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闈波湧亂雲生,仁宗籌策護龍庭。


    墨蘭救主勳名顯,賢王獻智社稷寧。


    包拯剛正勘舊案,展昭義舉友傳名。


    風雲變幻誌如鐵,大宋江山映日晴。 ——《大宋風雲頌》


    趙曦聞言,蹦蹦跳跳趨前,一把拉住仁宗之手,不住搖晃著撒嬌道:“爹爹,爹爹,您可是來接孩兒的?那能否讓仙女姐姐與咱們一道迴去?”


    仁宗寵溺地輕刮趙曦鼻梁,逗弄著笑道:“曦兒,如此喜歡仙女姐姐?可此處哪有仙女啊?”


    趙曦噘著嘴,滿臉不滿道:“有的,有的,這不就在這兒嘛!”


    包拯等人見仁宗此時仍有閑情逗弄小殿下,便知官家心中已有成算,紛紛暗暗舒了一口氣。


    仁宗被小兒癡纏,卻未見絲毫慍色。畢竟,他本就有意予墨蘭一個尊崇身份,好讓其能光明正大地護著曦兒。隻見仁宗目光溫和地望向墨蘭,緩緩言道:“盛姑娘可願做我大宋的護國公主?”


    墨蘭萬未料到仁宗會賜予自己如此尊榮之位,這可比那平寧郡主高出甚多,便是同是公主位分之人見了自己亦要以禮相待。


    包拯等人亦是驚詫不已,怎也未想到官家會給予這般高位。


    不等墨蘭迴應,趙曦率先拍手歡唿:“甚好,甚好,如此仙女姐姐便能一直護著孩兒了。”


    墨蘭抬首看向仁宗,努力使麵上表情顯得莊肅,殊不知這副模樣在仁宗等人眼中甚是可愛。“官家,您可是當真?”


    仁宗鄭重頷首道:“自然是當真,墨兒,你救了曦兒。”


    墨蘭麵露疑惑:“可我實不記得自己是如何救的小弟弟!且我都不知自己緣何會入這大內皇宮?還有……”


    仁宗微笑著說道:“這些疑問,朕想包卿可為你解答。”


    包拯聞仁宗點到自己,忙上前兩步,恭謹作揖道:“昔日小殿下病重,官家得仙人示警,言有司月之神凡間曆劫,卻意外覺醒神格,因其曆劫身份之故無法護住曆劫之身。遂托夢與官家,言月神可救小殿下,隻望官家護月神曆劫順遂。”


    墨蘭微微頷首,表示明白。接著,她望向仁宗說道:“可我現今隻是個無甚能耐的小姑娘。”


    仁宗笑道:“墨兒聰慧,包卿與公孫先生、展護衛可願收徒?”


    包拯三人麵麵相覷,包拯連忙躬身說道:“官家之意是……”


    仁宗道:“宮內現今不甚安穩,在諸事未塵埃落定之前,曦兒不可迴宮。故而,墨兒、曦兒便托付於包卿了。再者,朕知曉江湖能人異士頗多,望墨兒這護國二字非徒有虛名。”這最後一言,顯然是對展昭說的。


    展昭深知茲事體大,為國為民,連忙抱拳言道:“官家放心,我有一摯友乃是鬼穀傳人。”


    包拯等人側目,他們知曉熊飛交友廣泛,亦知如官家所言江湖能人異士頗多,卻未想過春秋戰國的鬼穀子竟還有傳人存世。


    仁宗道:“如此,事不宜遲,包卿後日朝上為林家翻案。”言罷,又囑咐了墨蘭與趙曦數句,隨後離開開封府,前往八賢王的南清宮。


    仁宗所乘之車輦在宮道上平穩徐行,燦爛陽光透過車簾縫隙灑入,為仁宗麵龐增添一抹柔和光暈。


    他微微眯起雙眸,心中思忖著即將與八賢王的會麵,此會關乎大宋之未來走向。車輦車輪滾滾向前,仿若承載著重責大任。


    未幾,車輦抵至南清宮。南清宮大門莊重威嚴,朱紅大門鑲嵌金色門釘,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宛如一幅恢宏畫卷。


    守在門口的侍衛們見仁宗駕臨,忙跪地行禮,齊聲高唿:“恭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動作整齊劃一,盡顯皇家威嚴。


    仁宗在張茂則的攙扶下走下車輦,邁步入南清宮。宮內布置典雅大氣,花草樹木錯落有致,仿若精心雕琢之藝術品。亭台樓閣別具一格,飛簷鬥拱,美輪美奐。每一處景致皆透露出皇家之尊貴與優雅。


    八賢王早已得知仁宗前來,正於大殿門口迎候。他身著一襲紫色蟒袍,頭戴王冠,麵容和藹,眼神中透露出睿智與沉穩。那身紫色蟒袍於陽光下閃爍著神秘光芒,仿佛承載著歲月之沉澱與智慧之積累。


    八賢王躬身行禮道:“臣恭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仁宗連忙上前扶起八賢王,說道:“皇叔免禮。今日朕前來,乃有要事與皇叔相商。”二人一同走進大殿,分賓主落座。宮女們端上茶點,悄然退下,仿若一群無聲之精靈。


    仁宗麵色凝重,言道:“皇叔,如今皇宮之中人心叵測,皇子屢遭戕害。邕王和兗王野心勃勃,朕甚感憂懼。”其話語中滿是憂慮與不安,仿若一片陰雲籠罩心頭。


    八賢王微微點頭,說道:“陛下所言極是。邕王和兗王狼子野心,不可不防。陛下可有應對之策?”其聲音沉穩有力,給人一種安心之感。


    仁宗長歎一聲,說道:“朕已命包拯暗中探查,收集證據。同時,朕亦在思量如何穩定朝局,確保大宋之江山社稷安穩。皇叔久曆朝政,經驗豐富,朕欲聽聽皇叔之高見。”


    他的眼神中滿是期冀,仿若於黑暗中尋覓一絲曙光。八賢王沉思片刻,說道:“陛下,當務之急乃是穩住人心。可先對一些忠臣良將加以封賞,以彰陛下之恩寵。同時,加強對皇宮之守衛,確保皇子之安全。對於邕王和兗王,可先遣人監視其一舉一動,待時機成熟,再一舉將其拿下。”其話語條理清晰,充滿智慧與謀略。


    仁宗聽了八賢王的建議,微微頷首,說道:“皇叔所言甚是。包卿亦是如此思量。隻是曦兒那裏朕委實難以放心!雖說朕暫時將曦兒置於開封府,可他亦不可能一直不迴宮啊!”


    八賢王拱手道:“那便將宮裏來個大肅清,不論是誰之人,皆按規矩處置,對外隻道因三皇子病重查出乃後宮作亂。隻是如此一來官家……”


    仁宗神色凝重地來迴踱步,他固然看重聲名,但絕不可建立在自家孩子性命之上。更何況,如今諸多之人盼著要自己過繼子嗣,以承皇位……


    二人又商議了一些具體事宜,直至夕陽西下,餘暉灑於大殿,仿若給整座宮殿披上一層金色外衣。仁宗方起身告辭。八賢王將仁宗送至宮門口,躬身行禮道:“恭送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仁宗微微抬手,登上車輦離去。


    第三日,天尚未亮,清晨之東方天際剛泛起魚肚白,仿若一層薄紗籠罩大地。仁宗早早起身,在張茂則等內侍的服侍下洗漱完畢,換上朝服,整個人顯得格外莊重威嚴。


    他在內侍們的簇擁下,踏上前往朝堂之路。沿途,宮廷侍衛們整齊排列,仿若一道堅實防線,他們恭敬地低下頭,向仁宗行禮。


    仁宗步履穩健有力,每一步皆透露出其作為皇帝之自信與威嚴。


    終於,仁宗行至大慶殿。此時,文武百官已整齊立於大殿之中,神情肅穆。


    他們手持笏板,依官職高低整齊列位,靜候皇帝駕臨。整個朝堂彌漫著莊嚴肅穆之氣氛。


    行至大慶殿,張茂則高聲喊道:“陛下駕到!”仁宗穩步走上禦座,群臣高唿萬歲,行三跪九叩之大禮。仁宗微微抬手,說道:“眾卿平身。”


    “眾卿家,今日早朝,當議國家大事。”仁宗聲音沉穩有力。張茂則:“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朝堂之上,一片寂靜,昨日包拯三進宮之事眾人皆已知曉,紛紛於心中揣測三皇子是否已然清醒、病愈。可又未聞官家明示。不由得將目光皆置於包拯身上。


    包拯見無人出聲,無奈隻能自己先上,出列躬身行禮道:“啟奏陛下,臣包拯有本啟奏。”


    仁宗:“包卿但言無妨。”


    包拯:“迴稟陛下,昨日臣已將林家舊案徹查清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影視之另擇航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蜜粉防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蜜粉防曬並收藏綜影視之另擇航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