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劉禪與周不疑那一瞬間的對視明白了很多事情。
朝會結束後,周不疑沒有立即離開,在大殿內徘徊著,但像是在等待著什麽。
一名內侍疾步向他走過來。
“周丞相,陛下要在書房召見您,請您立即過去。”
周不疑點頭,隨之前往。
“臣參見陛下!”
“免禮吧!”劉禪一直等著周不疑。
“謝陛下”周不疑起身。
劉禪問道:“你是要坐著還是站著?”
周不疑微笑,“陛下,臣畢竟已經年過五旬了。如果陛下恩典,能讓臣坐著,那臣還是選擇坐著吧。”
“年紀大了,站不了太久。”
劉禪對於臣子向來沒有多大苛責,對於近臣更是很寬厚。
聽了周不疑的話,沒有多問,當即示意一旁的侍者給周不疑賜座。
“謝陛下!”
待周不疑坐下之後,劉禪當即引入正題。
“剛才在朝堂上,你的眼神告訴朕,你有話要對朕說。”
劉禪微微歎了口氣,“在朝堂上不說,現在這裏隻有你與朕兩人,有話就說吧。”
做了這麽多年的君臣了,還是有一點默契的。
兩人在對視那一瞬間,劉禪也看出了周不疑的一些意思。
所以,周不疑一直在大殿上等著劉禪召見。劉禪在迴到書房後,也當即命人召周不疑前來。
劉禪看著周不疑,臉上沒有多少笑容,言語中也透露著不滿。
“當初相父離朝時,親口對朕說,你周不疑是有宰輔之才的。所以朕才直接提拔你做了丞相,讓你提領朝政,輔佐朕治理天下。”
“可是你給朕解釋一下,這些年來自大臣們提出冊立太子,朕幾次三番詢問你的意見。讓你幫朕出主意,你都閉口不言。”
劉禪微微沉眸,“你覺得你有沒有辜負相父當初對你的托付?有沒有辜負朕對你的信任?”
周不疑笑了笑,“陛下既然有此一問,今日臣單獨麵見陛下,陛下可以把心中的疑問都說出來,臣或許可以在今日迴答。”
劉禪一愣,聽周不疑這話,今天他是打算開口了?
“既然陛下不開口,那臣先向陛下提一個問題。”
周不疑道:“方才在朝堂之上,文武大臣爭論不休,陛下揚言明日便宣布太子人選。”
“陛下心中是否真的主意已定?”
劉禪搖頭,“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把這朝堂吵的跟街邊鬧事一般,讓朕頭疼。朕不過是敷衍他們的言辭罷了。”
周不疑正色提醒,“陛下是言辭敷衍,可默不可觀,朝堂諸臣已經是水火不容,陛下宣布明日冊立太子,他們便已經決定好了,要做最後一搏!”
“朝堂分為諸多派係,一個皇子身後都站著一個世家,跟隨著一派世家勢力。陛下無論宣布冊封哪一位皇子為太子,勢如水火的派係肯定不會心服。然後暗中的爭鬥將會直接擺到明麵上,表現在朝堂,地方,甚至軍隊!”
聽到軍隊二字,劉禪的神情微微凝重。
他自知天資不卓,能成就地位,如今安然執政即來。皆賴父親與相父的教導,更加之相父的扶持。
父親與相父都對他說過一句話,他一直都記在心底。
作為天子,可以不知兵事,但不能不知軍權為何物!
朝廷諸事,政治以平穩,經濟以厚重,軍權卻要牢牢握在天子手中!
不可旁落於人,可以相互製衡,但不能一人獨攬!
軍權!
劉禪目光凝重,“這些年來,不少世家官員已經進入了軍隊之中。地方大軍的軍權還少,可是這京城……”
劉禪言語一頓,京城防衛,尤其是皇宮禁衛,世家官員可不少。
一旦這些世家狗急跳牆……,劉禪的眉頭一時間皺的更重了。
劉禪看向周不疑,“依你之見,朕該立誰為太子?”
周不疑拱手,“按輿情按理法,安樂公出於皇後,是陛下之嫡長子。更兼好學敏知,寬愛仁厚。仁厚又不懦弱,勤於弓馬,有像先帝之風!”
“立安樂公為太子,大漢未來可期,更是正禮法,安宗室,以正天下之事聽!”
劉禪疑惑,“既然你如此支持旭兒為太子當初為何一言不發,到現在才說?!”
“現在各派係相互爭鋒,已經水火不容。朕如果明日宣布立旭兒為太子。”
“旭兒有皇後之母族勢力支持,以他自身之才能,不僅可以坐穩皇位,日後也能安定天下。”
“可是現實的情況是,京城護衛,皇宮禁軍大多掌握在世家官員手中。”
“鄧艾在朝中沒有兵可用,薑維在中原統兵,張苞在涼州,關興在並州。關平在京城中掌控的兵力,不及那些世家官員。”
周不疑開口:“陛下是擔心,宣布立安樂公為太子,那些世家便兵變逼宮。”
“正是”
周不疑平靜道:“臣可以明確告訴陛下,這一場儲君之爭,已經涉及到了世家的根本利益。”
“立安樂公為太子,是所有世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麵。安樂公理法輿情全占,身後有關張兩家還有諸多清流大臣支持。”
“一旦順理成章讓安樂公坐上太子之位,張苞手裏有五萬西涼鐵騎,關興在並州有數萬邊軍。加上鄧艾,薑維這兩個軍中領袖的支持,幾十萬大軍便站在了安樂公一邊。”
“大軍進入關中鎮壓,他們就再無機會,隻能看著安樂公登上太子之位,進而登臨帝位!”
周不疑對劉禪說道:“臣可以這麽告訴陛下,立安樂公為太子,這些世家當即會掀起一場變亂!”
劉禪神情一怔,“那你剛才還義正言辭的建議朕,立安樂公為太子?”
“因為這一場謀劃了十餘年的局,就要在這冊立太子的最終時刻完成收網!”
“完成大漢重新立國的,最後築基之戰!”
劉禪眉頭緊蹙,“這是什麽事情?朕怎麽一點都不知道?”
周不疑緩緩說道:“陛下,這件事臣無法與您詳細明說。因為臣是奉丞相之命行事!”
“陛下無需擔心一切事務,隻需明日宣布冊立安樂公為太子即可。”
“泰山一鎮,大漢天下無人可亂!”
朝會結束後,周不疑沒有立即離開,在大殿內徘徊著,但像是在等待著什麽。
一名內侍疾步向他走過來。
“周丞相,陛下要在書房召見您,請您立即過去。”
周不疑點頭,隨之前往。
“臣參見陛下!”
“免禮吧!”劉禪一直等著周不疑。
“謝陛下”周不疑起身。
劉禪問道:“你是要坐著還是站著?”
周不疑微笑,“陛下,臣畢竟已經年過五旬了。如果陛下恩典,能讓臣坐著,那臣還是選擇坐著吧。”
“年紀大了,站不了太久。”
劉禪對於臣子向來沒有多大苛責,對於近臣更是很寬厚。
聽了周不疑的話,沒有多問,當即示意一旁的侍者給周不疑賜座。
“謝陛下!”
待周不疑坐下之後,劉禪當即引入正題。
“剛才在朝堂上,你的眼神告訴朕,你有話要對朕說。”
劉禪微微歎了口氣,“在朝堂上不說,現在這裏隻有你與朕兩人,有話就說吧。”
做了這麽多年的君臣了,還是有一點默契的。
兩人在對視那一瞬間,劉禪也看出了周不疑的一些意思。
所以,周不疑一直在大殿上等著劉禪召見。劉禪在迴到書房後,也當即命人召周不疑前來。
劉禪看著周不疑,臉上沒有多少笑容,言語中也透露著不滿。
“當初相父離朝時,親口對朕說,你周不疑是有宰輔之才的。所以朕才直接提拔你做了丞相,讓你提領朝政,輔佐朕治理天下。”
“可是你給朕解釋一下,這些年來自大臣們提出冊立太子,朕幾次三番詢問你的意見。讓你幫朕出主意,你都閉口不言。”
劉禪微微沉眸,“你覺得你有沒有辜負相父當初對你的托付?有沒有辜負朕對你的信任?”
周不疑笑了笑,“陛下既然有此一問,今日臣單獨麵見陛下,陛下可以把心中的疑問都說出來,臣或許可以在今日迴答。”
劉禪一愣,聽周不疑這話,今天他是打算開口了?
“既然陛下不開口,那臣先向陛下提一個問題。”
周不疑道:“方才在朝堂之上,文武大臣爭論不休,陛下揚言明日便宣布太子人選。”
“陛下心中是否真的主意已定?”
劉禪搖頭,“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把這朝堂吵的跟街邊鬧事一般,讓朕頭疼。朕不過是敷衍他們的言辭罷了。”
周不疑正色提醒,“陛下是言辭敷衍,可默不可觀,朝堂諸臣已經是水火不容,陛下宣布明日冊立太子,他們便已經決定好了,要做最後一搏!”
“朝堂分為諸多派係,一個皇子身後都站著一個世家,跟隨著一派世家勢力。陛下無論宣布冊封哪一位皇子為太子,勢如水火的派係肯定不會心服。然後暗中的爭鬥將會直接擺到明麵上,表現在朝堂,地方,甚至軍隊!”
聽到軍隊二字,劉禪的神情微微凝重。
他自知天資不卓,能成就地位,如今安然執政即來。皆賴父親與相父的教導,更加之相父的扶持。
父親與相父都對他說過一句話,他一直都記在心底。
作為天子,可以不知兵事,但不能不知軍權為何物!
朝廷諸事,政治以平穩,經濟以厚重,軍權卻要牢牢握在天子手中!
不可旁落於人,可以相互製衡,但不能一人獨攬!
軍權!
劉禪目光凝重,“這些年來,不少世家官員已經進入了軍隊之中。地方大軍的軍權還少,可是這京城……”
劉禪言語一頓,京城防衛,尤其是皇宮禁衛,世家官員可不少。
一旦這些世家狗急跳牆……,劉禪的眉頭一時間皺的更重了。
劉禪看向周不疑,“依你之見,朕該立誰為太子?”
周不疑拱手,“按輿情按理法,安樂公出於皇後,是陛下之嫡長子。更兼好學敏知,寬愛仁厚。仁厚又不懦弱,勤於弓馬,有像先帝之風!”
“立安樂公為太子,大漢未來可期,更是正禮法,安宗室,以正天下之事聽!”
劉禪疑惑,“既然你如此支持旭兒為太子當初為何一言不發,到現在才說?!”
“現在各派係相互爭鋒,已經水火不容。朕如果明日宣布立旭兒為太子。”
“旭兒有皇後之母族勢力支持,以他自身之才能,不僅可以坐穩皇位,日後也能安定天下。”
“可是現實的情況是,京城護衛,皇宮禁軍大多掌握在世家官員手中。”
“鄧艾在朝中沒有兵可用,薑維在中原統兵,張苞在涼州,關興在並州。關平在京城中掌控的兵力,不及那些世家官員。”
周不疑開口:“陛下是擔心,宣布立安樂公為太子,那些世家便兵變逼宮。”
“正是”
周不疑平靜道:“臣可以明確告訴陛下,這一場儲君之爭,已經涉及到了世家的根本利益。”
“立安樂公為太子,是所有世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麵。安樂公理法輿情全占,身後有關張兩家還有諸多清流大臣支持。”
“一旦順理成章讓安樂公坐上太子之位,張苞手裏有五萬西涼鐵騎,關興在並州有數萬邊軍。加上鄧艾,薑維這兩個軍中領袖的支持,幾十萬大軍便站在了安樂公一邊。”
“大軍進入關中鎮壓,他們就再無機會,隻能看著安樂公登上太子之位,進而登臨帝位!”
周不疑對劉禪說道:“臣可以這麽告訴陛下,立安樂公為太子,這些世家當即會掀起一場變亂!”
劉禪神情一怔,“那你剛才還義正言辭的建議朕,立安樂公為太子?”
“因為這一場謀劃了十餘年的局,就要在這冊立太子的最終時刻完成收網!”
“完成大漢重新立國的,最後築基之戰!”
劉禪眉頭緊蹙,“這是什麽事情?朕怎麽一點都不知道?”
周不疑緩緩說道:“陛下,這件事臣無法與您詳細明說。因為臣是奉丞相之命行事!”
“陛下無需擔心一切事務,隻需明日宣布冊立安樂公為太子即可。”
“泰山一鎮,大漢天下無人可亂!”