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迴京城
換親嫁短命太子,封後讓全家跪死在我殿前 作者:番茄小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人繼續在臨安城閑逛,直到日落時分,才走迴知縣府邸。
知縣夫婦二人早已備好了晚膳,見沈時鳶和燕冥軒並肩而來,知縣夫人忙起身相迎,熱情地招唿二人入座。
吃到一半,燕冥軒放下筷子,開口道:“知縣大人,此次前來,還有一事相告。不日後,本宮與太子妃便要啟程迴京了。”
知縣夫婦皆是一愣。
知縣率先放下筷子,疑惑道:“殿下,為何走得如此匆忙,可是京城出了什麽要緊事?”
知縣夫人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殿下和太子妃好不容易來一趟臨安,不如多留幾日,也好讓我們略盡地主之誼。”
燕冥軒解釋道:“京城的確有些要事需要處理,耽擱不得。況且,如今瘟疫已除,臨安城也恢複了往日的繁華,本宮也該迴去了。”
知縣麵露惋惜之色,卻也理解地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下官也不便強,殿下放心,下官會全力協助殿下準備迴京事宜。”
知縣夫人輕歎一聲,“此次一別,不知何年才能再見——”
沈時鳶溫婉一笑,柔聲安慰道:“夫人不必傷感,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有緣自會再相見。”
知縣夫人神色稍緩。
晚膳結束後,沈時鳶和燕冥軒各自迴到客房。
沈時鳶沐浴更衣後,便開始收拾行李。
而燕冥軒則坐在桌案前,提筆寫著折子,將臨安城瘟疫的情況,以及知縣和百姓們的付出,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並請求皇上對知縣以及參與抗疫的官員和百姓給予嘉獎。
寫完最後一個字,他擱下筆,喚來月峰,“將此折子加急送往京城。”
月峰雙手接過,正欲轉身離去,卻被燕冥軒叫住。
“慢著。”
月峰頓住腳步,迴身恭立。
“此折子,需親手交到父皇手中,切記。”燕冥軒語氣加重,“旁人問起,也絕不可提及折子內容二字。”
月峰鄭重地點了點頭,“屬下明白。”
燕冥軒望著月峰遠去的背影,眸色深沉。
京城,怕是又要上演一出好戲了。
幾日後清晨,馬車已經備好,停在知縣府門前。
沈時鳶和燕冥軒與知縣夫婦道別。
知縣拱手道:“恭送太子殿下,太子妃一路平安。”
知縣夫人一臉不舍的拉著沈時鳶的手,眼中泛著淚光。
“太子妃娘娘,這一路山高水長,你多保重。”
她從袖中掏出一個繡工精致的包裹遞給沈時鳶,“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東西,一些臨安特產,希望您能喜歡。”
沈時鳶接過包裹,微微一笑,“有勞夫人費心了。”
與知縣夫婦道別後,沈時鳶和燕冥軒登上馬車。
街道兩旁聚滿了百姓,黑壓壓一片,人頭攢動。
他們手中拿著各色幹糧,有粗糙的窩窩頭,有白麵饅頭,甚至還有幾塊用油紙包著的糕點。
沈時鳶眼眶微微有些濕潤。
她探出頭,向百姓們揮手告別,“多謝鄉親們,諸位珍重。”
百姓們揮舞著手中的幹糧,齊聲高唿,“恭送太子殿下!恭送太子妃娘娘!”
馬車漸行漸遠,臨安城的輪廓逐漸模糊。
沈時鳶望著窗外的景色,恍如隔夢。
燕冥軒見她望著窗外出神,眉宇間似有淡淡的愁緒,以為她是不舍臨安城的百姓,沉聲道:“若是舍不得,日後有機會,本宮再陪你前來。”
沈時鳶轉頭看向他,輕輕搖了搖頭。
“並非不舍,隻是感慨罷了。”
燕冥軒沉默了片刻。
這趟臨安之行,於他而言,也是一場生死考驗。
若不是沈時鳶醫術高超,恐怕他早已命喪黃泉,更遑論奪迴太子之位,扳倒三皇子了。
馬車內,兩人陷入短暫的沉默。
飛鴿傳書,快馬加鞭。
燕冥軒的折子比預期的還要快,率先抵達了京城,落入皇帝手中。
消息傳到三皇子燕九晁耳中時,他正漫不經心地修剪著盆栽,手中的小巧銀剪“哢嚓”一聲,連帶著枝條一同斷裂。
“立刻去攔截!”
然而,終究是晚了一步。
心腹滿頭大汗地來報,“殿下,來不及了,折子已經送入宮中……”
燕九晁臉色陰沉,一把將手中的盆栽掃落在地,冷聲問道:“可知折子內容?”
心腹惶恐地搖頭。
“屬下不知,那折子是加急送往禦書房的,根本無從探知。”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據來報,送折子之人神色低迷,恐其中真有大事發生。”
燕九晁臉色陰鬱。
莫不是燕冥軒真的出事了?
若真如此,那便說明之前眼線上報的消息無誤,他大可不必如此驚慌。
燕九晁的內心稍稍安定下來。
但僅僅是稍稍。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還是想知道那折子上究竟寫了什麽。
燕九晁果斷下令,“備車,本皇子要進宮!”
心腹迅速退下安排。
與此同時,皇宮內。
皇上正與皇後下棋。
皇上興致正濃,時不時發出兩聲輕笑。
燕冥軒從臨安城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折子,孤零零地躺在禦案一角,不曾被他翻閱一眼。
皇後執白子,落子謹慎,抬眸瞥了一眼那份折子,又看了看皇帝,提醒道:“皇上,國事為重,還是先看看太子送來的折子吧。”
皇帝不以為意地擺擺手,笑嗬嗬道:“有什麽好看的?臨安城瘟疫嚴重,太子定是解決不了,寫折子來求救了。”
皇後故作勸說:“太子畢竟年輕,若真有難處,皇上還是施以援手為好。”
皇帝卻嗤笑一聲。
“連這種小事都處理不好,就枉費朕對他的信任!”
他撚著手中的黑子,一下一下敲擊著棋盤邊緣,發出清脆的聲響,“若是此次他無法解決瘟疫之事,這太子之位也無需再坐著!”
皇後眼底發笑,依舊柔聲勸道:“太子年輕氣盛,一時做不好亦是常理,還望皇上莫要因此便否定了太子。”
皇帝語氣不屑。
“他若真有本事,便不會寫折子求人!”
“這瘟疫來勢洶洶,想必太子已然盡力,隻是這天災難測,人力有時而窮,還望皇上體諒其中難處。”
知縣夫婦二人早已備好了晚膳,見沈時鳶和燕冥軒並肩而來,知縣夫人忙起身相迎,熱情地招唿二人入座。
吃到一半,燕冥軒放下筷子,開口道:“知縣大人,此次前來,還有一事相告。不日後,本宮與太子妃便要啟程迴京了。”
知縣夫婦皆是一愣。
知縣率先放下筷子,疑惑道:“殿下,為何走得如此匆忙,可是京城出了什麽要緊事?”
知縣夫人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殿下和太子妃好不容易來一趟臨安,不如多留幾日,也好讓我們略盡地主之誼。”
燕冥軒解釋道:“京城的確有些要事需要處理,耽擱不得。況且,如今瘟疫已除,臨安城也恢複了往日的繁華,本宮也該迴去了。”
知縣麵露惋惜之色,卻也理解地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下官也不便強,殿下放心,下官會全力協助殿下準備迴京事宜。”
知縣夫人輕歎一聲,“此次一別,不知何年才能再見——”
沈時鳶溫婉一笑,柔聲安慰道:“夫人不必傷感,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有緣自會再相見。”
知縣夫人神色稍緩。
晚膳結束後,沈時鳶和燕冥軒各自迴到客房。
沈時鳶沐浴更衣後,便開始收拾行李。
而燕冥軒則坐在桌案前,提筆寫著折子,將臨安城瘟疫的情況,以及知縣和百姓們的付出,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並請求皇上對知縣以及參與抗疫的官員和百姓給予嘉獎。
寫完最後一個字,他擱下筆,喚來月峰,“將此折子加急送往京城。”
月峰雙手接過,正欲轉身離去,卻被燕冥軒叫住。
“慢著。”
月峰頓住腳步,迴身恭立。
“此折子,需親手交到父皇手中,切記。”燕冥軒語氣加重,“旁人問起,也絕不可提及折子內容二字。”
月峰鄭重地點了點頭,“屬下明白。”
燕冥軒望著月峰遠去的背影,眸色深沉。
京城,怕是又要上演一出好戲了。
幾日後清晨,馬車已經備好,停在知縣府門前。
沈時鳶和燕冥軒與知縣夫婦道別。
知縣拱手道:“恭送太子殿下,太子妃一路平安。”
知縣夫人一臉不舍的拉著沈時鳶的手,眼中泛著淚光。
“太子妃娘娘,這一路山高水長,你多保重。”
她從袖中掏出一個繡工精致的包裹遞給沈時鳶,“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東西,一些臨安特產,希望您能喜歡。”
沈時鳶接過包裹,微微一笑,“有勞夫人費心了。”
與知縣夫婦道別後,沈時鳶和燕冥軒登上馬車。
街道兩旁聚滿了百姓,黑壓壓一片,人頭攢動。
他們手中拿著各色幹糧,有粗糙的窩窩頭,有白麵饅頭,甚至還有幾塊用油紙包著的糕點。
沈時鳶眼眶微微有些濕潤。
她探出頭,向百姓們揮手告別,“多謝鄉親們,諸位珍重。”
百姓們揮舞著手中的幹糧,齊聲高唿,“恭送太子殿下!恭送太子妃娘娘!”
馬車漸行漸遠,臨安城的輪廓逐漸模糊。
沈時鳶望著窗外的景色,恍如隔夢。
燕冥軒見她望著窗外出神,眉宇間似有淡淡的愁緒,以為她是不舍臨安城的百姓,沉聲道:“若是舍不得,日後有機會,本宮再陪你前來。”
沈時鳶轉頭看向他,輕輕搖了搖頭。
“並非不舍,隻是感慨罷了。”
燕冥軒沉默了片刻。
這趟臨安之行,於他而言,也是一場生死考驗。
若不是沈時鳶醫術高超,恐怕他早已命喪黃泉,更遑論奪迴太子之位,扳倒三皇子了。
馬車內,兩人陷入短暫的沉默。
飛鴿傳書,快馬加鞭。
燕冥軒的折子比預期的還要快,率先抵達了京城,落入皇帝手中。
消息傳到三皇子燕九晁耳中時,他正漫不經心地修剪著盆栽,手中的小巧銀剪“哢嚓”一聲,連帶著枝條一同斷裂。
“立刻去攔截!”
然而,終究是晚了一步。
心腹滿頭大汗地來報,“殿下,來不及了,折子已經送入宮中……”
燕九晁臉色陰沉,一把將手中的盆栽掃落在地,冷聲問道:“可知折子內容?”
心腹惶恐地搖頭。
“屬下不知,那折子是加急送往禦書房的,根本無從探知。”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據來報,送折子之人神色低迷,恐其中真有大事發生。”
燕九晁臉色陰鬱。
莫不是燕冥軒真的出事了?
若真如此,那便說明之前眼線上報的消息無誤,他大可不必如此驚慌。
燕九晁的內心稍稍安定下來。
但僅僅是稍稍。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還是想知道那折子上究竟寫了什麽。
燕九晁果斷下令,“備車,本皇子要進宮!”
心腹迅速退下安排。
與此同時,皇宮內。
皇上正與皇後下棋。
皇上興致正濃,時不時發出兩聲輕笑。
燕冥軒從臨安城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折子,孤零零地躺在禦案一角,不曾被他翻閱一眼。
皇後執白子,落子謹慎,抬眸瞥了一眼那份折子,又看了看皇帝,提醒道:“皇上,國事為重,還是先看看太子送來的折子吧。”
皇帝不以為意地擺擺手,笑嗬嗬道:“有什麽好看的?臨安城瘟疫嚴重,太子定是解決不了,寫折子來求救了。”
皇後故作勸說:“太子畢竟年輕,若真有難處,皇上還是施以援手為好。”
皇帝卻嗤笑一聲。
“連這種小事都處理不好,就枉費朕對他的信任!”
他撚著手中的黑子,一下一下敲擊著棋盤邊緣,發出清脆的聲響,“若是此次他無法解決瘟疫之事,這太子之位也無需再坐著!”
皇後眼底發笑,依舊柔聲勸道:“太子年輕氣盛,一時做不好亦是常理,還望皇上莫要因此便否定了太子。”
皇帝語氣不屑。
“他若真有本事,便不會寫折子求人!”
“這瘟疫來勢洶洶,想必太子已然盡力,隻是這天災難測,人力有時而窮,還望皇上體諒其中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