誰說的?”
“是路過之人說的,我亦不知真假。”
田豫皺起眉頭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李縣丞,趕緊下令關閉城門,然後派人去查探一下。”
“我已經派人騎馬去查探了,正等著消息。”
“好,走,去城頭上。”
袁紹大軍來了,田豫也嚴肅起來。
“子龍,想不到袁軍會到我這小縣城來,不知意欲何為,你先到城裏的客棧住一晚,等我有空再去找你。”
趙雲不能袖手旁觀:“不,我也過去看看。”
田豫也不拒絕,三人和縣丞來到了城頭上,看向城下,似乎沒有什麽動靜。
城頭上,田豫把城內的士兵和衙差都組織了起來,發放武器,做出防守的姿勢。公孫瓚派田豫來束州任縣令,隨行跟了幾百名士兵,再加上衙差,也有四五百人了。
半個時辰後,遠處一個人騎著馬跑迴來了,正是縣丞派出打探消息的人。田豫把人放了進來。
“報縣令,大事不妙了,確實是袁紹的軍隊,兵力數千步兵,正向束州而來,在七八裏路的地方紮營了。”
“紮營?他們沒有直接趕來?”
“確實是紮營了,看來敵軍打算明天再攻城,咱們城裏麵隻有幾百人,不如逃吧!”士兵自己害怕了起來。
“逃?我受公孫將軍之命,鎮守這裏,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豈能不戰而逃?”
縣丞也著急:“可敵軍兵力強盛,我束州不過一個縣,如何有兵力阻擋?”
“公孫將軍大軍駐於易縣,易縣距離束州不到三百裏路,可派快馬到易縣,向公孫將軍求援,敵軍兵力雖盛,但想攻下束州,恐怕也不易,隻需堅守十天八天時間,公孫將軍援軍趕到,屆時危機解除。”
“好,我派人去。”
“等一下。”田豫想了想,看向趙雲:“事態緊急,若隻派士兵去,隻怕不會引起公孫將軍的注意,不如子龍去,可否?”
“我去?”趙雲尷尬起來,他如果真去了,見到公孫瓚時該說什麽?難不得又要投靠公孫瓚?
田豫這時也想起來了:“對不住,是我疏忽了,子龍要南下,又豈能北上?縣丞,還是你親自去吧,我寫封書信,你帶著,連夜趕路,盡快到達易縣。”
田豫這麽說,反讓趙雲有些過意不去:“國讓,還是我去吧。”
“不,子龍乃局外之人,不可牽扯太多,此事我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