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幽州迴到汴京沒多久,陳安就裝起病來了。
為了把這場戲演得逼真,順利完成皇權的過渡,他先是按照前世郭榮的安排,封長子郭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立為梁王,做好立儲的準備。然後把以前處理過的奏章拿出來,指導符皇後處理政務的本事。
陳安心裏清楚得很,郭榮的兒子郭宗訓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在六七歲的年紀就有本事處理國家大事,掌控文武大臣。想要完成權力的交接,現在隻能依靠符皇後垂簾聽政,把她推出來,一直到郭宗訓有能力親政掌權為止。
前世郭榮的病,最好的休養方法就是安靜修養,可他性子急,想多做點事,結果病情反而更嚴重了。
有一天,在延和殿。
“陛下!”
楊徽之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哭著說:“臣冒死求見,趙匡胤向來有聲望,千萬不能讓他掌管禁軍,恐怕會引發禍亂。”
陳安揉了揉隱隱作痛的腦袋,說:“左拾遺你這話說得太誇張了吧!”
楊徽之見郭榮不為所動,急得不行。
楊徽之字仲猷,是建州浦城人,從小就刻苦學習,二十歲的時候,在潯陽廬山的學舍求學。後來偷偷繞路,去中原參加科舉。翰林學士王著和端明殿大學士王樸等人看了他的文章,都稱讚他是奇才。顯德二年考中進士甲科,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現在一步步升到了左拾遺。
左拾遺專門負責給皇上提意見,指出皇上遺漏的比如政策決策失誤之類的問題。
李重進因為在特殊時期包庇怯戰的屬下,被前世的郭榮處罰了。
郭榮念著李重進的功勞,沒有直接撤掉他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的職位,但是把他調到江陵去,讓他當寧江軍節度使,鎮守江陵。
侍衛親軍司的職權就由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韓通接任了。
李重進這一走,張永德這個殿前都點檢一下子就成了軍方最厲害的人物。
張永德是太祖郭威的女婿,掌管禁軍好多年,戰功很多,人脈也廣,韓通哪能跟他比呀?
張永德跟李重進鬥了一輩子,看到老對手以這種方式離開中樞,心裏也不是滋味,也察覺到自己的處境不太妙。
張李,張李,雖然不和但又相互依靠。
張永德見好就收,以舊病複發為借口,自己請求解除兵權。
郭榮順理成章地給他加官為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提高了身份,解除了兵權,讓他閑在家裏,不見客人。
張永德這一退,殿前司的軍權自然就落到了殿前司二把手趙匡胤手裏。
楊徽之能說會道,見識多,看出趙匡胤野心大,以後可能不好控製,趁著郭榮還沒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趕緊上書勸誡。
“陛下!”楊徽之苦苦勸道:“趙弘殷、趙匡胤父子倆在禁軍任職很長時間了,他倆都喜歡做好事,喜歡交朋友。不光禁軍裏,咱們朝廷的武將,大多都跟他們關係好,互相聯姻做朋友。他們在軍中的聲望高,關係網深,還請陛下明察啊!”
對於趙匡胤的情況,陳安這個皇帝能不知道嗎?他心裏想著陳橋兵變的事兒呢。
隻是……
“行了!”
陳安擺擺手,說:“這事兒讓朕好好想想。”
楊徽之聽了,也不敢再囉嗦,作揖退下了。
陳安過了會兒說:“起駕去仁明殿。”
傅裕趕緊安排在殿外等著的鑾轎,一群侍從抬著郭榮到了仁明殿。
符皇後牽著梁王郭宗訓在殿外迎接,行禮。
郭榮笑著讓身邊的人都退下,和符皇後、郭宗訓走進大殿。
符皇後看到自己丈夫消瘦的樣子,心裏莫名一陣酸楚。
陳安說:“剛才左拾遺進諫,說趙匡胤有聲望,不能讓他掌管禁軍。對於這事兒,皇後你怎麽看?”
符皇後想了一會兒,說:“妾身覺得左拾遺的諫言很有道理,趙家父子在禁軍任職多年。不管是侍衛親軍司還是殿前司,都有很深的人脈。”
“就像陛下您說的,以前武將的那些壞毛病,隻會損害朝廷的利益。趙匡胤雖然沒有武將的蠻橫,本質上還是相信在亂世的生存之道。唿朋喚友,互相幫忙。”
“再加上他又豪爽重義氣,武藝高強,軍中上下都很崇拜他。”
“有聲望,左拾遺說得挺對的。”
“妾身覺得他們可能沒野心,但這種風氣不改,對咱們大周不好。”
陳安笑著說:“皇後能有這樣的見識,很不錯了。隻是,皇後有沒有想過,朕明知道趙家父子身上有武將的壞毛病,為啥還這麽重用提拔趙匡胤?難道朕真的對他們父子的人脈關係一點都不知道?”
符皇後也覺得奇怪,楊徽之能看出來的問題,自己能看出來,自己丈夫怎麽可能看不出來?
陳安看了看自己有點瘦的手,說:“別看皇帝高高在上,能隨便決定事情。很多時候,皇帝也得看別人臉色,還不止一次呢。”
“皇後別不信,高平之戰的時候,張永德要是不支持朕,朕可不敢砍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個將校的腦袋。沒有李重進的支持,朕也不敢讓貪財的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自殺。”
“不說節度使的那些親兵,就算是禁軍的將領,盼著朕死的人,現在都不少。”
“為啥?”
他自己問自己答:“朕擋了他們的財路啊!原來他們什麽樣?”
“想要女人?搶就行。想要錢?搶就行。在大街上橫著走……”
“現在呢?”
“欺負一個老百姓,貪點小錢,都得提心吊膽,就怕被開封府抓住。變成第二個孟漢卿,第二個王繼勳。”
“他們能不恨朕?能不想著朕死?”
“隻是他們也就敢想想,因為李重進、張永德是父皇留給朕的人,控製住了頭,身子、腳就算有別的想法,又能怎麽樣?”
符皇後默默點頭,說:“妾身明白了,趙匡胤就是新的頭……”
陳安微微一笑,說:“飯得一口一口吃,事兒得一件一件辦。武將的蠻橫,武將的壞毛病,這麽多年了。想一下子根治,下猛藥不行,會變成前朝那樣的。”
“前朝劉承佑不就是著急殺權臣,結果丟了天下?”
“再說了,就算僥幸成功了,把蠻橫的武將都殺光,誰來給朕打天下?”
“趙家父子人脈廣有聲望,重用趙匡胤就能讓那些老武將安心。羅幼度戰功赫赫,軍中上下現在都服氣。可朕要是下令直接把羅幼度調到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當殿帥,當馬步軍都指揮使,你看那些老將鬧不鬧。”
“他們服氣是一迴事,動了他們的利益,就是另一迴事了。”
“這也是朕成立禦營司的原因,另開辟一片天地,不在殿前司、侍衛親軍司搶好處。”
“禦營司沒有老武將的壞毛病,它的崛起也會刺激殿前司、侍衛親軍司跟著改變。”
“就算有頑固的不願意改,有更強的禦營司在,又有趙匡胤、韓通壓著,再下猛藥也不晚。”
符皇後說:“妾身明白了!陛下動了威脅更大的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就不能動了。他一動,沒有能鎮住場麵的大將,軍心就亂了。”
郭榮笑著說:“就是這樣,楊左拾遺能看出趙匡胤潛在的威脅,確實是好心。但他們這些文人太單純,想事情太簡單。他隻看到趙匡胤潛在的威脅,卻不想想這時候沒有趙匡胤會怎麽樣。”
符皇後臉色變了變,一臉驚恐。
陳安臉上有點苦澀。
他知道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就是道德倫理都沒了。
前世的郭榮想過自己能不能像漢昭烈帝一樣,大大方方地把軍國大事、生殺廢立的權力,托付給一個人。
郭榮相信要是自己在劉備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處境,也有同樣的魄力。
可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下級推翻上級是常事的世道,他真不敢。
符皇後也能感受到自己丈夫的無奈,抓住了他的手。
陳安接著笑說:“別太在意我說的這些,製衡而已,掌權的人必備的手段,不代表真有反心。”
“趙匡胤,是最好的選擇。”
符皇後感受到了上位者的無奈,點頭說:“妾身知道了。”
當天,郭榮就下了任命書,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晉升為殿前都點檢,加任檢校太傅,代替張永德接管殿前司。
為了把這場戲演得逼真,順利完成皇權的過渡,他先是按照前世郭榮的安排,封長子郭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立為梁王,做好立儲的準備。然後把以前處理過的奏章拿出來,指導符皇後處理政務的本事。
陳安心裏清楚得很,郭榮的兒子郭宗訓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在六七歲的年紀就有本事處理國家大事,掌控文武大臣。想要完成權力的交接,現在隻能依靠符皇後垂簾聽政,把她推出來,一直到郭宗訓有能力親政掌權為止。
前世郭榮的病,最好的休養方法就是安靜修養,可他性子急,想多做點事,結果病情反而更嚴重了。
有一天,在延和殿。
“陛下!”
楊徽之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哭著說:“臣冒死求見,趙匡胤向來有聲望,千萬不能讓他掌管禁軍,恐怕會引發禍亂。”
陳安揉了揉隱隱作痛的腦袋,說:“左拾遺你這話說得太誇張了吧!”
楊徽之見郭榮不為所動,急得不行。
楊徽之字仲猷,是建州浦城人,從小就刻苦學習,二十歲的時候,在潯陽廬山的學舍求學。後來偷偷繞路,去中原參加科舉。翰林學士王著和端明殿大學士王樸等人看了他的文章,都稱讚他是奇才。顯德二年考中進士甲科,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現在一步步升到了左拾遺。
左拾遺專門負責給皇上提意見,指出皇上遺漏的比如政策決策失誤之類的問題。
李重進因為在特殊時期包庇怯戰的屬下,被前世的郭榮處罰了。
郭榮念著李重進的功勞,沒有直接撤掉他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的職位,但是把他調到江陵去,讓他當寧江軍節度使,鎮守江陵。
侍衛親軍司的職權就由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韓通接任了。
李重進這一走,張永德這個殿前都點檢一下子就成了軍方最厲害的人物。
張永德是太祖郭威的女婿,掌管禁軍好多年,戰功很多,人脈也廣,韓通哪能跟他比呀?
張永德跟李重進鬥了一輩子,看到老對手以這種方式離開中樞,心裏也不是滋味,也察覺到自己的處境不太妙。
張李,張李,雖然不和但又相互依靠。
張永德見好就收,以舊病複發為借口,自己請求解除兵權。
郭榮順理成章地給他加官為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提高了身份,解除了兵權,讓他閑在家裏,不見客人。
張永德這一退,殿前司的軍權自然就落到了殿前司二把手趙匡胤手裏。
楊徽之能說會道,見識多,看出趙匡胤野心大,以後可能不好控製,趁著郭榮還沒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趕緊上書勸誡。
“陛下!”楊徽之苦苦勸道:“趙弘殷、趙匡胤父子倆在禁軍任職很長時間了,他倆都喜歡做好事,喜歡交朋友。不光禁軍裏,咱們朝廷的武將,大多都跟他們關係好,互相聯姻做朋友。他們在軍中的聲望高,關係網深,還請陛下明察啊!”
對於趙匡胤的情況,陳安這個皇帝能不知道嗎?他心裏想著陳橋兵變的事兒呢。
隻是……
“行了!”
陳安擺擺手,說:“這事兒讓朕好好想想。”
楊徽之聽了,也不敢再囉嗦,作揖退下了。
陳安過了會兒說:“起駕去仁明殿。”
傅裕趕緊安排在殿外等著的鑾轎,一群侍從抬著郭榮到了仁明殿。
符皇後牽著梁王郭宗訓在殿外迎接,行禮。
郭榮笑著讓身邊的人都退下,和符皇後、郭宗訓走進大殿。
符皇後看到自己丈夫消瘦的樣子,心裏莫名一陣酸楚。
陳安說:“剛才左拾遺進諫,說趙匡胤有聲望,不能讓他掌管禁軍。對於這事兒,皇後你怎麽看?”
符皇後想了一會兒,說:“妾身覺得左拾遺的諫言很有道理,趙家父子在禁軍任職多年。不管是侍衛親軍司還是殿前司,都有很深的人脈。”
“就像陛下您說的,以前武將的那些壞毛病,隻會損害朝廷的利益。趙匡胤雖然沒有武將的蠻橫,本質上還是相信在亂世的生存之道。唿朋喚友,互相幫忙。”
“再加上他又豪爽重義氣,武藝高強,軍中上下都很崇拜他。”
“有聲望,左拾遺說得挺對的。”
“妾身覺得他們可能沒野心,但這種風氣不改,對咱們大周不好。”
陳安笑著說:“皇後能有這樣的見識,很不錯了。隻是,皇後有沒有想過,朕明知道趙家父子身上有武將的壞毛病,為啥還這麽重用提拔趙匡胤?難道朕真的對他們父子的人脈關係一點都不知道?”
符皇後也覺得奇怪,楊徽之能看出來的問題,自己能看出來,自己丈夫怎麽可能看不出來?
陳安看了看自己有點瘦的手,說:“別看皇帝高高在上,能隨便決定事情。很多時候,皇帝也得看別人臉色,還不止一次呢。”
“皇後別不信,高平之戰的時候,張永德要是不支持朕,朕可不敢砍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個將校的腦袋。沒有李重進的支持,朕也不敢讓貪財的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自殺。”
“不說節度使的那些親兵,就算是禁軍的將領,盼著朕死的人,現在都不少。”
“為啥?”
他自己問自己答:“朕擋了他們的財路啊!原來他們什麽樣?”
“想要女人?搶就行。想要錢?搶就行。在大街上橫著走……”
“現在呢?”
“欺負一個老百姓,貪點小錢,都得提心吊膽,就怕被開封府抓住。變成第二個孟漢卿,第二個王繼勳。”
“他們能不恨朕?能不想著朕死?”
“隻是他們也就敢想想,因為李重進、張永德是父皇留給朕的人,控製住了頭,身子、腳就算有別的想法,又能怎麽樣?”
符皇後默默點頭,說:“妾身明白了,趙匡胤就是新的頭……”
陳安微微一笑,說:“飯得一口一口吃,事兒得一件一件辦。武將的蠻橫,武將的壞毛病,這麽多年了。想一下子根治,下猛藥不行,會變成前朝那樣的。”
“前朝劉承佑不就是著急殺權臣,結果丟了天下?”
“再說了,就算僥幸成功了,把蠻橫的武將都殺光,誰來給朕打天下?”
“趙家父子人脈廣有聲望,重用趙匡胤就能讓那些老武將安心。羅幼度戰功赫赫,軍中上下現在都服氣。可朕要是下令直接把羅幼度調到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當殿帥,當馬步軍都指揮使,你看那些老將鬧不鬧。”
“他們服氣是一迴事,動了他們的利益,就是另一迴事了。”
“這也是朕成立禦營司的原因,另開辟一片天地,不在殿前司、侍衛親軍司搶好處。”
“禦營司沒有老武將的壞毛病,它的崛起也會刺激殿前司、侍衛親軍司跟著改變。”
“就算有頑固的不願意改,有更強的禦營司在,又有趙匡胤、韓通壓著,再下猛藥也不晚。”
符皇後說:“妾身明白了!陛下動了威脅更大的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就不能動了。他一動,沒有能鎮住場麵的大將,軍心就亂了。”
郭榮笑著說:“就是這樣,楊左拾遺能看出趙匡胤潛在的威脅,確實是好心。但他們這些文人太單純,想事情太簡單。他隻看到趙匡胤潛在的威脅,卻不想想這時候沒有趙匡胤會怎麽樣。”
符皇後臉色變了變,一臉驚恐。
陳安臉上有點苦澀。
他知道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就是道德倫理都沒了。
前世的郭榮想過自己能不能像漢昭烈帝一樣,大大方方地把軍國大事、生殺廢立的權力,托付給一個人。
郭榮相信要是自己在劉備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處境,也有同樣的魄力。
可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下級推翻上級是常事的世道,他真不敢。
符皇後也能感受到自己丈夫的無奈,抓住了他的手。
陳安接著笑說:“別太在意我說的這些,製衡而已,掌權的人必備的手段,不代表真有反心。”
“趙匡胤,是最好的選擇。”
符皇後感受到了上位者的無奈,點頭說:“妾身知道了。”
當天,郭榮就下了任命書,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晉升為殿前都點檢,加任檢校太傅,代替張永德接管殿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