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把澤州、衛州的兵給調來了,還讓大將石守信帶著大部隊,一塊兒來到了潞州城,跟李筠碰頭。
在潞州城裏麵的禦帳中,陳安拉著李筠嘮起了嗑。
陳安說:“大帥您在邊疆鎮守了好些年,那威風在河東可是響當當的。您可是咱朝廷難得的厲害將帥呀!我想完成世宗的心願,把河東漢國給滅了。大帥您跟河東的劉氏打了這麽多年交道,對他們熟悉得很,把兵馬點齊,跟著我一塊兒出戰咋樣?”
李筠扯著嗓子喊:“全聽陛下安排!”
陳安說:“大帥,給我講講北漢的情況唄?”
李筠迴道:“河東漢國的情況,陛下問我,那可算是問對人啦!我跟他們打交道好些年了,不敢說啥都知道,也能知道個七八分。”
陳安挺感興趣地說:“我對河東漢國的了解就是一個字,窮!不過他們的兵將倒是特別勇猛。好像他們的宰相一個月的俸祿才一百貫,普通節度使的俸祿更是少得可憐,才三十貫,連養家都難。”
李筠說:“陛下您了解得沒錯,河東漢國就一個窮字。河東以前可是李唐興旺的地方,人口可多啦,但是幾十年的戰亂,把這地方都給打空了。現在也就四萬五千戶左右的人口,總數還不到三十萬,卻養了差不多四萬的兵。全靠收高賦稅撐著,能不窮嘛!”
陳安一個勁點頭,心裏想,三十萬人養四萬兵,能富那才怪了。
李筠接著說:“至於說北漢兵強,也不全是這樣。我這些年跟他們打仗,把他們分成了上、中、次、劣四個等級。其中最厲害的是麟州的楊家軍……不怕陛下笑話,我好幾次碰上劉繼業都吃了大虧。這個劉繼業啊,就是楊家的人,本來叫楊重貴,被劉崇賜了個名字叫劉繼業。”
陳安當然知道這個劉繼業,那不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金刀楊無敵,老令公楊業嘛!
他沒打斷李筠,就耐心聽著。
“劉繼業他爹是麟州刺史楊弘信,麟州以前是沙陀人住的地方。沙陀騎兵以前那可是名聲響當當,現在不怎麽聽說了。不過他們大部分都融進了河東各地,府州、麟州尤其多。”
“所以麟州楊家的兵那叫一個強悍,在河東漢國排第一,就連劉承鈞的內直殿都比不上。”
內直殿就是親衛軍的意思。
“其次,中等兵就是劉承鈞的內直殿了,實力跟我手下的親兵差不多。”
“次等兵就是招安的那些土匪,這河東山多,太行山、太嶽山、呂梁山、五台山,都是連著好幾百裏的大山,最適合山賊藏著了。劉承鈞重用那個有名的宰相郭無為,比他爹強不少。通過招募、征討這些辦法,把好多山賊收編成軍隊。實力不咋地,但是神出鬼沒的,在河東這地方特別難對付。”
“下等兵就是普通的兵卒,他們好多都是混不下去、吃不上飯的地痞,要說個人力氣,倒是有一些,真碰上硬仗,很容易就垮了。”
陳安輕輕點頭,心想這可都是他手頭資料裏沒有的細節。
也就李筠常年跟北漢打仗,才能把對方兵卒的實力了解得這麽清楚。
陳安問道:“這一仗要是讓大帥您來打,您打算怎麽打?”
李筠想了一會兒說:“那得看陛下您的目的是啥?”
陳安明白李筠話裏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糧草夠不夠。
畢竟剛打完一場大戰,這氣還沒喘勻呢,又要打。
擔心後勤的問題,那也是應該的。
陳安笑著說:“剛秋收完,糧食暫時沒問題。依我看,河東的糧食,應該還沒運到晉陽吧?這晉陽不好打,四周的州府應該不難。”
李筠眼睛一亮,突然興奮起來:“沒有,沒這麽快。老百姓收完秋糧以後,給當地官府交糧食。州府的官員一個個清點數量運到州府,再一起囤起來稱一稱,最後才派兵往晉陽送,這個過程最少也得兩個月。現在離秋收才一個月,除了晉州附近的老百姓,其他州府怎麽也不可能這麽快就把糧食交上去。”
“陛下,如果您不想強攻晉陽。我的意思是直接到城下,直搗太原。不過咱們可以故意把行蹤露出去,劉承鈞肯定害怕,從四方調兵支援,四方守備不足,咱們就能輕鬆拿下。隻是這樣一來,晉陽的防備就會加強,想一戰就把漢國滅了,可就不容易嘍。”
陳安笑著說:“其實滅漢不一定非要強攻晉陽,隻要把他爹打服了,兒子自然就會乖乖跪下。”
李筠恍然大悟,跟漢國打仗,真正的對手不是河東漢國,而是他的老子契丹。
陳安真心地說:“跟大帥您這麽一聊,我對北漢的局勢更清楚了,打仗也更有把握啦。”
陳安在原地休整了一晚上,接著帶著兵卒往北走,領著四萬兵馬往北去了遼州,打算從太嶽山以北的團柏穀插進去,直接到晉陽城下。
石守信帶領的先頭大軍到了團柏穀的時候,北漢的劉繼業也到了團柏穀,一個在團柏穀的西邊,一個在東邊。
差不多同一時間,兩邊就都知道對方來了。
一個是劉無敵,一個是石敢當。
這倆都是敢打仗的主兒,一點都沒猶豫,把馱馬換成戰馬之後,立馬就發動進攻,都想把對方從團柏穀趕走,自己占了這好地方。
馬蹄聲那叫一個響,震得耳朵嗡嗡的。
兩支先頭部隊像閃電一樣靠近,劉無敵、石敢當都衝在最前麵,帶著兵馬就往前衝。
兩邊的騎兵這時候就撞一塊兒了。
這場仗從中午一直打到黃昏,兩邊這才心有靈犀地各自退兵。
劉繼業渾身都是血點子,數了數人數,心疼得不行。就這一下午,自己這邊居然折了八百多號人。劉繼業下了撤退的命令,給晉陽城聚兵爭取了一天時間。
石守信大大咧咧地坐在一塊石頭上,讓士兵給他包紮傷口,聽說自己這邊折了九百多號人,心裏也咯噔一下,好家夥,真是個難啃的骨頭。
戰報傳到後麵,陳安看著石守信對劉繼業的評價,忍不住樂了:“這石敢當難得誇敵人啊。”
李筠現在給陳安當參謀,聽了這話在旁邊笑著說:“這石大膽表現已經很棒啦,要是我,可不敢跟劉繼業這麽硬剛。”
“他們的兵沒咱們多,為了拖住咱們的軍隊,劉繼業這次可是下了大本錢嘍。”
第二日一大清早,陳安就收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消息。
嘿,劉承鈞派去求援的使者跑到麟州啦,可麟州壓根就沒出兵幫忙的打算。
陳安一點都不意外,咧嘴笑了笑,跟他心裏想的簡直一模一樣。
您瞧瞧,麟州楊家跟府穀折家那可都是地方上的家族軍閥。麟州楊家的開創者就是劉繼業他爹楊弘信,那可是麟州新秦縣的大豪強,靠著一身武力在那一方稱霸,趕上這亂世,打著保境安民的旗號,就成了地方軍閥。
陳安記得,曆史上楊重訓在顯德年間會投靠郭榮的大周,從此跟北漢就沒啥瓜葛了。趙匡胤披上黃袍當皇帝之後,楊重訓又投靠了宋朝。
可不知道為啥,如今的周、虞可比曆史上的宋厲害多啦。楊重訓咋還跟著北漢混呢?
不過瞅瞅現在這情況,陳安心裏麵有數啦,楊家還是原來那個楊家,楊重訓也還是原來那個楊重訓。
他不派兵支援晉陽城,明擺著是不想得罪自己,這是在向自己示好呢。
既然這樣,麟州就非得去攪和攪和不可了。
為啥?因為自己給他麵子讓他投降,和他自己主動投降,那可不是一迴事兒!
“來人呐,傳我的軍令,讓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整頓兵馬,做好打仗的準備,領著府州的兵,隨時準備南下,跟我一塊兒攻打麟州!”
要說府穀折家和麟州楊家一點關係都沒有,反正陳安是打死都不信的。
在潞州城裏麵的禦帳中,陳安拉著李筠嘮起了嗑。
陳安說:“大帥您在邊疆鎮守了好些年,那威風在河東可是響當當的。您可是咱朝廷難得的厲害將帥呀!我想完成世宗的心願,把河東漢國給滅了。大帥您跟河東的劉氏打了這麽多年交道,對他們熟悉得很,把兵馬點齊,跟著我一塊兒出戰咋樣?”
李筠扯著嗓子喊:“全聽陛下安排!”
陳安說:“大帥,給我講講北漢的情況唄?”
李筠迴道:“河東漢國的情況,陛下問我,那可算是問對人啦!我跟他們打交道好些年了,不敢說啥都知道,也能知道個七八分。”
陳安挺感興趣地說:“我對河東漢國的了解就是一個字,窮!不過他們的兵將倒是特別勇猛。好像他們的宰相一個月的俸祿才一百貫,普通節度使的俸祿更是少得可憐,才三十貫,連養家都難。”
李筠說:“陛下您了解得沒錯,河東漢國就一個窮字。河東以前可是李唐興旺的地方,人口可多啦,但是幾十年的戰亂,把這地方都給打空了。現在也就四萬五千戶左右的人口,總數還不到三十萬,卻養了差不多四萬的兵。全靠收高賦稅撐著,能不窮嘛!”
陳安一個勁點頭,心裏想,三十萬人養四萬兵,能富那才怪了。
李筠接著說:“至於說北漢兵強,也不全是這樣。我這些年跟他們打仗,把他們分成了上、中、次、劣四個等級。其中最厲害的是麟州的楊家軍……不怕陛下笑話,我好幾次碰上劉繼業都吃了大虧。這個劉繼業啊,就是楊家的人,本來叫楊重貴,被劉崇賜了個名字叫劉繼業。”
陳安當然知道這個劉繼業,那不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金刀楊無敵,老令公楊業嘛!
他沒打斷李筠,就耐心聽著。
“劉繼業他爹是麟州刺史楊弘信,麟州以前是沙陀人住的地方。沙陀騎兵以前那可是名聲響當當,現在不怎麽聽說了。不過他們大部分都融進了河東各地,府州、麟州尤其多。”
“所以麟州楊家的兵那叫一個強悍,在河東漢國排第一,就連劉承鈞的內直殿都比不上。”
內直殿就是親衛軍的意思。
“其次,中等兵就是劉承鈞的內直殿了,實力跟我手下的親兵差不多。”
“次等兵就是招安的那些土匪,這河東山多,太行山、太嶽山、呂梁山、五台山,都是連著好幾百裏的大山,最適合山賊藏著了。劉承鈞重用那個有名的宰相郭無為,比他爹強不少。通過招募、征討這些辦法,把好多山賊收編成軍隊。實力不咋地,但是神出鬼沒的,在河東這地方特別難對付。”
“下等兵就是普通的兵卒,他們好多都是混不下去、吃不上飯的地痞,要說個人力氣,倒是有一些,真碰上硬仗,很容易就垮了。”
陳安輕輕點頭,心想這可都是他手頭資料裏沒有的細節。
也就李筠常年跟北漢打仗,才能把對方兵卒的實力了解得這麽清楚。
陳安問道:“這一仗要是讓大帥您來打,您打算怎麽打?”
李筠想了一會兒說:“那得看陛下您的目的是啥?”
陳安明白李筠話裏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糧草夠不夠。
畢竟剛打完一場大戰,這氣還沒喘勻呢,又要打。
擔心後勤的問題,那也是應該的。
陳安笑著說:“剛秋收完,糧食暫時沒問題。依我看,河東的糧食,應該還沒運到晉陽吧?這晉陽不好打,四周的州府應該不難。”
李筠眼睛一亮,突然興奮起來:“沒有,沒這麽快。老百姓收完秋糧以後,給當地官府交糧食。州府的官員一個個清點數量運到州府,再一起囤起來稱一稱,最後才派兵往晉陽送,這個過程最少也得兩個月。現在離秋收才一個月,除了晉州附近的老百姓,其他州府怎麽也不可能這麽快就把糧食交上去。”
“陛下,如果您不想強攻晉陽。我的意思是直接到城下,直搗太原。不過咱們可以故意把行蹤露出去,劉承鈞肯定害怕,從四方調兵支援,四方守備不足,咱們就能輕鬆拿下。隻是這樣一來,晉陽的防備就會加強,想一戰就把漢國滅了,可就不容易嘍。”
陳安笑著說:“其實滅漢不一定非要強攻晉陽,隻要把他爹打服了,兒子自然就會乖乖跪下。”
李筠恍然大悟,跟漢國打仗,真正的對手不是河東漢國,而是他的老子契丹。
陳安真心地說:“跟大帥您這麽一聊,我對北漢的局勢更清楚了,打仗也更有把握啦。”
陳安在原地休整了一晚上,接著帶著兵卒往北走,領著四萬兵馬往北去了遼州,打算從太嶽山以北的團柏穀插進去,直接到晉陽城下。
石守信帶領的先頭大軍到了團柏穀的時候,北漢的劉繼業也到了團柏穀,一個在團柏穀的西邊,一個在東邊。
差不多同一時間,兩邊就都知道對方來了。
一個是劉無敵,一個是石敢當。
這倆都是敢打仗的主兒,一點都沒猶豫,把馱馬換成戰馬之後,立馬就發動進攻,都想把對方從團柏穀趕走,自己占了這好地方。
馬蹄聲那叫一個響,震得耳朵嗡嗡的。
兩支先頭部隊像閃電一樣靠近,劉無敵、石敢當都衝在最前麵,帶著兵馬就往前衝。
兩邊的騎兵這時候就撞一塊兒了。
這場仗從中午一直打到黃昏,兩邊這才心有靈犀地各自退兵。
劉繼業渾身都是血點子,數了數人數,心疼得不行。就這一下午,自己這邊居然折了八百多號人。劉繼業下了撤退的命令,給晉陽城聚兵爭取了一天時間。
石守信大大咧咧地坐在一塊石頭上,讓士兵給他包紮傷口,聽說自己這邊折了九百多號人,心裏也咯噔一下,好家夥,真是個難啃的骨頭。
戰報傳到後麵,陳安看著石守信對劉繼業的評價,忍不住樂了:“這石敢當難得誇敵人啊。”
李筠現在給陳安當參謀,聽了這話在旁邊笑著說:“這石大膽表現已經很棒啦,要是我,可不敢跟劉繼業這麽硬剛。”
“他們的兵沒咱們多,為了拖住咱們的軍隊,劉繼業這次可是下了大本錢嘍。”
第二日一大清早,陳安就收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消息。
嘿,劉承鈞派去求援的使者跑到麟州啦,可麟州壓根就沒出兵幫忙的打算。
陳安一點都不意外,咧嘴笑了笑,跟他心裏想的簡直一模一樣。
您瞧瞧,麟州楊家跟府穀折家那可都是地方上的家族軍閥。麟州楊家的開創者就是劉繼業他爹楊弘信,那可是麟州新秦縣的大豪強,靠著一身武力在那一方稱霸,趕上這亂世,打著保境安民的旗號,就成了地方軍閥。
陳安記得,曆史上楊重訓在顯德年間會投靠郭榮的大周,從此跟北漢就沒啥瓜葛了。趙匡胤披上黃袍當皇帝之後,楊重訓又投靠了宋朝。
可不知道為啥,如今的周、虞可比曆史上的宋厲害多啦。楊重訓咋還跟著北漢混呢?
不過瞅瞅現在這情況,陳安心裏麵有數啦,楊家還是原來那個楊家,楊重訓也還是原來那個楊重訓。
他不派兵支援晉陽城,明擺著是不想得罪自己,這是在向自己示好呢。
既然這樣,麟州就非得去攪和攪和不可了。
為啥?因為自己給他麵子讓他投降,和他自己主動投降,那可不是一迴事兒!
“來人呐,傳我的軍令,讓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整頓兵馬,做好打仗的準備,領著府州的兵,隨時準備南下,跟我一塊兒攻打麟州!”
要說府穀折家和麟州楊家一點關係都沒有,反正陳安是打死都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