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不,完顏宗構,成為了宋(?)金之間溝通的橋梁。


    雙方自然清楚,這樣的聯合,其實會很複雜。


    因為趙佶那邊都不能算是一個政體,他隻是漂泊在外的一個太上皇,身邊有幾個曾經的寵臣,行政力量幾乎沒有,軍政能力,也就隻有那些。


    雖然東南的士紳們開始把一些希望放在他們身上,可是他們也清楚,那些士紳給錢給糧可能都沒問題,然而要他們旗幟鮮明的站出來支持太上皇,那是不可能的。


    那是謀逆,要株連三族的。


    雖然大宋對士大夫還有地主階層很是客氣,就算謀反估計也隻是幹掉本人,不會對家族有什麽牽連,然而他們畢竟也沒到被逼上梁山的時候不是嗎?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趙佶他們有的隻是一些錢糧,和一些暗中的幫助。


    歸根結底還是要靠金人。


    幸虧的是,趙桓趙諶父子的強勢,讓金人也開始覺得,和這樣的一個國家當鄰居,那可不是什麽好事,還是趙佶比較好。


    如果滅掉了這兩父子,讓趙佶繼續當皇帝,那他們就算暫時吞不下大宋,那至少也可以保證金國的統治。


    說穿了,大金不怕打仗,然而之前輸給大宋的那一場,確實也讓他們覺得害怕,尤其是趙諶的那支蕩寇軍。


    隻有一千人,卻在戰場上比滿萬的女真戰士還要可怕。


    和趙諶對陣過的不管是粘罕這樣的名將,還是隻是側麵對抗過的撻懶這樣的智者,他們都能感覺到,和趙諶的對抗,簡直就不是正常的打仗,他們慣用的鐵浮屠衝擊對方大陣,然後收割的戰術完全沒有用,因為根本就衝不開對方的防線!


    隨著趙諶的休養生息,誰知道那樣的軍隊,趙諶手下還能有多少?


    可惜的是,趙佶他們也完全不知道趙諶是怎麽做到的,蕩寇軍的軍械,或者說是火器的製作,在太子府是絕密,甚至大宋朝廷都並不掌握這種武器。


    而在宋金諒解備忘錄的簽訂中,趙諶展現出來的態度也讓他們知道,這個大宋太子,根本就不想這麽和平下去。


    他心目中的和平,和金國上下想的和平,其實差不多。


    那就是至少得有一方當狗,毫無威脅,才能擁有和平。


    而這一年多來對遼國故地的統治不太穩定,也讓他們知道,這樣繼續下去的話,大宋會越來越強大,而金國,會越來越虛弱。


    所以在政治統治沒有太好進展的情況下,繼續用不斷的戰爭來強大自己,然後對付大宋,這才是唯一的道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高麗就成了他們一個比較好的出兵對象。


    畢竟現在金國附近雖然敵國也不少,然而西夏已經稱臣,西遼已經跑去中亞了,萌古高原上的那些部落又是零零散散的,就算金國再強,想要在那麽遼闊的草原上把萌古各部消滅掉,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就隻有打高麗了。


    高麗也確實是個好對象,他們地盤不小,人口也不少,之前是跟著遼國混的,遼國滅了之後也沒有稱臣,而是依靠著地形死守,之前不打他們是因為大宋更好打,現在嘛,有了趙佶那邊的船隻支援,幹掉高麗,占據朝鮮半島,取得海麵上的進攻能力,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在定下了策略之後,金國很快就開始了他們的行動,不少附庸的士兵都被征召起來。


    用這種附庸去打仗,可以讓他們得到滿足,同時也讓自己的統治變得更加穩固,這本身就是金國想要推行的打法。


    高麗的噩夢,從這一天開始了。


    當然了,這一切似乎和趙諶沒什麽關係。


    在和西夏的和談結束後,趙諶離開了汴梁,迴到了大名府。


    軍事方麵他並沒有放鬆過,整個河北在軍屯和皇莊全麵開花之後,基本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大軍營,那些義軍分散出去就是一個個武裝的種子,雖然因為當義軍的時間不長,絕大部分義軍還是日子人,對現在的莊農生活很是滿意,然而本身就是經過戰爭摧殘的,對安穩生活的可能失去,那是絕對不能忍受!


    這些義軍和那種已經在亂世裏混了十來年的義軍不一樣,那種義軍基本上已經很難脫離戰鬥成為日子人了,而這些義軍,卻還沒到那個地步。


    他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是滿足。


    而在之前幾個月的戰鬥中留下的鬥誌和保護自己財富的能力,卻並沒有失去。


    所以如果金兵真的打過來的話,趙諶隻需要一道征召令下去,那就不是十萬大軍了,湊出二十萬來都不算稀奇。


    而且他們的裝備,也不差。


    河北人民慣用的弓箭,那是一點都沒拉下,而那些軍械,趙諶也在戰後給他們補充了一些,精鐵打造的短刀,每個村莊至少有十幾把,其他的長矛什麽的,更是幾乎每個青壯都有,這幫人因為之前的義軍生涯,分散成了村民之後,也保持了組織性,在莊頭們的帶領下,他們除了生產能夠相互幫助之外,農閑的時候也經常組織訓練,和以前的禁軍比起來,甚至要更強一些。


    經過金兵的蹂躪之後,他們知道了,要保護自己的財富,最靠得住的,就是自己的力量。


    所以雖然趙諶麾下能直接指揮的,實際上隻有他那五萬直屬的六軍,然而實際上要指揮起來的話,從河北三路,他最少能動員三十萬大軍。


    畢竟河東路還有種師中和王稟的兩萬西軍和勝捷軍,河北東路也有範瓊和馬忠的三萬禁軍,這些都是重新整編過的職業軍人,軍餉什麽的都是趙諶通過太子府發放,盡管實際戰鬥力不如趙諶麾下的親軍,然而和之前號稱精銳的西軍比起來,也差不到哪兒去。


    對太子府的這三路,趙諶也作出了一些改變,最典型的就是軍政分開,特地設置出來都布政使和都指揮使,以及都按察使,作為一個路的三名最高長官,都布政使管民政,都指揮使管軍事,都按察使管刑名,三人互不統屬,卻要相互合作,在分權的同時,也要進行緊密的配合才行。


    這一年多的情況證明了,這種體製,還是可行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怒並收藏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