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掖縣的插曲之後,趙諶告別了趙明誠夫婦,然後迴到了汴梁。


    在他迴到汴梁之後,經過宰執們商議,一條命令很快被公布了出來,東京東路的四個州,萊州登州濰州密州被從東京東路切割出來,組成一個單獨的路,因為這四個州基本上是屬於古青州的東萊和北海這兩個郡,所以起名叫東海路。


    萊州知州趙明誠,被提拔為東海路轉運使,負責東海路的民政和吏治,而新招安的張榮被任命為海軍統製,在東海路打造船廠,修建船隻,同時東海路的海禁放開,漁民可以隨意出海打漁,沒有自己漁船的,可以向船廠租用海船和漁網,以十戶為一個小組,出海必須是這十戶人都出去才能操作海船。


    而他們的家人,可以在罐頭廠上班,負責製作罐頭。


    同時朝廷戶部也開始對東南商人招標,東海路的罐頭廠將會大量收購陶罐和香料,這種新穎的做法顯然刺激到了不少大商人的神經,如此巨大的訂單,拿下來很有賺頭,所以哪怕要拿一部分錢出來當投標的標底,很多大商人也是趨之若鶩。


    同時罐頭廠將會生產什麽,也對北方的商人宣傳了,同時也將北方的罐頭經營權拿出來售賣——經過玻璃經營權的售賣之後,朝廷很快就發現這麽做的好處,一來朝廷的廠,隻需要生產就行了,別的事不用管,二來經營權本身就能獲得一筆收入,同時產品在出廠的時候就把稅已經收了,可以省很多收稅的人力。


    而商人也願意這樣做,畢竟隻用交一道稅,北方的厘卡什麽的都會被撤掉,隻要有利潤,商人就願意幹。


    更何況拿到一個路的經營權,這些商人還可以將經營權分拆賣出去,你能力不夠,可是賣一個縣總是能做到的吧?獨家生意,傻子才不會做!


    這樣就形成了皇家的工廠隻用生產,支出和成本在賣掉產品的時候就已經迴來了,還能有賺的,而大商人拿下經營權之後,他們又可以將罐頭賣出去,還可以將別的地方的米糧運到山東來賺錢,簡直就是賺翻了。


    比如如果有一個大商人的話,他現在的經營路線完全可以這樣——從東南海邊收購香料、陶罐和糧食,然後順著海抵達東海郡,將香料和陶罐賣給東海郡的罐頭廠,將糧食賣給當地的官府,接著空出來的船,拉上東海郡的罐頭,順著黃河逆流而上,運送到北方的這幾個路,都不用上岸,在岸邊就可以將這些罐頭賣給有經營權的各地商人,一直到龍門那裏才停下,然後將罐頭和沿途買到的糧食賣給陝西山西等地的商人,從他們那裏買下他們運來的石英砂、煤、石油等東西,然後沿途賣給河北有需要的工廠和官府,從河北收購糧食和煤爐等已經開始興起的生活必需品,到山東那裏,將糧食再賣給山東的官府,空出來的船可以裝滿山東出來的棉花,運往南方的紡織廠……


    這一路上,船都不會空。


    這是什麽效率?這是什麽流通?


    當然了,很多東西現在還隻是在趙諶的設想中,比如山東種棉花就是今年才開始,罐頭什麽的也還沒有開始生產,同時紡織廠也隻是在河北一些地方建設了一些,主要是紡織出棉花棉被啥的運往西北,實際上西北產的棉花,很多都是在當地就紡織成功了,畢竟那裏用量更大,每年的訂單都做不完。


    但是隻要這麽逐步的做下去,東海路就將會成為聯係南北經濟的橋梁。


    “諶兒,你到底是哪裏來的這麽多想法?”心情愉快的趙桓忍不住就在家宴上問了趙諶一句。


    “孩兒也就是看看聖賢書,這些不過是孩兒一些奇怪的念頭罷了,如果沒有朝廷的支持,孩兒想做出這些事來,也很是困難啊。”趙諶笑道。


    趙桓知道自己這兒子的話有些不盡不實,不過他也懶得糾結了,反正他是不怕放權的,兒子越是優秀,自己就越安心啊。


    “看來今年朝廷的財政收入會大大增加了……諶兒,你在河北不能隻開廠賺錢啊,軍隊……也不能放鬆了。”趙桓喝了一杯酒,然後說。


    “去年征召的三萬新兵已經經過了訓練,金人隻要遲一天打過來,我們就會強大一天!火器的成熟和普及,會改變戰爭方式的,到時候戰爭打的就是錢,而不會有什麽國家,比我們更有錢了。”趙諶迴答說。


    “我昨天看了西軍發來的報告,他們已經打通了和青海湖的聯係,青鹽之利,我們可以和西夏共享了。”趙桓道。


    “四川那幾個路,他們自己有井鹽可以吃,沿海有鹽場,河東路的解鹽提供給他們本地和對北方出口,青鹽以前也就是在西北之地售賣,搶過來其實也沒多少錢,也就夠這些地方消化……嗯,可以給他們發經營權,讓他們可以進京畿路和京西北路、京西南路售賣。”趙諶想了想之後說。


    “這三個路的鹽,以往可都是兩淮的鹽場供應的,諶兒你這是……”


    “兩淮路這一年多來也是首鼠兩端,不給他們一點壓力,他們還真不知道哪兒才是中樞正統了!”趙諶冷笑道。


    趙桓恍然大悟。


    確實,這一年來,隨著太上皇在蘇州穩定下來,兩浙路反而還好,他們提供的稅賦和糧食,跟以前比起來並沒有什麽差別,很顯然的是,兩浙路的士紳雖然有些擔心公田法會搞到他們身上,可是大宋正統依舊讓他們顧慮,所以他們選擇的是又供養大畫家和他的隨從,又給朝廷納稅,反正兩浙路有錢!


    而夾在京畿五路和兩浙路之間的兩淮,也就是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就有些首鼠兩端了,稅賦什麽的一直拖拖拉拉的交一些拖欠一些,對朝廷一些新政策也是陽奉陰違,不過也能理解,兩浙路起碼商業發達,手工業也很先進,兩浙路提供的商品,是大宋對外貿易的重點,隻要維持商品經濟發達,兩浙路是沒什麽問題的。


    而兩淮路的士紳,那真是絕大部分靠土地吃飯的,朝廷在北方實行的半個公田法,實在是撼動了他們的神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怒並收藏靖康年,這個太子超勇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