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迴時空之城的文洛陽休息了一天,對於萬朝古人們己經等了八天,各朝各代帝王們隻能通知宦官注意光幕變化,該上朝的上朝,文武百官該做事的做事,文人墨客們則討論上榜的詩詞,普通百姓們則農耕或經商,茶樓成了閑聊之地。


    “你們說這光幕都七,八天沒動靜了,不會有什麽事吧?”百姓甲問道。


    “是啊,我等已經習慣有光幕的日子,閑瑕之餘也有聊天的話題,不知道是咋迴事,這光幕都好幾天沒動靜了。”百姓乙說道。


    “你們知道什麽,這光慕背後是時空之城主人一位名叫文洛陽的人,他可是秦漢,隋唐,宋明這些王朝的國師,神秘得很。”一名朝中大臣路過茶樓時聞聽百姓議論後上前解惑,才說了幾句話。


    一天後,光慕有了動靜,萬朝帝王們正與朝臣開朝會,很快有人上報光慕有了動靜,各朝帝王們與眾文武這才停下朝會一同觀看光幕。


    光幕:“曆史名人,詩詞大家多如星河,能夠影響千古的名人同樣不少,今日介紹一位能人,宋朝詞人辛棄疾。”


    就在眾人疑惑間,光幕再次閃爍。


    “辛棄疾者,生於亂世,心懷壯誌。其詞風豪放,筆力雄厚。雖身處南宋,然其誌不在小。”


    秦始皇微微挑眉,“朕觀此描述,定非凡俗之人。隻是這南宋既為弱宋,如何能養出這般人物?”


    漢武帝撫須點頭,“莫急,且看下去。”


    光幕上浮現出辛棄疾年少時金戈鐵馬的畫麵,隻見他率義軍抗金,英勇無畏。


    唐太宗不禁讚道:“真乃虎將之風,可惜了這南宋朝廷未能善用。”


    隋文帝亦感慨:“如此大才,卻不得伸展,實乃憾事。”


    接著光幕展示辛棄疾詞作,眾文人墨客皆驚歎不已。


    明太祖大笑:“朕就說他是條好漢,不僅善戰,還能作出這等好詞。”


    元世祖則若有所思:“看來這宋朝也並非一無是處。”


    最後光幕漸漸暗下,隻留下一群古人仍沉浸在對辛棄疾的歎惋與欽佩之中,而茶樓裏的百姓們聽到朝堂傳來的消息,也紛紛開始傳頌辛棄疾的事跡。


    光幕隻是開個頭,還沒有正式介紹,南宋王朝及元,明,清的古人們是知道曆史真相的,也沒有辦法通過光幕聊天,去給五代十國及之前的王朝解惑。


    光幕:“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之名是其父為他取的,希望他長大以後如同漢朝冠軍侯霍去病那樣成為有用之人,故取名棄疾。


    南宋詞人辛棄疾生平


    在曆史的長河中,南宋時期的文化璀璨奪目,其中辛棄疾以其獨特的詞風和卓越的文學成就,成為了那個時代不可忽視的文學巨匠。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與家國情懷,其詞作更是後人傳頌的經典。


    辛棄疾,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南宋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今濟南市曆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他生於金朝統治下的北方地區,自幼便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立誌恢複中原,驅除金人。這種強烈的家國情懷,貫穿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詞作之中。


    辛棄疾年少時,便展露出了非凡的才華與誌向。他曾在燕京參加進士考試,雖未能及第,但已初露鋒芒。後來,他更是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起義軍,投身於抗金鬥爭之中。在歸附南宋後,他先後任職於多地,積極參與北伐事宜,為收複失地、恢複中原而不懈努力。


    然而,南宋朝廷內部的腐敗與妥協,使得辛棄疾的北伐之夢難以實現。他多次上書建議北伐,卻都未被采納。麵對朝政的黑暗與無奈,辛棄疾將滿腔熱血與愁緒轉化為筆下的文字,創作出了無數感人至深的詞作。他的詞,既有壯誌未酬的悲憤與無奈,也有對美好時光的懷念與向往。他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度的思想性,為南宋詞壇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辛棄疾的詞作,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既有豪放不羈、氣勢磅礴的佳作,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展現了他對北伐事業的執著追求;也有婉約細膩、情感深沉的篇章,如《青玉案·元夕》中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表達了他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


    辛棄疾的一生,雖經曆了無數的坎坷與磨難,但他始終堅守著心中的信念與追求。他的詞作,不僅是他個人的情感寫照,更是那個時代人們共同心聲的真實反映。他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和深沉的愛國情懷,成為了南宋詞壇上一顆璀璨的明星,永遠閃耀著光芒。”


    光幕繼續:“辛棄疾的命運與北宋名將宗澤有一個相同之處,宗澤臨終前大喊三聲:“過河!過河!過河!”而辛棄疾臨終時大喊:“北伐!北伐!北伐!”


    辛棄疾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時;祖上為隴西狄道西鄉人,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讚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後“累於族眾”無法南下,遂仕於金朝。盡管如此辛讚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他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複中原,報國雪恥的誌向;養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欲滅亡南宋,統一江南。這時金朝統治下的中原地區賦役繁重,人民不堪征調,紛紛起義反抗。


    二十一歲的辛棄疾毅然“鳩眾二千”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負責起草書檄,文告參與機密。


    紹興三十二年正月,耿京命辛棄疾和賈瑞等人奉表南歸,宋高宗在建康接見了他們,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右承務郎,天平軍掌書記並讓他們迴山東向耿京傳達南宋朝廷的旨意。但就在辛棄疾與朝廷接洽成功準備返迴軍中的時候,義軍內部卻發生了重大變故。


    叛徒張安國,邵進等謀害耿京,帶領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辛棄疾等人行至海州,聞訊,即約海州統製王世隆等五十人馳赴金營,其時張安國正與金將酣飲,辛棄疾等人出其不意襲進金營,抓獲張安國,在五萬金兵中帶著張安國擺脫追敵,急馳而歸,獻俘行在,後張安國在臨安被斬首示眾。


    辛棄疾這一機智勇敢的行動在南宋朝野引起極大的震動,正如洪邁所雲:“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辛棄疾後來迴憶這段少年時的壯舉感慨道:“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


    辛棄疾一生做詞六百多首,每首詩詞都是家國情懷,其中有最著名的詞十首。讓我們賞析其中兩首。


    《破陣子·為陳同賦以寄之》 南宋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詩詞賞析及寫作背景。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詞以激昂慷慨的情感、壯麗雄渾的意境,展現了詞人內心深處的壯誌未酬與英雄情懷。作為南宋詞壇的傑出代表,辛棄疾以其獨特的詞風和深邃的思想內容,成為了後世傳頌的經典。本文將對《破陣子》一詞進行深入賞析,並探討其寫作背景。


    ### 一、詞作賞析


    #### (一)開篇的壯誌豪情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詞的開篇,辛棄疾便以一種醉眼朦朧卻心誌堅定的姿態出現。他挑燈看劍,這一動作不僅是對往昔戰鬥歲月的懷念,更是對心中那份不滅的英雄情節的抒發。夢迴吹角連營,則進一步將讀者帶入一個戰火紛飛、號角齊鳴的戰爭場景,展現了詞人魂牽夢繞的沙場生涯。


    #### (二)戰爭的壯烈與艱辛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此句通過“八百裏分麾下炙”的豪奢場景和“五十弦翻塞外聲”的悲壯音樂,渲染出一種色彩斑斕、聲情並茂的戰爭氛圍。沙場秋點兵,則勾勒出一幅秋日裏軍營肅穆、士兵整裝待發的畫麵,凸顯了戰爭的緊迫性和嚴肅性。


    #### (三)壯誌難酬的悲憤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兩句以短促有力的節奏和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出戰場上駿馬奔騰、箭矢如雨的壯觀場麵。然而,緊接著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卻透露出詞人內心深處的無奈和不甘。他渴望實現君王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身後的英名,但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令他壯誌難酬。


    #### (四)結尾的深沉哀婉


    “可憐白發生!”詞的結尾,辛棄疾以一聲深沉的歎息,表達了對年華逝去、壯誌未酬的深深哀怨。這五個字,既是對前麵充滿激情描述的收束,也是對詞人一生悲劇命運的總結。它們如一枚沉重的鉛球,砸在讀者的心上,讓人不禁為辛棄疾的遭遇而唏噓不已。


    ### 二、寫作背景


    辛棄疾生於金朝統治下的北方,少年時期便深受抗金思想的影響。他年輕時曾參加過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並親自南下歸宋,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然而,在南宋朝廷中,他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用,反而因為主張抗金而多次受到排擠和打壓。


    這首《破陣子》詞,就是辛棄疾在這種背景下創作出來的。它既是對過去戰鬥歲月的懷念和追憶,也是對當前政治局勢的無奈和憤慨。詞中通過對比昔日的壯烈與今日的落寞,展現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複雜情感和矛盾心理。他渴望重返戰場、為國立功,但現實卻讓他深感絕望和無奈。這種壯誌未酬的悲憤情緒,貫穿了整首詞作,讓讀者在感受到詞人豪情壯誌的同時,也能深刻體會到他的悲涼與無奈。


    總的來說,《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一首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的佳作。它通過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密相連,展現了辛棄疾作為一位愛國詞人的高尚情操和悲壯情懷。這首詞不僅是對辛棄疾個人經曆的生動寫照,也是對南宋時期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它讓我們在欣賞到優美,也歎惜一代詞人的無奈和悲憤。這首詞在後世九年義務教育中編入高中課文是必背的一首詞。


    再欣賞另外兩首詩詞,也是辛棄疾代表作之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南宋·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此首詩詞可以慢慢體會,另一首詞是後世語文課文中必背的詩詞,許多人很喜歡此詞。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


    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迴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也是後世九年義務教育及大學必背的詞,詞中“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全詞中的名句。


    **《青玉案·元夕》詞賞析**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詞句,以其深情細膩的描寫和寓意深遠的意境,贏得了無數讀者的喜愛。此詞以元宵佳節為背景,通過描繪節日的熱鬧繁華和心愛之人的尋覓過程,展現了詞人內心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開篇“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便以宏大的場景將讀者帶入元宵夜的繁華中。東風送暖,燈火輝煌,如同千樹繁花綻放,更有煙花綻放,如同繁星點點,如雨般灑落。這種景象不僅描繪了節日的喜慶,更營造了一種夢幻般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璀璨奪目的世界。


    接著,“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進一步描繪了節日的盛況。豪華的車馬,香薰四溢,悠揚的樂聲,璀璨的燈光,以及熱鬧的舞龍舞魚表演,共同構成了一幅熱鬧非凡的節日畫卷。然而,在這繁華熱鬧的背後,詞人卻在尋找著那個與眾不同、令他心動的人。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兩句,通過描繪女子們的衣著和笑聲,暗示了心愛之人的出現。然而,當詞人想要靠近時,她卻已經消失在人群中,隻留下淡淡的香氣和美好的迴憶。這種失落和遺憾,使得整首詞的情感更加深沉和複雜。


    最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全詞的點睛之筆。在經曆了長時間的尋找和等待後,詞人終於在不經意間發現了那個他一直在尋找的人。這種情感上的轉折和驚喜,不僅展現了詞人的深情厚意,更賦予了整首詞以深刻的哲理和啟迪。”


    光幕介紹完辛棄疾生平與詩詞,秦漢,隋唐,北宋文人墨客都為之傾心,大為讚歎,帝王們心思又不同了,光幕中彈幕又是一片爭吵,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則是怒罵大宋,有名將不用,不如給他們,太丟臉了。


    而宋太祖趙匡胤氣得是暴跳如雷,又拿弟弟晉王趙光義出氣:“混蛋!這都是你的廢物後代,為什麽不北伐?有名將不用,任用奸佞小人,氣死朕了,看來重文抑武不可行也。什麽士大夫共治?這就是共治下的弱宋嗎?”


    趙匡胤差點曝粗口了,趙光義被打,一句話也不敢多說,心裏卻將後世子孫趙構罵了無數遍,恨不得殺之而後快,打累的宋太祖趙匡胤冷靜下來,反正大宋朝可錢,不如請時空之城主人文洛陽幫忙,好歹文洛陽頂著萬朝國師的名頭,看能不能開啟時空之門來一次跨位麵行動。


    而文洛陽通過時空之城智腦“文君”獲悉宋太祖意思,也沒多想,迴複說可以考慮。宋朝某個位麵上要變天了,萬朝古人們觀光幕彈幕內容為之一驚,也觸動其它王朝中雄才大略的帝王們的心思,他們也想改變或教訓一下不孝子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座時空之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憤怒的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憤怒的獅子並收藏我有一座時空之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